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priceawful190 文档编号:330892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3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3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3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3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CO2的电子式: B Cl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 CH4分子的比例模型: D质量数为 23的钠原子: 11 23Na 答案: C 试题分析: CO2的电子式: ; Cl是 17号元素,所以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是 7个电子, ,质子数,质量数的表示方法为:质子数在原子左下角,质量数在原子左上角,所以质量数为 23的钠原子: 11 23Na。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对化学用语的掌握情况 点评:常见的电子式如次氯酸,铵根,过氧化氢,过氧化钠等电子式一定要掌握。此类题目考查的知识比较零散,多是一些常

2、出错的化学用语。 人体血液里存在重要的酸碱平衡: ,使人体血液 pH保持在 7.35 7.45,否则就会发生酸中毒或碱中毒。其 pH随 c(HCO3-) c(H2CO3)变化关系如下表: c(HCO3-) c(H2CO3) 1.0 17.8 20.0 22.4 pH 6.10 7.35 7.40 7.4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正常人体血液中, HCO3-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 B人体血液酸中毒时,可注射 NaHCO3溶液缓解 C pH=7.00的血液中, c(H2CO3) c(HCO3-) D pH=7.40的血液中, HCO3-的水解程度一定大于 H2CO3的电离程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

3、:人体血液 pH保持在 7.35 7.45,人体的酸碱平衡:从该平衡可以看到人体的酸碱对是碳酸和碳酸氢根,人体血液 pH小于 7.35时碳酸会转化成碳酸氢根,使酸性降低,当人体血液 pH大于 7.45,碳酸氢根会转化成碳酸增大酸度。 所以正常人体血液中, HCO3-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人体血液酸中毒时,只要增 加碳酸氢根即可缓解,所以可注射 NaHCO3溶液当然可以缓解酸中毒;从pH随 c(HCO3-) c(H2CO3)变化关系表: c(HCO3-) c(H2CO3) 1.0 17.8 20.0 22.4 pH 6.10 7.35 7.40 7.45 可以看到 PH=6.10时 c(H2C

4、O3)=c(HCO3-) ,此后随着 PH值的增大,碳酸氢根迅速增大,所以 pH=7.00的血液中, c(H2CO3) c(HCO3-) ; pH=7.40的血液中, c(HCO3-) c(H2CO3)=20.0 只能说明血液中的 HCO3-远大于 H2CO3但并不能说明 HCO3-的水解程度一定大于 H2CO3的电离程度,所以 D错。故选 D。 考点:化学平衡 点评:抓住人体的酸碱平衡: 和 pH随c(HCO3-) c(H2CO3)变化关系表的数据信息,考查了学生对给定条件平衡的分析,数据信息的分析能力。 某溶液中含大量 NH4+、 Na+、 HCO3-、 CO32-、 CH3COO-离子,

5、其中加入足量的 Na2O2固体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假设溶液体积无变化) A Na+ B CO32-、 NH4+ C CH3COO- D CH3COO-、 Na+ 答案: C 试题分析:某溶液中含大量 NH4+、 Na+、 HCO3-、 CO32-、 CH3COO-离子,其中加入足量的 Na2O2固体后,首先 Na2O2先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钠离子变大, HCO3-与氢氧根反应生成 CO32-,所以 HCO3-变小、 CO32-变大,故选 C。 考点:离子反应,过氧化钠的性质。 点评:离子反应,离子共存的变形形式,抓住题眼,找到突破口。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叙述不

6、正确的是 A K 与 N 连接时,铁被腐蚀 B K 与 N 连接时,石墨电极产生气泡 C K 与 M连接时,一段时间后溶液的 pH增大 D K 与 M连接时,石墨电极反应: 4OH -4e =2H2O+O2 答案: D 试题分析: K 与 N 连接时,该装置为原电池,铁做负极,石墨做正极,所以铁被腐蚀,石墨电极产生气泡。所以 A, B正确。 K 与 M连接时,该装置为电解池,铁与电池的负极连接做阴极,氢离子在铁电极上得电子,变成氢气,氯离子在石墨电极上得电子变成氯气,一段时间后溶液的 pH增大,所以 C正确, D错。故选 D。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 点评:原电池,燃料电池,电解池,电镀池的电极

7、特点及电极反应式等知识点是一串知识,注意 区别。 X、 Y、 Z、 W、 Q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只有 Z是金属, W的单质是黄色固体, X、 Y、 W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W B Y的简单阴离子比 W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强 C Y与 Z形成的化合物都可以和盐酸反应 D Z与 Q 形成的化合物水溶液一定显酸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 X、 Y、 Z、 W、 Q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只有 Z是金属, W的单质是黄色固体,说明 Z和 W在同一周期在左侧,可能是 Na, Mg, Al。 W是 S,

8、 Y是 O, X是 C, Q 一定是 Cl。根据元素周期律,原子半径同周期从左向右逐渐减小,同主族从上向下逐渐增大,所以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Z,所以 A错,根据元素周期律,非金属单质氧化性从上到下逐渐减弱,对应的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所以 B错; Y与 Z形成的化合物都可以和盐酸反应, C正确,如果 Z是 Na, Z与 Q 形成的化合物水溶液为中性,所以D错。故选 C。 考点:元素周期律 点评:此类知识,在高考中基本上就是一个选择题,大致出题方向就是根据元素推断,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的掌握情况。 用黄色的 FeCl3溶液分别进行下列实验,解释或结论 不正确的是 实验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加入

9、 FeCl3固体 溶液变成红褐色 FeCl3的水解程度变大 B 加入等体积水 溶液颜色变浅 c(Fe3+)变小 C 加入足量 Fe粉 溶液颜色变浅绿色 2Fe3+ Fe 3Fe2+ D 将 FeCl3溶液微热 溶液变成红褐色 水解反应 H0 答案: A 试题分析:加入 FeCl3固体,溶液变成红褐色是由于相当于增加了反应物 Fe3+的浓度, Fe3+水解平衡向右移,所以颜色加深,但是增加的 FeCl3远比平衡向右移动 FeCl3的减少多得多所以水解程度却是变小了,所以 A错;加入等体积水相当于稀释, c(Fe3+)肯定变小,所以溶液颜色变浅, B正确, FeCl3和 Fe的反应是归中反应,生成

10、二价的浅绿色的铁,所以 C正确。 将 FeCl3溶液微热,溶液变成红褐色,是 Fe3+发生的水解反应,吸热,所以 D正确。故选 A。 考点:三价铁离子的性质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单一,都是和三价铁有关的知识, Fe3+具有强氧化性且遇到 KSCN 变红色。 常温下,下列各组比值为 1 2的是 A 0.1 mol/L与 0.2 mol/L醋酸溶液, c(H+)之比 B 0.1 mol/L Na2CO3溶液, c(CO32-)与 c(Na+)之比 C pH=10的 Ba(OH)2溶液与氨水,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 D pH=3的硫酸与醋酸溶液, c(SO42-)与 c(CH3COO-)之比 答

11、案: D 试题分析:醋酸是弱酸,部分电离,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所以比值大于1:2;所以 A错; Na2CO3是强碱弱酸盐,碳酸根水解,浓度小于 0.1 mol/L,所以比值大于 1:2;所以 B错;氨水中的一水合氨是弱碱,所以 pH=10的氨水中一水合氨的物质的量浓度无法确定;所以 C错;由 pH=3的硫酸与醋酸可以分别算出 c(H+)都是 0.001mol/L,所以 c(SO42-)=0.0005mol/L c(CH3COO-)=0.001mol/L ,所以 c(SO42-)与 c(CH3COO-)之比为 1 2,所以 D正确。故选D。 考点:弱酸的电离盐的水解及 PH的计算。 点评:本

12、题考查的基本上都是选修 4的知识点,和 “弱 ”有关的计算都是常出常新的知识点,把握实质,一通百通。 下表中各组物质不能实现如图转化的是 甲 乙 丙 A AlCl3 Al Al(OH)3 B AlCl3 Al(OH)3 NaAlO2 C CO2 NaHCO3 Na2CO3 D CO2 (NH4)2CO3 NH3 答案: A 试题分析: A中铝和氢氧化钠反应只能生成偏铝酸钠。故选 A。 考点:常见的金属及其氧化物,废金属及其氧化物的转化关系。 点评:历年高考对铝的考查都不少,所以对考生的要求就是熟练掌握和铝相关的各种转化关系,以及氯化铝和氢氧化钠的相互滴加,偏铝酸钠和盐酸的相互滴加等试验。 绿原

13、酸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有关绿原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 C16H18O9 B能与 Na2CO3反应 C能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D 0.1 mol绿原酸最多与 0.8 mol NaOH反应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分子式为 C16H18O9 可以数出来, B含有羧基能与 Na2CO3 反应,C能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含有酯基,酚羟基,可以发生取代反应,醇羟基邻位上含有氢,可以发生消去反应 D 0.1 mol绿原酸最多与 0.4 mol NaOH反应,两个酚羟基,酯基水解后双键碳上有羧基,共两个羧基,所以 0.1 mol绿原酸最多只能消耗 0.4 mol NaOH。故选 D。 考点:有

14、机物的官能团性质 点评:有机物中羟基(酚羟基,醇羟基)的区别,一定是重点,酚羟基能和钠,氢氧化钠反应,醇羟基可以和钠反应,但是和氢氧化钠不反应。 已知四种盐的溶解度 (S)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 NaCl溶液蒸干可得 NaCl固体 B将 MgCl2溶液蒸干可得 MgCl2固体 C Mg(ClO3)2中混有少量 NaCl杂质,可用重结晶法提纯 D可用 MgCl2和 NaClO3制备 Mg (ClO3)2 答案: B 试题分析: NaCl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小,而且 NaCl 是强酸强碱盐,不水解,所以将溶液蒸干可得 NaCl固体; MgCl2是强碱弱酸盐,盐酸很容易挥发,将M

15、gCl2溶液蒸干只能得到 Mg( OH) 2 固体;所以 B错 ;Mg(ClO3)2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大,而 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小,所以 Mg(ClO3)2中混有少量NaCl杂质,可用重结晶法提纯; MgCl2和 NaCl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都没有Mg (ClO3)2大,所以可以在高温下将 MgCl2和 NaClO3配成饱和溶液,然后迅速降温即可制备 Mg (ClO3)2。故选 B。 考点:识图能力数据分析能力 点评:从图像中所给出的数据分析综合,处理数据,解决问题是最近几年高考的热点。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维生素都易溶于水 B CO2和 CH4都是温室气体 C加碘食盐不能使淀

16、粉液变蓝 D灼烧法可区别纯棉和纯毛织物 答案: A 试题分析:维生素有脂溶性的也有水溶性的,如维生素 A,D,E,K 是脂溶性的,所以 A错; CO2和 CH4都能吸收长波辐射,都是温室气体;加碘食盐中的碘是碘酸钾,所以不能使淀粉变蓝;灼烧纯毛织物会发出烧焦羽毛的气味,而纯棉的衣物灼烧之后没气味。故选 A。 考点:考查生活中的一些和化学有观点的常识 点评:生活中的化学常识是高中生必备的化学素养,掌握他们也是大纲的要求。 下列物质用途不正确的是 A用二氧化硫漂白纸张 B用氯气制备漂白粉 C用食盐作调味剂 D用烧碱治疗胃酸过多 答案: D 试题分析:二氧化硫有漂白性可以漂白纸张,氯气通入冷的消石灰

17、中可以制备漂白粉,食盐是咸味剂,烧碱是强碱,治疗胃酸可以用氢氧化铝和小苏打,故选 D。 考点:烧碱是强碱 NaOH,俗名和化学式一定要对应起来 点评:该题目考察的是对课本知识点熟悉程度,都出现在必须 1第四章。 下列推 断正确的是 A SO2和 CO2都是酸性氧化物,都能与 NaOH溶液反应 B Na2O 和 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 CO2反应产物也完全相同 C NO和 NO2的密度都比空气大,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 C3H8和 CH3CH2OH相对分子质量相近,二者沸点也相近 答案: A 试题分析: Na2O 和 Na2O2组成元素相同,但是 Na2O2与 CO2反应的生成物还有氧

18、气,所以 B错; NO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它会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所以C错; C3H8和 CH3CH2OH相对分子质量相近,但是二者沸点相差很大,常温下C3H8是气体 ,所以 D错。故选 D。 考点: Na2O 和 Na2O2,前者是酸性氧化物,后者是过氧化物区别很大。 C3H8和CH3CH2OH虽然相对分子质量相近,在比较熔沸点的时候,前提是结构要相似才有比较的意义。 点评:考查氧化物的类型,性质,和反应以及有机物的熔沸点的比较。 下列实验用酸性 KMnO4溶液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区别 SO2和 CO2 B检验硫酸铁溶液中是否有硫酸亚铁 C区别苯和甲苯 D检验 CH2=C(CH3)CHO

19、 中含碳碳双键 答案: D 试题分析: SO2可以被酸性 KMnO4溶液氧化而使之褪色 CO2不可以,所以可以达到预期效果;硫酸铁溶液中如果有硫酸亚铁,酸性 KMnO4溶液可以褪色,所以 B可以达到目的; 甲苯可以被酸性 KMnO4溶液氧化而使之褪色而苯不可以,所以 C也可以达到目的; 而 CH2=C(CH3)CHO 中含碳碳双键,也含碳氧双键,他们都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褪色,所以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故选 D。 考点:主要考查酸性高锰酸钾的强氧化性。能使其褪色的物质可以做一下总结 点评:熟悉酸性高锰酸钾的强氧化性,尤其是对烯烃,炔烃,醛基的氧化。也是常出常考的知识点。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0、 A金属单质与盐溶液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B 4Fe(OH)2 O2 2H2O 4Fe(OH)3属于化合反应 C SO2+Cl2+2H2O 2HCl+H2SO4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 AgNO3+HCl AgCl+ HNO3-该反应不能说明盐酸酸性比硝酸强 答案: A 试题分析: A的答案:明显错误, Fe和 FeCl3的反应时化合反应,当然也是氧化还原反应 考点:基本点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对于给定的方程式要能做出准确度判断。故选 A。 点评:化学反应是基础,熟悉各种转化关系,尤其是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氧化还原 反应。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

21、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只要学生学习过程中牢记并理解这些基本定义,便不难解答此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4.2 g丙烯中所含的共价键数目为 0.66.021023 B含 1 mol H2SO4的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 6.021023 C相同条件下, 1 L CO 和 H2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消耗 0.5 L O2 D相同物质的量 OH-和 CH3+含有相同数目的电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对于有机物的化学键个数,一定要数清楚才可以; 1 mol丙烯含化学键 6 mol C-H键, 1 mol C-C键, 1 mol C=C 键,所以 4.2 g丙烯中所含

22、的共价键数目为 0.96.021023 1mol H2SO4的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其中理论上只有一半的硫酸做氧化剂,但是实际反应中浓硫酸变稀后和铜不反应,所以电子转移总数小于 6.021023,所以 A错; OH-是 10电子离子, CH3+是 8电子离子,所以相同物质的量 OH-和 CH3+含有不同数目的电子。故选 C。 考点:和物质的量有关的计算 点评 :每年都会出些新型的题目,但是不管怎么变化,他所考查的知识点却是很有限的几个。尤其是典型的计算关系,比如实验室制备氯气,用到浓盐酸,计算时注意的问题,多注意总结,触类旁通。 下列解释实验事实的反应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盛放烧碱的试剂瓶不能用玻

23、璃塞: SiO2+2NaOH Na2SiO3+H2O B用烧碱溶液吸收氯气: Cl2+2OH- Cl-+ClO-+H2O C用 KSCN 溶液检验 Fe3+: Fe3+3SCN- Fe(SCN)3 D酸性 KI淀粉溶液久置后变蓝: 4I-+O2+2H2O 2I2+4OH-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盛放烧碱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因为 SiO2+2NaOHNa2SiO3+H2O 会使瓶塞打不开; B用烧碱溶液吸收氯气是由于: Cl2+2OH- Cl-+ClO-+H2O C用 KSCN 溶液检验 Fe3+: Fe3+3SCN- Fe(SCN)3该络合物会显示红色,可以检验 D酸性 KI淀粉溶液久置

24、后变蓝是发生了 4I-+O2+4H+ 2I2+2H2O 故选 D。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点评: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要注意:看原则:看是否符合客观事实、看是否符合质量守恒、看是否符合电荷守恒、看是否符合得失电子相等。可溶的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注意过量、少量、适量等。 实验题 ( 8分)某小组取一定质量的 FeSO4固体,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通入一段时间 N2,加热 A中固体变为红棕色, B中有白色沉淀, D试管中有无色液体 用带有火星的木条靠近装置 D的导管口木条复燃 充分反应,停止加热,冷却后,取 A中固体,加盐酸 固体溶解,溶液呈黄色 将 所得溶液滴入 D试管

25、中 溶液变为浅绿色 已知: SO2熔点 72 ,沸点 10 ; SO3熔点 16.8 ,沸点 44.8 。 ( 1)实验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 ( 2)分解过程除产生使木条复燃的气体外,仅由 A中固体颜色变化推测,还一定有 _气体,依据是 _。 ( 3)实验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 ( 4)某同学依据 B中的现象,认为 FeSO4分解一定有 SO3生成。你认为是否正确,原因是(用必要的文字和化学方程式解释) _。 答案:( 1) Fe2O3+6H+=2Fe3+3H2O ( 2) SO2 因为有 Fe2O3生成,在 FeSO4中只有 +6价 S元素有氧化性,能被还原。因此一定有 SO2生成

26、。 ( 3) 2Fe3+SO2+2H2O = 2Fe2+SO42-+4H+ ( 4)不正确,因为分解有 O2和 SO2生成,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2SO2+O2+2H2O = 2H2SO4,故无论分解反应是否有 SO3生成,都会有此现象 试题分析:同样的根据试验的现象分析综合,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中现象 D试管中有无色液体,已知: SO2熔点 72 ,沸点 10 ; SO3熔点 16.8 ,沸点 44.8 。所以生成物肯定有 SO2。 中现象 A中固体变为红棕色,生成了Fe2O3 充分反应,停止加热,冷却后,取 A中固体,加盐酸,固体溶解,溶液呈黄色是 FeCl3。 中用带有火星的木条靠近装置

27、D的导管口,木条复燃,肯定有 O2。所以基本点信息就可以确定。 ( 1)实验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Fe2O3+6H+=2Fe3+3H2O( 2)分解过程除产生使木条复燃的气体外,仅由 A中固体颜色变化推测,还一定有 SO2气体,依据是因为有 Fe2O3生成,在 FeSO4中只有 +6价 S元素有氧化性,能被还原。因此一定有 SO2生成( 3)实验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Fe3+SO2+2H2O = 2Fe2+SO42-+4H+( 4)某同学依据 B中的现象,认为 FeSO4分解一定有 SO3生成。不正确,因为分解有 O2和 SO2生成,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 2SO2+O2+2H2O = 2H2

28、SO4,故无论分解反应是否有 SO3生成,都会有此现象。 考点:化学实验 点评:对实验目的,过程,现象,结论的具体分析找到突破口,联系结点,达到解决的目的。也是高考对学生实验综合素质、化学实验的分析理解能力的考查。 填空题 ( 4分) 25 时,下图烧杯中各盛有 25 mL的溶液。 甲 乙 丙 ( 1)甲溶液 pH=_。 ( 2)若将甲溶液全部倒入乙中,所得的混合溶液的 pH(填 “”、 “7,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是 _。 答案:( 1) 1 ( 2) ( 3) c(NH4+)c(Cl-)c(OH-)c(H+) 试题分析:( 1)盐酸是强酸, 0.100mol/L的盐酸 PH=1,( 2

29、)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铵,强酸弱碱盐水解显酸性,但是和丙相比,浓度远小于丙的浓度,所以混合后的溶液 PH大于丙的溶液 PH。( 3)把乙溶液倒入丙中,相当于氨水和氯化铵等浓度等体积混合,氨水的电离程度大于铵根的水解程度,所以铵根浓度最大,其次是氯离子,溶液显碱性,所以氢氧根的浓度大于氢离子的浓度。 考点:弱碱的电离弱盐的水解子浓度大小的判断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注意的是 “弱 ”的特点:弱酸,弱碱的电离,弱盐的水解,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的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比较,抓住主要离子的变化。 ( 6分) X、 Y是短周期同主 族元素, Z是过渡元素,化合物 Z2X、 Z2Y可发生如下转化。 (

30、1) X的元素符号为 _, Z2Y的化学式为 _。 ( 2)蓝色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是 _。 ( 3)过程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 答案:( 1) S Cu2O ( 2) NO3-、 SO42-、 OH-( 3) H+OH-= H2O Cu2+2OH-= Cu(OH)2 试题分析:整个题目的突破口在于蓝色溶液,蓝色浊液,肯定的是含有铜离子,而 X与 Y是同主族,蓝色浊液和葡萄糖反应生成的是 Z2Y,更加可以确定的是X是 O, Y是 S,所以( 1) X的元素符号为 S Z2Y的化学式为 Cu2O ( 2) Z2X的化学式为 Cu2S, Cu2S与过量的浓硝酸反应后会生成硫酸铜和硝酸铜,二

31、氧化氮和水,所以蓝色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是 NO3-、 SO42-、 OH-( 3)过程 中发生反应是铜离子和氢氧根的反应 Cu2+2OH-= Cu(OH)2 考点:铜盐的性质及转化关系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要点是主抓试题中的突破口,注意信息的前后联系即可解决问题。 ( 12分)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 1)合成氨工业中,合成塔中每产生 2 mol NH3,放出 92.2 kJ热量。 工业合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_。 若起始时向容器内放入 2 mol N2和 6 mol H2,达平衡后放出的热量为 Q,则Q(填 “”、 “”、 “”或 “=”) _0。 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若原料气中的

32、NH3和 CO2的物质的量之比(氨碳比),下图是氨碳比( x)与 CO2平衡转化率( )的关系。 随着 x增大而增大的原因是 _。 上图中的 B点处, NH3的平衡转化率为 _。 答案:( 1) 391 ( 2) c(NH3)增大,平衡正向移动 32% 试题分析:( 1)合成氨工业中每产生 2 mol NH3,放出 92.2 kJ热量。根据定量关系可以得到 工业合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由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所以 2 mol N2和 6 mol H2完全反应理论上可以放出 184.4 kJ热量,但是实际中得到的只能比 184.4 kJ少所以 若起始时向容器内放入 2 mol N2和 6 mol

33、H2,达平衡后放出的热量为 Q184.4 kJ。 已知: 所以由反应热的计算公式可得 6 mol N-H键能 ( 1 mol N-N 键能 +3 mol H-H键能) =92.2kj 所以 1 mol N-H键断裂吸收的能 量约等于 391kJ。 ( 2)由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温度关系 T / 165 175 185 195 K 111.9 74.1 50.6 34.8 可以看到温度越高,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K 越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逆反应方向就是吸热方向所以正反应方向为放热反应,所以 焓变H0。 2NH3 (g)+ CO2 (g) CO(NH2)2 (l) + H2O (l)增加 N

34、H3的浓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 CO2平衡转化率会增大 2NH3 (g)+ CO2 (g) CO(NH2)2 (l) + H2O (l) 起始量物质的量: 4x x 0 0 变化量物质的量: 2y y y y 平衡量物质的量: 4x-2y x-y y y CO2平衡转化率 a=y/x=64% 所以 上图中的 B点处, NH3的平衡转化率 =2y/4x=32% 考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反应热的计算化学平衡 点评:会用化学键计算反应热,会用三行式进行化学平衡的计算,能熟练运用化学平衡常数和温度的变化分析正逆反应的吸放热情况。 “三行式 ”即:第一行表示的是物质开始反应的量,第二行表示的是

35、物质反应的量,第三行表示的是物质反应后的量 。 ( 12分)脱硫技术能有效控制 SO2对空气的污染。 ( 1)向煤中加入石灰石可减少燃烧产物中 SO2的含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 2)海水呈弱碱性,主要含有 Na+、 K+、 Ca2+、 Mg2+、 Cl-、 SO42-、 Br-、 HCO3-等离子。含 SO2的烟气可利用海水脱硫,其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向曝气池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_。 通入空气后曝气池中海水与天然海水相比,浓度有明显不同的离子是 _。 a Cl- b SO42- c Br- d HCO3- ( 3)用 NaOH溶液吸收烟气中的 SO2,将所得的 Na2SO3溶液进行

36、电解,可循环再生 NaOH,同时得到 H2SO4,其原理如下图所示。(电极材料为石墨) 图中 a极要连接电源的(填 “正 ”或 “负 ”) _极, C口流出的物质是_。 SO32-放电的电极反应式为 _。 电解过程中阴极区碱性明显增强,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 _。 答案:( 1) 2SO2 +O2 +2CaCO3=2CaSO4+2CO2 ( 2) 将 H2SO3、 HSO3-等氧化为 SO42- bd ( 3) 负 硫酸 SO32-2e- H2O SO42-+2H+ H2O H+OH ,在阴极 H+放电生成 H2, c(H+)减小,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碱性增强 试题分析:( 1)向煤中加入石

37、灰石起固硫的作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SO2 +O2 +2CaCO3=2CaSO4+2CO2 ( 2)含 SO2的烟气可利用海水脱硫,向曝气池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把 H2SO3、 HSO3-等氧化为 SO42-; 由上一问可知硫酸根浓度肯定增大,天然海水呈弱碱性,通入空气后曝气池中的海水会生成酸性物质会消耗 HCO3- , HCO3-会减少,所以通入空气后曝气池中海水与天然海水相比,浓度有明显不同的离子是 b SO42- d HCO3- ( 3)根据电解池中阴阳离子的移动方向:阳离子移向阴极可以判断 图中 a极要连接电源的负极, SO32-在阳极失去电子变成 SO42-,所以 C口流出的物质是

38、H2SO4 , SO32-放电的电极反应式为 SO32-2e- H2O SO42-+2H+ ,在阴极 H+放电生成 H2, c(H+)减小,水的电离平衡 H2O H+OH 正向移动,所以碱性增强。 考点:是化学与技术的典型题目,仔细具体的生产例子分析生产工艺流程,可以看到都是小知识点 :电解池阴极阳极的判断 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电解液的变化 点评: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等知识是常考的题目,其知识点比较单一,只要注意区分。原电池和电解池异同点: ( 1)、电解名称不一样:原电池叫负极和正极,电解池叫阴极和阳极; ( 2)、发生反应情况: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为自发的,电解池是强迫的; ( 3)

39、、原电池是电源,电解池需要电源; ( 4)、都有闭合回路; ( 5)、负极和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正极和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电子; ( 6)、原电池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而电解池是电能转化 为化学能; ( 7)、电解质中离子的移动方向:原电池中,阳离子往正极移动,阴离子往负极移动,在电解池中,阳离子往阴极移动,阴离子往阳极移动; ( 8)、外电路中都靠自由电子导电,内电路中都靠离子导电; ( 9)、本质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 10)、原电池的正极跟电解池的阳极相连,原电池的负极跟电解池的阴极相连。 只要学生学习过程中牢记并理解这些原电池和电解池异同点,便不难解答此题。 ( 16分)乙烯是重

40、要的化工基础原料。用乙烯合成光学树脂 CR-39单体的过程如下: 已知: i CR-39单体结构简式是: ii酯与醇有如下反应: ( 1)乙烯转化为 A的反应类型是 _, B中官能团名称是 _。 ( 2)在 D、 E的分子中,都只有一种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D的结构简式是 _。 E为五元环状化合物, E与 CH3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 ( 3) G与足量 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 ( 4) F的一种同分异构体 K,其分子中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个数比是3 1 1 1,且能与 NaHCO3反应。 K 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是 _。 K 在一 定条件下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41、的化学方程式是 _。 ( 5)下列有关 C的叙述正确的是(填写序号) _。 a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b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c 1 mol C 最多能与 2 mol Na反应 d C的同分异构体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答案:( 1)加成反应 羟基 ( 2) ( 3) ( 4) ( 5) acd 试题分析:从合成路径上分析可以看到( 1)乙烯转化为 A的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 生成 1,2-二氯乙烷, A转化为 B是在氢氧化钠水溶液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得到醇羟基。 B官能团名称是羟基 ;乙烯在银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和氧气反应生成环氧乙烷, 在 D、 E的分子中,都只有一种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所以 D得结构简式为,

42、E为五元环状化合物,所以 E的结构简式为 E与 CH3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的结构简式也可以确定是 G的结构简式为 , 所以( 3) G与足量 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 F的一种同分异构体 K,其分子中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个数比是3 1 1 1,且能与 NaHCO3反应。所以 K 的结构简式是 CH3CH(OH)COOH。 K 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是 K 在一定条件下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该反应是缩聚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是 C和 G反应的产物, G的结构简式是 , 所以可以断定 C的结构简式是 CH2(OH)CH2(OH),有两个醇羟基,没有羧基,没有不饱和键,所以 b错。 ( 5)下列有关 C的叙述正确的是 a.c.d。 a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b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c 1 mol C 最多能与 2 mol Na反应 d C的同分异构体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考点:有机合成 点评:本题考查的的选修 5中有机物中的转化关系,尤其是官能团的转化,条件一定要记得准确,这是破题的突破口 。解答有机合成的典型题目,从合成条件和给出的信息分析可以得到各个点的结构,从而能够将各个题目破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