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福建南安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

上传人:feelhesitate105 文档编号:332563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福建南安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0年福建南安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0年福建南安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0年福建南安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0年福建南安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年福建南安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选择题 古人云: “施恩图报非君子,恩将仇报是小人 ”、 “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为人处世不可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 ”、 “得饶人处且饶人 ”、 “浪费一粒粒粮食就会五雷轰顶 ”。你认为这些言论反映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哪些思想? ( )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A B C D 答案: D 2009年 7月 22日,两千多年来时间最长的日全食横扫我国苏州等地的长江流域。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宣帝即刻下诏说: “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联之不逮,吏之不称也。 ”汉宣帝的认识和主张体现了哪种主张?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2、大一统 C天人感应 D无为而治 答案: C 民国之初,跪拜、作揖等被鞠躬、握手取代, “人大 ”、 “老爷 ”等被 “先生 ”、“君主 ”取代,造成这种礼仪变化的历史背景包括 西方生活习俗的影响 教育制度的改革 五四运动的洗礼 民国政府的大力提倡 A B C D 答案: A 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人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宋代的科技成就是 A地动仪 B造纸术 C雕版印刷术 D罗盘针 答案: D 2008年春天, “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成了中国人共同的口号。这口号震天动地,这口号惊心动魄。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下列历史事件最能显

3、现 “众志成城 ”含义的是: A五四运动 B红军长征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答案: C 导致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时 “政权的更迭就像街头换岗一样,波澜不惊 ”的原因有: 四月提纲指出斗争的方向和策略,影响较大 临时政府未能满足人民对和平和面包的渴望 沙皇专制不得人心 布尔什维克党日渐成熟 A B C D 答案: C 2008年,美国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初曾建议西欧盟国出手相助,但西欧盟国反应冷淡。美国有人因此指责西欧盟国忘恩负义,他们最主要的依据是: A二战中美国帮助西欧盟国打败法西斯 B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以遏制苏联 C美国建立北约以保证西欧安全 D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以复兴欧洲经济 答案:

4、D 成化末 , 有显宦满载归者 , 一老人踵门拜不已 , 宦骇问故 , 对曰 :松民之财 , 多被徽商搬去 , 今赖君返之 , 敢不称谢。 宦惭不能答。 ” (明人李绍文笔记云间杂识)四位同学对此发表议论,其中正确的是: A这段材料是假的,因为徽商到清代才出现 B这段材料是真的,因为我在其他书上看过。 C不好说,查对别的资料才能判断。 D这应该是真的,因为这是作者笔记,是第一手资料 答案: C 某人收藏有一本 1958 年编写的扫盲识字课本,上面有: “苦战十五天,摘掉文盲帽 ”的口号,该口号实质上反映出: A当时中国出现了 “大跃进 ”倾向 B新中国教育的有效性大为提高 C到 1958年我国

5、基本上扫除了文盲 D党和政府始终重视教育的发展 答案: A 在雅典的民主制下,下列哪些事情是可能发生的? 一个中亚成年男子为躲避国内政治迫害来到雅典,取得了各种民主权利 公民帕德玛因为邻里纠纷而向公民大会申述 雅典的民主制激发了城邦公民建设国家的积极性 公民阿萨德和妻子一起参加了公民大会 A B C D 答案: B 马克思在 1871年 4月 17日致顾格曼的信内曾说过: “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及其国家的斗争,因巴黎的斗争而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不管其直接的结果如何,一个有世界历史重要性的新出发点是已经取得了。 ”这里的 “新的阶段 ”是指( ) A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B无产阶级合法斗争阶段

6、 C无产阶级暴力斗争阶段 D无产阶级夺取并建立政权阶段 答案: D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 “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虽然 伴有严厉的压制和民众的穷困,但实质上是成功的。 ”这里的 “独特实验 ”是指(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D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 C 1880年 4月 25日的上海申报发表了以下竹枝词: “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 ”“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 ”“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 ” “洋楼更比蜃楼好,谁读坡仙海市诗 ”。这反映了( ) A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入中

7、国社会 B民主革命思想起到开启民智作用 C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 D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 答案: D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用文明史观来分析新航路开辟这一历史事件,形成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西欧终于走出中世纪的黑暗 B树立起西欧工业文明的形象 C为商业阶级开辟新的贸易场所 D开辟人类文明联结的新航线 答案: B 客家人十分重视族谱的修订和保存,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族谱。族谱内容十分丰富,记载有本族世系源流、支派辈分、人物传略等,贯穿念其根、睦其族、尊其祖之宗旨,是连接海内外宗亲的桥梁和纽带。下列对客家人重视修订族谱的原因分析错误的

8、是 A古代分封制的 遗风 B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 C古代宗法制的影响 D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 答案: A 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认为: “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的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 ”当时爱国知识分子思考的结论是( ) A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 一切的黑暗 ” B “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 C “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 D “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 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 答案:

9、B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和法国国王路易十四都曾发出这样的感叹: “中国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 ”甚至称之为 “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从时代发展以及创立角度看,该发明的着眼点在于( ) A抑制门阀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B弘扬儒学正统,约束官吏言行 C防范武将专权,完善官僚体制 D强化君主专制,培养忠臣顺民 答案: A 梁启超说: “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治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 二字。 ”省略的两个字最可能是 ( ) A君主 B科学 C西学 D民权 答案: D 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 “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地区。他们的

10、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 ”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 “新的革命策略 ”是指 ( ) A武装反抗国民党 B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井冈山道路 答案: D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 “改革开放胆子要再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 冒 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 ”。这一时期 “好路 ”的 “路标 ”是 A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B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建立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答案: C 罗素写道:

11、“几乎所有现代世界与古代世界之间的区别,都归功于在十七世纪取得最辉煌成就的科学 ”。这里 “十七世纪取得最辉煌成就的科学 ”指的是 ( ) A经典力学 B生物进化论 C量子理论 D相对论 答案: A 学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部分后,不难看出秦朝以后中央机构分工的突出特点是( ) A 保证了贵族的特权垄断地位 B 提高了行政效率和加强皇权并重 C 加强了封建中央集权统治 D 儒家思想长期影响政治形态 答案: B 秦始皇若生活在公元前 6世纪 -公元前 5世纪的雅典,且参加每年举行的特别公民大会,其命运是( ) A 被选举为至高无上的皇帝 B 当选为执政官 C 当选为元首 D 被判流放国外十年 答案

12、: D 在美国 1787 年宪法签署前,富兰克林表示:尽管有很多缺憾,但想不出有比这更好的宪法。他含着激动的眼泪在宪法文本上签了字。当其他代表签字时,他一直在琢磨刻在华盛顿座椅上的太阳是日出还是日落。签署仪式完成后,他说: “现在,我很高兴地知道,那是日出,而不是日落。 ”富兰克林认为 1787 年宪法的签署是 “日出 ”,对美国的前途充满信心的原因,不可能是由于( ) A 这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B 宪法赋予联邦政府强有力的权力,有利于国家的稳固和统一 C 宪法规定实行三权分立,防止专制独裁,保障了资产阶 级民主制度 D 宪法给予妇女选举权,废除奴隶制,保障

13、黑人选举权 答案: D 右面图示反映的是中西政治体制,这两种政治体制的本质不同点是( ) A 中央集权 B 政体性质 C 分权合作 D 中央部门关系 答案: B 1949年 10月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 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 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答案: C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是孙中山的一句名言。孙中山自己也一直是不断超越自己,紧跟历史发展潮流,与时俱进的。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甲午战争爆发后,抛弃改良幻想,走上反清革命道路 B

14、同盟会成立时,把原兴中会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斗争纲领发展为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十六字纲领 C辞去临时大总统,把这一职务让给袁世凯 D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 答案: C “他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他的身体虽然是柔弱的,但他的学说 和精神感召力却比 100艘英国军舰更有力量。 ”材料中的 “他 ”应当是指 A克伦威尔 B凯末尔 C甘地 D林则徐 答案: C 康熙第一次南巡到曲阜时,曾向孔庙行三跪九叩之礼,亲书 “万世师表 ”悬于大成殿上这说明 康熙善于学习和创新 康熙尊重汉族文化传统 “尊孔 ”有利于清朝统治 康熙注意加强民族团

15、结 A B C D 答案: D “比较 ”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 “1787年宪法 ”( ) A 都是民主与封建专制斗争的结果 B 都使本国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C 都是工业近代化的产物 D 都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答案: D 综合题 在中外历史演进过程中,曾涌现出许多重要历史人物。他们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并以其各自的个性和活动,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结合下列图片与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0分) (1)简述图 l和图 2人物分别对理想中的统治者提出了什么要求 (2分 ) (2) 概括图 3人物在社会主义革命

16、和建设方面的伟大贡献。( 4分) (3)图 4人物是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早年受孙中山 “要努力学习,蔚为国用 ”的勉励,后两度出国留学,在新中国成立之际冲破重重阻碍回到祖国,他打破了两个 “洋神话 ”,被誉为中国的 “地质之光 ”。请回答:李四光打破了哪两个 “洋神话 ”?( 2分) ( 4)你在学习上述历史人物的奋斗历程中,感悟到哪些积极的人生态度 (2分 ) 答案: (1)孔子:仁(或为政以德)。 柏拉图:哲学王 (哲学家 )。 (每点 1分,共 2分 ) (2) 创建了俄国无产阶级政党 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社会主义革命路线; 领导了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 义国家;

17、 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推行新经济政策,探索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 4分) (3) 他推翻了外国人作出的 “中国不存在第四纪冰川 ”的错误结论,确定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并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公认。在他地质力学理论的指导下,中国成功地发现了许多大型油田,推翻了外国人的 “中国贫油论 ”。( 2分) (4)求真求实、积极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创新、追求进步、敢于挑战权威。 (任答 2点, 2分,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 阅读下列材料: ( 16分) 材料一 右图:秦朝政治结构 材 料二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

18、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 伯利克里 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三 英国通过 “光荣革命 ”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摘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 模式的比较 材料四 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 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 。佩弗远东 请回

19、答: (1)结合材料一、二指出秦朝政治制度和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分别是什么? (4分)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 “光荣革命 ”后至 19世纪中期前,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 3分) (3)比较雅典民主政治和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相同点和本质上的不同点。( 4 分) (4)材料四 “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 ”指什么?( 2分)对于 “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 是一代人 ”,你是怎么理解的? ( 3分) 答案: (1)特点:秦朝:皇权高度集中(或君主专制) ( 2分) 雅典: 人民主权 (政权掌握在多数人 )( 2 分) (2)通过权利法案确

20、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 18 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 “国王统而不治 ”; 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 (3分 ) (3)相同点:都属于民主政体,政权在大多数人手里(任写出一句即可得 2分) 不同点: 雅典的民主制本质上是奴隶 主阶级的民主;( 1分) 近代西方的民主,其民主本质是资产阶级的民主。( 1 分) (4)辛亥革命后模仿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政府。( 2 分) 这种政体在美国获得成功,在中国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而失败了,可见失败的不是政体本身,而是资产阶级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真正可以救中国的道路。( 3分) 中国古代的疆域发展经历不断发展变

21、化过程,阅读下列三幅地图,回答相关问题: ( 17分)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列举西周巩固统一的措施、特点和影响。( 5分) ( 2)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与西周相比,秦朝加 强对地方管辖采取的措施有何不同,并分析该措施的特征。( 4分) ( 3)根据材料三,说明元朝对地方管辖的措施、特点。( 4分) ( 4)由以上几幅地图可见,古代中国中央对地方管理发展有何趋势?这种趋势对我们今天省管县的行政体制改革有何启示?( 4分) 答案: ( 1)分封制。特点:分封主体是同性亲族。影响:巩固西周统治,扩大统治区域。( 5分) ( 2)实行郡县制度。特点:建立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系,血缘政治被官僚

22、政治所取代。( 4分) ( 3)行省制度,中书省辖地,宣政院。特点:因地制宜。( 4分) ( 4)中央对地方的管理越来 越加强,地方的自主权越来越削弱。理顺中央与地方关系,加强地方自主权,促进地方发展。( 4分) 阅读下列材料: ( 12分) 材料一 孙文在海外倡革命十数年,所怀抱的宗旨,不外发财与利己主义。彼对于党员毫无信义,别人替彼牺牲性命,彼则攒资财,只要中国内地起一回乱事,必给他作一回锅,那不是土匪作乱,良民抗粮呢?彼亦借口革命,向华侨敛钱募饷,敲进来的金钱,尽入私产。 即如此次武汉起事 孙文早不来晚不来,单等南京大同确定,他才来到上海。 一则借此机会,在海外向华侨多多敛钱;二则恐怕大

23、局不稳,白来送死。 ” 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的利害,大公报 1912年 1月 27日报道。 材料二:孙中山先后致函时任外交总长的唐绍仪和参众两院议员,请求民国政府偿还 “中华革命军借款 ”“总计二百七十万元 ”,其中 “募借华侨款一百七十万元, ”“日本商人债一百万元。 ”写道: “民国大定,乃于九月中使人请于政府,以为是之出资者皆为共和也,共和既复而不之恤,是则在国家为寡恩,在国民为负义,故请求政府代为偿还,非徒以保个人之信用也 1916 年孙中山致唐绍仪请代呈政府发还中华革命军借款函 材料三: “余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 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

24、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 ” 1925 年孙中山家事遗书 材料四:最后十三年北来(民国十三年即 1924年),其过津时,民众欢迎之如何热烈,津人当能记忆之。及病逝北京,移灵协和医院,与出殡碧云寺,及中央公园追悼会,全城数十万,殆全体参加,其空前盛大,尤不待论。因念中山先生一生,为平民的,为大众的, 而惟其爱民众、信民众也,故逝世之后,民众哀而慕之,十四年在北京送殡之数十万人,皆自动参加,非受人招致者也。先生生前,且不警戒,不防卫,而 亦无往而不安全。今当遗体奉安,又何事戒备。北平之送灵,沿路之通过,南京之奉安,何不彻底为民众公开,许人人自由参加,而乃加以谨严之限制乎。吾人所谓感觉

25、遗憾者,此也。中山先生之受民众感念,为其有爱民众信民众之真精神,凡称中山之徒,宜无时不体会此真精神,勿形式化、偶像化,甚至富贵化,不然,崇之似愈尊,诬之实愈甚,生者无所谓,死者之不安甚矣。 送灵后之感想,大公报 1929年 5月 27日报道。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为什么借款?( 2分) ( 2)概括材料一和材料四对孙中山的评价,大 公报前后的评价可以看出当时一般中国人对孙中山先生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分) ( 3)通过材料二、三,概括孙中山先生具有怎样的金钱观?( 4分) ( 4)对于材料四中 “中山先生之受民众感念,为其有爱民众信民众之真精神,凡称中山之徒,宜无时不体会此真精神,勿形式化、偶像化,甚至富贵化, ”,结合我们纪念伟人应采取的真正态度加以评价。( 2分) 答案: ( 1)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讨伐袁世凯的军费。( 2分) ( 2)材料一:孙中山假借革命进行敛财,贪生怕死之辈。材料四;孙中山是为民、爱民、信民的真革命家,中华民国的国父。( 2分)反映了民众由不理解孙中山革命,到理解孙中山由衷的敬佩和爱戴的过程。( 2分) ( 3)孙中山先生借钱革命,不置产业,不留钱财给家人后代。( 4分) ( 4)我们纪念孙中山先生,就是要学习中山先生爱民信民的精神,真正为人民办实事,切勿扰民。材料作者所表达观点确实有道理。(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