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332607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0年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0年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0年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0年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年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选择题 直到 19世纪初,德国人还自嘲说英国拥有海洋,法国拥有陆地,而德国只有 “思想的天空 ”。德国在拥有 “思想的天空 ”方面的主要成就是 雪莱创作西风颂 塞万提斯写出唐吉诃德 薄伽丘创作十日谈 康德创立 “批判哲学 ” A B C D 答案: D “17世纪末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这是因为 A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理性主义思想基础 B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人文主义思想基础 C有些启蒙思想家本身就是科学家 D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都反对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 答案: A 一位哲人说过: “这(文艺复兴)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

2、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产生了巨人的时代 ”。下列人物中属于这个时代的巨人有 但丁 马丁 路德 米开朗琪罗 达 芬奇 伏尔泰 A B C D 答案: A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 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人文主义 B启蒙思想 C禁欲主义 D蒙昧主义 答案: A 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 “哲学家 ”“中庸之道 ”“逻辑学 ”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A孔子 B墨子 C普罗塔戈拉 D亚里士多德 答案: D “双百 ”方针是指 A艺术上 “百花齐放 ”,学

3、术上 “百家争鸣 ” B在全国办好 100所大学,建 10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C在全国重点帮助 100个特困生,建 100所希望学校 D文艺上 “百花齐放 ”,科技上 “百家争鸣 ” 答案: A 嫦娥奔月 ,千年飞天梦成真。我国自主发展航天技术取得的第一步最关键的科技成就是 A同步实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B向预定海域发射运载火箭成功 C东方红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神州六号飞船成功发射安全返回 答案: C “两弹一星 ,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迸发。在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攻关会战中,先后有 26个部委, 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 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加,为原子弹的制造和试验研制出

4、10万多种专用仪器、设备和原材料。 ”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A开发 “两弹一星 ”,最主要是为了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B “两弹一星 ”的开发成功是国家综合科技能力提高的体现 C “两弹一星 ”同时带动了各类学科的研究和发展 D “两弹一星 ”的研究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协同合作的精神 答案: A 有人说: “中国农业的发展,靠的是两平 (邓小平 、袁隆平)。 ”这句话说明: A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 B邓小平、袁隆平重视农业 C行政领导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动力 D杰出人物有时能决定历史的发展 答案: A 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是 A智者学派思想 人文主义思潮 B牛顿经典力学

5、 爱因斯坦相对论 C君权神授说 社会契约论 D罗斯福新政 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调整 答案: C 2008年 11月,黑人后裔奥巴马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获胜。这一现象可以用18 世纪末的杰斐逊的话来予以诠释: “有必要吸收人民参加政府的每一个部门,只要他们胜任。这是保证长期并正直地管理国家权力的唯一方法。 对于一切人都同样严格的公平对待。 ”这一政治现象和政治理念应该基于 人民主权说 三权分立说 因信称义论 天赋人权观 A B C D 答案: C 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的发展,说明: 任何科学成就都是 “站在巨人肩膀上 ”的发现 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的 人类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微观世

6、界认识客观规律 科学的发展是无止境的 A B C D 答案: B 中央电视台热播的同一首歌节目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这反映了电视的 A把优秀艺术品展示给世人的功能 B直接购物功能 C传播资讯的功能 D娱乐功能 答案: D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对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 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 优胜劣汰的思想影响着被压迫民族的斗争 沉重打击了宗教神学的世界观 为中国的戊戌变法提供了思想武器 A B C D 答案: D 英国小说哈里波特长期不为中国读者所了解,但自从把它搬上银幕之后,这部小说在各大书店高居畅销书排行榜榜首。这说明了 A小说的影响力远远小于电影 B电影作为大

7、众容易接受的传媒,促进了其他艺术的推广 C电影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了科技的发展 D影视艺术的影响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 答案: B 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 18世纪 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 1802年 52家, 1809年 64家, 1830年 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答案: B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 “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 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 ”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 A 17世纪初期 B 18世纪中期 C 19世纪中期 D

8、 20世纪初期 答案: C 14-16世纪的西欧文学与中国明末清初的文学都体现了反封建、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特征。下列作品能体现这一时代特征的是 A B C D 答案: B 有人认为 ,如同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 “三大定律 ”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 “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二大定律是指 A人文主义思想 B启蒙思想 C自由主义思想 D马克思主义思想 答案: B 1938年 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没有抽

9、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他在这里强调的是 A少谈些抽象的主义,多研究具体的问题 B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具体的实践相结合 C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 D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比基本原理更重要 答案: B 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思潮先后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一种思潮消亡,另一种思潮兴起,几种思潮先后相继独自存在 B几种思潮同时并存,各自都有较大影响 C某一时期可能存在几种思潮,但占主流地位的只有一种思潮 D继马克思主义思潮成为主流后,其它几种思潮相继淡出时代舞台 答案: C 表 2中的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

10、体 ,唐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怀素 答案: D 宋人邢 m上疏称: “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 ”这说明 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 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 答案: C 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 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 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A B C D 答案: B “圣人不责人之必能 ,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 ”

11、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朱熹 B李贽 C陆九渊 D黄宗羲 答案: B 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答案: C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 “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 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 “一个思想 ”具体是指 A制天命而用之 B “民贵君轻 ”,统治者要实行 “仁政 ” C兼相爱、交相利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答案: B 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

12、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答案: B “视人之国 ,若视其国;视人之家 ,若视其家;视人之身 ,若视其身。 ”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 “仁爱 ”思想 B墨家 “兼爱 ”思想 C儒家 “礼治 ”思想 D墨家 “非攻 ”思想 答案: B 西晋杜育的 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 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 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

13、茶起源于唐代 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 答案: B 2007年 10月 24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 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右图中国探月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形象标识;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对其解读正确的有 它是中国汉字 它是中国书法 它反映了中国汉字的象形特征 它反映了中国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趋势 A B C D 答案: B 余秋雨说: “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 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 ”下列汉字发展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A甲骨文、金文、隶书、篆书 B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 C金文、甲骨文、篆书 、楷书 D金文、甲骨文、篆书、隶书 答案: B 历

14、史上大凡激烈变革和动荡的时代,总不免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要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一种是要维护旧传统的保守倾向。中国历史上符合这种现象的时期有 公元前 8世纪到公元前 3世纪 7世纪初期 20世纪初期 A B C D 答案: D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 民国共和 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 ”这说明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答案: B 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指出, “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与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

15、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的变动。 ”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 A与时代同行 B有历史观引导 C为现实服务 D充分掌握史实 答案: A 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答案: C 近代史上,顽固派 “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 ”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答案: C “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物,可谓之变事,不可谓之变政。 ”这段言论应该出自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

16、新派 D革命派 答案: C 图六为某名人陵墓护栏上镌刻的文字,其含义反映了该名人的社会发展观。据此判断是 A顾炎武 B林则徐 C洪秀全 D严复 答案: D 下图中,北京奥运会的火炬 “祥云 ”以 “渊源共生,和谐共融 ”为创意,造型以中国传统的纸卷轴为创意,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A法家思想与造纸术 B墨家思想与活字印刷术 C儒家思想与活字印刷术 D儒家思想与造纸术 答案: D 综合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统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 摘编自

17、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 近代科学技术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的,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现代科学的发展更是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措施,加大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布局未来发展,培养新的竞争优势。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 2010科学发展报告等 材料三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 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 1

18、)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取得的“独特建树 ”的主要原因。( 4分) ( 2)指出材料二中 “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 ”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世界主要经济体为何要加大科技投入?( 5分) ( 3)怎样理解科学 “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如何应对这种 “潜在的危险 ”?( 6分) 答案: (1) 实用性,继承性;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统治阶级重视农业生产;农耕经济的需要。 ( 4分) ( 2)人类先后进入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科级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当代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促进产

19、业结构调整,摆脱经济危机。( 5分) ( 3)科技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环境、社会、伦理等问题。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下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加强国际合作;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6分) 材料一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芷;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屈原离骚 材料二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 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材料三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 辛弃疾破阵

20、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 1)以上三位人物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著名诗人。请分别指出其文学作品的体裁。( 3分) (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屈原的诗歌体裁的主要文学特色和他的代表作。(4分 ) ( 3)从材料二、三看,李白与辛弃疾的诗词表现了什么不同的时代特征 (4分 ) ( 4)从 以上描述中,你从中能得到哪些认识 (4分 ) 答案: (1)屈原:楚辞;李白:唐诗;辛弃疾:宋词。 (3分 ) (2)楚辞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 (2分 )离骚。 (2分 ) (3)李白的诗出现在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 时代精神。 (2 分 )辛弃疾的词体现

21、了国家分裂,政府苟且偷安、外族侵扰的特征,表达了渴望恢复中原的雄心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2分 ) (4)诗歌体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任何艺术形式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状况的反映。 (4分 ) 有研究者在论述 “明朝妇女婚姻观的 两重性 ”时 , 引用过下列材料 : 材料一 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 (不改嫁 )者,五十以后不改节 (节操 )者,旌表门闾 (表彰其家族 ),除免本家差役。 明会典 材料二 正史中各代烈女数字:唐书 54 人;宋史 55 人;元史 l87 人;明史 “不下万余人 ”。 据祝瑞开中国婚姻家庭史 材料三 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 “四目相视,具各有情 ”,二人通

22、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身。 据明中后期小说醒世恒言 材料四 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亲戚及乡邻都赞同, “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 做什么 ” 据明中后期小说金瓶梅 回答: ( 1)该研究者认为,明朝妇女的婚姻观存在两重性,即保守性与自主性。他可能使用上述哪些材料来分别证明 ( 4分) ( 2)结合明朝中后期的经济、文化状况,你认为,该研究者提出的明朝妇女婚姻自主性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 6分) ( 3)上述材料分别来自官方文献、学者著作和小说,你对该研究者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研究有何看法 ( 6分) 答案: (1)材料一和材料二证明保守性;材料三和材料四证明自主性 ( 4分) (2)明中

23、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 明中后期出现了反礼教的思想,鼓舞了明朝妇女追求婚姻自主( 6分) (3)(考生可从材料本身的可靠性或对材料的使用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 如: 小说是文学作品,作为史料使用,必须慎重。(或:小说是现实的反映,可以作为史料使用) . 材料三、四的现象是个案,而且出现在明中后期,不足以说明整个明朝妇女婚姻观的自主性。 ( 6分)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 学、思想方面的遗产。它主要

24、由孔子的经过后代人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 孔子为了寻访到一位愿意实践他的政治原则并委他以与其才干相符的职位的统治者,曾带着弟子们周游中国。寻访落空后,他回到家乡,继续开办私学,直到去世。孔子作为一名他所爱好的注重实践的政治家,完全失败了。但是。作为一名附带而为的老师,他取得了永垂史册,只是姗姗来迟的成功。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 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 “有到来之可能 ”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 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

25、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回答: (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试从孔子为代表的先秦早期儒家思想家生活的时代,主要思想主张的角度,谈谈你对 “孔子作为一名他所爱好的注重实践的政治家,完全失败了 ”这一评论的理解。( 4分) ( 2)材料二中毛泽东充满诗意的语言反映了他怎样的一种情怀?( 2分)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 出哪两大理论?( 2分) ( 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 2分)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 ”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分) ( 4)综合材料二、三,概括五四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2分) 答案: (1)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社会动荡,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剧烈变化。面对乱世,孔子提出仁、礼、中庸学说,主张在人人道德自觉地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社会、以德治民。其思想虽符合历史发展趋势,但不为当时形势和各国统治者所接受,孔子的儒学只能是当时众多思想流派的一家而已。( 4 分) (2)情怀:百折 不饶、对革命充满信心;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理论( 4分) (3)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核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4分) (4)与时具进,不断创新。(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