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安徽省濉溪县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fuellot230 文档编号:33066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安徽省濉溪县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3-2014学年安徽省濉溪县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3-2014学年安徽省濉溪县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3-2014学年安徽省濉溪县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3-2014学年安徽省濉溪县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安徽省濉溪县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纳米材料 ”是指粒子直径在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材料。若将 “纳米材料 ”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具有的性质是 A能全部透过半透膜 B有丁达尔效应 C所得液体一定能导电 D所得物质一定为悬浊液或乳浊液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直径在 1nm 100nm之间的属于胶体分散系,由“纳米技术 ”是指粒子直径在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材料,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分散质的直径在 1nm 100nm之间,则该混合物属于胶体。 A、胶体不能通过半透膜,故 A错误; B、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故 B正确; C、胶粒

2、不一定带电,液体分散剂若为非电解质,则不能导电,故 C错误; D、该混合物属于胶体,不属于悬浊液或乳浊液,故 D错误。 考点:纳米材料 下表是生活生产中常见的物质,表中列出了它们的一种主要成分(其它成分未列出) 编号 名称 绿矾 醋精 苏打 酒精 铜导线 蔗糖 烧碱 主要 成分 FeSO4 CH3COOH Na2CO3 CH3CH2OH Cu C12H22O11 NaOH ( 1)请你对表中 的主要成分进行分类(填编号) 属于盐的是 _,属于电解质的是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_。 ( 2)写出过量盐酸与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 答案:( 1) ; ; ( 2) CO32-+2H=CO2+H2O 试

3、题分析:能电离出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盐,在水溶液或熔 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是能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盐类, 是在水溶液状态下均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 是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 2)过量盐酸与Na2CO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离子方程式 CO32-+2H=CO2+H2O。 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等质量的两种气体 SO2和 SO3, 其物质的量之比为 ,二者所含 O 原子个数之比为 ,在同温同压下的体积之比为 。

4、答案: 4 ; 5: 6 ; 5: 4 试题分析:根据 n= = = 解:设 SO2与 SO3均为 1g,则 n(SO2): n(SO3)=: =5: 4;则 SO2中 n(O)=2n(SO2)=2 , SO3中n(O)=3 n(SO3)=3 ,则氧原子个数比为 5: 6;据阿伏加德罗定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即 V(SO2): V(SO3)= n(SO2): n(SO3)=5: 4。 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向 MgSO4和 Al2(SO4)3的混合溶液中 , 逐滴加入 NaOH溶液。下列图象中 , 能正确表示上述反应的是 (横坐标表示加入 NaOH溶液的体积 , 纵坐标表示反应生成

5、沉淀的质量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因横坐标表示加入 NaOH溶液的体积,纵坐标表示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则向 MgSO4和 Al2( SO4) 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 NaOH溶液,发生Mg2+2OH-Mg(OH)2、 Al3+3OH-Al(OH)3,则沉淀的质量一直在增大,直到最大,然后发生 Al(OH)3+OH-AlO2-+2H2O,沉淀的质量减少,但氢氧化镁不与碱反应,则最后沉淀的质量为一定值,故 D正确。 考点:镁、铝的重要化合物 青花瓷让人赏心悦目,但其中所用的颜料一直是个迷,近年来科学家才得知大多数为硅酸盐,如蓝紫色的硅酸铜钡( BaCuSi2Ox,铜的化合价为

6、 +2),下列关于硅酸铜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为 BaO CuO 2SiO2 B易溶于强酸和强碱 C性质稳定,不易脱色 D x=6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硅酸盐用氧化物形式表示时,书写顺序为:活泼金属氧化物、不活泼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所以硅酸铜钡用氧化物形式表示: BaO CuO 2SiO2,故 A正确; B、 BaCuSi2O6是弱酸盐,所以 能和强酸反应,和强碱不反应,故 B错误; C、 BaCuSi2O6中铜显 +2价,二价铜离子不容易被还原,所以性质较稳定,不容易褪色,故 C正确; D、在硅酸铜钡中的铜元素化合价为+2,硅元素化合价为 +4,氧元素的化合

7、价为 -2价,钡元素的化合价为 +2价,则由化学式为 BaCuSi2O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可得:(+2)+(+2)+(+4)2+(-2)x=0,解得 x=6,故 D正确。 考点:含硅矿物及材料的应用 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除去 CO2中混有的 HCl: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气 B除去 KCl溶液中混有的 K2SO4:加入过量 BaCl2溶液,过滤 C除去 FeCl2溶液中混有的 FeCl3: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D除去 NaHCO3中混有的 Na2CO3:用加热法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饱和碳酸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将原物质除掉,不符合除杂原

8、则,故 A错误; B、用氯化钡除去氯化钾中的硫酸钾,会带入新的杂质氯化钡,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钡,不符合除杂原则,故 B错误; C、铁粉不与氯化亚铁反应,能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故 C正确; D、 NaHCO3受热分解为 Na2CO3,原物质被除去,故 D错误。 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 向 50 mL 18 mol LH2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 H2SO4的物质的量是 A小于 0 45 mol B等于 0 45 mol C在 0 45 mol和 0 9 mol之间 D大于 0 9 mol 答案: A 试题分析: 50mL18mol/L的 H2

9、SO4溶液中含有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 05L18mol/L=0 90mol;根据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可以知道,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理论上应是参加反应的硫酸的一半,但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降低,而铜与稀硫酸并不反应,因此,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应小于一半,则 50mL18mol/LH2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后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应为:小于 0 45mol。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 NaOH溶液时,造成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的是 A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B在空气中称量 NaOH固体所用时间过长 C没有将洗涤液转移

10、入容量瓶 D容量瓶洗涤后未作干燥处理即进行配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则溶液的体积偏小,配制溶液浓度偏高,故 A正确; B、称量时氢氧化钠固体时间过长已潮解,则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配制溶液浓度偏低,故 B 错误; C、没有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配制溶液浓度偏低,故 C错误; D、容量瓶不需要干燥,因为后面定容时还需要加入蒸馏水,该操作正确,不影响配制结果,故 D错误。 考点: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在实验室中,对下列事故或药品的处理正确的是 A有大量的氯气泄漏时,用肥皂 水浸湿软布蒙面,并迅速离开现场 B金属钠着火燃烧时,用泡沫灭火

11、器灭火 C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D含硫酸的废液倒入水槽,用水冲入下水道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氯气有毒,属于酸性气体,能和弱碱性的肥皂水反应,故 A正确; B、金属钠能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一般用沙土覆盖,故 B错误; C、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布擦去,再用大量的水冲洗,故 C错误; D、不能将废液随便倾倒,要放在回收桶中,集中处理,故D错误。 考点: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 在无色透明溶液中,下列各组中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K+、 Fe2+、 NO3-、 H+ B Na+、 Ca2+、 Cl-、 NO3- C Na+、 H+、 C

12、l-、 HCO3- D Na+、 Cu2+、 OH-、 SO42-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因 Fe2+、 NO3-、 H+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不能共存,故 A 错误;B、因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则能够大量共存,故 B正确; C、因 H+、 HCO3-能结合生成水和气体,则不能共存,故 C错误; D、因 Cu2+、 OH-能结合生成沉淀,则不能共存,故 D错误。 考点:离子共存问题 下列物质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而成的是 A NaCl B HCl C FeCl2 D Fe3O4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NaCl可由 Na和 Cl2化合反应生成,故 A正确; B、 HCl可由 H2和 Cl2

13、化合反应生成,故 B正确; C、 Fe和 Cl2化合反应生成 FeCl3,不能得到FeCl2,故 C错误; D、铁在氧气气中燃烧生成 Fe3O4,故 D正确。 考点:氯气的化学性质;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 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8g水中所含的电子数为 8NA B 11 2L氯气所含的分子数为 0 5NA C 2 4gM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 0 2NA D 32g氧气中所含的氧原子数为 NA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18gH2O 的物质的量为 1mol,其含有的电子数为 10NA,故 A错误; B、在标况下, 11 2L氯气的物质的量为 0 5m

14、ol,其含有的分子数为0 5 NA,而题中没有说明是咋标况下,故 B错误; C、 2 4gMg的物质的量为0 1mol,其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 Mg2+失去的电子数 0 2 NA,故 C 正确; D、32g氧气的物质的量为 1mol,所含的氧原子数为 2NA,故 D错误。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能实现目的的是 A分离碘酒中的碘和酒精 B实验室制氨气 C除去 Cl2中的 HCl D排水集气法收集 NO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碘在酒精中溶解度很大,很难找到比它溶解度大的,很难分离碘酒中的碘和酒精,故 A错误; B、当在试管中加热氯化铵晶体时,氯化铵逐渐受热分解为氯气和氨气,从

15、试管底部消失,但与此同时,在试管上口部位,会出现白色结晶物质,即为受热分解后的氯气和氨气在试管口冷环境下重新化合生成氯化铵,实验室用氯化铵和碱石灰反应制取氨气,即碱与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故 B错误; C、 Cl2在 NaOH溶液中反应生成 Cl-离子和 ClO-离子,应用浓硫酸除去,故 C错误; D、 NO在空气中会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 NO2其密度和空气相差无几,即使可以排空收集,效果也不好,且 NO不溶于水,可用排水发收集,故 D正确。 考点:常见的化学实验操作 下列储存药品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浓硫酸保存在橡胶塞试剂瓶中 B浓硝酸保存在无色试剂瓶中 C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D氢氧化钠溶液保

16、存在玻璃塞试剂瓶中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浓硫酸有强氧化性,能腐蚀橡胶,不能保存在橡胶塞试剂瓶中,故 A 错误; B、浓硝酸见光易分解,所以应避光保存,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故 B错误; C、钠易与水和氧气反应,所以要隔绝空气保存,钠的密度大于煤油的,且和煤油不反应,所以可用煤油保持,故 C正确; D、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易与 NaOH溶液反应生成具有黏性的硅酸钠,盛 NaOH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橡皮塞,故 D错误。 考点:化学试剂的存放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稀硫酸滴在铁片上: 2Fe + 6H+=2Fe3+ + 3H2 B氧化镁与稀盐酸混合: MgO + 2H+=Mg2+ + H

17、2O 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Cu + Ag+=Cu2+ + Ag D氯气通人水中: Cl2+H2O=2H+Cl-+ Cl0-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故 A 错误; B、氧化镁是难溶于水的氧化物,离子方程式为:MgO+2H+=H2O+Mg2+,故 B 正确; 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离子方程式为:Cu+2Ag+=Cu2+2Ag,故 C错误; D、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是弱电解质,离子方程式为: Cl2+H2O=H+Cl-+HClO。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关于非金属 元素 Si、 N、 S、 Cl的叙述,

18、正确的是 A通常情况下,它们的单质均为气体 B它们在自然界中都存在游离态形式 C它们都有对应的含氧酸 D每种元素都只有一种氧化物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Si、 S的单质常温下为固体,而 N、 Cl的单质为气体,故 A不选;B、 Si主要以化合态存在,其它三种主以游离态存在,故 B不选; C、均为非金属,存在对应的酸性氧化物,则都有对应的含氧酸,故 C选; D、 N 的氧化物有多种, S的氧化物有 2种,所以不都只有一种,故 D不选。 考点: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实验题 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和比较 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 1)实验室

19、用装置 A制备 SO2。某同学在实验时发现打开 A的分液漏斗活塞后,漏斗中液体未流下,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 ( 2)实验室用装置 E制备 Cl2,其反应的化学化学方程式为: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若有 6 mol的 HCl参加反应,则转移的电子总数为 。 ( 3) 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 B、 D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出现的现象是: B: , D: 。 停止通气后 ,再给 B、 D两个试管分别加热, 两个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 B: ,D: 。 ( 4)另一个实验小组的同学认为 SO2和氯水都有漂白性,二者混合后的漂白性肯定会更强。他们将制得的 SO2和 Cl2

20、按 1: 1同时通入到品红溶液中,结果发现褪色效果并不像想象的那样。请你分析该现象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答案:( 1)分液漏斗的玻璃塞没有取下来( 2) 1 8061024;( 3NA)( 3) 品红褪色; 品红褪色 褪色的品红又恢复成红色;无明显现象( 4)SO2+Cl2+2H2O=2HCl+H2SO4 试题分析:( 1)在实验时打开 A中分液漏斗的活塞后,漏斗中的液体没有顺利流下,其可能原因是分液漏斗上口玻璃塞未打开或活塞上小孔和槽口未对齐( 2)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知若有 6 mol的 HCl参加反应,则有 3molCl 反应生成 1 5m

21、olCl2,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 3mol,即转移电子总数 3NA=1 8061024( 3) 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和有色物质生成无色沉淀,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故答案:为:品红褪色;品红褪色 次氯酸的漂白性是利用次氯酸的强氧化性,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是利用二氧化硫和有色物 质生成无色物质,次氯酸的漂白性是永久性的,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是暂时的;加热时,次氯酸漂白过的溶液无变化,二氧化硫和有色物质生成的无色物质不稳定,加热时能重新变成红色,故答案:为:褪色的品红有恢复成红色;无明显变化( 4)氯气有强氧化性,二氧化硫有还原性,二者能按 1: 1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气体失去漂白性,反应方程式为

22、 SO2+Cl2+2H2OH2SO4+2HCl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无漂白性。 考点:探究氯水、氯气的漂白作用;探究二氧化硫与品红溶液的反应 填空题 化学与资源利用、材料研制、环境保护等密切相关。 ( 1)海水中蕴含的元素有 80多种,它是一个巨大的宝藏。 海水中镁的总储量约为 1 81015 t,海水里镁的存在形式主要是 。(填 “游离态 ”或 “化合态 ”) 下列物质不经过化学变化就能从海水中获得的是 。(填字母) A单质钠 B单质钾 C氯化钠 ( 2)材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合理使用材料可以改善人类生活。 工业上制造光导纤维的基本原料是 。 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来制造耐火材料的是

23、。(填字母) A氧化镁 B过氧化钠 C三氧化二铝 ( 3)保持洁净安全的生存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pH 的雨水称为酸雨。 下列物质中,会破坏臭氧层的是 。(填字母) A氮气 B一氧化碳 C氟氯烃 答案:( 1) 化合态 C( 2) 二氧化硅 B( 3) 5 6 C 试题分析:( 1) 镁元素在海水中以 Mg 2+ 存在,所以镁元素以化合态存在 海水中得到钠、钾,需要首先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和氯化钾,然后再去电解熔融状态的氯化钠和氯化钾即得钠和钾,是化学变化,把海水用蒸馏等方法可以得到淡水,把海水用太阳暴晒,蒸发水分后即得食盐,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够从海水中获得,故 C正确( 2) 光导纤维的主

24、要成分是二 氧化硅 耐火度不低于 1580 的一类无机非金属材料耐火度是指耐火材料锥形体试样在没有荷重情况下,抵抗高温作用而不软化熔倒的摄氏温度,做耐火材料的物质需要在高温下不反应,不熔化,不分解氧化镁和二氧化铝熔点高,有高度耐火绝缘性能,可以做耐火材料,熔点为 460摄氏度,高温下会发生爆炸,不能用来制造耐火材料,故答案:为: B( 3) pH 5 6的雨水称为酸雨 近 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导致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 增强,进而危及人类的健康,故答案:为 C。 考点:海洋资源及其综合利

25、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性质;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存在压强差。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_ 。 ( 2)收集氨气应使用 法。 ( 3)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下列 做干燥剂。 A浓硫酸 B碱石灰 C NaOH固体 D P2O5固体 ( 4)用图 1 装置进行喷泉实验,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 。该实验的原理是 。 ( 5)如果只提供如图 2的装置,请举例说明引发喷泉法 。 答案:( 1) 2NH4Cl+Ca(OH)2 CaCl2+2NH3+2H2

26、O( 2)向下排空气法( 3) BC( 4)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中,松开弹簧夹;挤出的水溶解了烧瓶中的 NH3,使瓶内压强减小,烧瓶内外形成了气压差( 5)用冰毛巾捂住烧瓶一段时间,再松开弹簧夹。(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试题分析:( 1)实验室用加热氯化氨和消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方程式为 2NH4Cl+Ca( OH) 2 CaCl2+2NH3+2H2O( 2)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只能用向下排气法收集,故答案:为:向下排空气法( 3)浓硫酸具有酸性,五氧化二磷为酸性氧化物,氨气是碱性气体,所以,浓硫酸和五氧化二磷都不能干燥氨气,故答案:为: BC( 4)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

27、的气体,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中,瓶内压强减小,在外界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到瓶内,形成喷泉现象,故答案:为: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中,松开弹簧夹;挤出的水溶解了烧瓶中的 NH3,使瓶内压强减小,烧瓶内外形成了气压差( 5)要形成喷 泉,需把烧杯中的液体压入烧瓶,可以利用吸收热量使烧瓶中的压强增大,故答案:为:用冰的毛巾捂住烧瓶一段时间,再松开弹簧夹。 考点:氨的制取和性质 化学实验室产生的废液中含有大量会污染环境的物质,为了保护环境,这些废液必须经处理后才能排放。某化学实验室产生的废液中含有两种金属离子:Fe3+、 Cu2+,化学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方案对废液进行处理,以回收金属,保护环

28、境。 ( 1)操作 的名称是 。 ( 2)沉淀 A中含有的金属单质有 。 ( 3)操作 中在酸性下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4)检验溶液 B中含有的金属阳 离子常用的试剂是 。 ( 5)操作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答案:( 1)过滤 ( 2)铁、铜 ( 3) 2Fe2+ H2O2 +2H+=2 Fe3+ +2 H2O ( 4)KSCN 溶液 ( 5) Fe3+ + 3NH3 H2O = Fe(OH)3 + 3NH4+ 试题分析:( 1)操作 加入的过量的铁,由于铁的化学性质比铜都活泼,因此可以把金属铜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同时 Fe3+能氧化单质铁生成 Fe2+,因此在第 得到的滤渣

29、中都含有金属铜和过量的铁,通过过滤得到沉淀和溶液,故答案:为:过滤( 2)在第 得到的滤渣中都含有金属铜和过量的铁,通过过滤得到沉淀 A和溶液 A,因此沉淀 A中含有金属单质铜、铁,故答案:为:铜、铁( 3)在酸性过氧化氢溶液中 Fe2+能被过氧化氢生成 Fe3+,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生成的 Fe3+,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离子方程式 2Fe2+ H2O2 +2H+=2 Fe3+ +2 H2O( 4)根据( 3) Fe2+能被过氧化氢生成 Fe3+,溶液 B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为 Fe3+,由于 Fe3+遇 SCN-离子,发生反应: Fe3+3SCN-=Fe( SCN) 3,溶液呈血红色,所

30、以溶液中滴入 KSCN 溶液后变红,说明该溶液中含有 Fe3+,检验溶液 B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常用的试剂是 KSCN 溶液,故答案:为: KSCN 溶液;( 5)溶液 B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为 Fe3+,稀氨水中存在下述电离平衡:NH3+H2O NH3 H2O NH4+OH-,溶液 B中加氨水,发生 Fe3+3NH3 H2O=Fe( OH) 3+3NH4+ 考点: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计算题 将 5 1g镁铝合金投入过量盐酸中充分反应,得到 500mL溶液和 5 6L标准状况下的 H2。计算: ( 1)合金中 镁和铝的质量之比; ( 2)所得溶液中

31、Mg2+的物质的量浓度。 答案:( 1) 8: 9( 2) 0 2mol/L 试题分析: 解:( 1)令镁、铝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xmol、 ymol,则: Mg+2HCl=MgCl2+H2 x x 2Al+6HCl=2AlCl3+3H2 y 1 5y m(Mg): m(Al)=8:9 故 m( Mg): m( Al) =24g/mol0 1mol: 27g/mol0 1mol=8: 9, 答:合金中镁和铝的质量之比为 8: 9 ( 2) n( Mg2+) =n( Mg) =0 1mol,故 c(Mg2+)= = =0 2mol/L, 答:所得溶液中 Mg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 2mol/L。 考点: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