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重庆西南师大附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卷.doc

上传人:cleanass300 文档编号:333227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重庆西南师大附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0年重庆西南师大附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0年重庆西南师大附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0年重庆西南师大附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0年重庆西南师大附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年重庆西南师大附中 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选择题 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这表明林则徐 A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 B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 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 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 答案: A 1904 1907 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 ”这次兴办实业浪潮的出现是由于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清政府实施新政,奖励实业 C欧洲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

2、侵略 D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答案: B 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 “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 ”。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 D国民革命思想 答案: C 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 “空前绝后的大意义 ”。 “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由此推论,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改变了国人对西方民主的认识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和自由权利 答案: A 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有 都是为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 都是

3、资产阶级领导的推翻帝制的斗争 都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都试图在中国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A B C D 答案: C 民国初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争取和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而采取的斗争方式有 举行双边谈判 采用政党政治 运用法律手段 进行武装斗争 A B C D 答案: D 20世纪初,中国有一文章写到: “自辛亥八月迄今,未盈四年,忽而满洲立宪,忽而五旗共和,忽而临时总统,忽而解散国会,忽而内阁制,忽而任期总统,忽而终身总统,忽而以约法暂代宪法,忽而催促制定宪法。 使全国民众彷徨迷惑,莫知适从,政府威信,扫地尽矣。 ” 该文章是 A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B第二次讨袁宣言 C布尔什维主义

4、的胜利 D文学改良刍议 答案: A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有这样两句话 “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 ”作者 “求变 ”主要针对 A思想观念 B军事技术 C经济组织 D教育制度 答案: A 右图是 1917年鲁迅受蔡元培之邀设计的北大校徽,造型是中国传统的瓦当形象, “北大 ”两个篆字上下排列,上部的 “北 ”字是背对背侧立的两个人像,下部的 “大 ”字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构成了 “三人成众 ”的意象,给人以 “北大人肩负着开启民智的重任 ”的想象。下列对北大校徽理解正确的有 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 突出了 “以人为本

5、 ”的理念 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主张 受到了五四运动的影响 A B C D 答案: C 下图是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的 20 世纪早期的一份报纸的一部分,它主要反映了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B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C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D对学生运动的声援 答案: B 1922年中共 “二大 ”提出民主革命纲领,其主要内容是 推翻帝国主义压迫 打倒军阀 统一中国 实现共产主义 A B C D 答案: C 口号通常是某种政治运动思想主张的高度概括。下列口号按提出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扶清灭洋 ” “师夷长技以制夷 ” “打倒列强除军阀 ”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 A B C D 答案:

6、 B 中共某一会议的一份决议写道 “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 ” 这份决议诞生在 A上海 B广州 C汉口 D北京 答案: B 1925年 1月,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为 994人, 10月增加到 3000人,年底发展到 10000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于 A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 C土地革命高潮的兴起 D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答案: D 下列对国民大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中国近代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 B使中共开始掌握一部分军队 C给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 D彻底摧毁了封建军

7、阀统治的基础 答案: D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两者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 A斗争的侧重点上 B失败的根本原因上 C失败的客观原因上 D运动的阶级基础上 答案: A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 “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其中的 “第二次反思 ”付诸政治实践开始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答案: B 梁启超阐述 “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观点的变法通议发表于答案: C 清政府被迫在台湾岛开放通商口岸,是在 A鸦片战争

8、中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中法战争后 D甲午中日战争中 答案 : B 下表为五口通商时期中国丝茶出口情况表,以下各项对该表解释正确的是 年份 茶(磅) 丝(包) 1843 17727750 1787 1849 82980500 16298 1854 109369000 54233 1858 103564400 85970 中国的丝、茶生产日益商品化 自然经济逐步遭到破坏 客观上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A B C D 答案: D “太平天国革命不仅借助外来的思想武器,动员、鼓舞、组织了革命力量,而且在自己的政治纲领中,表现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因素。 ”对材料中的 “借

9、助外来的思想武器 ”理解准确的是 A照搬了西方基督教义 B改造了西方基督教义 C实践了西方的政治理论 D借鉴了西方的政治制度 答案: B 下列对资政新篇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太平天国革命实践的产物 B是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结果 C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D没有反映农民阶级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 答案: A “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 洋布、洋米面外,洋铁最为大宗。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易矣。 ”(张文襄公全集 奏议)该材料反映出哪一派别或群体的什么主张 A顽固派 “抵制一切外洋事物 ” B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 “师夷长技以制夷 ” C洋务派 “求富自强

10、” D民族资产阶级 “实业救国 ” 答案: C 下列各项中,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长江流域出现的著名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是 A轮船招商局 B江南制造总局 C发昌机器厂 D继昌隆缫丝厂 答案: C 19世纪 60年代时的福建, “间有商人向外国人雇买洋船,仍须与外国人合伙。是不仅资其管驾之力,实须购其修葺之料也 ”。这一现象说明的问题是 A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兴起 B封建势力对民族资本的束缚 C民族工业对外国技术的依赖性 D列强在中国开办船舶制造业 答案: C 19世纪 60年代以后,早期维新思想代表人物 主张进行 “商战 ”,发展民族工商业 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提倡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11、提出了维新变法的施政纲领 A B C D 答案: A 清光绪帝曾发布罪已诏: “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渐愤交集。 ”文中 “议约 ”是指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D 19世纪末期的一个抄本中写道: “弟子同心苦用功,遍地草木化成兵。愚蒙之体仙人艺,定灭洋人一扫平 ”。这些话 A反映了 19世纪末中国社会阶级矛盾的空前尖锐 B表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武装起义的决心 C体现了人民大众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信心和勇气 D印证了义和团运动过程中的反帝性和落后性 答案: D 下列几组通商口岸,按开放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

12、上海、南京、天津、苏州 B宁波、天津、重庆、汉口 C厦门、福州、沙市、镇江 D南京、上海、苏州、杭州 答案: A 甲午中日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不包括 A民族觉醒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B向西方学习由 “重其器 ”转为 “重其制 ” C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清王朝成为列强 “以华治华 ”的工具 答案: D 1895 年 4 月,俄国财政大臣表示, “假使日本占领南满(今东北地区南部),对我们将是威胁 ”,为保护西伯利亚铁路的修筑,应 “采取适当措施 ”。此 “措施 ”是 A阻止签订马关条约 B联合德、法干涉还辽 C租占旅顺、大连 D修建满洲铁路 答案: B 右图日军野蛮屠杀中国

13、和平居民的暴行发生在 A旅顺 B大连 C花园口 D威海卫 答案: A 综合题 (18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及其他国家必须感谢英国,因为它订立的南京条约开放了中国的门户。但现在,英国和其他国家,也必须感谢美国,因为我们将这个门户开放得更宽阔。 美国专使顾盛给美国政府的报告 (1844年 ) 材料二 (美国 )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 (世袭 )之规,公器 (国家大事 )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徐继畲瀛环志略 (1848年 ) 材料三 定名中华共和国。 立宪法,悉照美国宪法 邹客革命军 (1903年 ) 材料四 耶鲁大学是中美教育合作的先行者和文化交流的重要

14、平台。 156年前,一位名 叫容闳的中国青年走进了耶鲁大学校园, 4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文学学士学位,成为毕业于美国大学的第一个中国留学生。此后,一批又一批中国青年来到耶鲁大学求学。 胡锦涛主席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 (2006年 )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通过什么条约 “将这个门户开放得更宽阔 ” 晚清时期美国还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 (3分 ) 美国政治制度对近代中国有很大影响。材料二赞扬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哪些方面 (6分 )联系材料三与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政体、政权机构、宪法三方面受美国政冶制度影响的具体表 现。 (3分 ) 根据材料四与所学知识,举出晚清

15、中美文化教育交流的史实,简要说明其积极作用。 (4分 ) 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辩证说明晚清中美关系的特点。 (2分 ) 答案: (1)望厦条约;中美天津条约、辛丑条约。 (3分 ) (2) 赞扬:美国没有王侯贵族,没有世袭制度,国家大事由公众讨论。 (6分 )表现:确立民主共和政体;以三权分立的原则建立中央政权机构;制定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分 ) (3) 从洋务运动开始,先后有多批学生到美国留学。 (2分 )许多人学成回国成为杰出人才,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 (2分 ) (4) 一方面美国政府多次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另一方面,中美两国人民相互学习、交流。 (2分 ) (18

16、分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 “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在危难的时局中,中国人艰难地实践着社会转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接受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清政府也认识到遣使驻外的迫切性。李鸿章说: “自来备边驭夷,将才、使才二者不可偏废。各国互市遣使所以联外交,亦可以窥敌情 ”, “当能预为辨阻,密速商办。否则,亦可于发兵之后,与该国君臣面折廷争,较在京议办更为 得力 ”。 李鸿章对派遣驻外使节的必要性有什么认识? (6分 )你如何评价? (2分 ) 材料二 1896年,盛宣怀承旨兴办铁路,募集资金非常困难,他说: “钦政奉旨招商,逾年无效,推原

17、其故,华商无银行,商民之财无所依附,散而难聚 ”。他还认为,如不设立中国自己的银行,就 “无以通华商之气脉(资金流通),杜(杜绝)洋商之挟持 ”。此后盛宣怀筹办了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近代金融事业逐渐发展起来。 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国近代银行出现的背景和作用。 (5分 ) 材料三 1901年,张之洞说: “西法最善者,上下议院相互维持之法也。中国民智未 开 下议院此时断不可设,若上议院则可仿行。 ”(欧洲议会制度常例,下议院为平民院,上议院为贵族院) 张之洞的言论中体现了新旧时代的矛盾。依据材料三,说明张之洞政治思想中的矛盾之处;(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思想意识形成的社会背景。 (3分 )

18、 答案: (1) 必要性:李鸿章认为派遣对外使节可以加强对外交往,了解各国情况,办理对外交涉。 (6分 ) 评价:有利于改变闭关自守的状况,推动中国近代外交制度的形成。( 2分) (2) 背景:铁路等大型工程建设的筹集资金需要。 (2分 ) 作用:可以集中的资金;促进民族资金的流 通;避免外国银行盘剥(或控制);促进近代金融业的发展。 (3分 ) (3) 一方面肯定西方的议会制度,另一方面又不想使人民真正获得民主权利 (或不愿真正实行民主政治 )。 (2分 ) 背景:西方社会政治理论的传入;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君主专制制度难以难持(或清朝的统治陷于严重的危机)。 (3分

19、 ) (16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年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称 “南洋公司 ”)产品销售示意图。(注: 1917年上海厂开工后的产品销售量未计入) 读上图,民国初年南洋公司的营业状况如何?( 2分)导致出现这种营业状况的客观条件是什么?( 4分) 材料二 民国初年长江三角洲地区 材料三 轻重工业发展示意图 民族工业分布示意 根据材料二(左图),分析民国初年与同时期的其他地区相比,长江三角洲地区民族工业发展特别快的原因?( 3分) 根据材料三(右图),概述民国初年我国轻重工业的发展状况,( 3分)并分析 1913年到 1919年冶炼业发展态势形成的原因。(

20、 4分) 答案: (1) 状况:迅速上升。( 2分)客观条件:辛亥革命创造了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形成了对中国有利的国际市场的环境;抵制日货等群众性爱国运动,扩大了国货市场。( 4分) (2) 交通便利,区域内有运河、长江;南京、上海等地较早开放为通商口岸;靠近当时的政治中心南京,受辛亥革命影响深刻;明清时期该地区纺织业基础较好;人口众多,市场广阔;张謇、荣宗敬、荣德生为本地人氏,便于在家乡办厂。(每答一点给 1分,不超过 3分) (3) 材料三反映了民国初年我国轻重工业的发展不平衡状况,即轻工业发展 较快、重工业发展缓慢。( 3分) 出现冶炼业(重工业)发展速度缓慢的原因:外国资本控制了中国的机器采矿业(或者中国的重工业资源被掠夺);民族工业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