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一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orderah291 文档编号:330300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一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2-2013学年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一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2-2013学年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一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2-2013学年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一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2-2013学年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一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一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组物质中,依次属于单质、酸、盐的一组是 A干冰、石灰石、氧化钙 B氧气、盐酸、熟石灰 C水、烧碱、食盐 D液氯、硝酸、纯碱 答案: D 有一在空气中放置了一段时间的 KOH固体 ,经分析测得其含水 2.8%、含K2CO337.3%,取 1g该样品投入 25ml 2mol/L 的盐酸中后,多余的盐酸用1.0mol/LKOH溶液 30.8ml恰好完全中和,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到固体 A 1g B 3.725g C 0.797g D 2.836g 答案: B 将 8克 SO3加入 X克水中,所形成的溶液里,

2、 SO42-和水分子个数比为 1: 5,则 X等于 A 9克 B 10.8克 C 12.4克 D 15.6克 答案: B 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 NaOH溶液时,下列哪个原因会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A所用 NaOH已经潮解 B有少量 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里 C向容量瓶中加水定容时俯视 D称量时误用 “左码右物 ” 答案: C 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的物质颜色是需要注意的。下列关于颜色的描述正确的个数是 AgBr见光分解会生成浅黄色的银 KI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会变成蓝色 溴水中加入 CCl4振荡静置后, CCl4层无色 钾元素的焰色反应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呈紫色 A 1个 B 2个 C 3个 D

3、 4个 答案: A 混合气体由 N2和 CH4组成,测得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 0.821g/L,则混合气体中 N2和 CH4的体积之比为 A 1: 1 B 1: 4 C 4: 1 D 1: 2 答案: B 下列数量的物质中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 A 0.4mol 氧气 B 4 时, 5.4mLH2O C标况下 5.6L二氧化碳 D 10 g氖 答案: B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 B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C浓 H2SO4稀释时,应将浓 H2SO4慢慢加到 H2O中,并及时搅拌和冷却 D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答案

4、: D 从含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分离出单质碘和回收四氯化碳,该步骤应选择的实验装置是答案: C 一定量某营养液中溶质的配方分别如下: 配方一: 0.3mol KCl, 0.2mol K2SO4, 0.1 molZn SO4 配方二: 0.1 mol KCl, 0.3 mol K2SO4, 0.1 molZnCl2 对于两种营养液的成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 n(K+)相同 B只有 n(Cl-)相同 C完全相同 D各离子的物质的量完全不同 答案: C 现有下列四种因素: 温度和压强 所含微粒数 微粒本身大小 微粒间的距离,其中对气体物质体积有显著影响的是 A只 B只 C只 D 全部 答案:

5、B 向混浊的水中加入明矾 KAl(SO4)2 12H2O后,水可得到净化,其中起到净化作用的是 A k+ B Al3+ C SO42- D明矾溶于水后产生的氢氧化铝胶体 答案: D 如果你家里的食用花生油混有水份,你将采用下列何种方法分离 A过滤 B蒸馏 C分液 D萃取 答案: C 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这溶液中 A一定含有 SO42 B一定含有 Ag+ C可能含有 SO42 或 Ag+ D可能含有 CO32 答案: C 下列实验操作均要用玻璃棒,其中玻璃棒作用相同的是 过滤 蒸发 溶解 向容量瓶转移液体 A 和 B 和 C 和 D 和 答案: D 下列反

6、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C + O2 CO2 B CH4 + 2O2 CO2+ 2H2O C CaO + H2O = Ca(OH)2 D CuO + H2 Cu + H2O 答案: C 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mol Na2SO4溶于水中,所得溶液中 Na+个数为 NA B 54g H2O中含有 3NA个水分子 C标准状况下 , NA个水分子所占的体积为 22.4L D 1mol 氢气中所含的原子数为 NA 答案: B 某氯原子的质量为 a g, 12C原子的质量为 b g,用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氯原子的摩尔质量为 12

7、a/b B x g该氯原子的物质的量一定是 x/( aNA) mol C 1mol该氯原子的质量是 aNA g D y g该氯原子所含的原子数为 y/a个 答案: A 实验题 ( 8分)用氯化钠固体配制 1.00mol/L的 NaCl溶液 500mL,回答下列问题 ( 1)请写出该实验的实验步骤 计算, 称量, , 冷却, 移液, 洗涤并移液, , 摇匀。 ( 2)所需仪器为: 500mL容量瓶、托盘天平、玻璃棒、烧杯,还必需一个仪器,该仪器的名称是: 。使用容量瓶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用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固体的质量是 _g ( 3)试分析下列操作对所配溶液的浓度有何影响。(填 “偏高 ”或

8、“偏低 ”或 “无影响 ”) 容量瓶没有干燥,有少量的蒸馏水: 定容后,加盖倒转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滴加蒸馏水至刻度: 。 定容是俯视刻度线: 。 答案:( 1)溶解;定容( 2)胶头滴管;检查是否漏水; 29.3( 3) 无影响 偏低 偏高 ( 7分) (1)为检验精盐纯度,需配制 150 mL 0.2 mol L-1 NaCl(精盐 )溶液,右图是该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图中的两个错误是: _;_。 (2)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同学在操作时的一个错误是 _,烧杯的实际质量为_g (3)指出下面 3个实验中各存在的一个错误: A_,

9、B_, C_ 答案: (1)没有用玻璃棒引流;容量瓶规格错误。 (2)砝码放在左盘,烧杯放在右盘 (或砝码和物品的位置放反了 ), 27 4 (3)A滴管口伸入试管中 B试管口向上 C混合气体从短导管进入洗气瓶 填空题 ( 5分)某溶液中只含有 Na2SO4、 Na2CO3和 NaCl三种溶质。欲证明其中SO42-、 CO32-、 Cl- 三种阴离子确实存在,我们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认真填写下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1、向盛放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足量 。 有气泡产生 证明有 CO32- 2、继续向试管中加入足量 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证明有 。 3、过滤,向滤液中加适量的 溶液

10、有白色沉淀生成 证明有 。 答案:( 1)、 HNO3 ( 2)、 Ba(NO3)2 SO42 ( 3)、 AgNO3 Cl ( 8分)有三种固体物质和五种溶液:固体是铁粉、铜粉、氢氧化铜;溶液是 CuSO4溶液、 NaOH溶液、 FeSO4溶液、 H2SO4溶液、 Na2SO4溶液。它们中的几种物质在常温下相互转化关系如下: ( 1)溶液 A+溶液 C 固体甲 +溶液 D ( 2)固体乙 +溶液 B 溶液 E+氢气 ( 3)固体甲 +溶液 B 溶液 C+水 试推断出溶液中 A、 B、 C、 D、 E的化学式,写出固体甲、乙、丙的名称。 A、 _ B、 _ C、 _ D、_ E、 _ 甲、 _

11、 乙、 _ 丙、_ 答案:氢氧化钠;稀硫酸;硫酸铜;硫酸钠;硫酸亚铁;氢氧化铜;铁粉;铜粉 ( 6 分)同温同压下的氧气和氢气,两种气体的密度比为 ;若质量相等时,两种气体的体积比 ;如果 a g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 b,则 c 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是 。 答案: :1; 1:16 ; 22.4bc/a NAL ( 4分)下列物质: Br2 NaCl溶液 稀硫酸 CO2 Ba(OH)2晶体 熔融 KCl 蔗糖 属于电解质的是 (填代号,以下同),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答案: ; 计算题 ( 8分)在 25 、 101KPa条件下,将 15L氧气通入 10L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中混合,使其完全燃烧,干燥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和压强。 ( 1)若剩余气体的体积是 15L,则原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中, V( CO)=_ V(H2)=_L。 ( 2)若剩余气体的体积为 aL,则原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中, V( CO):V(H2)= _ ( 3)若剩余气体的体积为 aL,则 a的取值范围是 _。 答案:( 1) 5L; 5L ( 2) (a-10) (20-a) ( 3) 10L a 20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