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重庆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

上传人:priceawful190 文档编号:333203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重庆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0年重庆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0年重庆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0年重庆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0年重庆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年重庆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选择题 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共同涉及的内容是 A协定关税 B公使进驻北京 C割让领土 D开放通商口岸 答案: D “打土豪,要归公,买卖要公平;工农的东西,不可拿毫分。 ”这首能够体现人民军队严明纪律的歌词最早产生于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 B 秋收起义中,毛泽东作出停止进攻城市、向农村转移的决定,在右图中的代号是 A B C D 答案: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标志是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C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建立 D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 答案: B 在晋西,从黄河河

2、畔到长城 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 ”这段文字描述的战役是 A太原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平津战役 答案: C 国共两党经过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内容主要涉及和平建国问题,其要点有 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 国民党迅速结束 “训政 ” 保障人民享有民主和自由的权力 认可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 A B C D 答案: B 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这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 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发展 A B C D 答案: C 新中国成立初期,

3、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重要地位。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的根本好转,中央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 A转变为国营企业 B合理调整工商业 C扩大企业自主权 D全行业公私合营 答案: B 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 A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 B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答案: C 中共八大提出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 A迅速恢复国民经济 B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C变落后的农业国为先进的工业国 D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答案: C 从 “一五 ”计划到 “十一五 ”规划,中国的富民强国梦想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4、其中 “八五 ”计划( 19911995 )为中国现代化作出的最大贡献是 A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B开放沿海十四个港口城市 C打破人民公社的平均主义体制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答案: D 下列几幅图反映了 20世纪 70年代中国外交重大成就,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是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毛泽东、周恩来会见田中角荣 A B C D 答案: A “广州是国民革命的发源地 ”。 1925年的广州见证了 黄埔军校第一次开学典礼 省港罢工工人的反帝爱国斗争 国民政府建立国民革命军 国民革命军举行北伐誓师大会 A B C D 答案: B 陈独秀说,中共 “一大 ”时

5、“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 ”,到中共 “二大 ”时 “就脚踏实地了 找到了中国的实际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 ”这是指中共 “二大 ” A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C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答案: A 下列图片中的情景应出现在哪两次战争期间? 天津条约签字情景 美国侵略者坐在清宫御座上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 B C D 答案: B 太平天国政权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主张 A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B发展工商业,奖励发明 C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D农副产品全部归农户所有 答案: A 下列文献中最早使国人扩展了视野并介绍了西方政治制度的是 A海

6、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瀛环志略 D康 纪行 答案: C 张之洞说: “臣愚以为华民所需洋人之物,必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 ”这表明他主张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C兴办近代民用工业 D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答案: C 洋务运动欲 “自强 ”而不强的结局,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没有坚决反对西方列强侵略 B创办的近代企业生产技术落后 C国内政局动荡 D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 答案: D 百日维新时期,法令叠出,所颁诏令未曾提及 A推行君主立宪制度 B设立铁路、矿务总局 C添造兵船,增强海军实力 D在京师设立大学堂 答案: A 下列关于义和团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A从长江

7、流域兴起,发展到京津地区 B始终受到清政府的镇压 C带有笼统的排外色彩 D曾在山东、直隶等地建立政权 答案: C 孙中山曾提及, 1895 年广州起义失败时, “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 ”;到 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 “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 ”。人们对革命党人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失败 B对清政府失去信心 C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D革命党人势力壮大 答案: B 中华民国约法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内容上的主要不同点是 A改总统任期制为皇帝终身制 B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 C改民主共和制为君主立宪制 D改内阁制为总统制,无限扩大总统权力

8、答案: D 1913年 2月,一位国民党领导人在国民党湖北支部举行的欢迎会上说: “我们此时要致力于选举运动, 要在国会里头,获得过半数以上的议席,进而在朝,就能组成一党的责任内阁。 ”这位领导人是 A孙中山 B宋教仁 C蔡锷 D黄兴 答案: B 新文化运动发起的目的是寻求 “救国之要道 ”或 “根本之救亡 ”,其 “要道 ”或“根本 ”是 A政治革命、推翻 “军人用武力之政府 ” B实业救国,兴办 “机器生产大企业 ” C思想启蒙,启发 “多数国民之觉悟 ” D以俄为师,迎接 “世界革命新纪元 ” 答案: C 简答题 (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重庆是长江上游地区最大的港口域

9、市,它位于长江和嘉陵江的交汇处,处于中国西部最富饶的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交往的必经之路上,由于居于水运中心的位置,重庆受到外国列强的关注。他们要打开西南地区的广阔市场,就必须开埠重庆。到 1876年,中英烟台务约规定开辟川江的门户宜昌为商埠并允许 “英人派员驻渝查看川省之英商事宜 ”,重庆在事实上对英法等国开放。1891年重庆建立海关,正式开埠。由于此时日本尚未在中国取得片面最惠国待遇,所以不能分享重庆开埠之侵略权益。 材料二 1875-1911年重庆港进出口贸易额统计单位:万海关两 ) 注:土货是指本国产的物品。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等西方列强在重庆开埠的原因。 (4分 )结合

10、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在重庆开埠问题上取得与英法同样的特权是通过哪一条约 (2分 ) (2)根据材料二,概括 l8751919 年重庆港进出口贸易的特征。 (4分 )并说明它所反映的问题。 (2分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l912年和 l9141918 年间重 庆洋货进口值相对较低的原因。 (4分 ) 答案: ( 1)地理位置重要,打开西南地区的广阔市场。( 4分)马关条约。( 2分) ( 2)特征:贸易总额不断增长,对外贸易呈入超状态。( 4分) 问题:西南地区逐步沦为外国资本主义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重庆是西南地区重要的贸易集散地。( 2分) 原因:辛亥革命造成政局波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

11、4分) ( 16 分)长征精神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宝贵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军长征组图 材料二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 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材料三 只要我们大家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学会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就一定能够加快新长征的步伐。让我们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为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勇前进 !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回答: (1)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2分)材料一的图示反映出红军长征战胜了

12、哪些困难?( 6分) (2)材料二中的 “万里长征 ”是指什么 (2分 )为争取该长征的胜 利,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是如何告诫共产党人的 (2分 ) (3)材料三中 “新长征 ”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分 )“新长征 ”主要 “新 ”在哪里 (2分 ) 答案: (1)原因:由于王明 “左 ”倾错误,第五次反 “围剿 ”失败。 (2分 )战胜了 “左 ”倾错误以及党内分裂的危机;( 2分)冲破国民党的围追堵截;( 2分)克服了雪山草地和缺吃少穿等自然困难。( 2分) (2)“万里长征 ”指中国革命和建设。 (2分 )要警惕资产阶级 “糖衣炮弹 ”的袭击。(或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13、艰苦奋斗的作风 )(2分 )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 分 )“新 ”在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2分 ) ( 18分)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人民公社时期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 “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 回答: (1)根据材料一的图四与图五指出在过渡时期,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哪两次重大变化?( 4分)两次变化的原因各是什么?( 4分) (2)根 据材料二

14、指出我国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失误是什么。( 2分)其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2分) (3)材料三所说农村经济体制是什么?( 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体制的推行为什么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2分)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应该吸取的经验教训。( 2分) 答案: ( 1)通过土地改革使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化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2分)通过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农民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土地公有制。( 2分) 原因:第一次变革,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2分)第二次变革,个体小农经济无法适应国家工业 化建设的需要( 2分)。 ( 2)人民公社化运动。( 2分)严重损害农民利益,影响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2分) (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分)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自主权,克服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2分 ) 农村生产关系调整既要维护农民利益,又要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农村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坚持改革兴农、科技兴农。( 2分)(答出一点且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