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江西省南昌三中高三年级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333031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3.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江西省南昌三中高三年级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0年江西省南昌三中高三年级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0年江西省南昌三中高三年级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0年江西省南昌三中高三年级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0年江西省南昌三中高三年级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年江西省南昌三中高三年级 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 其他 阅读下列材料( 15分) 材料一 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衡。其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 梭伦 材料二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 材料三 (康有为说 )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戊戌变法 光

2、绪皇帝召见康有为 材料四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 梦蕉亭杂记 请回答: (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的出发点是什么 (2分 ) (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商鞅、康有为为什么能取得最高统治者支持 (2分 ) ( 3)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性质分别是什么 两场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主要作用分 别是什么 (8分 ) ( 4)据材料一、四分别指出两场改革一成一败的主要原因。从中你得出什么启示 (3分 ) 答案:( 1)出发点: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维护奴隶制统治;振兴雅典城邦。 ( 2)商鞅:阐述法家理论;列举历朝兴亡史实

3、。 康有为:以西方、日本变法取得成功为例证。 ( 3)性质:梭伦改革是奴隶主阶级的改革运动;商鞅变法是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 作用: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商鞅变法推动了封建制的确立。 ( 4)梭伦:中庸,缓和矛盾,取得广泛的支持;康有为:过于激进,激化矛盾。 启示:注意改革的策略 (渐进性 、不急于求成等,意思相近者酌情给分 )。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 “自由放任 ”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 “计划经济 ”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

4、 ( 1)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说明 “自由放任 ”模式和 “计划经济 ”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 4分) ( 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 “自由放任 ”模式?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 ( 3)为修正 “计划经济 ”模式的弊端,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 (2分 )20世纪 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 “计划经济 ”模式,其表现是什么?( 1分) ( 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 2分)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1分) 答案:( 1)

5、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 苏联: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生产积极性受到压制。 ( 2)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 3)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 学实验(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4)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相结合(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 选择题 据陆游老学庵笔记载,田登做州官,自讳其名,州中皆谓 “灯 ”为 “火 ”。上元节放灯,州吏贴出榜文云: “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百姓对地方官员的尊重 古代中国是等级社会

6、古代中国实行郡县制 儒家的名分观念和礼制 A B C D 答案: D 1954年,美国一个城市管理自来水的专员发现该市自来水耗费量在某些三分钟的时段内会奇怪地突然增加。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当时汽车开始在美国普及,这三分钟刚好是车主集中洗车的时间 B黑客通过互联网攻击自来水公司的电脑系统,导致数据显示错误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企业管理水平普遍下降,统计数据计算错误 D当时电视开始在美国普及,这三分钟是广告时间,大家上厕所集中用水 答案: D 下面是一幅政治漫画,画中的法国人和德国人正在讨论,最后达成的共识是 A我们太小,实在无奈 B他们相争,我们得利 C赶快联合,求得生存 D各奔东西,

7、争取自保 答案: C 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 1991年 12月 25日辞职演讲中沉重而无奈地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的多,越来越落在他们后面 ” 这种现象的主要决定性原因是 A经济基础落弱 B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 C东欧剧变的直接冲击 D西方国家长期经济封锁 答案: B 下图中图一与图二的内在联系是 A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 B列宁亲自指挥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C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胜利 D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 A 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推行,典型地体

8、现了 A韩非子的主张 B荀子的主张 C孟子的主张 D墨子的主张 答案: C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 60周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实行的土地改革 A建立了农业集体所有制 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农村建立 C在全国各民族地区广泛开展 D彻底废除了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答案: D 朱元璋在总结元亡时说: “主荒臣专,威服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大乱。 ”朱元璋认为元亡的主要原因是 A皇权旁落,丞相专权 B干弱枝强,地方割据 C法度不行,人心涣散 D元行暴政,农民暴动 答案: A 郭沫若先生为某一历史名人纪念祠题写的楹联为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这

9、一历史名人是 A苏东坡 B岳飞 C辛弃疾 D陆游 答案: C 1942年 5月前后,日军曾提出要 “合作经营 ”无锡申新三厂和茂新二厂,或签订租约租用这两家工厂,荣德生都严词拒绝;日商丰田纱厂企图强行收买上海申新一厂和八厂产权,荣德生也不答应。他说: “我是中国人,决不把中国的产业卖给外国人。 ”下列有关材料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上海民族企业受到日本企业和官僚资本的双重挤压 B民族企业要想发展,必须完成反帝的任务 C拒绝日本收购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 D不把产业卖给外国人体现了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答案: A 丘吉尔曾说过: “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

10、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经拥有核武器。 ”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答案: D 有人称苏俄新经济政策是 “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 ”,有人说美国罗斯福新政是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这两种看法的共同缺陷是: 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上看问题 没有 看到政策仅在一定限度内调整 只看到政策引起直接的、表面的变化 没有从发展的、辩证的角度分析问题 A B C D 答案: A 在公元 116年的一天,定居小亚细亚 (属罗马帝国 )

11、的商人艾哈迈德遭到当地一群无赖的哄抢。艾哈迈德立即投诉法庭,法庭很快开庭审理了此案,无赖们受到严惩。这表明当时罗马法律 承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注重维护帝国的社会稳定 提倡自由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通行于帝国范围内 A B C D 答案: D 帝王的年号纪年是我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方法,下列历史名称中不涉及帝王年号的是 A建安文学 B开元通宝 C康乾盛世 D庆历新政 答案: B 右图是南京总统府办公桌上的台历,它用黄铜铸成,透过历史的尘埃还能看到上面写着 “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 23,星期六 ”。作为历史它在此定格成为永恒。它的寓意是 A清政府统治结束 B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结束 C日

12、本侵略者占领南京 D南京光复,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答案: B “朝秦暮楚 ”是战国时期人才流动频繁的真实写照,与这一时期有才能的人得以重用有关的背景因素不包括 A政局动荡不安,战争频繁 B平等思想已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C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 D重视人才成为统治者的普遍政治倾向 答案: B 二战前,希特勒有意散布苏联国防部副部长的叛变谣言,苏联以 300万卢布买下了这份情报,只用几十分钟 “审判 ”就宣布副部长死刑, 12小时内八名苏军高级将领被处决,希特勒兵不血刃,达到以谣言杀人的目的。希特勒这一谋略体现了孙子兵法中的军事思想是 A “知彼知已,百战不殆 ” B “不战而屈人之兵 ” C

13、“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 D “兵贵神速以制敌 ” 答案: B 甲: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 乙: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就是好地方,报春鼓点先敲响。三年买进三大步,梧桐引来金凤凰。 ”甲乙比较,乙所描述的景象出现于: A三大改造完成后 B人民公社化运动中 C文革期间 D改革开放进程中 答案: D 罗斯福曾打比喻说: “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下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苏醒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

14、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 ”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新政遭到资产阶级的激烈反对 B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C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 D新政加剧了美国社会的矛盾 答案: C 1958年 5月,毛泽东发表讲话说: “我们 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我看我们的共产主义,可能比苏联提前到来。 ”为了 “后来者居上 ”毛泽东发动了: A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开展反右倾斗争 D在全国发动了文化大革命 答案: B 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八字方针,其中 “调整 ”是指: A调整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 B调整中共八大提出的经济建

15、设方针 C调整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D调整国民经济各个方面的比例关系 答案: D 田汉诗云: “枝干横斜叶半黄,漳州炉焰对 斜阳。炼钢何惜相思树,一寸相思一寸钢。 ”对于这首诗的理解 ,正确的是 ( ) A颂扬新中国一五计划钢铁建设的巨大成就 B反映了大跃进时期违背客观规律对环境的破坏 C反映了人民群众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大跃进运动中 D展现了十年探索时期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答案: B 观察分析抗日战争部分时期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从中能够得出哪一历史结论 年 代 阵亡人数 1937 125130 1938 249213 1939 169562 1940 339530 1941 1449

16、51 1942 87719 自抗日战争研究 1997年第 3期 A国民党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的主要战场 B国民党军队对抗日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C国民党是领导抗日战争胜利的中流砥柱 D国共合作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答案: B 英国权利法案、美国 1787年宪法和法国 1875年宪法的共同之处是 理论基础是启蒙思想 赋予全体人民以充分选举权 是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法律总结 规定了资产阶级国家体制 A B C D 答案: D “(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

17、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纪)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A周武王分封诸侯以巩固统治 B姬姓贵族在分封对象中仅占少数 C先代贵族和功臣也受到分封 D武王认为姜尚是灭商的最大功臣 答案: B 综合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1分 ) 材料一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由 1978年的 3 624亿元猛增到 1988年的 79 3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平均每年增长 9.7%,不仅大大高于改革前 26年( 1952 1978)平均每年增长 6.1%的速度,也明显快于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 国家统计局编新中国五十年 材料二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

18、了 80 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 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材 料三 由于长期政局不稳、社会动荡,以及在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决策方面屡有失误, 1988年起苏联的经济每况愈下,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 据苏联国家统计局发表的数字,与 1989年相比, 1990年苏联国民收入下降 4%,国民生产总值下降 2%,劳动生产率下降 3%,对外贸易下降 6.9% 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 (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这一时期的什么经济现象?根据材料二并结合

19、所学历史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 4分) (2)材料三所述时期的苏联是哪位领导人执政?根据材料三,归纳当时该国的经济状况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发生剧变和最终解体的内外原因。( 5 分) ( 3)中苏改革出现不同结果,对你有何启示? ( 2分) 答案:( 1)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之后在城市全面展开;先试点,后推广(由点到面);突破旧体制,探索并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2)戈尔巴乔夫。经济衰退(或经济恶化等);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背离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西方资本主义国

20、家实施 “和平演变 ”战略。 ( 3)改革要结合本国的国情,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方 向。 握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握手已成为现代社交场合中一种常见礼节。历史上 “巨人 ”的握手,往往引发 “震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 19241927 年问,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划破了浓重的黑暗, 这一切,都始于 1924年国共两党的第一次握手,第一次国共合作虽然以破裂告终,但 它展示出了革命的政党联合起来产生的巨大力量,十年之后, 国共两党终于又一次握手。 摘自第一次握手 (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的两次握手分别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 4分) 材料二 尼克松在 回

21、顾 1972年访华时说: “我知道, 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 杜勒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定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 ( 2)当年福斯特 杜勒斯拒绝周恩来总理握手的政治背景是什么?( 2分) ( 3)促成尼克松与周恩来这次 “握手 ”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 3分)如何理解 “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 ( 1分) 材料三 2007年 12月 27日至 30日,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对中国进行了被称为 “迎春之旅 ”访 问活动,中日领导人再次握手,他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中针对中

22、日关系问题指出 “ 而今的日中关系正在迎来第二个春天, 但是我认为 还必须对自己的错误进行反省,以及带着顾及被害者感情的谦虚,只有认真看待过去并且勇敢而明智的反省该反省之处,才能避免今后重蹈覆辙的错误。 ” ( 4)福田康夫指出当今中日关系迎来第二个春天,那么现代中日关系史的 “第一个春天 ”应该是什么事件?出现这一事件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分) 答案:( 1)第一次国共合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第二次国共合作取得了抗日战 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4分) ( 2)美国对新中国实行敌视政策,双方处于对立状态。( 2分) ( 3)美国的霸权地位面

23、临着苏联的严峻挑战 ;长期敌视中国的政策破产;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3分)结束了中美之间的长期对立,从此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1分) ( 4)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实现邦交正常化:中美关系的改善。( 2分) 根据下列四幅图片回答问题:( 15分) 图 1工业革命 图 2 自由引导人民 图 3英国人民要求议会改革 图 4巴黎公社失败 回答: ( 1)依据图一 分析这次工业革命在动力方面的主要发明是什么?这次工业革命对世界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最主要的影响是什么?( 4分) ( 2) 1832年英国议会通过改革法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 4分) ( 3)依据图一

24、、图二、图三分析 1832 年英国议会通过改革法案的原因是什么?( 4分) ( 4)从上述材料中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3分) 答案:( 1)蒸汽机的发明与改良;推动了世界政治的民主化进程。 4分 ( 2)降低了选民与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取消了一些衰败选区,给予新兴的工业城镇代表名额。 2分 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入议会,推动了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2分 ( 3)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参与国家管理。法国七月革命的冲击。英国掀起了改革运动的浪潮。统治阶级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进行改革 4分 ( 4)认识:生产力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斗争推动了民主化进程;在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在顺应时代潮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任答其中 3点)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