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必修历史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fatcommittee260 文档编号:333455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必修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1-2012学年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必修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1-2012学年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必修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1-2012学年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必修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1-2012学年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必修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学年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必修历史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十三经注疏中有注云: “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文中把 “不娶无子 ”列为最大的不孝是受什么制度的影响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礼乐制度 答案: C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是近代中国农民阶级描绘的理想社会蓝图。对这一方案的评述,正确的是 A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B表达了反抗列强侵略的诉求 C提出了建设近代化国家的设想 D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

2、愿望 答案: D 澳大利亚学者费约翰将 20世纪中国的国际形象的转变过程概括为三句话,即 “醒起来,站起来,飞起来 ”。其中标志着中国 “醒起来 ”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中国的成立 答案: C 胡汉民自传载: “同盟会未尝深植于民众,民众所接收者,仅三民主义中狭义的民族主义耳。正惟 排满 二字之口号,极简明切要,易于普遍全国,而弱点亦在此 而不能使为坚强拥护革命之群众。其责当由革命负之,而亦为当日失败之重要原因也。 ”对该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排满 ”口号易于为民众所接收 B三民主义并没有真正深入人心 C辛亥革命带有狭隘的民族革命色彩 D辛亥革命的爆发纯属

3、历史的偶然 答案: D 1923年 12月 1日,陈独秀在前锋杂志上撰文认为: “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社会阶级固然一体幼稚,然而资产阶级的力量究竟比农民集中,比工人雄厚 ”。这一认识 A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B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C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 D科学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特点 答案: B 有历史学家在探讨 20世纪 20、 30年代中国某一政治现象时指出: “从城市向农村的退却又是一种历史的进军。 ”“进军 ”的主要任务是: A建立巩固的抗日联盟 B开辟民主革命的新道路 C保存中国革命有生力量 D以退让求合作 答案: B 五四运动中,上海一家商店挂出这样一幅对联: “罢学

4、救亡,罢市救亡,我两界挺身而起;民心不死,民国不死,援诸君努力而行。 ”这幅对联中没有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是 A五四运动的范围扩大 B商人爱国之情和对学生的支持 C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 D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答案: D 下图是邓小平为八七会议会址的题字,他亲身经历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这次会议表述正确的是 A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 “围剿 ”失败后召开的 B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C标志着中共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D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答案: B 下列表述符合下图所示重大军事行动是 A长江以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 B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阶段

5、 C人民解放军开始发动三大战役 D拉开渡江作战解放南京的序幕 答案: B 毛泽东在 1949年致宋庆龄: “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将在华北召开,中国人民革命历尽艰辛,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 ”以下关于当时孙中山遗志即将实现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推翻帝国主义势力,取得民族独立 B建立新民主政权,保障民主权利 C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民生幸福 D扫除现代化发展障碍,迈向民族振兴 答案: C 江泽民在谈到和民主党派关系时曾说: “重大问题由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坦诚协商的方式,要继续坚持。 ”这是因为 A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执掌国家政权 B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不存在组织上的隶属关系 C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

6、主党派是监督党 D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具有共同的利益要求 答案: D “雨霁天晴,万紫千红增特色;凤鸣莺啭,三通两制促和平。 ”此对联最早可能出现于 20世纪 A 50年代末 60年代初 B 60年代末 70年代初 C 70年代末 80年代初 D 80年代末 90年代初 答案: C 答案: B 某同 学构思撰写以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为主题的小论文,下列拟定的标题没有史实错误的是 A共同纲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第一届全国人大:政协作为统一战线形式存在 C “一国两制 ”:深圳经济特区的政策保证 D和平统一: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答案: D 国民革命军第 129师师长刘伯承在

7、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 “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与红军帽告别吧! ”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A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 B维持抗战局面,保障工农割据 C促成统一作战,确保民族大解放 D坚持正面抗战,彻底消灭日军 答案: C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曾对某次战役作了这样的描述: “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 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 ”这个战役是指中国的 A平津战役 B淞沪会战 C渡江战役 D百团大战 答案: D 答案: C 奥利地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

8、提出: “领地国家 ”和 “税收国家 ”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 ”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一个是自己领地上的收入,一个是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无权对诸侯领地直接征税。根据这一定义,中国古代王朝中属于 “领地国家 ”的是 A 西周 B秦朝 C唐朝 D清朝 答案: A 秦统一后, “废封建,立郡县 ”,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 “分王子弟,以为屏藩 ”,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 长期存在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D分封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答案: D “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

9、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 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 ”从制度沿革的角度看,下列制度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皇帝制度 B郡县制度 C官僚制度 D朝议制度 答案: B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 “世袭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的过程。下列表述与选官制度无关的是 A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 B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 C “有教无类 ” D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 答案: C 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避讳制度,即晚辈对长辈、臣下对皇帝不能直书、直呼其名。此制度旨在 A维护皇权独尊 B倡导尊老爱幼 C强化尊卑等级 D凝聚

10、血脉亲缘 答案: C 答案: D 答案: D 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 “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 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 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 ”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 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答案: B 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 “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谨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 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 ”这说明军机处

11、防止了大臣专权 强化了君主专制 削弱了内阁的权力 扩大了统治基础 A B C D 答案: A 19世纪 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 “秘密 ”不被发掘出来,那么, “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 不能连根铲除 ”。上述言论从本质上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要求 A用廉价商品打开中国的市场 B在中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C在中国大规模的投资设厂 D利用传教对中国进行思想渗透 答案: A 斯塔夫里 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到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 1840 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

12、次是 1856 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 1894 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 B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深渊 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 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答案: A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 小农 手工业生产方式 ,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C 某年,清政府户部奏议说: “就中国目前财力而论,实

13、属万不能堪。然而和议既成,赔款已定,无论如何窘急,必须竭力支持。 ”同时, “很多汉人目睹了满族政权毫无希望的领导能力后,转向了革命。 ”据此,与奏议中 “和议 ”“赔款 ”相关的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 D 综合题 早在 1958年为纪念建国十周年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树立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当年,由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范文澜领导,研究浮雕图片所需要的史料题材。经过精心挑选确定了八幅汉白玉大型浮雕,来表现近百年来中华儿女走向独立。走向解放的革命历程。请根据下面五幅浮雕图片回答问题。 ( 1) 图一、二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是什么?(

14、2分) ( 2) 图二、五这二幅图所反映出的两支军队的最终建国理想分别是什么?( 4分) ( 3) 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中有何影响?( 5分) ( 4)根据图四、五提供的信息,说明中国革命 斗争的对象分别是谁? ( 2分) ( 5)图五反映的史实是什么?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2分) 答案:( 1)名称:金田起义 武昌起义( 2分) ( 2)理想:图二军队的理想是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图五军队的理想是建立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国家。( 4分) ( 3)事件:五四运动;( 1分) 影响: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为中共成立奠定基础。( 4分) ( 4)斗

15、争对象:抗日战争时期的日本帝国主义;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反动派。( 2分) ( 5)史实:渡江作战( 1分) 影响: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1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 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

16、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 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日知录 材料三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 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 文史纵横 2009年第 3期 请回答 : ( 1)据材料一, “封建子弟之制 ”指什

17、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 5分) (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战国时期 “诸侯更相诛伐 ”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 6分) ( 3)据材料三,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4分) 答案:( 1)指分封制( 1分);特征: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与国家政治制度相结合);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4分) ( 2)原因:王室的衰落;宗法制遭到破坏;礼崩乐坏 ;血缘关系逐渐疏远。( 4分) 破解: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 2分) ( 3)变化: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 ;从世袭到任命;从地方分治到集权。( 4分,任两点给 4分) 政治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中 ,统治阶级

18、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我国的政治制度从夏朝起,至今已 4000余年,虽然内容各异,但都对我国政治文明的进步、发展、成熟作出过重大贡献。回答下列问题: ( 1)说明唐代中央官制的名称和北宋宰相职权发生的具体变化。( 4分)概括指出唐宋王朝中枢权力演变的基本特点。( 2分) (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各自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4分) ( 3) 20世纪 50年代,我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方面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3分) ( 4)你对我国的政治制度发展历程有怎样的认识?( 2分) 答案:( 1)唐代:三省六部制( 1分)宋代:在宰相之下

19、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其行政权、军权和财政权。( 3分)特点:(通过分散 宰相职权)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2分) ( 2)前者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否定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2分)后者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 2分) ( 3)初步建立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分)(答出 “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制定社会主义宪法 ”可各给 1分) ( 4)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甚至要经过长期的艰苦的斗争; 政治制度建设必须结合本国具体国情,坚持学

20、习借鉴和探索创新相结合;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2分,任二点给 2分) 判断题 遵义会议结束了 “左 ”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 转折点。 答案: A 抗日战争是指在 20世纪 30年代至 40年代,由于日本帝国非法入侵中华民国而引发的战争。最终由于中华民族万众一心,顽强抵抗,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答案: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答案: B 先秦是指秦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代。共经历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四个奴隶制朝代。 答案: B 分封制 -郡县制 -郡国并行制 -行 省制反映了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 答案: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