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河北衡水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历史卷(文综).doc

上传人:diecharacter305 文档编号:332373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河北衡水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历史卷(文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0年河北衡水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历史卷(文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0年河北衡水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历史卷(文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0年河北衡水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历史卷(文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0年河北衡水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历史卷(文综).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 年河北衡水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历史卷(文综) 选择题 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重要制度。考试级别严格,到明朝,共分四级:院试 (即童生试 )、乡试、会试和殿试。 “范进中举 ”应该参加的是哪一级考试 A院试 B乡试 C会试 D殿试 答案: B 历史上,英国的法令曾经规定,对于没有职业的流浪人,第一次被捕要受鞭打,第二次被捕要割去一只耳朵,第三次被捕要判处死刑。从 1509年到1547年,被处死的流浪人有 72000人。这一法令规定的直接作用是 A把大量自耕农束缚在土地上 B迫使失地农民变为雇佣劳动力 C引起苏格兰人民的武装起义 D使成千上万的清教徒逃往海外 答案: B

2、1974年,出任欧洲共同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交部长谢尔说道: “在 九国 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这段话说明了 西欧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 西欧在政治上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严重的削弱 西欧国家政治经济实力已经超过了美国 A B C D 答案: A 1871年 12月 23日,岩仓使节团从横滨出发,进行了历时 1年零 10个月的欧美之行。使节团在英国参观了伦敦、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城市,看到 “到处是黑烟弥漫,无不设大小工厂 ”, “由此足知英国富强的原因 ”,纠正了以往错误观念。对使节团出使欧美理解不正确

3、的是 A认识到大力发展工业的重要性 B有利于日本政府推进植产兴业 C有利于推翻幕府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D促进了西方工业文明的传播 答案: C 1939年日寇扫荡华北,马本斋领导的回民支队在冀鲁边区河间、青县、沧县等地转战,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威震冀中平原,有 “攻无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 ”之誉。 1940年春天,回民支队开往深南一带(河北省衡水市深县以南),在石德铁路沿线与敌周旋作战,率领回民支队在康庄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回民支队取得伏击战的胜利,对其作用评价恰当的是 A有利于缓解根据地严重困难的局面 B反映了党正确领导下整风运动的积极影响 C反映了少数民族对抗战胜利的伟大贡献

4、 D体现了这一时期根据地军民基本的运动战,不放松有利条 件的阵地战的方针 答案: C 1866年奕 新驳斥倭仁反对增设天文算馆,称: “查西术之借根,实本于中术之天元,彼西土犹目为东来法。特其人情性缜密,善于运思,遂能推陈出新,擅绝海外耳。其实法固中国之法也。天文算术如此,中国创其法,西人袭之。 ”因此并非 “舍中法而从西人。 ”朝廷采纳奕 意见。颁布上谕,表示: “西法者,不过借西法以印证中法,并非舍圣道而入歧途,何至有碍于人心士习耶 ”下列关于奕 这一观点评价最恰当的是 A体现了西学中源思想 B有利于培养科技人才,应对当时的边疆新危机 C正确分析了西方近代自 然科学发展的根源 D体现了他减

5、少阻力,从根源上改革清政府的意图 答案: A “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若彼愿公于世,亦禀准遵行,免生别弊。 ”对以上资政新篇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全面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意图 B这种观点的提出借鉴了洋务运动的主张 C对当时中国社会进步起到很大实效作用 D是对工业革命成果的一种效仿 答案: D 乾隆元和县志 “(安徽 )歙人阮弼在芜湖创立染局,招来 染人 ,分工操作,费用省而获利多,其产品行销于全国各地。 ”材料说明 地域性商人较为活跃 新的生产关系由此产生 长途贸易比较发达 生产的专业化程度提高 A B C D 答案: A 西南地区存在

6、“土司恐土民向学有知,不便于彼之苛政,不许读书 ”, “向来土官不容夷人应考,恐其入学,与之抗衡 ”的情况。后来,清政府派遣官员管理地方,下令废除 “禁部中夷人不许读书 ”的旧规,提倡在各改流地区广设学校,凡有条件办学的地方,均设立学校和教职,还规定取士名额。 ”导致西南地区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西南地区文化教育发展 B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的进步 C平定了 “三藩之乱 ” D实行大规模 “改土归流 ” 答案: D 新唐书 舆服志说: “贵人御馔,尽供胡食。 ”唐代的胡食品种很多,面食有 ( b zh)、 毕罗、胡饼等。 是用油煎的面饼,慧琳一切经音义中说: “此饼本是胡食,中国效之,微有改变,所

7、以近代亦有此名。 ”毕罗一语源自波斯语,一般认为它是指一种以面粉作皮、包有馅心、经蒸或烤制而成的食品。唐代长安有许多经营毕罗的食店,有蟹黄毕罗、猪肝毕罗、羊肾毕罗等。胡饼即芝麻烧饼,中间夹以肉馅。上述材料反映了唐朝饮食的情况,不能直接说明的是 A唐朝时期饮食品种繁多 B饮食多样化,有受到外国影响的因素 C胡饼是当时的主食 D唐朝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 答案: C “今所以为保甲,足以除盗;然非特除盗,固可渐习其为兵。既人人能射 然后使与募兵相参,则可以消募兵骄志,省养兵财费。 ”以上材料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之一,对其评价不恰当的是 A有利于维护地方治安和节省军费开支 B实现与募兵制的有机结合 C战斗

8、力提高,有利于以后联辽灭金 D促进军队的纪律改进 答案: C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艺术领域也多其受影响而大放异彩,下列不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A云冈石窟 B顾恺之的绘画 C天竺乐的传入 D建安文学 答案: D 综合题 ( 3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明君制民之产 (保证农民拥有一定的耕地 ),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 孟子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英国社会状况 (部分

9、)一览表 吴于廑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调整。如英国 1909年颁布的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工资管理处,负责确定 “流汗行业 ”工人的最低工资;另一项法案授权成立一个行业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案,对失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法国 1892年的法律为所有工人确定了最大限度的工作时间 10小时 ; 1893年的法律为工人繁荣安全和健康作了充分的规定,同时还保障工人及其家属的免费医疗。德国也先后颁布了 “疾病保险法 ”、 “意外工伤保险法案 ”、 “老年及残疾保险法 ”,保障工人权益。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 近

10、代史 材料四 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 然 而试看各国的现象 富者极少,贫者极多 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 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 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不必管他 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法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 材料五 “新加坡经验 ”的缔造者李光耀曾留学英国,所谓 “新加坡经验 ”的源头在英国。李光耀从英国学到了三样东西。他对这些西方经验做了东方式的改造。第一,法治精神。李光耀在英国学习法律,接受了西方的法治思想。他的严刑峻法的社会管理模式使新加坡长期保持了社会的稳定和政府的廉洁。与众多发展中国家的涣散 和 “失败 ”相比,新加坡是相当安定和安逸的。当

11、然,这种模式中也存在一些有争议的因素,大至对公民权利的限制,小至颇具特色的新加坡鞭刑。第二,费边主义。费边主义弃革命而取渐进式变革道路,英国是一个300多年没有发生革命的国冢。李光耀赞同平和的改良,曾经对新加坡主张 “革命 ”的 “左派 ”采取了严厉的压制政策。第三,社会主义理想。李光耀信仰 “老式的社会主义 ”,即给予公民平等的机会来显示他们的才能和为自己获得财富。为实现这个目标,李光耀在新加坡推行强政府施政模式和集体主义的 “亚洲价值观 ”。在一些西方学者眼中,新加坡展现的是 一种 “非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 ”。 新京报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归纳指出孟子提出了怎样的为政思想和具体的

12、为政措施 (8分 ) ( 2)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 19世纪末 20世纪初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内所采取的措施。 (6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措施对各国社会发展产生的有利影响。 (4分 ) ( 3)结合材料二、四,回答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原因。 (2分 ) 孙中山最信的“定地价法 ”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4分 )如何评价这一定地价之法 (4分 ) ( 4)根据材料五并联系所学知识,谈谈你对 “新加坡经验 ”值得肯定的施政措施的看法。 (4分 ) 答案: ( 1)思想:保护人民利益或以民为本,施行仁政。( 2分) 措施:省刑罚(减轻对农民的压迫);薄税敛(减轻农民负担);制

13、民之产(保证农民拥有一定的耕地);勿夺农时(保证农民劳动时间)( 6分)(考生任答三点即得 6分) ( 2)措施:通过立法手段保障工人权益(如颁布一系列法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如颁布保险法);改善工人生产生活条件(如确立最低工资)( 6分) (注:若只有具体史实的罗列而没有概括,如确定最低工资、提供就业信息、确定工作时间、保障免费医疗等,最多得 4分) 影 响: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有利于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发展。良好的政治环境,加之工人经济待遇的改善,又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4分) ( 3)原因: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贫富不均的现象。( 2分)含义: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

14、所有,革命后增长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4分)(注:若只答 “平均地权 ”最多得 2分)。评价: “平均地权 ”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与要求,也体现了孙中山对农民的同情;( 2分)它是一个改良主义措施,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封建地主对土地的权益,是一个不彻底的 土地纲领。( 2分) ( 4)建立廉洁有效的政府,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根据国情调整发展战略(或“渐进式变革 ”)既适应时代的变化,又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优良的公民素质和“新儒学 ”道德观形成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4分)(考生任答两点即得 4分) 材料一:自 1789年以来,每逢总统就职典礼的全国性日子,人

15、们都要赋予为合众国作出奉献以新的意义。在华盛顿就职时,人民的任务是 。在林肯就职时,人民的任务是 。今天,人民的任务是 。 8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已采取了行动。我们迅速、大胆、果断 地采取了行动。后来的这若干年一直是生机勃勃的年代 是这个民主国家的人民获得丰收的年代。因为这些年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安全,而且我希望,也带来了更好的认识,即生活的理想是用物质以外的东西来衡量的。对我们的现在和未来而言,一个民主国家的这段经历是最重要的:它成功地度过了国内危机;它抛弃了许多邪恶的东西;它根据持久的路线建立了新的结构,而通过所有这些, 它坚持了民主的实际。 罗斯福总统

16、第三任总统就职演说( 1941年 1月 20日) 材料二:经济全球化经过调整后,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持续深入发展, 广大发展中国家经 济进入较快增长期,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分工体系中地位得到加强,对世界经济影响力进一步增大,改变了世界经济的增长格局。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占全球的 20%左右, 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到 30%。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的特点 (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华盛顿、林肯、罗斯福(第一次)、奥巴马就任总统职务时, 他们面临的 “人民的任务 ”各是什么?( 8分) ( 4)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面对经济全球化所采取的战略举措有哪些?( 12分) 答案: ( 3)华盛顿:创立和巩固国家政权。( 2分)林肯:反对南北分裂, 维护国家统一(或废除黑人奴隶制);( 2分)罗斯福:克服严重的经济危机,维护美国的资本主义民主制。( 2 分)奥巴马:克服金融危机,稳定社会秩序。( 2 分) ( 4)战略举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设立经济特区开始,逐步形成了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的对外开放格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科教兴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每点分,答出任意四点即得 1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