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福建省罗源县第一中学高二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errorscript155 文档编号:330339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福建省罗源县第一中学高二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福建省罗源县第一中学高二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福建省罗源县第一中学高二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福建省罗源县第一中学高二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福建省罗源县第一中学高二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福建省罗源县第一中学高二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对处于化学平衡的体系,从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时,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B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时,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变化 C平衡向正反应方向时,正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D只有催化剂存在下,才会发生化学反应速率变化,而化学平衡不移动的情况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化学反应速率变化化学平衡不一定移动,如催化剂等倍增加正逆反应速率, C项平衡项正反应方向进行,正反应速率不一定增大,如减小产物浓度,或者改变温度和压强时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速率都减小, D项对于反应前后压

2、强不变的可逆反应,增大或减小压强,反应速率改变但平衡不移动。答案:选 B。 考点:化学平衡移动 点评:速率改变化学平衡不一定移动,但是平衡发生移动速率一定改变。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 A用碱式滴定管量取 0.10 mol L-1的 Na2CO3溶液 22.10 mL; B配制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时,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纸片上称量 C用广范 PH试纸测某 溶液 PH=3.6 D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湿润的 pH试纸上 ,测其 PH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项 NaOH是易潮解的物质,所以称量时要用烧杯或表面皿, C项广泛 pH试纸只能测到整数, D项用 pH试纸测 pH值时不能用水润

3、湿。答案:选 A。 考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点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在高考中一直以来是热点问题,类似这样的选择题在高考中也经常出现。而这种类型题主要考察一些最基本的仪器使用,分离提纯方法和实验的操作。 pH=11的 X、 Y两种碱溶液各 10mL,分别稀释至 1000mL。其 pH与溶液体积( 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X、 Y两种碱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B稀释后, X溶液碱性比 Y溶液碱性强 C若 9V(Y)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稀释后 pH的变化可以判断 X是弱碱, Y是强碱,所以 pH相同的强碱和弱碱弱碱的物质的量浓度大, A 错误,其余选项均正确,答案:选

4、 A。 考点:弱电解质的电离 点评:强碱和弱碱稀释相同倍数时,由于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所以 pH变化小,强电解质不存在电离平衡, pH变化大。 向 Cr2(SO4)3的水溶液中加入 NaOH溶液,当 pH =4.6时,开始出现 Cr(OH)3沉淀,随着 pH的升高,沉淀增多;但当 pH 13时,沉淀消失,出现亮绿色的亚铬酸根离子( CrO22-)。其平衡关系如下: Cr3+ 3OH- Cr(OH)3 CrO22- + H+ + H2O (紫色) (灰绿色) (亮绿色) 向 0. 05mo1 L-1 Cr2(SO4)3溶液 50mL中,加入 1.0mol L-1NaOH溶液 50mL,充分反应

5、后,溶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lg2=0.3) ( ) A溶液为 紫色 B溶液中有灰绿色沉淀 C溶液为亮绿色 D无法判断 答案: C 试题分析: Cr2(SO4)3的物质的量为 0.0025mol,加入的 NaOH为 0.05mol,根据Cr3+ 3OH- Cr(OH)3可知反应后剩余的 OH-为 0.035mol,则 c(OH-)=,所以溶液的 pH大于 13,溶液为亮绿色。答案:选 C。 考点: pH的计算 点评:溶液混合时要注意混合溶液体积的变化。 用某种仪器量一液体体积时,平视读数为 V1mL,仰视读数为 V2mL,俯视读数为 V3mL,若 V2V1V3,则所使用仪器可能是 A容量瓶

6、 B量筒 C碱式滴定管 D以上仪器均不可 答案: C 试题分析:仰视读数大于平视读数大于俯视读数可知该仪器的小刻度在上大刻度在下,只有滴定管是小刻度在上大刻度在下,所以答案:选 C。 考点:液体的读数 点评:对于小刻度在下大刻度在上的仪器,俯视读数大于平视大于仰视。 能表示人喝水时的胃液的 pH变化的图像是( )答案: A 试题分析:胃液里有胃酸所以 pH小于 7,喝水后对胃酸稀释,所以 pH增大,但是 pH不能超过 7。答案:选 A。 考点:酸碱稀释 点评:酸无限稀释下去 pH接近于 7但不能超过 7。 向 0.1 mol L-1的 CH3COOH溶液中加入 CH3COONa晶体或加水稀释时

7、,均会引起( ) A溶液的 pH都增加 B CH3COOH电离程度增大 C溶液导电能力都减弱 D溶液中 c(OH-) 都减小 答案: A 试题分析: CH3COOH CH3COO-+H+,加入 CH3COONa,平衡逆向移动,c(H+)减小, pH增大,电离程度变小,导电能力增强,加水稀释,平衡正向移动,c(H+)减小, pH增大,电离程度变大,导电能力减弱。答案:选 A。 考点: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点评:改变影响电离平衡的一个因素,平衡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对于溶液的酸碱性说法正确的是 ( ) A c(H+)很小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B pH等于 7的溶液一定呈中性 C c(H+)=c(O

8、H-)的溶液一定呈中性 D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判断溶液酸碱性的绝度依据就是 c(H+)、 c(OH-)相对大小,c(H+)c(OH-)溶液呈酸性。答案:选 C。 考点:溶液酸碱性的判断 点评:用 pH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时,要看水的离子积的大小。 用来表示可逆反应: 2A(g) B(g) 2C(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的正确图像是( ) 答案: C 试题分析: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 C%增大, A项错误;温度升高正逆反应速率增大, B项错误;压强正大正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正向移动, C项正确;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 A的转化率增大, D项错误。答案:选 C。 考

9、点:化学平衡图像 点评:在分析有关图像时应该注意:一、 -t 图像或 c-t 图像: 1.-t 图像:分清正逆反应,分清各因素 (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 )对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的影响。 二、平衡图像 1.出现拐点的图像:分析依据 “先拐先平 ”。在转化率 -时间图像或物质的百分含量 -时间图像中,先出现拐点的曲线先达到平衡 (代表温度高或压强大或使用合适的催化剂等 )。 下列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 ) A 10 mL 0.1 mol L-1盐酸, c( Cl-) c(OH-) c(H+) B 10 mL 0.1 mol L-1氨水, c(OH-) c( ) c(H+) C

10、5 mL 0.2 mol L-1NaOH溶液, c(Na+) c(OH-) c(H+) D 10 mL 0.5 mol L-1NaOH溶液与 6 mL 1 mol L-1盐酸混合, c(Cl-) c(Na+)c(OH-) c(H+) 答案: B 试题分析:盐酸溶液呈酸性, A项错误;氢氧化钠溶液中 c(OH-) c(Na+)c(H+), C项错误, .10 mL 0.5 mol L-1NaOH溶液与 6 mL 1 mol L-1盐酸混合,溶液呈酸性, D项错误。答案:选 B。 考点: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点评:离子浓度大小主要根据三大守恒定律和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比较。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9

11、5 纯水的 pH 7,说明加热可导致水呈酸性 B pH = 3的醋酸溶液,稀释至 10倍后 pH = 4 C 0.2 mol L-1的盐酸,与等体积水混合后 pH = 1 D pH=3的盐酸溶液,与 pH=9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 pH = 7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 95 纯水的 pH 7,但水仍呈中性, B项 pH=3的醋酸溶液,稀释至 10倍后由于存在电离平衡,稀释后的 pHc(OH-) C水的电离度 D水的电离是吸热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不同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可知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所以水的电离是吸热的, c(H+)、 c(OH-)随着温度升高而升高,但 c(H+)

12、=c(OH-),所以 B项错误。答案:选 B。 考点:水的电离 点评: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但是 c(H+)=c(OH-),溶液呈中性。 下列事实一定能证明 HNO2是弱电解质的是( ) A用 HNO2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很暗; B 0.1 mol/L HNO2溶液的 pH=2.1 C HNO2不是离子化物,而是共价化合物 D HNO2和 NaCl不能发生反应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溶液导电性强弱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有关,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 B项 0.1 mol/L HNO2溶液的 pH=2.1,说明 HNO2没有完全电离,可以证明是弱电解质, C项共价化合物也有强电解

13、质,如 HCl, D项不能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来判断强弱电解质。答案:选 B。 考点:弱电解质的判断 点评:弱电解质的证明,是基于与强电解质对比进行的。弱电解质与强电解质最大的区别就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而强电解质不存在电离平衡。因此只要证明有电离平衡存在,就证明了弱电解质。弱酸 CH3COOH的证明方法有: 测定一定浓度的 CH3COOH溶液的 pH值; 测定一定浓度的 CH3COONa溶液的 pH值; 将一定 pH值的 CH3COOH溶液稀 10n 倍后,测定 pH值; 测定相同浓度的 CH3COOH溶液和 HCl溶液的导电性,比较导电性强弱; 测定一定等 pH值 CH3COOH溶液与 H

14、Cl溶液,稀释相同倍数倍后 pH值的改变 ; 用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CH3COOH与 HCl分别与锌反应,看产生气泡的速率; 用等 pH值等体积的 CH3COOH溶液与 HCl溶液分别与足量的锌反应,测定生成氢气的体积。 下列关于强弱电解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弱电解质在溶液中部分电离,存在电离平衡;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不存在电离平衡 B在溶液中导电能力强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导电能力弱的电解质是弱电解质 C离子化合物都是强电解质,而弱电解质都是共价化合物 D纯净的强电解质在液态时不能导电,在水溶液中能导电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项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有关

15、,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 C项强电解质也有共价化合物,如 HCl, D项对于离子化合物型强电解质熔融状态下也能导电,如熔融的 NaCl可以导电。答案:选 A。 考点:弱电解质的电离 点评:强弱电解质的比较非常重要,在高考中是热点。 下列操作中,能使电离平衡 H2O H OH-,向右移动且溶液呈碱性的是( ) A向水中加入 NaHSO4溶液 B向水中加入少量金属钠 C向水中加入 NaOH溶液 D将水加热到 100 ,使 pH 6 答案: B 试题分析: H2O H OH-向右移动说明促进水电离,加酸加碱都会抑制水电离,加入金属钠可以消耗 H+,所以平衡正向移动,溶液呈碱性,加热促进水电离,但是溶液

16、仍呈中性。答案:选 B。 考点:水的电离 点评:加酸加碱会抑制水电离,加有弱的盐会促进水电离。 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 P1 P2)下,可逆反应 2X(g) 2Y(g) + Z(g)中,生成物 Z 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 )与反应时间( t)的关系有以下图示,正确的是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先拐先平者大, A、 C错误,根据 2X(g) 2Y(g) + Z(g)可知增大压强平衡逆向 移动, Z的体积分数减小,所以 B正确。答案:选 B。 考点:化学平衡图像 点评:在分析有关图像时应该注意:一、 -t 图像或 c-t 图像: 1.-t 图像:分清正逆反应,分清各因素 (浓度、温度、压强、催化

17、剂 )对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的影响。 二、平衡图像 1.出现拐点的图像:分析依据 “先拐先平 ”。在转化率 -时间图像或物质的百分含量 -时间图像中,先出现拐点的曲线先达到平衡 (代表温度高或压强大或使用合适的催化剂等 )。 下列各式中,属于正确的电离方程式的是 ( ) A HCO3-+ H+ H2CO3 B HCO3- OH-= H2O + CO32- C NH3+ H+ = NH4+ D NH3 H2O NH4+ + OH-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属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B项属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项属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D项属于电离方程式。答案:选 D。 考点:电离方程式 点评:

18、电离方程式的特点是一种物质电离成多种物质。 在给定的条件下,下列各离子组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滴加酚酞试液显红色的溶液 Fe3+、 NH4+、 Cl-、 SCN- B水电离出来的 c(H )=10-13mol/L的溶液 K+、 HCO3-、 Br-、 Ba2 C pH=12的溶液 K+、 ClO-、 NO3-、 H+ D pH=1的溶液 Cu2+、 Na+、 Mg2+、 Cl-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中 Fe3+、 SCN-不能大量共存, B项中水电离出来的 c(H )=10-13mol/L的溶液,或呈酸性或呈强碱性, HCO3-不能大量共存, C项中 pH=12的溶液是碱性溶液,

19、H+不能大量共存。答案:选 D。 考点:离子共存 点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是:( 1)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即生成沉淀,气体,水、弱酸、弱碱等难电离物质);( 2)能生成难溶物的离子之间(如: Ca2+和 SO42-; Ag+和 SO42-);( 3)能完全水解的离子之间,如多元弱酸和弱碱盐的阴、阳离子(如: Al3+, Fe3+与 CO32-、 HCO3-、 AlO2-、 ClO-,S2-等);( 4)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如: Fe 、 H+、 NO3-; S2-、 ClO-;S2-、 Fe3+等);( 5)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之间(如 Fe3+和 SCN-);解决离

20、子共存问题时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 条件,题目所隐含的条件一般有( 1)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 H+或 OH-;( 2)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时可排除 Cu2+、 Fe2+、 Fe3+、 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 3)溶液的具体反应条件,如 “氧化还原反应 ”、 “加入铝粉产生氢气 ”;( 4)是 “可能 ”共存,还是“一定 ”共存等。 在同体积同浓度的 H2SO4、 HCl、 HNO3、 CH3COOH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 Zn,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硫酸中放出氢气量最多 B醋酸中放出氢气量最多 C盐酸中放出的氢气量最多 D盐酸和硝酸中放出的氢气相等 答案:

21、A 试题分析:在同体积同浓度的 H2SO4、 HCl、 HNO3、 CH3COOH溶液中, HNO3与 Zn反应不放氢气,硫酸属于二元强酸,放氢气最多, HCl和 CH3COOH放氢气一样多。答案:选 A。 考点:弱电解质的电离 点评:化学反应看总量,不看电离出来的离子的多少。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 A新制的氯水在光照条件下颜色变浅 B开启啤酒瓶后,瓶中立刻泛起大量泡沫 C高锰酸钾( KMnO4)溶液加水稀释后颜色变浅 D工业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 SO2的利用率 答案: C 试题分析: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存在化学平衡的反应,且化学平衡要发生移动。 KM

22、nO4溶液加水稀释后溶液变浅不存在平衡,所以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答案:选 C。 考点:化学平衡移动 点评:勒夏特列原理是改变影响平衡移动的一个因素,平衡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下列有关 “电离平衡 ”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电解质在溶液里达到电离平衡时,分子的浓度和离子的浓度相等 B电离平衡时,由于分子和离子的浓度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说电离平衡是动态 平衡 C电离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就会发生移动 D电解质达到电离平衡后,各种离子的浓度相等 答案: C 试题分析:电解质在溶液里达到电离平衡时,分子的浓度和离子的浓度不一定相等, A项错误;电离平衡时,分子和离子的浓

23、度不再发生变化, B项错误;电解质达到电离平衡后,各种离子的浓度不一定相等, D 项错误。答案:选 C。 考点:电离平衡 点评:本题很简单基础,主要考查达平衡的标志。 填空题 ( 10分)( 1)现有 苛性钠 碳酸钙固体 酒精 硫化氢 三氧化硫 金属镁 石墨 NH3 H2O,其中(填序号)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的是 。 ( 2)用 pH试纸测定溶液的 pH,正确操作是 。 答案:( 1) ; ; ; ( 2)把 1 小块 pH 试纸放在玻璃器皿,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 pH试纸中部,试纸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按相同颜

24、色读数。 试题分析:( 1)属于强电解质的有:苛性钠、碳酸钙固体;属于弱电解质的有:硫化氢、氨水;属于非电解质的有:酒精、三氧化硫;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的有:金属镁、石墨。 ( 2)用 pH试纸测定 溶液的 pH的操作是把 1小块 pH试纸放在玻璃器皿,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 pH 试纸中部,试纸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按相同颜色读数。 考点: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实验操作 点评:本题非常简单基础,主要考查学生的基本概念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 8分) 80 时,将 0.40mol的 N2O4气体充入 2L已经抽空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N2O4 2NO2 H0,隔

25、一段时间对该容器内的物质进行分析,得到如下数据: 时间( s) n(mol) 0 20 40 60 80 100 n(N2O4) 0.40 a 0.20 c d e n(NO2) 0.00 0.24 b 0.52 0.60 0.60 计算 20s40s 内用 N2O4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计算在 8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 反应进行至 l00s后将反应混合物的温度降低,混合气体的颜色(填 “变浅 ”、“变深 ”或 “不变 ”) ; 要增大该反应的 K 值,可采取的措施有(填序号) ; A增大 N2O4的起始浓度 B向混合气体中通入 NO2 C使用高效催化剂 D升高温度 答案: 0.00

26、20mol/(L.s) 1.8 变浅 D 试题分析: 反应进行到 20s 时,生成 NO2是 0.24mol,则消耗 N2O4是 0.12mol,所以 a 0.28mol。因此 20s40s 内用 N2O4变化量是 0.08mol,所以其反应速率是 0.08mol2L20s 0.002 mol/(L s)。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平衡时 NO2的物质的量是 0.60mol,所以 N2O4的物质的量是 0.40mol-0.30mol 0.10mol,其浓度分别是 0.30mol/L和 0.05mol/L,因此其平衡常数是 。 由于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降低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NO2的浓度减小

27、,颜色变浅。 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系,由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平衡常数增大。 考点:化学平衡 点评:本题综合性较强,但非常基础,主要从基础知识考虑。 ( 8分)现有 pH=2的醋酸溶液甲和 pH=2的盐酸乙,请根据下列操作回答问题: (1)取 10 mL的甲溶液,加入等体积的水,醋酸的电离平衡 _移动 (填 “向左 ”,“向右 ”或 “不 ”);另取 10 mL的甲溶液,加入少量无水醋酸钠固体 (假设加入固体前后,溶液体积保持不变 ),待 固体溶解后,溶液中的比值将 _ (填 “增大 ”,“减小 ”或 “无法确定 ”). (2)相同条件下,取等体积的甲,乙两溶液,各稀释 100

28、倍 .稀释后的溶液,其pH大小关系为: pH(甲 )_pH(乙 )(填 “大于 ”, “小于 ”或 “等于 ”,下同 ). (3)各取 25 mL的甲,乙两溶液,分别用等浓度的 NaOH稀溶液中和至 pH=7,则消耗的 NaOH溶液的体积大小关系为: V(甲 )_V(乙 ). 答案: (1)向右 减小 (2)小于 (3)大于 试题分析:( 1)取 10mL的甲溶液,加入等体积的水,醋酸的电离平 衡向右移动,加水稀释促进电离。加入少量无水醋酸钠固体向右进行,但是电离程度变小,溶液中 c(H+)/c(CH3COOH)的比值将减小。 ( 2)相同条件下,取等体积的甲、乙两溶液,各稀释 100倍。稀释

29、后的溶液,弱酸稀释向电离方向移动,其溶液中大小关系为: c(H+) (甲 ) c(H+)(乙 ),pH(甲 )pH(乙 )。 ( 3)各取 25mL的甲、乙两溶液,分别用等浓度的 NaOH稀溶液,当恰好完全反应时则消耗的 NaOH溶液的体积大小关系为: V(甲 )=V(乙 ),此时甲溶液呈碱性,乙溶液呈中性,若项溶液的 pH=7,则甲溶 液加入 NaOH溶液要少些,所以V(甲 )V(乙 )。 考点:弱电解质的电离 点评:本题综合性强,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14分 )用中和滴定法测定某烧碱样品的纯度。有以下步骤: ( 1)配制待测液:用 5.00 g含有少量杂质(杂质不与盐酸反应)的固体烧

30、碱样品配制 1 000 mL溶液。除烧杯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 _、 、 _。 ( 2)滴定: 盛装 0.1000 mol L-1盐酸标准液应该使用 _式滴定管。 滴定时双眼应 。 有关数据记录如下: 测定序号 待测溶液的体积 /mL 所耗盐酸标准液的体积 /mL 滴定前 滴定后 1 20.00 0.50 20.78 2 20.00 1.20 21.32 ( 3)计算纯度:烧碱样品的纯度是 _。 ( 4)误差讨论(选填 “偏高 ”“偏低 ”或 “无影响 ”): 用蒸馏水冲洗锥形瓶,则会使测定结果 _; 在滴定过程中不慎将数滴酸液滴在锥形瓶外,则会使测定结果 _; 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

31、,则会使测定结果 _。 答案:( 1) 1 000 mL容量瓶、玻璃棒、胶头滴管 ( 2) 酸 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 3) 80.8% ( 4) 无影响 偏高 偏低 试题分析:( 1)在配制溶液时,除烧杯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 1000 mL容量瓶、玻璃棒、胶头滴管。 ( 2)盐酸标准溶液应该使用酸式滴定管,滴定时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 3)滴定过程中使用盐酸的体积为 ,所以烧碱样品的纯度为 。 ( 4)根据 ,用蒸馏水冲洗锥形瓶,不影响标准液的用量,所以无影响;在滴定过程中不慎将数滴酸液滴在锥形瓶外,标准液的体积比正常值大,所以偏高;读数时,滴定 前仰视,滴定后俯视,

32、标准液的体积比正常值小,所以偏低。 考点:酸碱中和滴定 点评:本题非常基础,主要考查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操作和误差分析。 ( 16分)氨的合成原理为: N2(g)+3H2(g) 2NH3(g) ; H= 92.4 KJ mol1 。现在 500 、 20 MPa时,将 N2、 H2置于一个容积为 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 1) 10 min内以 NH3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 ; ( 2)在 10 20 min内: NH3浓度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A加了催化剂 B缩小容器体积 C降低温度 D增加 NH3物质的量 ( 3)第 1 次平衡的时间范

33、围为: ,第 2 次平衡的时间范围为: ,第 1 次平衡:平衡常数 K1 = (带数据的表达式),第 2次平衡时 NH3的体积分数 ; ( 4)在反应进行至 25 min时: 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 达第二次平衡时,新平衡的平衡常数 K2 K1(填 “大于 ”、 “等于 ”、 “小于 ”) 答案: 0.005 mol/(L.min) AB 20-25 min; 35-40 min; 0.152/(0.07530.125); 45.5% 减少氨气的物质的量;等于。 试题分析:( 1)根据图像可知, 10min时氨气的物质的量是 0.1mol,浓度是0.05mol/L,所以其反应速率是 0.05mo

34、l/L10min 0.005 mol L-1 min-1。 ( 2)根据图像可知,在 10 20 min内氨气的生成速率增大,再 20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所以改变的条件应该是使用了催化剂会缩小了容器容积,答案:选 AB。 ( 3)反应进行到 25min是物质的浓度又方式变化,所以第 1次平衡的时间范围为 2025 min;同样根据图像可知,第 2次平衡的时间 范围为 3540 min;第 1次平衡时氨气、氮气和氢气的浓度分别是( mol/L) 0.15、 0.125和 0.075,所以K =(0.15)2 /0.125(0.075)3;第 2次平衡时氨气、氮气和氢气的物质的量分别是( mol) 0.25、 0.225、 0.075,所以氨气的体积分数是。 ( 4) 根据图像可知, 25min是氨气的物质的量降低到 0.2mol,而氮气和氢气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小,所以改变的条件是移走 0.1 mol NH3。 温度不变,所以平衡常数是不变的。 考点:化学平衡移动 点评:本题综合性强,是高考的热点习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