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广东省南城中学高中高二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fatcommittee260 文档编号:333742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广东省南城中学高中高二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1~2012学年广东省南城中学高中高二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1~2012学年广东省南城中学高中高二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1~2012学年广东省南城中学高中高二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1~2012学年广东省南城中学高中高二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 2012学年广东省南城中学高中高二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显著特征是( ) 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答案: C 人们的认识之所以要不断深化,是因为( ) 复杂事物包含若干层次,整个世界的层次是无限的 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由于实践等条件的限制,人们的每一正确认识在深度上总是有限制的 浅层次的认识总是不正确的 A B C D 答案: D 英国一妇女驾车外出,路遇浅滩,虽然看到因下雨水没路面,仍盲目听从卫星导 航系统的 “指令 ”继续前进,结果车辆被水淹没。这启示我们 ( ) A要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B要使客观

2、符合主观 C不能相信现代科学技术 D要充分相信自己的感觉 答案: A 常言道: 满招损,谦受益。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这两句话共同反 映了唯物论中的( )原理 A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B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答案: B 俗话说: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据此回答 :这一说法的哲学寓意 是( ) A人在客观事物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B事物的变化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D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答案: B 在有的情况下: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是因为( ) A意识的能动作用

3、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 B从实际出发是我搞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C事物都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D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利用和改变 答案: A 在常人手里有心栽花花不开,而园艺工程师能做到有心栽花花盛开。可见( ) A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有差别 B意识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受主客观条件制约 C人的努力程度如何是成功与否的前提 D人们只有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答案: D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从哲学角度理解,它强调的是( )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书本和实践都是认识的来源 C既要学习间接经验,又要获得直接经验 D书本知识越多,实践经验越丰富 答案: C 苏轼诗曰:

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 山中。 这首诗主要说明( ) A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B意识很难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制约 答案: D 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去,直领诗情到碧霄。 从唯 物论角度看,这首诗反映了( ) A物质是运动的 B对同一事物人们的反映有差别 C四季更替是不可违背的 D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答案: B “西气东输 ”工程是根据我国资源分布不均,各地发展不平衡则做出的重大能源 调配政策。它蕴含的哲理是 ( ) A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5、B唯心主义的新表现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认识总是不断升华的 答案: A 毛泽东诗曰: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相对静止是不存在的 C事物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 D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答案: C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 g 春露冷如冰。这首 诗说明的哲理是( ) A事物是运动的 B事物是可以认识的 C事物运动有其自身规律,规律是客观的 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答案: C 10 年 5 月 1 日上海世博园正式开园,国内许多城市出现孕妇提前剖腹生产, “世 博宝宝 ”扎堆出生的现象。从哲学上

6、看,这一现象 ( ) A表明自然规律是客观的,而社会发展规律是主观的 B表明规律有时是可以被改变的 C违背了事物自身发展的规律 D是立足主观愿望改变规律的表现 答案: C 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诗词、音乐、舞蹈、雕塑、园林等都讲求 “意境 ”。意境 既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外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这种情境相融的 境界往往使人回味无穷。回答 16和 17题。 【小题 1】意境最充分地体现了( ) A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B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C社会和个人的统 D继承和创新的统 【小题 2】意境不是意和境简单相加,而是意与境谐,并在此基础上生出 “景外之景 ”、 “象 外之象 ”、 “韵

7、外之致 ”。例如王维 (雪中芭蕉图 )将夏日的芭蕉和雪景画在 起,产生出独特 的美感。这表明( ) A艺术创作是意识能动性的集中体现 B艺术创作不需要反映现实生活 C艺术创作不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D艺术创作纯属人的主观创造性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A 【小题 1】本题考查的是意识。意境既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外在社会环 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所以选择 A。 【小题 2】本题考查的是意识能动性。将夏日的芭蕉和雪景画在 起,产生出独特的美感 这说明艺术创作是意识能动性的集中体现, B、 C、 D的说法是错误的,所以选择 A。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

8、曾经说过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这句话说明 ( ) A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B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答案: B 就其根源来讲,意识是( ) A脑的机能,来源于人脑 B质的反映,来源于物质 C然界的产物,来源于自然界 D会的产物,来源于社会 答案: B 集中体现的是( ) A人类社会是自然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C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D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答案: B 下列分别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 A心外无物和上帝创世 B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与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 C “巧妇难为

9、无米之炊 ”与 “巧妇能为无米之炊 ” D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与 “天不变,道亦不变 ” 答案: C 毛泽东说: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这告诉我们 ( ) A认识只能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 B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 C实践是认识的一个来源 D实践不断给认识提出新课题 答案: A “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 有意义的。 ”这段话说明 ( ) A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 B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是丰富认识、发展认识 C人们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回到实践中去,为实践服务 D人类不是为了实践而认识,而是为认识去实践

10、答案: C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从认识论角度看,其哲学寓意是 ( )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答案: B “自然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大书,只要我们读它,就可认识它。 ”费尔巴哈的这句 话主要说明了: ( ) A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 D意识不能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 答案: C “挑战世界极限,雪域筑路,笑谈今生何为天堑:。 ”这是青藏铁路建设者们青春无 悔的誓言。这一誓言说明: ( ) A要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什么样的困难都可以战胜 B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

11、观规律为前提 C要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规律也是可以改变的 D识和改造世界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答案: D 荀子说: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 人之恶辽也辍广 ”。其哲学含义是规律 ( ) A是不可抗拒的 B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C存在和发生作用需要有一定的条件 D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答案: D 由于中国西部严重缺水,所以那里人们的节水意识普遍增强。这说明 ( ) A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B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事物 D自然界限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答案: C 我国唐代的著名和尚慧能认为,一切运动都不过

12、是人们主观意识的变化。这一观 点 A是正确的,因为它肯定了事物的运动变化 B承认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C认了物质运动过程中存在着相对静止 D一种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答案: D 指出下列选项中所列举的事物不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 日月星辰 马克思主义 亭台楼阁 工作计划 动植物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工程设计方案 电磁场 法律和法规 A B C D 答案: B 希望通过烧香拜佛,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是不现实的,因为: ( ) 神灵观念完全是人们主观臆造的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 A B C D 答案: B 综合题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感叹道:

13、 “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 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历史上,洞庭湖的面积曾广达 6000 多平方公里。但多年来,由于片面强调粮食生产,洞庭湖区大规模围湖造田,加上大量泥沙 淤积,造成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近些年,该地区逐步退耕还湖,尤其是 1998年以来,政 府投资 70亿元,进行综合治理,洞庭湖面积扩大了 1/5,湖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除传统种 植业外,还发展了养殖业、加工业等,湖区居民收入明显提高。 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 12分) 答案:从洞庭湖的变迁,我们可以认识到: 发展经济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人类认 识自然规

14、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违背客观规律要受到惩罚。 12 分 料一:我国 GDP 约占世界的 4,消耗的资源占世界的 25以上。人均GDP 排名世界 100多位,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材料二: 2010年 10月 31日上海世博会的大幕在黄浦江畔缓缓落下。本届世博会的定位是 “简朴而不失亮点、热烈而不求奢华 ”,奉行 “一次性投入,可循环使用 ”的原则,以充分 体现科学办博、节俭办博。 结合材料,从唯物论角度分析我们为什么要节俭办世博? (14分 ) 答案: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基本国情是生产力水平低,仍然是发展 中国家,因此要立足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从

15、我国的现有条件出发,节约资源,提高效用, 才能办好世博会; 8分 意识 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节俭办世博 ”的方针既 能节约资源,又会推动我国社会事业的发展。 6分 辨析题 2002年 7月 4日开始的黄河调水调沙实验是利用小浪底水库泄洪,通过人造洪 峰的手段来实现的。实验采用蓄清排浑运作方式,利用 75.5亿立方米的调沙库容可滞拉泥 沙 78亿吨,相当于 20年下游可窗不淤积抬高,改写了历史上传统的治黄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创造了治黄史上的奇迹。 辩题: “人定胜天 ” (14分 ) 答案:( 1) “天 ”是指客观世界和客观规律。 “人定胜天 ”是指人们可以认识规律并能利用规 律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 2)人们只有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主观符合客观,才能 “胜 天 ”。我国水利专家利用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实验成功,就说明了 “人定胜天 ”的道理。 ( 3)如果违背客观规律,不但不能 “胜天 ”,还要受到 “天 ”的惩罚。因此,我们改造世界的 过程中,一定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黄河调水调沙实验就是如此。 1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