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理科综合物理部分.doc

上传人:feelhesitate105 文档编号:330110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理科综合物理部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1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理科综合物理部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1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理科综合物理部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1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理科综合物理部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1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理科综合物理部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理科综合物理部分 选择题 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极限思维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建立理想模型法、微元法等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应用了控制变量法 B在电路中,可以用一个合适的电阻来代替若干个电阻,这利用了极限思维法 C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可以把实际物体当做质点,这利用了建立理想模型法 D根据 ,当 非常小时,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 t时刻的瞬时速度,这应用了类比法 答案: AC 如图所示,两个方向相反的水平力 F1和 F2分别作用在物

2、体 B、 C上,力的大小满足 F2=2F1=2F。物体 A、 B、 C均处于静止状态。各接触面与水平地面平行。物体 A、 C间的摩擦力大小为 ,物体 B、 C间的摩擦力大小为 ,物体C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 ,则( ) A B C D 答案: B “嫦娥二号 ”卫星发射升空后,简化后的轨道示意图如图所示,卫星由地面发射后经过地面发射轨道进入地球附近的停泊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然后从停泊轨道经过调速后进入地月转移轨道, 再次调速后进人工作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之后卫星开始对月球进行探测。已知地球与月球的质量之比为 P,卫星的停泊轨道与工作轨道的半径之比为 Q,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卫星在地

3、面发射时的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B卫星在停泊轨道和工作轨道运行的线速度之比为 C卫星在停泊轨道和工作轨道时的向心加速度之比为 P: Q D卫星从发射后到进人工作轨道过程中卫星的机械能守恒 答案: B 有一个正检验电荷仅受电场力的作用,分别从电场中的 a点由静止释放,动能 Ek随位移 s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 1中的 、 、 图线所示,其中图线 是直线。图 2中甲是匀强电场,乙是孤立的正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丙是等量异号点电荷形成的电场( a、 b位于两点电荷连线上,且 a位于两点电荷连线中点处),丁是等量正点电荷形成的电场( a、 b位于两点电荷连线中垂线上,且 a位于两点电荷连线中点处),则下列说法

4、正确的是:( ) A检验电荷在甲图电场中从 a点由静止释放,沿直线运动到 b点,对应的图线可能是 B检验电荷在乙图电场中从 a点由静止释放,沿直线运动到 b点,对应的图线可能是 C检验电荷在丙图电场中从 a点由静止释放,沿直线 运动到 b点,对应的图线可能是 D检验电荷在丁图电场中从 a点由静止释放,沿直线运动到 b点,对应的图线可能是 答案: A 如图所示,斜面体 B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 A用轻绳绕过光滑定滑轮与物体 C相连。开始时 A、 B、 C均处于静止状态,且 A受到绳的拉力方向与斜面平行。现用外力作用在物体 C上,使物体 C匀速下降,在物体 C下降过程中,A和 B始终相对静止且没有离

5、开桌面,则在 C下降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和 B共同向左加速移动 B A和 B共同向左匀速移动 C A对 B的压力做负功 D B对 A的支持力不做功 答案: A 如图虚线框内为高温超导限流器,它由超导部件和限流电阻并联组成。超导部件有一个超导临界电流 Ic,当通过限流器的电流 IIc时,将造成超导体失超,即超导体从超导态(电阻为零,即 R1=0)转变为正常态(一个纯电阻,且 R1=3),用这种特性可以限制电力系统的故障电流。已知超导临界电流Ic=1 2A,限流电阻 R2=6,小灯泡 L上标有 “6V, 6W”的字样,电源电动势E=8V,内阻 r=2。原来电路正常工作,超导部

6、件处于超导态,灯泡 L正常发光,现灯泡 L突然发生短路,则:( ) A灯泡 L短路前通过超导电阻 R1的电流为 A B灯泡 L短路后超导部件将由超导状态转化为正常态 C灯泡 L短路后路端电压比灯泡 L短路前大 D灯泡 L短路后电源的输出功率比灯泡 L短路前大 答案: BD 某同学在实验室里将一磁铁放在转盘上,如图甲所示,磁铁可随转盘转动,另将一磁感应强度传感器固定在转盘旁边,当转盘(及磁铁)转动时,引起磁感应强度测量值周期性地变化,该变化与转盘转动的周期一致。经过操作,该同学在计算机上得到了如图乙所示的图象。该同学猜测磁感应强度传感器内有一线圈,当测得磁感应强度最大时就是穿过线圈的 磁通量最大

7、时。按照这种猜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转盘转动的速度先快慢不变,后越来越快 B转盘转动的速度先快慢不变,后越来越慢 C在 t=0 1s时刻,线圈内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发生了变化 D在 t=0 15s时刻,线圈内产生的感应电流的大小达到了最大值 答案: BC 实验题 ( 1)( 5分)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 ab传播, ab=2m, a、 b两点的振动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若波沿直线 ab向右传播,波速可能是 B若波沿直线 ab向右传播,波长可能是 C若波沿直线 ab向左传播,波速可能大于 D若波沿直线 ab向左传播,波长可能大于 8m ( 2)( 10分)如图所示,由

8、某种透明物质制成的直角三棱镜 ABC,折射率为n, 。一细束光线在纸面内从 O点射人棱镜,光线与 AB面间的垂线夹角为 ,通过观察发现此时无光线从 AC面射出,有光线垂直于 BC面从棱镜射出。稍稍减小 ,则可以观察到 AC面有光线从棱镜射出。求: 该透明物质的折射率 n。 光线与 AB面间的夹角 。(结果可以用夹角 的三角函数表示) 答案:略 ( 1)( 5分)科学家在 “哥伦比亚 ”号航天飞机上进行了一次在 微重力条件(即失重状态)下制造泡沫金属的实验。把锂、镁、铝、钛等轻金属放在一个石英瓶内,用太阳能将这些金属融化成液体,然后在融化的金属中冲进氢气,使金属内产生大量气泡,金属冷凝后就形成到

9、处是微孔的泡沫金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失重条件下液态金属呈现球状是由于液体表面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B在失重条件下充入金属液体 内的气体气泡不能无限地膨胀是因为液体表面张力的约束 C在金属冷凝过程中,气泡收缩变小,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 D泡沫金属物理性质各向异性,说明它是非晶体 ( 2)( 10分)如图所示,上粗下细的圆筒竖直固定放置,粗筒部分的半径是细筒的 2 倍,筒足够长。细筒中两轻质活塞 M、 N 间封有一定质量的理想空气,气柱长 L=19.1cm,活塞 M上方的水银深 H=24.0cm,两活塞与筒壁间的摩擦不计。开始时用外力向上托住活塞 N,使之处于静止状态,水银面与细筒

10、上端相平。现使下方活塞缓慢上移,直至 M上方水银的 被推入粗筒中,求此过程中活塞 N移动的距离。(设在整个过程中气柱的温度不变,大气压强 P0相当于76.0c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不计轻质活塞的重力。) 答案:略 ( 11分)如图(甲),一热敏 电阻 RT放在控温容器 M内(容器温度可按需要调节),已知该热敏电阻 RT在 0 时的阻值为 550,在 95 时阻值为150。 ( 1)现要求在升温过程中测量在 0 一 95 之间的多个温度下 RT的阻值,某同学设计的测量电路如图(甲),实验室备有如下器材: A A1为安培表,量程 0.6A,内阻约为 30; B A2为毫安表,量程 30mA,内阻

11、约为 10; C R为电阻箱,最大阻值为 999 9; D E为直流电源,电动势为 3V,内阻很小; E单刀双掷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该同学应选择的电流表为 (填器材前 面的选项字母), 完成下列实验步骤中的填空 依照实验原理电路图连线,将电阻箱调到适当的初值,以保证仪器安全。 调节控温容器 M内的温度,使得温度为 10 将单刀双掷开关闭合到 端,记录电流表的示数 I0。 。 记录温度为 10 的 RT的阻值, RT= 。(用 中的测量值表示) 逐步升高温度的数值,直至 95 为止;在每一温度下重复步骤 ( 2)该同学正确测得该电阻在不同温度下的阻值,并画出了如图(乙)所示热敏电阻 RT随温度

12、 t变化的图象。该同学还想测定此热敏电阻在某一温度下消耗的功率,实验室内另 有一内阻可变电源,该电源的路端电压 U随电流 I变化的关系如图(丙)所示,该同学将此热敏电阻与这一电源直接相连,将控温箱调至 70 ,则该电阻此时消耗的功率为 W。(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 B ( 2分) a ( 2分 将单刀双掷开关闭合到 b端,调节 R,使电流表示数仍为 I0,记录电阻箱的电阻 R0。( 2分) R0 ( 2分) 2) 2 20 0 05 W( 3分) 22( 4分)图中游标卡尺(游标尺上有 50个等分刻度)读数为 cm;答案: 094cm( 4分) 考点:实验中常用仪器及其正确操作方法

13、分析:使用游标卡尺时,有两种最基本的读数方法,即 “加法法 ”和 “减法法 ”大多数教师和学生都热衷于应用 “加法法 ”读数,其实 “减法法 ”原理更利于学生的理解,解题更加可靠因为采用 “加法法 ”时读数包含了读毫米整数和毫米小数两个过程,然后相加才是物体的长度;而采用 “减法法 “时直接用主尺上对齐的毫米整数减去游标对齐刻度线前端的长度即为物体的长度 解:读数为( 1)以游标零刻线位置为准,在主尺上读取整毫米数 ( 2)看游标上哪条刻线与主尺上的某一刻线(不用管是第几条刻线)对齐,由游标上读出毫米以下的小数 ( 3)总的读数 为毫米整数加上毫米小数 而它们的精度(游标上的最小分度值 -分别

14、为 0.1 mm、 0.05mm、 0.02mm)譬如,50分度游标尺上 50个分度只有 49mm长,比主尺上的 50个分度短 1mm,则游标上的每个分度比主尺上的每个分度短 1/50mm=0.02mm,即它的测量精度为0.02 mm 若采用 “加法法 ”,则从主尺上读出毫米整数部分为 10mm,从游标尺上可以看出第 2条刻度线与主尺上第 47mm刻度线对齐故为 470.02mm=0.94mm,则游标卡尺的读数应为: 10mm+0.94mm=10.94mm=1.094cm 故答案:为: 1.094cm 计算题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右端 B处连接一个竖直的半径为 R=0.4m的光滑半圆形轨道,

15、B点为水平面与轨道的切点,用水平恒力 F将质量 m=2.0kg的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推到 B点后撤去恒力, AB间距离为 L。(小球大小可以忽略,g=10m/s2) ( 1)若小球恰好能到达 C点,求小球在 B点的速度大小。 ( 2)若小球沿半圆形轨道运动到 C处后又正好落回 A点,在完成上述运动过程中推力最小,求推力最小值为多少?此时 L的长度为多少? 答案:略 如图所示,空间存在垂直 XOY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 MN为一荧光屏,上下两面均可发光,当带电粒子打到屏上某点时,即可使该点发光,荧光屏位置如图,坐标为 M( 0, 4.0), N( 4.0, 4.0)单位为 cm。坐标原点 O有一粒

16、子源,可以发射沿 XOY平面各个方向的电子(不计电子的重力),已知电子质量 m=9.010-31kg,电量为 e=1.610-19C,磁感应强度 B=9.010-3T,求: ( 1)若一电子以 沿 y轴正方向射入,求荧光屏上亮点坐标。 ( 2)若所有电子以 射入,求能打到 M点的电子的速度入射方向。(用与 X轴正方向的夹角或夹角的三角 函数值表示) ( 3)若所有电子以 射入,求荧光屏发光区域的坐标(坐标的单位为 cm) 答案:略 综合题 ( 1)( 5分)据日本原子能安全委员会推测,目前日本核电站核泄漏量达到了 11万兆贝可勒尔,占核电站总量的 l0以下,放射量已经超过 1986年的切尔诺贝

17、利核事故。辐射产生的原因就是因为核泄漏的物质中有放射性物质,这些放射性物质都有一定的半衰期,这次核泄漏的放射性物质主要是碘 131和铯 137,碘 131的半衰期是 8天,铯 137的半衰期是 30 17年,根据有关放射性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碘 131的半 衰期是 8天,则若取 4个碘 131原子核,经过 8天就一定剩下 2个碘 131原子核了 B铯 137发生一次 B衰变,该原子核就损失一个中子 C碘 13l和铯 137衰变时放出的射线都是由带电粒子组成的 D可以用加热的方式将碘 131和铯 137的半衰期减小 ( 2)( 10分)如图所示,水平光滑地面上依次放置着质量 m=0 08kg的 10块完全相同长直木板。每块木板长为 L=1 5m,一质量 M=1 0kg大小可忽略的小铜块以初速度 从长木板左侧滑上木板,当铜块滑离第 块木板时,速度大小为 。铜块最终停在第二块木板上。( g=10m 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求: 铜块和长木板的动摩擦因数 。 铜块的最终速度。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