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辽宁省五校第二学期期末联考高一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orderah291 文档编号:33086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辽宁省五校第二学期期末联考高一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3-2014辽宁省五校第二学期期末联考高一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3-2014辽宁省五校第二学期期末联考高一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3-2014辽宁省五校第二学期期末联考高一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3-2014辽宁省五校第二学期期末联考高一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辽宁省五校第二学期期末联考高一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 “绿色化学 ”工艺中,理想状态是反应中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的产物,即原子利用率为 100。以下反应最符合绿色化学原子经济要求的是 A乙烯聚合为聚乙烯高分子材料 B甲烷与氯气制备一氯甲烷 C以铜和浓硝酸为原料生产硝酸铜 D用二氧化硅制备高纯硅 答案: A 试题分析: A、乙烯聚合为聚乙烯高分子材料,原子利用率为 100,正确; B、甲烷与氯气制备一氯甲烷,还有氯化氢生成,原子利用率不为 100,错误; C、以铜和浓硝酸为原料生产硝酸铜,有二氧化氮生成,原子利用率不为 100,错误; D、用 C还原二氧化硅制备高纯

2、硅,有 CO生成,原子利用率不为 100,错误,答案:选 A。 考点:考查对 “绿色化学 ”的判断 下图是分离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混合物的实验操作流程图。 在上述实验过程中,所涉及的三次分离操作分别是 A 蒸馏、 过滤、 分液 B 分液、 蒸馏、 蒸馏 C 蒸馏、 分液、 分液 D 分液、 蒸馏、 结晶、过滤 答案: B 试题分析: 是分离乙酸乙酯与溶液,所以用分液的方法, 是分离乙醇与乙酸钠,用蒸馏方法, 是将乙酸钠转化为乙酸,再蒸馏分离,所以答案:选 B。 考点:考查物质分离的方法 正丁烷的二氯取代产物有几种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二元取代物中

3、“定一移一 ”的原则判断正丁烷的二氯取代产物有6种,即 CH3CH2CH2CHCl2、 CH3CH2CHClCH2Cl、 CH3CHClCH2CH2Cl、CH2ClCH2CH2CH2Cl, CH3CCl2CH2CH3, CH3CHClCHClCH3;答案:选 D。 考点:考查同分异构体种数的判断 关于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锌电极发生还原反应,铜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B盐桥中的阴离子向硫酸铜溶液中迁移 C电子从锌电极通过电流计流向铜电极 D铜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2H 2e-=H2 答案: C 试题分析: A、该原电池中锌比铜活泼,作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铜极发生还原反应,错误

4、; B、原电池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所以盐桥中的阴离子向硫酸锌溶液迁移,错误; C、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所以电子从锌电极通过电流计流向铜电极,正确; D、铜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铜离子得电子生成单质铜, Cu2+2e-=Cu,错误,答选 C。 考点:考查原电池的反应原理,电极的判断,电极反应式的判断,电子、离子的移动 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 元素代号 X Y Z W 原子半径 /pm 160 143 70 66 主要化合价 +2 +3 +3、 +5、 -3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X、 Y元素的金属性 XY,错误; B、氮气与氧气不能直接反应生成二氧化氮,错误; C、

5、氢氧化铝不溶于氨水,错误; D、在纯氧中氨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氮气和水,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查元素的判断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PASS是新一代高效净水剂,它由 X、 Y、 Z、 W、 R五种短周期元素组成,五种元 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X原子是所有原子中半径最小的, Y、 R同主族,Z、 W、 R同周期, 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 3倍, Z是常见的金属,电子层数等于主族序数, W单质是人类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常用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Z与 Y形成的化合物可作为耐高温材料 B WY2能与碱反应,但不能与任何酸反应 C原子半径按 X、 Y、 Z、 R、 W的顺序

6、依次增大 D熔沸点: X2RX2Y 答案: A 试题分析: X原子是所有原子中半径最小的,所以 X是 H元素; 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 3倍,所以 Y的次外层也是第一层有 2个电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则 Y是 O 元素; Y、 R同主族,则 R是 S元素; Z、 W、 R同周期,都是第三周期元素, Z是常见的金属,电子层数等于主族序数,所以 Z是 Al元素; W单质是人类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常用材料, W是 Si元素。 A、氧化铝的熔点很高,可作耐高温材料,正确; B、二氧化硅与碱反应,不与一般的酸反应,但能与 HF 反应,错误; C、根据原子半径的比较,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Z

7、,其次是 W、 R,然后是 Y,最小的是 X,错误; D、水分之间可形成氢键,熔沸点升高,所以熔沸点: X2RND,三种元素氢化 物沸点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填写化学式 ) 。 ( 5)写出 B与 D在高温下完全反应后生成物的电子式 _ _ ,结构式 _ 答案:( 10分)( 1) 第二周期 VIA族( 2分) ( 2) Na2O+H2O=2Na+2OH 或 2Na2O2+2H2O=4Na+4OH +O2 ( 2分) ( 3) +1( 1分), NH3( 1分) ( 4) H2OH2SeH2S( 2分) ( 5) ( 1分), O C O(1分 ) 试题分析:( 1) 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

8、外层电子数的 2倍,所以 B的次外层也是第一层有 2个电子,最外层有 4个电子,所以 B是 C元素; A的一种原子中,质量数与质子数之差为零,说明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只有 H元素中的11H符合,所以 A是 H元素; D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m,次外层电子数为 n,; E元素的原子 L层电子数为 m+n, M层电子数为 m/2-n,说明 E的 M层电子数不为 0,则 E有 3个电子层,所以 L层有 8个电子, m+n=8, nH2SeH2S; ( 5) C与氧气在高温下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 结构式为 O C O。 考点:考查元素的推断,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元素化合物性质

9、的应用 (12分 )我国有广阔的海岸线,海水综合利用大有可为。海水中溴含量为 65 mg L-1,从海水中提取溴的工业流程如下: ( 1)以上步骤 中已获得游离态的溴,步骤 又将之转变成化合态的溴,其目的是: _。 ( 2)步 骤 通入热空气或水蒸气吹出 Br2,利用了溴的 _。 A氧化性 B还原性 C挥发性 D腐蚀性 ( 3)以上流程 中涉及的离子反应如下,请在下面方框内填入适当的化学计量数: ( 4)上述流程中吹出的溴蒸气,也可先用二氧化硫水溶液吸收,再用氯气氧化后蒸馏。 写出溴与二氧化硫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 由此反应可知,除环境保护外,在工业生产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 ( 5)

10、实验室分离溴还可以用溶剂萃取法,下列可以用作溴的萃取剂的是_。 A乙醇 B四氯化碳 C裂化汽油 D苯 答案:( 12分,每空 2分) 富集溴元素 C 3 3 1 5 3 SO2 +Br2+2H2O=4H+ +2Br -+SO42- 强酸对设备的严重腐蚀 BD 试题分析:( 1)步骤 中已获得游离态的溴,步骤 又将之转变成化合态的溴,目的是富集溴元素,尽可能提取海水中的溴; ( 2)溴易挥发,所以用通入热空气或水蒸气的方法吹出 Br2,答案:选 C。 ( 3)该反应中,反应物中的 Br元素的化合价是 0,生成物中的 BrO 的化合价是 +5价, Br-的化合价是 -1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的原则,

11、 BrO 的系数是 1, Br-的系数是 5,所以 Br2的系数是 3,根据电荷守恒, CO的系数是 3, CO2的系数是 3; ( 4)溴与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溴化氢和硫酸,离子方程式为 SO2 +Br2+2H2O=4H+ +2Br -+SO42- ;由于反应中生成了 2种强酸,对设备的腐蚀性较强,所以除环境保护外,在工业生产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强酸对设备的严重腐蚀; ( 5)可以用作溴的萃取剂应满足溴在该溶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且水与该溶剂是互不相溶的, A、乙醇与水互溶,错误; B、四氯化 碳与水不互溶,且溴易溶于四氯化碳,符合萃取剂的选择,正确; C、裂化汽油中含有不

12、饱和键,与溴发生加成反应,错误; D、苯与水不互溶且溴易溶于苯,正确,答案:选 BD。 考点:考查对工业流程的分析,物质的性质,方程式的配平,萃取剂的选择 (14分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若烧杯中溶液为稀硫酸,则观察到的现象是 _ 负极反应式为: _。 ( 2)若烧杯中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则负极为 _(填 Mg或 Al),总反 应化学方程式为 _。 、由 Al、 Cu、浓硝酸组成原电池,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在甲醇燃料电池技 术方面获得新突破,组装出了自呼吸电池及主动式电堆。甲醇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该电池工作时, b口通入的物质为 _, c口

13、通入的物质为 _。 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_ 工作一段时间后,当 12 8 g甲醇完全反应生成 CO2时, _NA个电子转移。 答案:( 14分) I( 1) Mg逐渐溶解 Al片上有气泡冒出 指针偏转( 2分) Mg-2e-=Mg2+( 1分) ( 2) Al ( 1分)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分) II NO3-+e-+H+=NO2+H2O( 2分) III CH3OH( 1分) O2或空气( 1分) CH3OH-6e-+H2O=CO2+6H+( 2分) 2 4( 2分) 试题分析: I、( 1)若烧杯中溶液为稀硫酸,则 Mg与稀硫酸反应,所以 M

14、g作负极, Al作正极,实验现象是 Mg逐渐溶解、 Al片上有气 泡冒出、指针偏转;负极的反应式为 Mg-2e-=Mg2+; ( 2)若烧杯中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则 Al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 Al作负极,总反应即是 Al与 NaOH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 II、 Al与浓硝酸发生钝化,所以 Cu与浓硝酸反应,则 Cu作负极,正极是 NO3-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电极反应式为 NO3-+e-+H+=NO2+H2O; III、 根据图中氢离子的移动方向判断右侧是正极,左侧是负极,负极通入甲醇,所以 b口通入的物质是 CH3OH,正极通入的是空气或氧气,所以 c口通入的是空气或氧气; 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根据图中所给信息,甲醇发生氧化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氢离子,电极反应式为 CH3OH-6e-+H2O=CO2+6H+; 12 8 g甲醇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12 8g/32g/mol6=2 4mol。 考点:考查原电池反应原理,正负极的判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