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年湖北省长阳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332061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2011年湖北省长阳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0—2011年湖北省长阳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0—2011年湖北省长阳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0—2011年湖北省长阳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0—2011年湖北省长阳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2011 年湖北省长阳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选择题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环境会造成不同的风土人情。那么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影响最大的是 A港湾众多,促进了航海业发展 B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形成的一个地理因素 C人多地少成为海外扩张的一个因素 D有利于同西亚各国的交流 答案: B 阿里以军事起家,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帝国,但是连年的对外战争最终导致了阿里改革毁于一旦。下列对阿里对外战争的连接不正确的是 A东一阿拉伯半岛 B西一叙利亚 C南一苏丹 D北一希腊 答案: B 在 19世纪上半期,英国竭力阻止埃及脱离奥斯曼帝国,主要是因为 A帮助奥斯曼帝国摆脱窘境以稳定中

2、东的局势 B主持正义是英国对外政策的一贯原则 C弱小的埃及比强大的埃及更符合英国的利益 D让埃及与奥斯曼帝国互相牵制以从中渔利 答案: C 在穆罕默德 阿里统治埃及的大部分时间里,埃及与奥斯曼帝国之间关系的实质是 A埃及是奥斯曼帝国的行省 B埃及获得了事实上的独立 C埃及是奥斯曼帝国的殖民地 D奥斯曼帝国是埃及的属地 答案: B 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表现是 A新的生产技术的 推广 B农村贫富分化加剧 C一些富农、地主采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 D 19世纪 80年代,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 答案: D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官武一体以至

3、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 ”上述内容出自于 A日美亲善条约 B明治天皇讨幕密旨 C明治政府五条誓文 D日本帝国宪法 答案: C 日本名人久坂玄端针对 “尊王攘夷 ”曾这样说道: “诸侯终不足恃,公卿亦不足恃 除草莽志士纠合举义之外,别无他策。 ”材料中的 “草莽志士 ”主要是指 A大名和武士 B上级武士 C中下级武士 D广大民众 答案: C 在 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 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表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A殖产兴业的经济

4、政策 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 答案: D 历史概念是人们对历史事实的概括和总结,它包含着特定的含义。下面是与日本明治维新相关的历史概念的解读,其中对应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 “闭关锁国 ”17 世纪 30年代日本进入锁国时期,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外部势力的入侵。 B “大政奉还 ”1867 年日本幕府将军把政权还给天皇,标志着德川幕府统治形式上结束。 C “废藩置县 ”1871 年明治政府在全国废除藩国,设置府县,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建立。 D “八九宪法 ”1889 年宪法标志着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答案: D 按时间先后顺

5、序排列 19世纪末日本对外扩张事件,正确的是 打开朝鲜的门户 吞并琉球 侵略中国台湾岛 挑起甲午中日战争 A B C D 答案: C “公车上书 ”中提出当时救亡图存的上策是 A “迁都定天下之本 ” B “下诏鼓天下之气 ” C “变法成天下之治 ” D “练兵强天下之势 ” 答案: C 19世纪末,京、津、沪、穗是维新变法活动最活跃的中心城市,下列有关当时各地的维新报刊和团体对应有误的是 A京 中外纪闻、保国会 B津 国闻报、时务学堂 C沪 时务报、强学会 D穗 知新报、万木草堂 答案: B “夫先王之治天下,与民共之。 皇上举此经义,行此旷典,天下奔走鼓舞,能者竭力,富者纾财,共赞富强,

6、君民同体,情谊交孚,中国一家,休戚与共。 大雪国耻,耀我威棱。 ”上述观点最可能出自 A李鸿章 B康有为 C陈独秀 D孙中山 答案: B 某论文将 “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 ”、 “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 ”、 “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 ”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 A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B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答案: A 阿里在中央设立了高级国务会议,下设 7个部,规定各部长官均由阿里直接任免,效忠于阿里全国划分为 7个省,省长由中央任免,下设县、乡、村三级行政机构,下级

7、对上级负责。阿里在埃及实行征兵制,按照西式方法训练军队,军队完全由阿里控制。上述材料说明阿里的政治改革和军事改革 完全照搬了西方国家的政治和军事体制 使阿里总揽全国的政治、军事权力 仿效西方只是一种名义,实际上并未借鉴西方 虽然借鉴了一些西方元素,实际上是建立了封建政治军事体制 A B C D 答案: D 1798年 ,拿破仑率法国远征军远征埃及,除携带了 2000门大炮外,拿破仑还带了 175名各行业的学者以及成百箱的书籍和研究设备。他甚至指令 “让驴子和学者走在队伍中间 ”。拿破仑带领学者们远征埃及主要是为了 A掠夺埃及的文化资源 B促进埃及的文化发展 C传播西方的近代文明 D笼络埃及的上

8、层人士 答案: A 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提到: (梭伦 )制定了一些新法律。 法律写在牌子上,所有人都要遵守法律,这些法律要实行上百年不变。从中我们可以看到 梭伦用立法的形式进行改革 梭伦的法令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 梭伦要求解放债务奴隶 雅典城邦已实现高度繁荣的民主 A B C D 答案: A 战国策 秦策一载: “(前 338 年)孝公死,惠王代后 人说惠王曰: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 ”文中向惠王讲这番话的 “人 ”在客观上代表了哪种阶层的利益 A新兴地主 B立功将士 C富裕农民 D没落贵族 答案: D 毛泽东在批二十四史时说: “今成一披吾国四

9、千余年之记载,而求其利国富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 ”下列措施中哪项最终起到 “利国富民 ”作用 A连坐法统治人民 B “燔诗书而明法令 ” C建立县制 D废井田、开阡陌 答案: D 北魏在拓跋 统治时期,曾稳步推行 “离散诸部,分土定居 ”的政策,该政策 A加深了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 B加重了广大人民的赋税负担 C促进了鲜卑等北方各族的封建化 D遭到了汉族地主的强烈反对 答案: C 导致北宋初期阶级矛盾激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杯酒释兵权 ” B “庆历新政 ” C “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 ” D实行 “恩荫 ”制度 答案: C “千秋功业范公崇,贤圣于怀百代宗。御外内安裕家国

10、,儆贪儒立挽颓风。 ”这是后人对范仲淹的高度评价,范仲淹 “庆历新政 ”中使 “儒立 ”的措施是 A淘汰冗员 B改革贡举 C减轻徭役 D重视农桑 答案: B 王安石变法 “以理财为方今之急 ”,他 “理财 ”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调整封建国家与官僚大地主之间的关系 B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庶族的关系 C调整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之间的关系 D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 答案: A 王安石对某一变法措施的效能进行评价时说,可以 “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 ”。相关的变法措施应是 A均输法 B保甲法 C青苗法 D募役法 答案: C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 内心自省

11、和外界观察都一样 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 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上文中的 “纱幕 ”主要是指中世纪在欧洲盛行的 A古希腊罗马文化 B封建领主制 C宗教神学 D人文主义 答案: C 以罗马教廷为首的天主教会处于中世纪欧洲 “万流归宗 ”的地位。这一时期天主教会势力扩大的措施或因素有 整顿教会拓展势力 组织十字军东征 封建割据势力强大,王权衰弱 教权高于王权 A B C D 答案: D 马丁 路德反对 “赎罪券 ”,认为 “信仰上帝,灵魂便可得救。 ”其积极意义是 A否定了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作用 B确定了 “教随国定 ”的原则 C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的势力 D

12、维护了德意志各阶级的利益 答案: A 加尔文学说传播到欧洲许多地区,日内瓦成了宗教改革一个重要的国际中心,被称为 “新教的罗马 ”。加尔文学说之所以能够在西欧广泛传播,主要是因为 A他宣传信仰得救,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 B他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 C他的先定论将上帝摆到了到高无上的地位 D他的学说符合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答案: D 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发生,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 B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 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

13、于皇帝的权力 D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 答案: B 综合题 ( 13分)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是古代东西方历史上比较典型的社会改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 1)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 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不同。 ( 2)包括第四等级的所有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 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公职人员 ( 3)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 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二 ( 1)设立 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 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 ( 2) 全国划为 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

14、职。 ( 3) 凡从事 “本业 ”者 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 “末业 ”者 入官府为奴。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共同涉及了哪些方面的问题 ( 3分) (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两次改革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方式有何不同 ( 6分) (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者不同的处理方式分别对本国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造成 什么影响?( 4分) 答案:( 1)问题:等级的划分;官吏的任免;对工商业的态度。( 3分) ( 2)方式:梭伦改革按财产的多少划分等级;商鞅变法用军功大小划分等级。 梭伦改革由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公职人员;商鞅变法中官吏由国君任免。梭伦改革鼓励工商业的发展

15、;商鞅变法实行 “重农抑商 ”的政策。( 6分) ( 3)影响:梭伦改革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商鞅变法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4 分) ( 13分) “迁都洛阳 ”是北魏孝文帝推行 “汉化 ”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腾(孝文帝)以恒、代无运漕之路,故京邑民贫;今移都伊、洛,欲运通四方。 魏书 成淹传 材料二:孝文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即崩溃,亦不过数十年,天下复还中国之旧矣。 魏书 习学记言序目 材料三: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徒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

16、,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列传第七中 材料四:若南徒,则种人不满诸州之地,参居楱林之下,不服水土,疾疫死伤,情见事露,四方 闻之,有轻侮之意,则声实俱损矣! 廿二史札记 崔浩传 请回答: ( 1)在北魏政权是否应迁都洛阳的问题上学术界历来存在着两派不同的意见,即赞成派与反对派,为论证这两派意见应分别使用上述哪些材料?除迁都外,北魏政权 “行汉法 ”的举措还有哪些?( 6分) ( 2)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这样评论北魏的 “汉化 ”行为: “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请指出赵翼对北魏 “汉化

17、 ”政策的观点是什么?并结合上述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价。( 7分) 答案: (1)赞成派:材料 一、三;反对派:材料二、四 (2分 )。举措:制度改革、移风易俗等 (4分,若答相应的具体内容亦可 )。 (2)观点:北魏政权的灭亡缘于 “汉化 ”政策 (2分 )。 评价: (以下两种观点任选其一或两种观点折中回答亦可 ) 观点一:该观点正确 (1分 )。北魏推行 “汉化 ”政策放弃了本民族的历史传统,失去统治的根基,盲目照搬汉族的做法使鲜卑族无法适应新的的生活环境,招致人民的反抗,政权灭亡 (4分 )。 观点二:该观点错误 (1分 )。该观点全盘否定了北魏 “汉化 ”举措的积极作用,北

18、魏政权的败亡与 “汉化 ”措施无关, “汉化 ”政策有利于北魏交通 的改善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或:风气的改进、社会的封建化 ),促进了民族融合 (或经济文化交流 ),促进了洛阳城 (或中原地区 )的开发,有利于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等等 (4分 )。 ( 14分)近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亚历山大二世在 1861年 3月 1日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甚至比美国历史上 1863年的解放宣言更重大。在美国,解放宣言仅关系到少数黑人,而在俄

19、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涉及到占压倒多数的人口。解放农奴的影响是如此深远,以致其他一系列改革证明是不可避免的 这些发展意味着 1914年的俄国比起 1825年的十二月党人时的俄国更与欧洲相似得多。然而,这些不断增长的相似之处正如斯拉夫派所警告的,引起了俄国社会中的某些分裂和冲突。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61年改革使斗争空前激烈,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 “现代化的普适道路 ”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 “俄罗斯特殊性 ”之路 这就是此后半个世纪展现在俄罗斯大地上的基本事态 钱乘旦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 请回答: (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俄国与欧洲有哪些 “相似 ”之

20、处?这些 “相似 ”之处说明了什么问题 ( 8分) ( 2)农奴制改革是如何体现 “俄罗斯特殊性 ”的?这种 “特殊性 ”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 6分) 答案:( 1)相似:总体而言: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推动了俄国近 代化进程。具体而言:农奴制的废除促进了工业化进程;司法体制的建立促进了法治化进程;地方 自治机构的建立促进了民主化进程等。( 6分 ) 问题:俄国农奴制改革顺应了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 2分) ( 2)特殊性:沙皇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保留了农奴制残余和沙皇专制制度。( 2分) 影响:农奴制改革不彻底阻碍了俄国现代化进程;是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根源,十月革命开创 了人类现代化的新模式 社会主义。(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