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湖北武汉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eveningprove235 文档编号:333537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7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湖北武汉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1-2012学年湖北武汉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1-2012学年湖北武汉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1-2012学年湖北武汉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1-2012学年湖北武汉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学年湖北武汉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比拟为 “第一次五四运动 ”,并指出是 “社会的转变 ”促成了这一时代的 “百家争鸣,群花怒放 ”。这一时期 “社会转变 ”的表现有 : 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 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 各种思想交相辉映 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的理解。可采取排除法。 分别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的表现。春秋战国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尚未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是在秦朝建立后,排除含有 的选项。答案:为 A。 考点:春秋战国

2、时期的政治制度。 点评: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处于社会大动荡时期的阶段,旧的分封制、宗法制被破坏,新的社会制度即将建立。表现在思想领域则是极大的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一时期的社会大背景学生需要准确的把握。 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相比,中国辛亥革命时期出现 的人文主义思潮的鲜明特点是 A更关注个人的人生价值 B是一种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 C更注重个人的思想解放 D个人价值与民族独立解放相结合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目强调的是中国辛亥革命时期人文主义思潮的特点。 近代民族危机严重,中国启蒙思想的主要特点是把个人价值与民族独立解放相结合,故答案:为 D。 ABC项说的是西方的人文主义,

3、因而不对。 考点:近代中国启蒙思想的特点。 点评:中国近代以来,饱受外国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空前加深,在这样的情况下民族意识和个人的解放意识高度的融合,产生了中国的点的人文主义思潮。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西方人文主义的特点和发展里历程等都需要把握。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 ”(后汉书 蔡伦传)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据材料能得出 “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 ”这一结论 B材料说明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 C人们的需求是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 D对原料的选择和降低造纸的成本没有关系 答案: C 试题

4、分析:考查材料信息获取能力、事物阐释能力。题干中简述竹简、帛等不便, “伦乃造意 ”,显然是描述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背景,由知可知,人们的需求是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 ABD三项与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 点评:社会的需要决定了社会科技的进步。中国古代的造纸术是由于当时采用竹制的写作材料不易携带,并且容易携带的帛等价格昂贵,不便推广,在这样的情况下造纸术产生了。 “针路 ”出现于宋代,指的是古代人们在罗盘指引下将不同地点的航行方向连结而成的一种航线。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的出现是宋代航海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B它的出现使得古代海上航行更加安全便利 C我国在宋代就已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 D

5、宋代开始突破 “海禁 ”政策鼓励对外贸易 答案: D 试题分析:】 “海禁 ”政策是明代出现的,故 D 表述不正确。 AC 正确,是航海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宋代指南针用于航海; B项是常识,正确。 考点:中国古代的科技 点评:指南针是最晚在宋代开始用于航海,在 12世纪的时候被阿拉伯 人传到西欧,为地理大发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造纸术、火药、印刷术的发展和传播的情况也需要把握。 顾炎武说: “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 七月流火 ,农夫之辞也; 三星在户 ,妇人之语也; 月离于毕 ,戍卒之作也; 龙尾伏辰 ,儿童之谣也。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我国很早进入农耕社会 B中国

6、古代科技勃兴很早 C上古时代文字已经成熟 D早期政权重视天文历法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列举均为农业生产经验俗语,从 “农夫之辞 ”“妇人之语 ”“戍卒之作 ”等可说明古代农业技术的普及,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农耕社会历史悠久, A正确。 BC 项材料未体现; D项是材料的表面现象。 考点:古代的历法 点评:古代天文学方面取得很大的进步,主要原因在于和农业的紧密相关。材料体现的这些谚语多是古代农民经过长期的农业实践,总结出来的。它们的出现极大的指导了古代农业的生产。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古代的农学的发展、数学的发展等也需要把握,它们也大多与农业有关。 “奏陶唐氏之舞 ,听葛天氏之歌 ;千

7、人唱 , 万人和 ; 山陵为之震动 ,川谷为之荡波 ”。根据这段文字的特点 ,它应属于 A汉赋 B唐诗 C元曲 D宋词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学体裁特点的熟练掌握。题干中语句是汉代司马相如写的汉赋,汉赋的特点就是铺陈排比,词藻华丽,故选 A。唐诗是唐代的主要的文学体裁,以五言和七言为主;元曲是元代的文学形式,更加通俗易懂;宋词又称为长短句,可配乐演唱,更加灵活。 考点:古代的文学 点评: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的成就和特点是常考的知识点。文学的特点如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的开端;楚辞是开创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 ;汉赋辞藻华丽大气,注重铺陈;此外还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特点也需要掌握

8、。另外,明清之际小说中有许多是反对封建思想、主张个性自由的,需要掌握。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 “走进京剧 ”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A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 B戏曲之祖生旦净丑曲苑奇葩 C元末初创京城献戏声名鹊起 D四大徽班康乾京化独领风骚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国粹京剧发展沿革历程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昆曲是戏曲之祖;京剧北京化应该是在乾隆年间,嘉庆、道光年间又和进京的汉调艺人合作,使西皮、二簧两种声腔合流,逐渐形成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体系;同治、光绪年间,京剧已经被北京市民承认,成为人民最喜爱的舞台艺术,并很快风

9、靡全国。京剧成为我国戏曲中最具有全国性、典型性的剧种之一,它的剧目最丰富、表演最精细、流行最广泛、观众最普遍,影响也最大,被公认为 “国剧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A。京剧取各种戏剧之长而成,不是 “戏剧之祖 ”,排除 B项。京剧的形成是在乾隆五十五年( 1790年)徽班进京后,并非是元末初创,也非在康乾京化,故排除 C、 D两项。乾嘉落户是指在乾隆、嘉庆年间落户于北京,同光扬名是指在同治、光绪年间迎来第一个繁盛期,民族瑰宝是指京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考点:古代的戏曲 点评:中国古代戏曲在原始社会萌芽,成为 “傩仪 ”,春秋时期得到一定的发展,到了宋代形成完整的形式;到了元代戏曲发展到

10、成熟阶段;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京剧则是发展到高峰。 菲利普 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 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 ”这位科学家是 A伽利略 B达尔文 C牛顿 D爱因斯坦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对相对论知识的理解。根据所学,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为物理学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据此再联系材料中 “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 ”“ 平行线可以交叉 ”“ 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 ”等信息,可理解到这位科学家就

11、是爱因斯坦。 “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 ”指的是爱因斯坦的质能 关系式 E=mc2。“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 ”说明时间是可变的,指的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伽利略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家;达尔文是生物学家;牛顿是近代科学的创始人,都不属于现代科学的范畴。 考点:近现代科学 点评: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支柱之一,相对论原理的主要内容为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的原理,解决了牛顿近代科学所面临的危机,是物理学史上的又一次飞跃。另外现代物理学的另一支柱是量子理论,与量子理论相关的基础知识也需要掌握。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后 ,引起了宗教势力的强烈反对 ,他们叫嚣 “打倒进化论 ”“粉碎达尔文 ”

12、等。这说明: 达尔文的进化论给上帝创造万物说以沉重一击 达尔文的进化论动摇了宗教神学的根基 达尔文的进化论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达尔文的进化论具有严密的科学性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依据材料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揭示了生物进化的科学理论,是对当时上帝造物说的否定阐明了一种新的科学论点。 则与题干无明显的联系。 考点:近代科学 点评:近代科学的产生特别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对宗教观点造成了强有力的冲击,是后者越来越难以在人们的头脑中居于统治地位。与此相关的近代科学领域的其它的成就也需要掌握。 严复译著的天演论被誉为 “中国西学第一 ”。以今日之见 A该书

13、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但警醒国人的作用巨大 B该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中国思想界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C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 D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 答案: A 试题分析: 19世纪末,严复将美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翻译成中文,成为宣传维新思想的重要著作。天演论阐释了达尔文的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的观点,将进化论从自然界引入社会领域,为鼓舞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奋起抗争、挽救民族危亡起了积极作用。但是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观点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不科学的,故 B项错误, A项符合题意。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是近代西方的自由、平等的启蒙思想

14、,排除 C项;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出现于鸦片战争后,排除 D项。 考点:维新思想 点评:严复翻译天演论主要目的是借助于达尔文的生物进 化思想来说明人类社会也适合生物界一样,如果不奋起革新的话,也会被其他的民族灭绝。严复的翻译的成果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和运动的发展 诗人徐志摩( 1896-1931)说: “在 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 ”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当时 “文学革命 ”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 “德先生 ”和 “赛先生 ”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答案: B 试

15、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新文化运动。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审题时要注意隐性的时间信息。徐志摩 “24岁以前 ”,即 1920年以前,这是做此题的前提。由此判断 A错误,因为 1917年胡适和陈独秀已经提出了 “文学革命 ”的口号。此后形成文学革命的高潮;本题的题眼为 “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 ”。徐志摩对 “相对论 ”感兴趣无疑是受到当时 “赛先生 ”(科学)的影响;他对 “民约论 ”感兴趣则是受到了 “德先生 ”(民主)的影响。此题的主旨不是讨论重理轻文的话题。据此, B项正确, 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对传统文化的批判, D项亦可排除 。 考点:新文化运动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

16、确把握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新文化运动中提出了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口号。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 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都对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它们之间具有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比分析能力。这三个重要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他们或者对中国革命具有指导意义,或者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指导意义。故答案:为 D。 不符合三个代表思想。 考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点

17、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产生了两次理论性的飞跃,分别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他们指导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三个代表思想是新时期的党的指导思想,指导了如何建设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 “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 就不是法律。 ”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卢梭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康德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阐述了社会契约论的思想。各选项中四位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伏尔泰的思想主张君主立宪制,他提倡 “天赋人权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

18、。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了 “三权分立 ”学说。康德认为主权属于人民,自由和平等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利。卢梭是社会契约论的集大成者。故本题选 A项 考点:启蒙思想 点评:启蒙思想是人文主义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标志。以卢梭、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等为代表的思想家们,宣传理性 ,强调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主张,反对等级秩序、贵族特权,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 狄德罗百科全书说: “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有理性,就享有自由的权利 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 ”此言体现的主张有 个人自由 联邦共和 权利平等 主权在民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

19、题考查的是对法国启蒙思想主张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应该概括为狄德罗主张自由、平等、主权在民,但是根据 “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 ”反映的并不是要否定君主制,故应该排除联邦共和,因为联邦共和是与君主制相对立的主张,自然是否定君主制。排除 ,故选 C。 考点:启蒙思想 点评:启蒙思想是人文主义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标志。以卢梭、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等为代表的思想家们,宣传理性,强调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主张,反对等级秩序、贵族特权,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 全球 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时说: “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

20、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 ”文中的 “他们 ”指的是 A儒家学派 B道家学派 C法家学派 D墨家学派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时抓住关键词 “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 军事力量予以清除 ”“商人和学者 多余 ”等可知是法家学派。根据所学,法家学派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 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重农抑商,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故选 C。儒家主张仁政;道家主张无为;墨家主张兼爱非

21、攻。都不符合题意。 考点:战国百家思想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战国百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儒家、墨家、法家和道家是考试的重点。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战国百家思想出现的背景和对后世产生的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 ”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 A注重以人为本 B重视研究社会现实 C探 究人与自然 D重视人的前生未来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古代中国主流思想。从材料 “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 ”可以看出,只有研究透这部经典,才能处理社会事务,故选 B。 A项错误,古代都未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研究人与自然的是道家思想; D 项属于佛教思想。 考点:战国百家思

22、想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战国百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儒家、墨家、法家和道家是考试的重点。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战国百家思想出现的背景和对后世产生的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钱穆说: “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 崇尚文治的政府 ,即士人政府。 ”“士人政府 ”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A法家思想的衰微 B黄老之学被推岽 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程朱理学的盛行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从汉代起是一个 崇尚文治的政府 应该指的是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C。 A项错误,汉代儒家思想吸取了法家思想的精华礼

23、法并施; B项是在汉初,汉武帝以后则不再居于统治地位; D项是宋明时期产生。 考点:汉代 儒家思想 点评: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儒家思想在汉代居于思想领域里的主流地位,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兴办学校,传授儒家思想。选官制度实行察举制,以儒家要求作为选官的标准。因此建立了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 。 南北朝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儒学家沈重,被士人称为 “当世儒宗 ”,他通晓儒、释、道三家经典,曾受到南朝梁武帝、梁元帝、北朝周武帝的器重。沈重的个人经历体现了当时 A统治者大兴儒学,维护其正统地位 B儒学家已经提出 “三教合归儒 ”的主张 C儒家学者对佛教、道教思想的借鉴 D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转而渴

24、求宗教 答案: C 试题分析:南北朝时,佛道盛行,儒学受其影响,吸收佛道的精神,故选 C。A、 B 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D 项与题意不符。 考点:三教合一 点评:三教合一是宋明理学出现的背景。在三教合一的基础上,儒家学者创立了理学,是儒家思想的新发展。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宋明理学的内容和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针对教师提出的 “对比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 ”,某学习小组得出下列四个结论 , 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前者以儒家道德压制个人欲求,后者提倡思想自由 前者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后者以工业经济为基础 前者服务于官僚政治,后者服务于新兴的资产阶级 前者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后者

25、遭到封建专制王权的压制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处于萌芽阶段,工业革命尚未发生,故说文艺复兴以工业经济为基础不妥, 错误。文艺复兴主要反对的是天主教神学,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封建专制王权,所以遭到天主教会的压制, 错。文艺复兴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而宋明理学则是压制了人性;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而宋明理学则是维护封建统治。答案 :选 B。 考点:文艺复兴与宋明理学的比较 点评: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但是宋明理学是儒家思想在宋明之际的新发展,是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形势的需要继续更好地维护封建统治的,因而二者有根本

26、的不同。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与这一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其中,最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是 A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天理 ”强调人欲的合理性 B提出 “工商皆本 ” C主张 “经世致用 ” D批判君主专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干材料反映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方向,因而最本质上反映时代发展潮流的是明末清初思想家的 “工商皆本 ”的思想。 ACD三项都收从上层建筑方面说的,均错误。 考点:明清进步思潮 点评:明清时期进步的

27、思想家提出了反对宋明理学、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主张发展工商业等主张,被称为进步思潮。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主要内容实质等也需要掌握。 普罗泰格拉提出 “人是万物的尺 度 ”。据此判断;普罗泰格拉认为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应是 A是否人人都遵守习俗和法律 B是否民主和强盛 C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 D是否有 “哲学王 ”来做统治者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人是万物的尺度 ”基本的意思就是人是衡量万物的标准,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当然就成为治理国家好坏的标准。故选 C。 ABD三项明显不是从个人的角度出发的,因而不符合普罗塔格拉的思想。 考

28、点:智者学派 点评:智者学派是古希腊时期的重要的哲学派别,研究的是人和社会,强调人的决定作用,但是其学派否定真理、美德等客观标准,对个人极端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也需要掌握。 苏格拉底说: “善人总是相似的,也是彼此友好的 ”; “没有人会愿意干恶事,或干他自己认为是恶的恶事。人的本性,决非弃善从恶 ”。与上述思想比较相近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A孟子 B荀子 C韩非子 D吕不韦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 “善人总是相似的,也是彼此友好的 ”、 “没有人会愿意干恶事 ”等可以看出苏格拉 底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这和孟子的观点类似,孟子提出人性善论。故选

29、A。荀子主张性恶论。吕不韦和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主张严刑峻法治理天下,也是主张性恶论。因而 BCD均错误。 考点:战国百家思想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战国百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儒家、墨家、法家和道家是考试的重点。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战国百家思想出现的背景和对后世产生的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 “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 ”。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 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 “首先从已有的材料出发, ”

30、说明借助古代的思想文化成果, “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 ”,说明其产生根源是经济根源,与这一论断相吻合的是文艺复兴,故选 C。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但启蒙思想没有借助古典文化,因此 A错误。 BD两项材料均未体现。 考点:文艺复兴 点评:文艺复兴是借助于古希腊罗马文化而进行的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它是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作为经济基础的。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文艺复兴的背景、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当沉浸于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索之中时,人们能够回想起探索与发现的诸种辉煌成就 看起来仿佛是在每一个方面,人类行动和思维的疆界都变得更为广阔。能反映此观点的是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伏尔泰的哲学通信 莎士

31、比亚的哈姆雷特 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时期的相关 知识。从时间上来看文艺复兴发生在14 16 世纪,宗教改革是在 16 世纪,而伏尔泰则是生活在 18 世纪启蒙思想家,因此应该排除含 的选项。故正确答案:是 C项。 考点:文艺复兴 点评:文艺复兴运动 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 15世纪达到高潮, 16世纪传播到欧洲各地。以人文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揭露教会的黑暗,赞颂人性的价值,为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做了思想准备。 对下列四个事件之间的关系表述最准确、最全面的一项是: 资本主义萌芽 文艺复兴运动 新航路的开辟 宗教改革运动答案: D 试题分析:资本

32、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新航路开辟的最根本的原因;文艺复兴为新航路的开辟和宗教改革解放了思想,奠定了思想基础。由此分析,答案:为 D。 ABC三项均不符合史实。 考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新航路开辟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掌握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和三者之间的联系。与此相关的三者所产生的历史影响也需要掌握。 综合题 科技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他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 中写道:中国人“在公元 3世纪与 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望成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 材料二 中国

33、数千年的文明史,古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制度的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曰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 “色彩 ”。 中西对比 500年 材料三 (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 “在公元 3世纪与 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望成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的经济原因有哪些?( 3分) ( 2)根据材料二分析说明中国古代科技不能推动中国社会 进步的原因。( 3 分) ( 3)观察材料三的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图 1的应用对生产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图 2的应用如何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图 3的出现有何负面影响?(

34、 9分) 答案:( 1)经济原因:农业、手工业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科技的进步提供了经济基础。( 3分。只答农业的领先给 2分,农业、手工业都答给 3分。) ( 2)原因:专制思想的束缚;封建制度的完备;因循守旧、不思变革的保守心理。( 3分) ( 3)蒸汽机:解决了机器使用的动力问题,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程,使人类进入 “蒸汽时代 ”.(3分 ) 发电机:电灯的发明使人 类告别了油灯照明的时代;电话、电车等的发明使信息交流和交通更便捷;各种家用电器既减轻了家务劳动,又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 3分) 互联网:不良信息的传播速度加快;网络犯罪逐渐兴起和增多;网络游戏使人沉迷。( 3分 试题分析

35、:( 1)此题考查的是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原因。古代的科技大多数是和农业生产紧密相关的,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推动了科技的进步。( 2)材料二主要是从思想的角度论证了古代科技受阻的因素,使之没有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3)此题主要考查三次工业革命或科技科明的成果对社会的影响。学生可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 相关内容对此进行分析,但是主要角度应该从推动社会的进步角度出发。互联网的负面作用可结合生活常识作答。 考点:古今中外科技对社会的进步的推动作用 点评:古代中国科技始终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但是,中国古代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重农抑商政策还有思想领域里的专制等都阻碍了科技对社会的推动力;反观西方,近代

36、科技产生后,进行的几次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的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同时政治制度的发展,又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制度的保障。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来自一个反科学的画家的作品。图中牛顿坐在时空之海中的一块岩石上,专心致志地用他的数学工具来定义物质世界的事实。这幅画起名一个英雄式的牛顿,但画家抗议说: “上帝不是一个数学图表! ” 材料二 就在英国发生革命的同时,开始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革命也在英国达到了它的高潮阶段。科学革命的集大成者艾萨克 牛顿的划时代的伟大工作主要就是在英国革命期间完成的。这两大革命由此构成了一副 17世纪的“双元革命 ”奇观,与 18世纪的 “双元革命 ” 英

37、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交相辉映。 (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 知识分析 ,如何理解牛顿将 “科学革命 ”推到了“它的高潮阶段 ”?( 8分) (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两次双元革命的影响。( 4分) 答案:( 1)理解:构筑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2 分)在以后两百年间,居于物理学的统治地位;( 2分)形成了比较科学的研究方法( 2分)为其他学科的革命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2分) ( 2)影响:第一次双元革命为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来源。( 2分) 第二次双元革命推动了工业文明的兴起,为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建立起统治地位创造了条件。( 2分) (本题考察

38、“双元革命 ”的概 念,所以答题的时候要分别归纳两次 “双元革命 ”的共同影响。如果单独分析科学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则没分) 试题分析:( 1)此问主要是考查牛顿的贡献和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学生可结合所学知识很容易回答;( 2)解答此题首先要搞清楚双元革命是什么,第一次双元革命是文艺复兴和牛顿的近代科学;第二次双元革命则是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然后可结合这两次双元革命的内容分析影响就容易了。 考点:近代科学、文艺复兴 点评:解答此题需要掌握两个方面的知识,一个是文艺复兴对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对启蒙运动的影 响,另一个是近代科学和启蒙运动对后来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

39、影响。一般说来,近代科学推动了启蒙运动的产生,启蒙运动又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近代科学的发展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行,并产生了一系列的的成果。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绪三十二年( 1906年)七月十三日,清廷发布上谕: “时处今日,唯有及时详晰甄核,仿行宪政。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以立国家万年有道之基。 但目前规制未备,民智未开。 俟数年后,规模粗具,查看情形,参用各国成法,妥议立宪实行期限,再行宣布天下。 ” 光绪朝东华录 材料二 端方(满洲贵族,清廷派遣出洋考察宪政的五大臣之一)的密折说:“近访闻逆党方结一秘密会,遍布支部于各省,到处游说运动,且刊印鼓吹革命之小册子。

40、入会之人,日以百计,踪迹诡秘,防不胜防 ”,仿行宪政可以“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 ”从而 “解散乱党 ”。 摘自端方请平满汉畛域密折 材料三 康有为在国外发布布告说: “顷七月十三日明谕,有预备行宪政之大号,以扫除中国四千年之秕政焉。薄海闻之,欢腾喜蹈。民权既得,兆众一心,君民同治,中国从兹不亡矣。 ” 摘自中国维新报( 1906年 ) 材料四 1906年 12月,孙中山在东京发表演说,指出: “宪法 二字,近时人乐道,便是满洲政府,也晓得派遣奴才出洋考察政治,弄些预备立宪的上谕 ”,“照现在看来,满洲政府要实行排汉主义,谋中央集权,拿宪法做愚民的器具 ”,“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

41、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 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 “惟尚有一层最要紧的话,因为凡革命的人,如果存有一些皇帝思想,就会弄到亡国。 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这不止是我们革命之目的,并且是我们革命的时候所万不 可少的。 ” 摘自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五 “历观各国的宪法,有文宪法是美国最好 法国孟德斯鸠将英国制度作为根本,参合自己的理想,成为一家之学。美国宪法,又将孟德斯鸠学说作为根本,把那三权界限,更分得清楚 但是这百余年间,美国文明日日进步,土地财产,也是增加不已,当时的宪法,现在已经是不适用的了。兄弟的意思,将来中华民国的宪法,是要创一

42、种新主义,叫做 五权分立 。那五权除刚才所说的三权之外,尚有两权:一是考试权。 一为纠察权,专管监督弹劾的事。 ”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清廷预备 “仿行宪政 ”的目的有哪些?( 2分) ( 2)根据材料三,说明康有为对于清廷预备 “仿行宪政 ”的政治态度及其理由。( 4分) ( 3)根据材料四,概括孙中山反对清廷预备 “仿行宪政 ”的理由。( 3分) (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孙中山对美国宪法的基本看法。( 8分) ( 5)根据材料五,指出孙中山对于未来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提出了怎样的构想?评议他这种构想的进步意义。 (6分 ) 答案:( 1)目的

43、: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分化瓦解革命派。( 2分) ( 2)态度:康有为热烈欢呼,大加捧场。( 2分) 理由:他主张君主立宪,认为清廷允诺立宪就是兴民权。( 2分) ( 3)理由:孙中山认为,清廷 “预备立宪 ”是欺骗;平等自由与君主专制互不相容;只有推翻君主专制,才能实现民主,完成革命任务。( 3分) ( 4)基本看法:既肯定美国宪法的进步意义,又指出随着时代进步,三权分立已经不适用。 (2分 ) 评议:这表明当时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已破除了对西方代议制度和 “三权分立 ”的迷信, (2分 )正在寻求一种更完善的民主模式, (2分 )而这种寻求本身就包含着对全盘照搬西方民主模式的自觉抵制。 (2分

44、 ) ( 5)构想:立法权、行政权、司 法权、考试权、纠察权, “五权分立 ”。( 2 分) 进步意义:既承续了西方民主政体中的合理方面,又吸收了中国传统政治模式中的有效成分;既是对外国政治制度的批判吸收,又是对中外政治学说和基本模式的创新。( 4分) 试题分析:此题应该根据材料作答。( 1)从材料 “以立国家万年有道之基 ”、“ 仿行宪政可以 “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 ”从而 “解散乱党 ”可以分析得出清政府行立宪的目的在于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分化瓦解革命派。( 2)从材料 “薄海闻之,欢腾喜蹈。 ”可以看出康有为的观点是赞扬清政府的预备立宪的,康有为主张维新变法,希望建立君主 立宪制。( 3)从

45、材料 “照现在看来,满洲政府要实行排汉主义,谋中央集权,拿宪法做愚民的器具 ”、 “惟尚有一层最要紧的话,因为凡革命的人,如果存有一些皇帝思想,就会弄到亡国。 ” 从这些材料看来,孙中山反对清政府的预备立宪,认为是骗局。只要存皇帝,就与民主思想相悖。( 4)从材料 “历观各国的宪法,有文宪法是美国最好 ”、 “ 当时的宪法,现在已经是不适用的了 ”等信息可以看出孙中山赞同美国宪法,但是又认为美国宪法中的三权分立原则已经落后了。孙中山的这种思想具有明显的进步性,学习西方,但是并不是全盘接受。( 5)从材料 “兄 弟的意思,将来中华民国的宪法,是要创一种新主义,叫做 五权分立 。那五权除刚才所说的三权之外,尚有两权:一是考试权。 一为纠察权,专管监督弹劾的事。 ”可以看出孙中山主张实行五权分立,孙中山的五权分立思想是结合了中国传统文明的精华,同时由吸取了西方的近代文明成果,是一种积极地创新。 考点: 20世纪以来的中国民主思想与实践 点评:甲午战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国的各个阶层提出了各种救亡思想,维新思想、共和思想等相继登台。康有为、孙中山等人为中国的政治近代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评价他们的思想应该具体的、历史的从当 时的实际出发,采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进行分析。并应该指出他们的活动对后世近代化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