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2012学年度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当前,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都在加强,二者的关系为 A具有趋同性 B前者排斥后者 C后者排斥前者 D相互对立 答案: A 这两幅图分别展示了上世纪 70、 90年代我国流行服饰的变化情况,其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外来文化的影响 B服装业的迅猛发展 C人们的思想解放 D人们穿着品味的变化 答案: C 该图片反映了世界历史的重大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新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 B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C近代航海技术的巨大进步 D交通工具和通讯事业的发展 答案: A 刚果真象一书中写道: “
2、凡是在白种人因贪求黄金而跟 劣等民族 接触的地方,那里便发生种种残暴罪行。 ”材料主要揭示了 A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B西方工业化的消极影响 C不同文明之间的融合 D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 答案: D “他们之间有遍布全球的冲突点 北大西洋的渔业、东方的商战、美洲的殖民地以及非洲和西印度群岛的奴隶贸易。这些争端直接促成 1652至 1674年的接连三次的战争。 ”这里的 “他们 ”指的是下列哪两个国家 A葡萄牙与西班牙 B英国与西班牙 C英国与荷兰 D英国与法国 答案: C 从 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 “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 ”,所以 “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
3、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 ”。这段叙述从 “因为 ”到 “所以 ”之间,至少要增加那一段论述,才能使前后因果关系完整? A棉纺织业一系列发明的出现 B蒸汽机用于交通运输 C机器制造业的出现 D新型工厂制度产生 答案: D 1921年苏俄推行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运用了市场、商品货币关系,这说明 A运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途径 B苏俄放弃了计划对经济的指导 C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经济发展中有一致之处 D市场和计划只是国家指导经济运行的经济体制 答案: D 30年代美国罗斯福新政加强对工业生产的计划性管理,其决定因素是 A 1929年发生的经济危机 B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要求 C生产
4、资料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D全面加强干预国家经济的要求 答案: B 20世纪 30年代苏联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存在严重的 “剪刀差 ”(工农业产品交换时,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出现的差额),苏联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农村私有制的发展 B为工业化积累资金 C保证社会主义公有制 D维护计划经济体制 答案: B 二战后初期,日本为发展经济,在外交上采取的主要策略是 A积极改善对华关系 B依赖于美国的保护 C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寻找欧洲合作伙伴 答案: B 20世纪 50年代,法国总统戴高乐曾说: “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不使它失去优点。 ” 这表明法国当时 A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B
5、出现了 “滞胀 ”现象 C主张国家干预经济 D实行普遍的福利制度 答案: C 苏联国民收入、工业总产值增长率简表 (百分比 ) 年代 1956 1960 1966 1970 19711975 1986 1900 国民收入 8 7 7 7 5 7 1 3 工业总产值 10 4 8 4 7 4 2 5 从上述变化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苏联的经济体制活力严重衰退 B苏联的经济改革毫无实际效果 C计划不能作为调节经济的手段 D发展经济必须借助于外国援助 答案: A 该图所反映的问题,可以通过哪一机构组织进行磋商解决? 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关贸总协定 D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 D 工业
6、革命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简单化,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却日趋复杂化。后者出现的原因是 A经营者革命 B福利国家的出现 C国有化的推行 D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答案: A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签署后,墨西哥由进口提供的粮食供应比例从 1992年的20%增长到 1996年的 43%。在协定签署 18个月之后,墨西哥 4千万人堕入赤贫状态,两个农民中就有一个吃不饱。由此可以推断墨西哥 农业歉收 进口粮食价格低廉 进口粮食价格昂贵 农业生产落后 A B C D 答案: B 2007年 2月 1日,欧洲多国参加了 “停电节能 5分钟 ”的活动,借此向浪费能源、破坏环境的行为宣战。这一活动的开展从一定程度
7、上表明 A电开始成为重要能源 B经济全球化产生负面影响 C欧洲一体化进程加速 D欧洲仍然掌控世界经济 答案: B 英国一家杂志评论说: “多年以来,我们都被一个精心的阴谋所操纵,目的是建立一个涵盖全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将有一个傀儡议会、一支欧盟军队、一种货币。联盟总统取代我们的立宪君主。降下大英米字旗,。升上那片有黄星的蓝色抹布。大家高唱 一快乐颂 曲调,歌词的意思其实是 永别了,不列颠 !”这段文字反映了英国对哪一趋势的消极态度? A经济全球化 B欧洲一体化 C世界多极化 D贸易自由化 答案: B “小孩走路自然需要父母的帮扶,当他成年的时候,父母的帮扶已经成为他赛场夺冠的羁绊,因为他体格健
8、壮,需要的是无拘无束 的赛场驰骋。 ”这个比喻可用来形容 重商主义经济思想的影响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兴起 人民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 凯恩斯主义的应用 A B C D 答案: C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出台了允许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家庭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C我国土地所有制性质即将改变 D农民将失去土地承包权 答案: A 以下有关我国历史上采用计划和市场手段处理经济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采取的是计划经济模式 B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经济体制照搬苏联 C中
9、共十四大确定了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针 D计划和市场都曾经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发挥巨大作用 答案: B 1962年,中共中央开始采取措施调整农村经济,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地方开始包产到户,农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这一现象说明 A中央开始纠正农村中的 “左 ”倾错误 B农民获得土地经营的自主权 C中央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当时农村人民公社制度发生了变化 答案: A 当乾隆皇帝看到英国使团所进呈的礼物贡单中将马戛尔尼称作 “钦差 ”后,特意下令将 “钦差 ”统统改作 “贡差 ”、 “敬差 ”。乾隆帝的这一做法表明 A他对英国的使臣极度不尊重 B他坚持传统的华夷秩序观
10、念 C他非常在意英国使团的贡品 D他实行闭关自守的对外政策 答案: B 大前提: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雇佣关系的出现;小前提:明朝以前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长工和短工;结论:明代以前农业领域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大前提、小前提都正确,结论错误 B大前提正确,小前提、结论错误 C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均错误 D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均正确 答案: A 明朝后期,在某些地区的某些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而居于主导地位,主要原因是 A轻视工商业的意识有所淡化 B明朝政府鼓励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C国家对手工业者人身控制的放松 D私营手工业更能适应经济发展的潮流 答案: D 明朝初期的
11、一首 “竹枝词 ”说: “平川多种木棉花,织布人家罢缉麻,昨日官租课 (征税 )正急,街头多卖木棉纱。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 A政府压制棉纺织业的发展 B出现棉纺织业的手工工场 C农民直接以棉纱抵税 D棉布正逐渐取代麻布 答案: D “南海 1号 ”发现于南海北部。沉没于 800多年前的宋代木质船,现已出土数千件完整的宋代瓷器,还出土了许多 “洋味 ”十足的瓷器。专家认为, “南海 1 号 ”的发现具有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它所提供的历史信息可能包括 海上陶瓷之路的盛况 宋代造船技术的发展 手工工场的生产状况 制瓷技术的进步 A B C D 答案: D 唐律疏议规定: “其坊正市令,非时开闭坊
12、市门者,处徒刑二年。 ”这表明唐朝时期 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严格维护坊市制 C城市商品经济繁荣 D允许郡、县开设市场 答案: B 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 “铁制工具还促进了在黄河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在西北干旱地区进行的打井灌溉工程。 ”从中可知,我国古代大规模兴修水利应始于 A夏商时期 B战国、秦汉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答案: B 西周时 “一人跖 (踏 )耒而耕,不过十亩 ”。战国时 “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铁农具、牛耕的推广 B水利工程的兴修 C社会秩序的稳定 D土地私有制
13、的发展 答案: C 中央电视台探索 发现栏目中说: “清朝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从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徽商衰落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有关 B我国商品经济在清初达到顶峰 C清初资本主义萌芽导致了徽商的衰落 D道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转折点 答案: A 资政新篇的提出说明 A这个文件适应了太平天国的需要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农民思想产生影响 C当时的农民阶级要求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D一些先进中国人能够接受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主张 答案: D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上海可能存在的近代经济成分有: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自然经
14、济 洋务派企业 A B C D 答案: A 1819年一位伟人去世,人们在讣告中这样赞颂他的科技成就: “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请判断,他的科技成就是 A改良了蒸汽机 B发明了内燃机 C发明水利织布机 D研制了发电机 答案: A 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的特别报道变迁:从 “一五 ”到 “十一五 ”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从 “一五 ”到 “十一五 ”主题词的变化不能反映出 时期 主题词 “一五 ”( 1953-1957) 工业增速、赶英超美 “二五 ”( 1958-1962) 大跃进、大倒退 “六五 ”(
15、 1981-1985) 走向改革开放 “八五 ”( 1991-1995) 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九五 ”( 1996-2000) 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十五 ”( 2001-2005) 指令性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 ”( 2006-2010)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A.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 B.中国共产党治国方略日益成熟 C.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逐步完善 D.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进程不断加快 答案: D 20世纪初期,我国的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辛亥革命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有力地推动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欧洲列
16、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D以张謇为代表的爱国实业家倡导 “实业救国 ”,兴办实业 答案: C 实业之梦一张謇传载: 1876年, 23岁的张謇曾先后婉拒两广总督张树声、直隶总督李鸿章礼聘入幕,有 “南不拜张,北不拜李 ”的清誉。张謇 “北不拜李 ”的主要原因是 A其企业受到洋务企业的排挤 B其政治改良主张受到冷遇 C由追求功名转向兴办实业 D认为洋务首领腐朽无能 答案: D 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写道: “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
17、向 ”的本质含义是 A瓦解着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C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答案: A 清末李伯元在海天鸿雪记中曾描述: “上海一埠,自从通商以来,世界繁华,日新月盛。北自杨树浦,南至十六铺,沿着黄浦江 ,岸上的煤气灯、电灯,夜间望去,竟是一条火龙 ” 。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 A鸦片战争后 B洋务运动开始后 C甲午战争后 D民国初年 答案: C 简答题 “到 1956年底,参加初级社的农户占总农户的 96 3,参加高级社的达到农户总数的 87 8。 ”这一现象产生的影响有 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生产关系 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18、 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条件 加速了农村两级分化 A B C D 答案: D 同 1949年相比, 1952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 77.5%,全国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约 70%,农民收入增长 30%以上。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社会趋于稳定是经济恢复的重要条件 B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D资本主义工商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答案: B 综合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的五十多年里,美国一直是超级大国。整体上美国经济长期处于大发展时期。作为超级经济大国,美国的经济霸权虽然一度相对衰落,但是 20世纪 90年代美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使美国的经济超强地位得到巩固。 据此回
19、答下列有关问题: (1)二战后初期,美国是如何确立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主导地位的 (4分 )分析其主要原因。( 4分 ) 20世纪 70年代,美国经济有何特点 (2分 )它说明了什么 (2分 ) (2) 20世纪 90年代,美国进入 “新经济 ”时代。分析促成这一时代到来的国际和国内因素。 (4分 ) (3) 面对当今开始于美国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你如何认识克林顿政府所创造的经济奇迹 (4分 ) 答案: (1)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倡导成立关贸总协定。 (4分 )原因:二战使西欧普遍衰落,美国经济膨胀。( 4分 ) 美国经济陷入 “滞涨 ”。 (2分 )说明凯恩斯主义在 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效力
20、。( 2分 ) (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宏观调控,微观自主 ”经济政策的实施;两极格局解体后总体趋向缓和的国际形势;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4分 ) (3)克林顿政府所创造的经济奇迹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局部调整的结果,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4分 ) (14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土改结束后 (1953年 )湖南省贫雇农平均每户占有生产、生活资料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农业统计资料 (注:贫农是指那些只有较少土地、部分或大部分 租用其他土地所有者的土地耕作,并交纳地租的 农民。雇农是指没有或只有极少量的土地和生产工具,主要
21、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农民。 ) 材料二 1953年鄂、湘、赣 3省 1 0乡农户 (贫农 )人均收入比较 (单位:折合稻谷市斤 ) (注:互助组是指农民自愿互利、互换人工或畜力、共同劳动的集体劳动组织。 ) 材料三 从 1949年至 1953年,我国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我国粮食播种面积由 164938万亩增长为 189955万亩,粮食总产量由 11320万吨增加为 16685万吨。 资料来源:中国农村经济统计大全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分析当时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分别是什么 (6分 ) (2)根据材料二,农民采取了哪些生产组织形式 在当时的条件下,这些生产组织形式中哪种
22、效果最好 为什么 (8分 ) (3)概述建国初期我国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6分 ) 答案:( 1)有利条件:农民普遍拥有基本生产资料(土地)和生活资料(房屋等)。( 3分) 不利条件:生产工具不足、落后(生产能力低下,如犁和耕牛的户均占有率较低)。( 3分) ( 2)个体生产形式、互助组生产形式。( 4分) 农业合作社形式效果最好。这种生产组织形式有利于集中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弥补了个体生产形式的不足和缺陷。( 4分) ( 3)新中国成立,农民政治上翻身得解放;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生产资料(土地)和生活资料;农业生产互助组、农业合作社等生产组织形式,调整了生产关系,提高了生产能力。(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