2012-2013年河南省涡阳四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rimleave225 文档编号:325857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7.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年河南省涡阳四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2-2013年河南省涡阳四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2-2013年河南省涡阳四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2-2013年河南省涡阳四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2-2013年河南省涡阳四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年河南省涡阳四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问题中可以忽略,而仅需突出质量要素时,可以把物体处理成质点 B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 C在国际单位制中,力学中所选用的基本物理量是长度、质量和时间 D加速度是反映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质量大的物体,加速度小 答案: D 试题分析:质点是理想化模型,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的问题忽略不计时可以看做质点, A对;参考系可以任意选择, B对;在国际单位制中,力学中所选用的基本物理量是长度、质量和时间, C对;加速度是反映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

2、理量,加速度的大小与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D错; 考点:考查运动学的基本物理量 点评:难度较小,理解质点、参考系、单位制和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如图所示,自距弹簧顶端一定高度处自由落下的小球,从开始释放到弹簧的压缩量最大的过程中,下列对小球运动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 A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 B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 C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最后做加速度增加的减速运动 D先做匀加速运动,再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最后做加速度增加的减速运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当小球与弹簧接触后,小球受到竖直向上的弹力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随着小球向下运动,弹力增大,加速减小

3、,但速度增大,当重力与弹力相等时,加速度减小到零,速度增大到最大,之后弹力大于重力F-mg=ma,小球向下做减速运动,加速度逐渐增大,由此可知 D对; 考点: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点评:难度较小,速度的变化由合外力与速度方向决定,加速度的变化由牛顿第二定律判断 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桌面上有 M、 m两个物块,现 用力 F 推物块 m,使 M、m两物块在桌上一起向右加速,则 M、 m间的相互作用力为: ( ) A B C若桌面的摩擦因数为 , M、 m仍向右加速,则 M、 m间的相互作用力为D若桌面的摩擦因数为 , M、 m仍向右加速,则 M、 m间的相互作用力为答案: B 试题分析:由于桌面光

4、滑 M、 m一起加速,以 M、 m为整体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以 M为研究对象,设 M、 m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则, ; B正确;若与桌面的摩擦因数为 ,以 M、 m为整体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以 M为研究对象,设 M、 m间的相互作用力为 ,则 则 ; D错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点评:中等难度。当两个以上的物体组成的系统加速度相同时,先由整体法求出共同的加速度,再用隔离法求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光滑水平面上,有一木块以速度 v向右运动,一根弹簧固定在墙上,如图所示,木块从与弹簧接触直到弹簧被压缩成最短的时间内木块将做的运动是 ( ) A匀减速运动 B速度减小,加速度增大

5、 C速度减小,加速度减小 D无法确定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于所受弹簧弹力与物体的速度向反,所以物体向右做减速运动,随着弹簧弹性形变逐渐增大,弹力逐渐增大,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增大,B对; 考点:考查力与运动的关系 点评:难度较小,物体速度的变化根据所受合外力与速度方向决定,加速度大小的变化由合外力大小变化决定 如图所示,电灯悬挂于两墙壁之间,更换水平绳 OA 使连接点 A 向上移动,而保持 O 点的位置不变,则 A点向上移动时( ) A绳 OA的拉力逐渐减小 B绳 OA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 C绳 OB的拉力逐渐增大 D绳 OB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动态三角形,竖直

6、向下的拉力大小方向均不变, OB绳子上的拉力方向不变, OA上的拉力由水平逐渐向上偏,可得 OA上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选 D 考点:考查动态平衡的分析 点评:难度中等,在分析动态平衡问题时,可采用矢量三角形法和法 下列四组共点力分别作用于同一物体上,其中不可能使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 A 1N, 4N, 6N B 2N, 4N, 6N C 3N, 4N, 6N D 4N ,4N, 6N 答案: A 试题分析: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为 ,当第三个力在之间时,三个力的合力为零, 物体就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 A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考点:考查力的合成 点评:难度较小,当第三个力处于其余两

7、力之和和两力之差时三个力的合力为零 如图所示,物体 A靠在竖直墙面上,在力 F作用下 A、 B均保持静止,物体 A的受力 个数为 ( ) A 2 B 3 C 4 D 5 答案: B 试题分析: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到重力和向上的 F,且 F=mg;若整体受墙的支持力,则水平受力不平衡,所以不能受墙的支持力,既然和墙之间没有支持力,就不存在摩擦,隔离分析 A:受重力 B对 A的支持力和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三个力作用, B对; 考点:考查对整体隔离问题的分析 点评:此题需注意受力分析连接体问题一般都是先整体后隔离,学生很容易多力,少力;这是高考重要考点,需要特别注意 在交通事故的分析中,刹车线长度是很

8、重要的依据,刹车线是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滑动时留下的痕迹。在某次交通事故中,汽车的刹车线的长度是 10m,汽车轮胎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一般为 0.5(g取 10m/s2),则汽车开始刹车的速度为 ( ) A 7m/s B 10m/s C 14m/s D 20m/s 答案: B 试题分析:刹车的加速度 ,由 , , B对; 考点: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 点评:难度较小,熟记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如图为一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根据此图象可知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0-4s物体一直作减速运动 B 0-4s物体的加速度的方向一直是负的 C t=2s物体离出发点最远 D t=

9、4s物体回到出发点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速度时间图像中,图线的斜率大小表示加速度大小,斜率正负表示加速度方向,图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大小,横轴以上面积为正,横轴以下面积为负,由此可知 0-4s物体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再做反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A错; 0-4s物体的加速度的方向一直是负的, B对; t=2s面积最大,位移最大, C对; t=4s面积为零,物体回到出发点, D对; 考点:考查速度时间图像 点评:难度较小,掌握速度时间图像中,斜率、面积、坐标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以下符合史实的是( ) A亚里士多德设计了理想斜面实验,论证了运动不需要力产生,也不需要力维持 B牛顿设计了理

10、想斜面实验,论证了运动不需要力产生,也不需要力维持 C笛卡尔将斜面实验的结论合理外推,间接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 动 D伽利略将斜面实验的结论合理外推,间接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伽利略设计了理想斜面实验,论证了运动不需要力产生,也不需要力维持,将斜面实验的结论合理外推,间接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ABC 错; D对; 考点:考查对斜面实验的认识 点评:难度较小,有关斜面实验的推力、提出均为伽利略的贡献 实验题 ( 12分)在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实验中。 ( 1)某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 来研究小车质量

11、不变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与小车受到力的关系。下列措施中不需要和不正确的是: A首先要平衡摩擦力,使小车受到合力就是细绳对小车的拉力。 B平衡摩擦力的方法就是,在塑料小桶中添加砝码,使小车能匀速滑动。 C每次改变拉小车拉力后都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D实验中通过在塑料桶中增加砝码来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 E.每次小车都要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 F.实验中应先放小车,然后再开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 2)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五个打印点取一个点作为计数点,分别标明 0、 1、 2、 3、 4 ,量得 x1=30.0mm, x2=36.0mm,x3=42.0mm, x4=48.0m

12、m,则小车通过点 2时的速度为 _m/s,小车的加速度为 _m/s2。 ( 3)某组同学实验得出数据,画出 a-F图像如图所示,那么该组同学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 : 答案:( 1) BC E F ( 3分) ( 2) 0.39 ( 3分) , 0.60 ( 3分) ( 3)实验中摩擦力 平衡过度 ( 3分) 试题分析:( 1) A、由于小车和长木板、纸带和打点计时器间有摩擦,所以本实验只有平衡摩擦后,小车受到合力才等于细绳对小车的拉力;不选 B、本实验平衡摩擦力的方法就是将长木板的一端垫高;应选 C、摩擦只需要平衡一次,摩擦力被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平衡的;应选 D、本题认为绳子拉力等于小桶和

13、砝码的重力,实验中通过在塑料桶中增加砝码来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不选 E、由于本实验求的是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所以不需要每次小车都要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应选 F、由于是探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本实验应用控制变量法 ,让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拉力大小,研究加速度的变化情况;应选 故选 BCEF ( 2)点 2为 1、 3的中间时刻,所以点 2的瞬时速度等于 1、 3间的平均速度,小车的加速度可由逐差法求得( 3)由图可知,拉力为零时小车就有了加速度,所以试验中是摩擦力平衡过度;故选 B 考点: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点评:难度中等,本实验通过垫高长木板的一端,让小车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等于受到的摩擦

14、力,接通电源,给小车一个初速度,如果打点均匀,则小车的摩擦力被平衡了,如果点的间距不等,只需要调节所垫物体的位置或高度即可,千万注意平衡摩擦力时不能挂小桶和砝码 ( 6分)在 “探究两个共点力的合成 ”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如图)。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 (1)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 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B橡皮 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C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其中正确的是 _。(填入相应的字母) (2) 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 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

15、, O 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 OB和 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图乙中的 F与 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 AO 方向的是 _。(2分 ) 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 (2分 ) A. 理想实验法 B. 等效替代法 C. 控制变量法 D. 建立物理模型法 答案:( 1) C( 2) F B 试题分析:( 1)细线相对长些,但并不需要等长,夹角也任意,但需要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故 C正确 (2)) 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的合力为理论值 F,不一定沿 AO 方向;实际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条作出的力是实验值 ,方向一定沿 AO 方向。 本实验每次将橡皮条拉到同样的位置,保证对橡皮

16、条的拉力大小和方向相同,即两次的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这种方法叫等效替代法 考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点评:中等难度。本实验若按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跟第二次用一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完全相同,或者误差很小,这 就验证了互成角度的共点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正确性 计算题 ( 10分)以 18 km/h速度行驶的列车开始加速下坡,在坡路上的加速度大小等于 0 2m/s2,经过 30s 到达坡底,求坡路的长度和列车到达坡底时的速度。 答案: m; 11m/s 试题分析:有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知 考点: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点评:难度较小,熟记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 10分

17、)城市中的路灯、无轨电车的供电线路等,常用三角形的栓接结构悬挂,如图所示的是这种三角形结构的一种简化模型图中轻杆 OA可绕 A点且垂直于纸面的轴进行转动,不计钢索 OB和轻杆 OA的重力,角 AOB等于30,如果钢索 OB最大承受拉力为 1 0104 N,求: ( 1) O 点悬挂物的最大重力; ( 2)杆 OA对 O 点的最大支持力 答案:( 1) ( 2) 试题分析: 如图所示,对 O 点进行受力分析,则有 ( 2分) ( 1分) 由( 1)( 2)式得 ( 1分) 当 取最大拉力 1.0104N 时, O 点悬挂物的最大重力 , ( 1分) ( 2分) 当 取最大拉力 1.0104N 时

18、,杆 OA对 O 点的最大支持力 ( 1分) 考点:考查受力平衡的分析 点评:难度较小,熟练掌握受力分析的一些方法,比如正交分解、合成法,矢量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等等 ( 10分)如图所示,一个人用与水平方向成 30角的斜向下的推力推一个重 G 200的箱子匀速前进,箱子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 40( 10 s2)求 ( 1)推力 F的大小(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 ( 2)若人不改变推力 F的大小,只把力的方向变为水平去推这个静止的箱子,在推力作用时间 3 0时间内,箱子运动多长距离 答案:( 1) 1 210 ( 2) 9m 试题分 析:( 1)用力斜向下推时,箱子匀速运动,则有 , (

19、2分 ) , (2分 ) , (1分 ) 联立以上三式代数据,得 1 210 (2分 ) ( 2)若水平用力推箱子时,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 (2分 ) , (2分 ) 联立解得 2 0 (1分 ) 2 03 0 6 0 (2分 ) (2分 ) 考点:考查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点评:难度较小,熟练掌握受力分析的一些方法,比如正交分解、合成法,矢量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等等,建立直角坐标系时应使加速度落在坐标轴上 ( 12分)如图所示为水平传送带装置,绷紧的皮带 AB始终保持以 2m/s 的速度运动。一质量 m 0.5kg 的小物体,从离皮带很近的地方落在 A 处,若物体与皮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0.1, AB间距离 L 2.5m,试求物体从 A处运动到 B处所用的时间( g取 10m/s2) 答案: .25s 试题分析:小物体放上皮带后将受到向右的摩擦力,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 4分) 物体先作匀加速 运动,当速度与皮带相同后将与皮带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至 B。 由运动学公式有: ( 1分) ( 2分) ( 2分) 所以物体从 A运动到 B所用的时间为: ( 1分) 考点: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点评:难度较小,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问题,首先要先分析受力情况,求出加速度,把此类问题转化为运动学,再由运动学规律求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