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sumcourage256 文档编号:330990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848.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4届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4届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4届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4届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K2FeO4能与水缓慢反应生成 Fe(OH)3和 O2,故可用作水的消毒剂和净化剂 B钢铁表面烤蓝生成一层致密的 Fe3O4,能起到防腐蚀作用 C常温下氨能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氮气,因此可用浓氨水检查氯气管道中某处是否泄漏 D用氯气与乙烷混合光照获得纯净的 1, 2-二氯乙烷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K2FeO4能与水缓慢反应生成 Fe(OH)3和 O2, Fe(OH)3j是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可故可用作净化剂,另外分解产生的氧气有氧化

2、性可水消毒,正确; B钢铁表面烤蓝生成一层致密的 Fe3O4,能起到防腐蚀作用,正确; C由于氯化氢和氨气生成氯化铵产生白烟现象,因此可用浓氨水检查氯气管道中某处是否泄漏,正确;D取代反应是自基型链反应,正确; 考点:考查元素化合物性质、硅及化合物液体、金属保护等,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理解。 在标准状况下,将 a L NH3完全溶于水得到 V mL氨水,溶液的密度为 g/cm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溶质的物质的量浓 度为 c mol/L。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35a/(22.4V) B c a/(22.4V)mol/L C上述氨水中再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后溶液恰好呈中性 D

3、上述氨水中再加入 V mL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 0.5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氨气溶于水,主要以 NH3 H2O存在,但仍然以 NH3作为溶质,= ,故 B错误; C、上述氨水中再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后生成氯化铵,为强酸弱碱盐,溶液呈酸性,故 C错误;D. ,故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有一定的难度,明确密度比水小的两种不同浓度溶液混合,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等质量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即两种溶液 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之和的一半)。如氨水、酒精溶液。 根据下图海水综合利用的工业流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已知: MgCl

4、2 6H2O受热生成 Mg(OH)Cl和 HCl气体等。 A过程 的提纯是物理过程,过程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可产生 2种单质 B在过程 中将 MgCl2 6H2O灼烧即可制得无水 MgCl2 C在过程 、 反应中每氧化 0.2 mol Br- 需消耗 2.24 L Cl2 D过程 反应后溶液呈强酸性,生产中需解 决其对设备的腐蚀问题 答案: D 试题分析: A、过程 的提纯是发生了离子之间的反应有沉淀生成是化学过程,过程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可产生 2种单质分别是氯气和氢气,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电解装置中,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故 A错误; B、因 MgCl2 6H2O受热生成 Mg( OH)Cl

5、和 HCl气体等,得不到无水 MgCl2,若要由 MgCl2 6H2O灼烧即可制得无水 MgCl2,为防止 Mg2+发生水解,应在 HCl气氛中进行,故 B错误; C、根据化学反应: 2Br-+Cl2 =Br2 +2Cl-,可以知道每氧化 0.2molBr-需消耗 0.1molCl2,但没有说明是在标况下,故C错误确; D、因 Br2+SO2 +2H2O=2HBr+H2SO4,反应后溶液呈酸性,能与金属容器反应,需解决其对金属设备的腐蚀问题,故 D正确;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了海水资源综合利用,涉及了离子的除杂、离子水解、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有关知识进行综合利用,提高了试题的综合

6、性,本题难度中等。 有关右图电化学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 X为碳棒, Y为饱和食盐水, K置于 N,则铁极上析出氯气 B若 X为铂棒, Y为 CuCl2溶液, K置于 N,则铁棒质量将增加 C若 X为锌棒, Y为海水, K置于 M,形成对铁的外加电流阴极保护 D若 X为铜棒, Y为稀硫酸, K置于 M,则正极反应为: Fe 2eFe2+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X为碳棒, Y为 NaCl溶液,开关 C置于 B处, K置于 N,该装置是电解池,电子由负极流到铁片,再由碳棒流回正极,电子不进入电解质溶液,则铁极上析出氢 气不是氯气,故 A错误; B若 X为铂棒, Y为 CuCl2溶液,

7、K置于 N,该装置是电解池,阴极铁棒上有铜析出,故则铁棒质量将增加,正确; C若 X为锌棒, Y为海水, K置于 M,锌作负极,铁作正极,铁电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而被保护,则减缓铁的腐蚀,但构成的是原电池装置,故 C错误; D若 X为铜棒, Y为稀硫酸,K置于 M,构成了原电池装置,则正极反应为有氧气参加,相当于是吸氧腐蚀,故 D错误;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易错选项是 C,注意电子不进入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为易错点。 对 于反应 14CuSO4+5FeS2+12H2O7Cu2S+5FeSO4+12H2S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硫

8、酸铜作氧化剂 B SO42-既不是氧化产物又不是还原产物 C被氧化的硫与被还原的硫的质量比为 3: 7 D 1mol硫酸铜可以氧化 5/7mol的硫原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FeS2中 S元素化合价为 -1价,反应后分别升高为 +6价、降低为 -2价,所以 FeS2中 S元素部分被氧化,部分被还原, FeS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 A错误;B.SO42-是氧化产物,故 B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 可知,反应物中含有 14molSO42-离子,生成物中有 17molSO42-离子,则有 3molS被氧化, 7molS被还原,故 C正确; D 14mol硫酸铜对应的被氧化的硫原子是 3mo

9、l,故 1mol硫酸铜可以氧化 3/14mol的硫原子,故D错误 .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题目难度中等,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正确判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能从化合价的角度进行判断和计算。 化学实验室中常对溶液或试剂进行酸化,下列酸化处理中正确的是 A定性检验 C2H5Cl中的氯元素时,将 C2H5Cl和 NaOH溶液混合加热 ,加稀硫酸酸化,再用硝酸银溶液检验 B鉴别溶液中 SO42-和 CO32-时,所加的氯化钡溶液可以用盐酸酸化 C为提高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能力,用浓盐酸将高锰酸钾溶液酸化 D实验室在配置 Fe2(SO4)3溶液时,通常滴加几滴稀硫酸酸化 答案: BD 试题分

10、析: A定性检验 C2H5Cl中的氯元素时,将 C2H5Cl和 NaOH溶液混合加热 ,应该加稀硝酸酸化,再用硝酸银溶液检验,错误; B硫酸根离子能和钡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 SO42-时,先用盐酸酸化,可排除亚硫酸根离子的干扰 ,所得溶液再加 BaCl2溶液,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证明含有硫酸根离子,反之则没有,故 B正确; C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用盐酸将高锰酸钾溶液酸化时,高锰酸钾能将氯离子氧化为氯气,故 C错误; D加几滴稀硫酸酸化可以抑制三价铁离子的水解,故 D正确;故选 BD。 考点:本题考查实验中的酸化,明确离子的性质及离子的检验是解答本题的关键,C选

11、项为学生解答中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 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所给条件相符的是 A将 4 molCl2通入到含有 4 mol FeBr2的溶液中: 2Cl2 2Fe2+ 2Br- 4Cl- Br22Fe3+ B已知亚硫酸( H2SO3)的第二级电离常数 K2比偏铝酸( HAlO2)的电离常数 K要大,则将少量的 SO2气体通入到偏铝酸钠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是: AlO2- SO2 2 H2O Al(OH)3 HSO3- C稀氨水溶液吸收了少量二氧化碳气体: NH3 H2O CO2 NH4+ HCO3- D在明矾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沉淀质量达到最大时发生的离子反应是: 2Al3+ 3SO42

12、- 3Ba2+ 6OH- 3BaSO4 2 Al(OH)3 答 案: A 试题分析: A根据电子守恒,将 4 molCl2共得到 8mol电子,先和二价铁离子反应,4 mol Fe2+得到 4mol电子,还有 4molBr-得到电子生成了 2molBr2分子 ,FeBr2的溶液中:2Cl2 2Fe2+ 2Br- 4Cl- Br2 2Fe3+,故正确; B亚硫酸( H2SO3)的二级电离常数 K2比偏铝酸( HAlO2)要大,说明酸性:亚硫酸氢根离子偏铝酸,则亚硫酸氢根离子也能和偏铝酸钠溶液,所以将少量的 SO2气体通入到偏铝酸钠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 2AlO2-+SO2+3H2O=2Al( OH

13、) 3+SO32-,不符合强酸制弱酸的原则,故 B错误。C稀氨水溶液吸收了少量二氧化碳气体应该生成碳酸铵,错误; D在明矾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沉淀质量达到最大时只要保证两个物质的量之比是 2: 3时可达到沉淀量最大,即发生的离子反应是: 3Ba2+ + 3SO42- +2Al3+ + 6OH- =2 Al(OH)3+3BaSO4 考点: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及酸性的比较,利用题给信息进行分析解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常温下,向 20 mL x mol L-1 CH3COOH溶液中逐滴加 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NaOH溶液,混合液的 pH随 NaOH溶液的体积( V)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14、忽略温度变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上述 CH3COOH溶液中: c(H+) 110-3 mol L-1 B图中 V1 20 mL C a点对应的溶液中: c (CH3COO-) c (Na+) D加入 NaOH溶液体积为 20 mL时,溶液中: c (CH3COOH) + c (H+) c (OH-)+c(CH3COO-) 答案: BD 试题分析: A由图象可知,加入 NaOH溶液之前,醋酸 pH=3,说明 c( H+) =110-3mol L-1,故 A正确; B如物质 的量浓度都为 xmol L-1的 CH3COOH与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则混合后恰好反应生成 CH3COONa,

15、 CH3COONa为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如呈中性,加入 NaOH溶液的体积应小于 20mL,故 B不正确; C溶液中存在: c( CH3COO-) +c( OH-) =c( H+) +c( Na+), a点对应的溶液 c( OH-) =c( H+),则 c( CH3COO-) =c( Na+),故 C正确; D当加入 NaOH溶液的体积为 20mL时,恰好反应生成 CH3COONa,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 c( CH3COO-) +c( CH3COOH) =c( Na+),存在电荷守恒: c( CH3COO-) +c( OH-) =c( H+) +c( Na+),可知联式可得: c( OH-

16、) =c( H+) +c( CH3COOH),故 D错误。故选 BD。 考点:本题考查酸碱混合的定性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溶液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的运用,注意 CH3COONa为强碱弱酸盐。 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 Na2CO3和 NaHCO3混合物中 Na2CO3质量分数的是 A取 a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 b克 B取 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 b克固体 C取 a克混合物与足量 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 b克 D取 a克混合物与足量 Ba(OH)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 b克固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NaHCO3受热易分

17、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通过加热分解利用差量法即可计算出 Na2CO3质量分数,故 A不选; B Na2CO3和 NaHCO3均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氯化钠,所以 bg固体是氯化钠,利用守恒法可计算出Na2CO3质量分数,故 B不选; C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也会生成水和二氧化,所以逸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但会混有水蒸气,即 碱石灰增加的质量不是二氧化碳的质量,不能测定含量,故 C选; D Na2CO3和 NaHCO3都与 Ba( OH) 2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 CO32-+Ba2+=BaCO3、 HCO3-+OH-+Ba2+=H2O+BaCO3,因此最后得到的固体是 Ba

18、CO3,所以可以计算出 Na2CO3质量分数,故 D不选。故选 C。 考点:该题以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为载体,侧重于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以及实验方案的原理。 为了测定铜铁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在 10.00g试样中加入 200mL、 0.6mol/L的稀硝酸,充 分反应后剩余金属 7.48g,再向其中加入 50mL、 0.4mol/L的稀硫酸,充分振荡后剩余金属 6.60g。若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 N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测定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剩余的 7.48g金属为铜 C共生成 NO气体 0.04mol D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69.2% 答案: CD 试题分析

19、:铁的金属性强于铜的,所以硝酸首先氧化金属铁,第一次反应后金属过量,硝酸不足,说明生成物一定有硝酸亚铁。加入稀硫酸后金属又溶解了 7.48g-6.60g 0.88g,硫酸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是 0.05L0.4mol/L2 0.04mol,则根据方程式 3M 2NO3- 8H 3M2 2NO 4H2O可知, NO的物质的量是 0.01mol,参加反应的金属的物质的量是( 0.04mol8) 3 0.015mol,则 M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0.880.015 58.67,这说明溶解的金属是铁和铜,所以剩余的 7.84g金属是铁和铜的混合物,因此第一次溶解的金属铁是 10.00g-7.48g 2.52

20、g,物质的量是 2.52g56g/mol0.045mol, 6.60g全部是金属铜。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0.2L0.6mol/L 0.12mol,根据方程式 3Fe 8HNO3 3Fe(NO3)2 2NO 4H2O可知,生成物硝酸亚铁的物质的量是0.045mol, NO的物质的量是 0.03mol,因此共放出 NO是 0.04mol。设第二次消耗金属铁和铜的物质的量分别是 x和 y,则 56x 64y 0.88、 2x 2y 0.013,解得 x0.01mol、 y 0.005mol,所以合金中铜的质量是 6.60g 0.005mol64g/mol 6.92g,所以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69.

21、2%,答案:选 CD。 考点:考查铁、铜与硝酸以及 硫酸反应的有关计算。 下列各组物质的无色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即可鉴别的是 ( ) KOH Na2SO4 AlCl3 NaHCO3 NaNO3 H2SO4 HCl NaAlO2 NaCl Ca(OH)2 Na2CO3 BaCl2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中两两混合均不能与两种物质反应产生沉淀的是 Na2SO4 溶液,相互滴加先有白色沉淀再消失所加的是 KOH 溶液,被加的是 AlCl3溶液,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 中相互滴加无特别现象,故不加其他试剂不可以鉴别; 中两两混合均不能与两种物质反应产生沉淀的是 NaCl 溶液,两两混

22、合后,相互滴加先有白色沉淀再消失所加的是盐酸溶液,被加的是 NaAlO2溶液,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 Ca(OH)2 Na2CO3 BaCl2相互滴加均有白色沉淀出现现象相同,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故选 A。 考点:此类题难度较大,解题思路是:先用物理性质,一般先看颜色、闻气味;再用化学性质,用已鉴定出的药品依次去鉴别其他物质,有不同现象时方可鉴别;或通过两两混合出现的不同现象加以鉴别。 药物贝诺酯可由乙酰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在一定条件下 反应制得: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贝诺酯分子中有三种含氧官能团 B可用 FeCl3溶液区别乙酰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 C乙酰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均能与

23、NaHCO3溶液反应 D贝诺酯与足量 NaOH溶液共热,最终生成乙酰水杨酸钠和对乙酰氨基酚钠 答案: B 试题分析: A贝诺酯分子中有 -COOC-、 -NH-CO-,两种含氧官能团,故 A错误; B对乙酰氨基酚含酚 -OH,遇 FeCl3溶液显紫色,则可用 FeCl3溶液区别乙酰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 ,故 B正确; C乙酰水杨酸含 -COOH,酚 -OH的酸性不能与 NaHCO3溶液反应,则只有乙酰水杨酸能与 NaHCO3溶液反应,故 C错误; D贝诺酯与足量 NaOH溶液共热发生水解, -COOC-、 -NH-CO-均发生断键,不生成乙酰水杨酸钠和对乙酰氨基酚钠,故 D错误;故选 B。 考

24、点: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明确酚及酯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选项 D中的水解为解答的难点和易错点,题目难度中等。 下图所示仪器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少量无水 FeCl3,仪器连接顺序正确的是( ) A a-b-c-d-e-e-f-g-h B a-e-d-c-b-h-i-g C a-d-e-c-b-h-i-g D a-c-b-d-e-h-i-f 答案: B 试题分析:制备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用食盐水除去氯化氢,有水蒸气不能制得氯化铁,除去水蒸气用浓硫酸,应先除去水蒸气干燥氯气,干燥的氯气通入玻璃管中和铁反应生成无水氯化铁,最后吸收尾气中未反应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洗气装置导气管长进短

25、处,导气管口连接顺序为: a-e-d-c-b-h-i-g; 考点:本题考查了 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本题关键,知道氧化性强弱的判断方法,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检验是常考查点,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纯净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正确组合是( ) 纯净物 混合物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非电解质 A 胆矾 水煤气 硫酸 醋酸 干冰 B 氢氧化钡 蔗糖溶液 硫酸钡 醋酸 氢气 C 碱石灰 石灰水 苛性钾 水 氨气 D 石灰石 水玻璃 氯化钙 氢氧化铁 碳酸钙 答案: A 试题分析: A、中胆矾为硫酸铜的结晶水合物,属于纯净物,水煤气是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物 ,其余正确; B、氢

26、气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 B错误;C、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故错误; D、碳酸钙属于强电解质故 D错误;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强弱电解质的判断,明确电解质是化合物及电解质与物质的溶解性没有必然的联系,如碳酸钙不溶于水,但属于强电解质是学生解答的难点。 下列有关物质结构和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具有 16个质子、 16个中子和 18个电子的微粒符号可表示为: 32 16S2-; 羟基电子式为: ; HClO的结构式: H Cl O; NaHCO3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 NaHCO3Na H CO32-; Na2O的水溶液能导电,这不能说明 Na2O是电解质;

27、 SiO2既能与氢氟酸反应又能与 NaOH溶液反应,故 SiO2是两性氧化物; 分馏、干馏、裂化都是化学变化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具有 16个质子、 16个中子和 18个电子的微粒符号可表示为: 32 16S2-,正确; 羟基电子式为: ,正确; HClO的结构式应为: H O Cl; NaHCO3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应为: NaHCO3Na HCO32-,错误; Na2O的水溶液能导电,这不能说明 Na2O是电解质,正确; SiO2既能与氢氟酸反应不能生成盐和水,故 SiO2不能是两性氧化物,错误; 分馏是物理变化,错误; 考点:考查原子结构的组成,结构式的书写,电解质概念

28、的判断,二氧化硅的性质,分馏、干馏、裂化的变化分析等。 向 FeCl3和 BaCl2的混合液中通入过量 SO2,有白色沉淀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色沉淀为 BaSO3 B该实验表明 FeCl3有还原性 C反应后溶液酸性增强 D反应后滴加 KSCN溶液显红色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二氧化硫被氧化为硫酸,生成的沉淀为硫酸钡,故 A错误; B、反应中溶液由由棕黄色变成浅绿色,三价铁变化为二价铁,该实验表明 FeCl3具有氧化性,故 B错误; C、反应后生成硫酸酸性增强,故 C正确; D、过量二氧化硫通入溶液中被三氯化铁氧化为硫酸,三氯化铁被还原为二价铁盐,反应后向溶液中滴加 KSCN溶液,

29、不显血红色,故 D错误;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硫、三氯化铁、硫酸的化学性质及反应现象熟练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中等。 长式周期表共有 18个纵行,从左到右排为 1 18列,即碱金属为第 1列,稀有气体元素为第 18列。按这种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 9列元素中有非金属元素 B只有第二列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 ns2 C第四周期第 8列元素是铁元素 D第 15列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 ns2np5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第 9列属于第 族,都是金属元素,没有非金属元素,故 A不正确;B、第 2列是第 A族,最外层电 子排布为 ns2, He处于零族, He原子的核

30、外电子排布为 1s2,一些过渡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 ns2,故 B错误; C、第四周期第 8列元素是第 族的第一种元素,原子序数为 26,是铁元素,故 C正确; D、第 15列为第 A族,属于 p区,最外层电子数为 5,最外层电子排布为 ns2 np3,故 D错误;故选 AC。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难度不大,注意整体把握元素周期表及列与族的关系。 下列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中与共价键键能大小有关的是 F2、 Cl2、 Br2、 I2的熔点、沸点逐渐升高; HF、 HCl、 HBr、 HI的热稳定 性依次减弱 金刚石的硬度、熔点、沸点都高于晶体硅; NaF、 NaCl、 NaBr、 NaI

31、熔点依次降低 A仅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F2、 Cl2、 Br2、 I2属于分子晶体,影响熔沸点的因素是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沸点越高,与共价键的键能大小无关,故 A错误; HF、 HI、 HBr、 HCl属于共价化合物,影响稳定性的因素是共价键,共价键的键能越大越稳定,与共价键的键能大小有关,但是 HF, HC1, 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故 正确; 金刚石、晶体硅属于原子晶体,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原子半径越小,键能越大,熔沸点越高,与共价键的键能大小有关且正确,故 正确; NaF、 NaCl、 NaBr、 NaI属于离子晶体,

32、离子半径越大,键能越小,熔沸点越低,故 错误。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晶体的熔沸点的比较,分子的稳定性,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晶体的类型以及影响晶体熔沸点高低的因素的判断。 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 I-、 NH4 、 Cu2 、 SO32-(还原性 SO32-大于 I-),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溴水,溶液仍呈无色,则下列关于溶液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 肯定不 含 I-; 肯定不含 Cu2 ; 肯定含有 SO32-; 可能含有 I-。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溶液是无色溶液,说明一定不含 Cu2+,向该无色溶液中加入少量溴水,溴水褪色,溶液呈无色,由于离子还原性 SO32- I-,说明溶液中可

33、以含 I-,但一定含有还原性离子被溴单质氧化,判断一定含有 SO32-;分析判断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SO32-,一定不含 Cu2+,可能含有 I-,铵根离子不能确定;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顺序进行的规律应用,离子性质的分析判断是解题关键 ,题目难度中等。 用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1.2LCl2与 4.25gNH3所含有的原子数相等 B 2.3g甲苯和丙三醇的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 0.2NA C标准状况下, 2.24L溴乙烷中含共价键数目为 0.7 NA D 5.6gFe投入 100mL 3.5mol/L硝酸中,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总数为

34、0.3 NA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11.2LCl2没有说明是标况,无法计算,错误; B由于甲苯和丙三醇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故含氢原子数目为 0.2NA正确; C标准状况 下,溴乙烷是液体,错误; D 5由于硝酸的量不足没有全部生成三价铁,故转移电子总数小于 0.3 NA,错误; 考点: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运用。 T 时在 2L密闭容器中使 X(g)与 Y(g)发生反应生成 Z(g)。反应过程中 X、 Y、 Z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 1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 T1和 T2时, Y的体积百分含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 2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 3X

35、(g) Y(g) 2Z(g) B反应进行的前 3 min内,用 X表示的反应速率 v(X) 0.3mol (L min) C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K减小 D若改变反应条件,使反应进程如图 3所示,则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压强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根据图 1分析,反应中 X、 Y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小, Z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大,所以 X、 Y为反应物, Z为生成物,根据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可知 0.4mol: 0.2mol: 0.4mol=3: 1: 2,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 3X( g) +Y( g)2Z( g),故 A正确; B、反应进行的前 3min内,

36、 v( X) =0.6/2*3=0.1mol/( L min),故 B错误; C、根据图 2中曲线的斜率大小判断, T2时先到达平衡状态,说明反应速率大,根据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说明 T2温度高,温度升高时 Y的百分含量降低,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平衡常数增大,故 C错误; D、图 3与图 1比较,图 3到达平衡所用的时间较短,说明反应速率增大,但平衡状态没有发生改变,应是加入催化剂所致, 故 D错误 .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以及平衡图象题,做题时注意分析图象中曲线的变化规律,结合外界条件对平衡移动的影响进行分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除去二氧化硫中的少量三氧化

37、硫可用 98%的浓硫酸 盛溴的试剂瓶里加少量水以减少溴的挥发 钾、钠、白磷都应保存在水中 做焰色反应实验时所用铂丝,每次用完后用稀硫酸洗涤后再使用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通过 98.3%的浓硫酸,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且二氧化硫难溶于浓硫酸,可除 去二氧化硫中三氧化硫,故正确; 盛溴的试剂瓶里加少量水以减少溴的挥发,正确; 白磷都应保存在水中,错误; 做焰色反应实验时所用铂丝,每次用完后应该用稀盐酸洗涤后再使用,错误;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硫的氧化物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二者性质的异同,为解答该题的关键,建议学习中牢固积累相关基础知识。 实验题

38、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铜的常见化学性质,过程设计如下。 提出猜想 问题 1:在周期表中,铜与铝的位置很接近,铜不如铝活泼,氢氧化铝具有两性,氢氧化铜也有两性吗? 问题 2:铁和铜都有变价,一般情 况下,正二价铁的稳定性小于正三价的铁,正一价铜的稳定性也小于正二价的铜吗? 问题 3:氧化铜有氧化性,能被 H2、 CO还原,它也能被氮的某种气态氢化物还原吗? 实验探究 . 解决问题 1 ( 1)需用到的药品除 1 mol L-1CuSO4溶液、稀硫酸外还需 (填试剂的化学式)溶液。 ( 2)用胆矾晶体配制 1 mol L-1CuSO4溶液 250 mL,选用的仪器除烧杯、托盘天平、药匙、

39、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有 (填仪器名称)。 ( 3)为达到实验目的,你认为应进行哪些相关实验? 实验内容和步骤: ; 。 . 解决 问题 2 取一定量制得的氢氧化铜固体,于坩埚中灼烧,当温度达到 80 100 得到黑色固体粉末;继续加热至 1000 以上,黑色粉末全部变成红色粉末氧化亚铜;取适量红色氧化亚铜粉末于洁净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或盐酸),得到蓝色溶液,同时观察到试管底部还有红色固体存在。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 1)写出氧化亚铜与稀硫酸(或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2)从实验 可得出的结论是 。 . 解决问题 3 设计如下装置(夹持装置未画出): 当氮的某种气态氢化

40、物( X)缓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时,观察到氧化铜由黑色变成了红色,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生成物中还有一种无污染的气体 Y;将 X通入灼热的CuO燃烧管完全反应后,消耗 0.01 mol X,测得 B装置增重 0.36 g,并收集到 0.28 g单质气体 Y。 ( 1) 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 ( 2) 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 ( 1) NaOH溶液( 1分 ) ( 2) 250mL容量瓶( 1分) ( 3) 用 CuSO4溶液与 NaOH溶液反应制 Cu(OH)2( 1分) Cu(OH)2分别与稀硫酸、稀 NaOH溶液反 应( 1分) ( 1) Cu2O+2H+=Cu2+Cu+H2

41、O( 2分) ( 2)高温下 +1价 Cu比 +2价 Cu稳定,溶液中 +2价 Cu比 +1价 Cu稳定( 2分) ( 1) 32 g mol-1( 2分) ( 2) 2CuO+N2H4 = 2Cu+N2+2H2O( 2分) 试题分析: ( 1)探究氢氧化铜是否能和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验需要的药品是:制取氢氧化铜的硫酸铜和氢氧化钠,验证试验用到硫酸和氢氧化钠,所以需要硫酸铜和氢氧化钠以及硫酸溶液。(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需仪器:烧杯、天平、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一定体 积的容量瓶,容量瓶的规格根据所配置的溶液来确定,故答案:为: 250mL容量瓶;( 3)氢氧化铜是否能和硫酸和

42、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验中,首先是氢氧化铜的配制,然后是让氢氧化铜和硫酸以及氢氧化钠反应,所以实验步骤第一步是:用 CuSO4溶液和 NaOH溶液制 Cu( OH) 2;第二步是:将 Cu( OH) 2分别与稀 H2SO4和 NaOH溶液反应,故答案:为:将 Cu( OH) 2分别与稀 H2SO4和 NaOH溶液反应; 、( 1)氧化亚铜与稀硫酸(或盐酸)反应生成金属单质铜和二价铜离子的盐溶液,反应实质是: Cu2O+2H+=Cu+Cu2+H2O,故答案:为: Cu2O+2H+=Cu+Cu2+H2O;( 2)根据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Cu2O+2H+=Cu+Cu2+H2O 可以知道在溶液中 Cu2+的稳

43、定性强于 Cu+,再根据 Cu+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 3d10,外围电子排布中全充满状态和半充满状态均比较稳定 Cu+的外围电子排布为 3d10,全充满状态,故比较稳定; 、( 1)金属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氧化亚铜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蓝色溶液,故答案:为:将红色物质置于稀硫酸中,溶液不变蓝,则证明为铜;( 2)消耗 0.01mol X,测得 B装置增重 0.36g, 即生成 0.02mol的水,并收集到单质气体 Y 0.28g即氮气 0.01mol,根据原子守恒可以确定气态氢化物 X中含有4个氢原子和 2个氮原子, X的化学式为 N2H4,摩尔质量为 32 g mol-1。和氧化铜反应的化

44、学方程式为: 2CuO+N2H4=2Cu+N2+2H2O,故答案:为:2CuO+N2H4=2Cu+N2+2H2O。 考点:本题以实验探究的方式考查学生将金属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注意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 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下: 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 (g cm-3) 沸点 溶解性 环己醇 100 0.9618 161 微溶于水 环己烯 82 0.8102 83 难溶于水 合成反应: 在 a中加入 20 g环己醇和 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 1 mL浓硫酸。 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 a,控制馏出物

45、的温度不超过 90 。 分离提纯: 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 5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 l0 g。 回答下列问题: ( 1)装置 b的名称是 _。 ( 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 _;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 ) 。 A立即补加 B冷却后补加 C不需补加 D重新配料 ( 3)本实验中最容易产生的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_。 ( 4)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 _;在本实验分离 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 _(填 “上口倒出 ”或 “下口放出 ”)。 ( 5)分离提

46、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 _。 ( 6)在环己烯粗产物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 _(填正确答案:标号 )。 A蒸馏烧瓶 B温度计 C玻璃棒 D冷凝管 ( 7)本实验所得到的环已烯产率是 _(填正确答案:标号 )。 A 41 B 50 C 61 D 70 答案:( 1)直形冷凝管 ( 2)防止暴沸 B ( 3) ( 2分) ( 4)检漏 上口倒出 ( 5)干燥 (或除水除醇 ) ( 6) C ( 7) C( 2分) 试题分析:( 1)依据装置图分析可知装置 b是蒸馏装置中的冷凝器装置,是冷凝器管,故答案:为:直行冷凝器管; ( 2)碎瓷片的存在可以防止在加热过程中产生暴沸现象,补加碎瓷片时需要待已加热的试液冷却后再加入,故答案:为:防止暴沸; B; ( 3)加热过程中,环己醇除可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环己烯外,还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分子间发生脱水反应生成二环己醚, ;故答案:为: 。 ( 4)由于分液漏斗有活塞开关,故使用前需要检查是否漏液;分液过程中,由于环己烯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故应该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故答案:为:检漏;上口倒出; ( 5)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利用无水氯化钙吸收产物中少量的水,故答案:为:干燥; ( 6)观察题目提供的实验装置图知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吸滤瓶和球形冷凝器管,故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