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四川省成都九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hopesteam270 文档编号:332816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8.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四川省成都九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0年四川省成都九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0年四川省成都九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0年四川省成都九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0年四川省成都九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年四川省成都九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下面是人们对于化学科学的各种常见认识,其中错误的是( ) A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B化学是一门具有较强实用性的科学 C化学支持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 ,但面对伪科学和人体健康等问题却显得无能为力 D化学将为解决能源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提供有效途径和方法 答案: C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用氢气还原 CuO 时应先通入氢气待反应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后再点燃酒精灯 B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应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 C蒸发结晶时 ,在有大量晶体析出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并缓慢加热至溶液蒸干 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 的溶液过

2、程中 ,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 ,不能再补加水 答案: C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只能表示一个化学反应的是( ) A Cu(OH)2+2H+=Cu2+2H2O B Fe2+SO42-+Ba2+2OH-=Fe(OH)2+BaSO4 C NH4+ + OH- = NH3 H2O D 2 H+FeS=Fe2+H2S 答案: B 设 N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28g以任意比组成的 CO与 N2混合气体中含有 2NA 个原子 B 22.4L H2的分子数为 NA C 1mol FeCl3充分反应,生成的 Fe(OH)3胶体中胶粒数目为 NA 个 D 1L 1mol/L 的

3、盐酸溶液中有 NA个 HCl分子 答案: A 2010年冬奥会在温哥华举行 。奥运会上发令枪所用 “火药 ”的主要成分是氯酸钾和红磷,撞击时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5KC1O3+6P =3P2O5+5KC1。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氯酸钾是还原剂 B反应中消耗 3molP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15mol C KCl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D发令时产生的白烟只是 KC1固体颗粒 答案: B 下列关于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正确的( )答案: C 某溶液中只含有 Na+、 Al3+、 Cl-和 SO42-四种离子,已知 Na+、 Al3+、 Cl-的个数 比为 3:2:1。则溶液中

4、 Al3+和 SO42-的个数比为( ) A 1:2 B 1:4 C 3:4 D 3:2 答案: A 已知 2MOyx-+5S2-+16H+=2M2+5S+8H2O,则 MOyx-中的 M的化合价为( ) A +3 B +4 C +6 D +7 答案: D 已知常温下,在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 16H 10Z- 2XO4- =2X2 5Z2 8H2O 2A2+ B2=2A3 2B- 2B- Z2=B2 2Z- ,由此推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反应 Z2 2A2 =2A3 +2Z-可进行 B反应 是置换反应 C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XO4 、 Z2、 B2、 A3 D还原性由强到弱顺序是

5、 Z-、 B-、 A2 、 X2 答案: D 如图所示装置,在标准状况下,一个密闭容器的可移动活塞的两边分别充入空气、 H2和 O2的混合气体。若将 H2、 O2的混合气体点燃引爆 ,活塞先左弹,恢复原温度后,活塞右滑停留于容器的中央,则下列关于原来 H2、 O2的体积比最可能的是( ) A 7:2 B 5:4 C 2:1 D 2:7 答案: A 已知 98%的浓硫酸的浓度为 18.4mol L-1,则 49%的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 A等于 9.2 mol L-1 B小于 9.2 mol L-1 C大于 9.2mol L-1 D无法确定 答案: B 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

6、明的离子组是( ) A K+、 MnO4-、 Na+、 Cl- B K+、 Na+、 NO3-、 CO32- C Na+、 NH4+、 NO3-、 SO42- D Al 3+、 Na+、 Cl-、 SO42- 答案: B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 HCO3 + Ca2 + OH-=CaCO3+H2O B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Cu + Ag+ Cu2+ + Ag C向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盐酸溶液: HCO3 + H+ CO2+ H2O D实验室用 NH4Cl固体和 Ca(OH)2固体加热制备氨气: NH4+OH-NH3+H2O 答案: C 在

7、物质分类中,前者 包括后者的是( ) A氧化物、化合物 B溶液、胶体 C电解质、化合物 D分散系、溶液 答案: D 下列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方法中,主要是从物质沸点的角度考虑的是( ) A用半透膜除去 Fe(OH)3胶体中的NaCl B蒸馏法淡化海水 C分离 豆浆和豆渣 D熬煮中药 答案: B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答案: C 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NaHCO3=Na+H+CO32- B Fe2(SO4)3 = Fe3+ + SO42- C KClO3=K+Cl-+3O2- D H2SO4 = 2H+SO42- 答案: D 已知 1.5051023个 X气体分子

8、的质量为 8g,则 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 A 16g B 32g C 64g/mol D 32g/mol 答案: D 用胆矾( CuSO4 5H2O)配制 0.1mol/L CuSO4溶液 1L时,应该做到( ) A将胆矾加入到容量瓶中加水溶解 B容量瓶必须是干燥的 C取 25g CuSO4 5H2O溶于水配成 1000mL溶液 D取 16g CuSO4溶于 1L水中 答案: 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碱性氧化物全部是金属氧化物 B根据是否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C一种物质不是电解质就是非电解质 D氨气的水溶液可以导电,故 NH3属于电解质 答案: A 我们常用 “往

9、伤口上撒盐 ”来比喻某些人趁人之危的行为,其实从化学的角度说, “往伤口上撒盐 ”的做法并无不妥,甚至可以说并不是害人而是救人。那么,这种做法的化学原理 是( ) A胶体的电泳 B胶体的聚沉 C血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 D血液的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B 下列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3CO+Fe2O3 2Fe+3CO2 B AgNO3+NaCl=AgCl +NaNO3 C Cl2+2NaBr=2NaCl+Br2 D 2Cu + O2 2CuO 答案: 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盛放浓硫酸的地方应该贴上如上图标志: B配制 NaCl溶液过程中,某同学定容时俯

10、视刻度线将导 致溶液浓度偏高 C选择萃取剂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萃取剂应不溶于水, 且必须比水密度大 D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两种溶液必 然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答案: B 实验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以下材料来探究 NH3的还原性,部分实验装置如下图。 材料 1: NH3是强还原剂,能将某些金属氧化物还原为金属单质或低价态的氧化物。如: 2NH3 + 3CuO 3Cu + N2 +3H2O 材料 2: Cu+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可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如 Cu2O(红色)会生成 Cu2+和 Cu: Cu2O + 2H+ = Cu2+ + Cu +H2O 请回答下列

11、问题: (1)为证明 NH3还原 CuO 的反应中有水生成, B中应放入的试剂是 ; (2)当观察到 (填现象),即表明 A中的反应已经完成; (3)该小组欲用体积比为 14 的稀硫酸做试剂,检验反应是否有 Cu2O 固体生成。现用 98%的浓硫酸配制 14的稀硫酸,所需的玻璃仪器除了胶头滴管外还有 ; (4)可证明还原产物中含有 Cu2O 的操作及现象是 ; (5)请写出 A中生成 Cu2O 的化学方程式 ; (6)若用定量的方法测定该反应是否生成 Cu2O,最简便且准确的方法是 。 答案:)无水硫酸铜 ( 2) A中的黑色固体完全变成红色;(各 2分) ( 3)烧杯 量筒 玻璃棒 ( 3分

12、) ( 4)加入硫酸溶液后溶液呈蓝色 ( 3分) ( 5) 2NH3+6CuO 3Cu2O +N2+3H2O( 3分) ( 6)称量反应前后装置 A中固体的质量( 2分) 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 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 I、甲同学向 1 mol L-1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 NaOH溶液; II、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 F eCl3溶液; III、丙同学向 25 ml沸水中逐滴加入 12mL 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操作正确的同 学是 ;他的操作中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证明有 Fe(OH)3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及现

13、象是 (3)丁同学利用所制得的 Fe(OH)3胶体进行下列实验: 将其装入 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 向其中加入稀硫酸,产生的现象是 答案: 丙 ( 1分) FeCl3 + 3H2O Fe(OH)3(胶体 )+3HCl (条件写成煮沸也可) 用激光笔照射,有一条明亮的光路,则有胶体生成 Fe(OH)3胶粒带正电 先生成红褐色的沉淀,后溶解为黄色溶液 (各 2分 ) 填空题 已知 A、 B、 C、 D、 E、 F 6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 (1) A+BC+H2O (2) C+KOHD(蓝色 )+E (3) B+DC+H2O (4) E+

14、BaCl2KCl + F(白色,不溶于稀硝酸 ) (5)G+BCO2+ F+ H2O,反应中 B与 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2 根据上述变化关系填空: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B _; C _; G _。 (2)检验 E中的阴离子的实验是 (3)往 G的溶液中滴加过量的 K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答案: H2SO4 CuSO4 Ba(HCO3)2 (各 1分 ) 先加过量稀盐酸,再加 BaCl2,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有 SO42-(试剂 1分,现象和结论 1分) Ba2+2HCO3 + 2OH- = BaCO3+2H2O + CO32- ( 2分) 已知砒霜 As2O3与 Zn可

15、以发生如下反应: As2O3+6Zn + 6H2SO4 = 2AsH3 + 6ZnSO4+ 3H2O (1)请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As2O3在上述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 。 A氧化性 B还原性 C酸性 D碱性 (3)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 ,还原产物是 。 (4)若生成 0.1 mol AsH3,则转移的电子数为 。 答案: (全对 2分) A (1分 ) ZnSO4 AsH3 (各 1分 ) 0.6NA (2分 ) (1)等质量的 O2和 O3,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所含原子数之比为 ,所含电子数之比为 ,同温同压下的密度之比为 。 (2)现有某气体,它由双原子分子构成

16、,其摩尔质量为 M g mol-1,则 a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 _L。 ag该气体溶于 1L水中(不考虑与水反应,水的密度为 1g/mL),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_ _ _。若最终溶液的密度为 g/cm3,该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_ mol L-1。 答案: 3:2 1:1 1:1 2:3 (各 1分) (1分 ) ( 3分) ( 3分) (1)将碎蛋壳(主要成分是 CaCO3)浸泡在盐酸中会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上述的两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我们常在热水瓶 中看到水垢,其主要成分是 CaCO3和 Mg(OH)2,要除去 水垢,常用的方法是向瓶中加

17、入稀醋酸将其溶解,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MgSO4溶液中滴加少量氨水,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请将下列离子方程式改写为化学方程式: 2NH4+ + Ba2+ + 2OH- + SO42- = BaSO4+2NH3 H2O BaCO3 + 2H+ = Ba2+CO2+H2O 答案: CaCO3 + 2H+ = Ca2+ + CO2+H2O CO2 + Ca2+ + 2OH = CaCO3+ H2O CaCO3 + 2CH3COOH = Ca2+ + 2CH3COO +CO2+H2O Mg(OH)2 + 2CH3COOH = Mg2+ + 2CH3COO +2 H2O Mg2+2 NH3

18、 H2O =Mg(OH)2+2NH4+ (NH4)2SO4 + Ba(OH)2 = BaSO4+2 NH3 H2O BaCO3 + 2HCl = BaCl2 + H2O + CO2(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各 2分) 下列六种物质: 烧碱; 锌; 碳酸钙; 二氧化碳; BaSO4; 蔗糖。 请用序号填空。 (1)不溶于水,在高温下不易分解的电解质是 ; (2)固态和熔融状态均能导电,但不是电解质的是 ; (3)固态不导电,但在熔融状态或溶于水后均能导电的是 ; (4)固体和熔融状态都不导电,溶于水后其溶液能导电的非电解质是 。 答案: (各 1分) 计算题 常温下,在 27.9g水中溶解 12.1 g Cu(NO3)2 3H2O,恰好达到饱和。设该溶液密度为 1.20g /cm3。求: (1)溶质的质量分数;( 3分) (2)该溶 液中 NO3 的物质的量浓度;( 3分) (3)常温下, Cu(NO3)2的溶解度;( 4分) (4)将一根质量为 100g的铁棒插入到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洗净、干燥后称量,铁棒的质量变为 100.2g,求此时溶液中 Fe(NO3)2的物质的量浓度。(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 4分) 答案: 23.5%( 3分) 3mol /L ( 3分) 30.7g ( 4分) 0.75mol/L (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