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吴艺期 文档编号:333766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7.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1-2012学年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1-2012学年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1-2012学年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1-2012学年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学年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论语 里仁中提到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关于这一思想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利于培养高尚的节操 B反映了儒家的道德观念 C符合君主专制的政治需要 D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 C 美国哲学家梯利在西方哲学史中指出: “在卢梭那里,道德和宗教不是推理 思维的事,而是自然的感情问题 ”。这反映了启蒙运动中的哪一思潮 ( ) A理性主义 B浪漫主义 C科学主义 D现实主义 答案: B 下 列选项中不能体现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是 ( ) A智者学派思想 人文主义思潮 B牛顿经典力学 爱因斯坦相对论 C君权

2、神授说 社会契约论 D 罗斯福新政 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调整 答案: C “深刻的文化产品在思想相对开放和自由的条件下才能大量涌现。在思想禁锢的 情况下,人们每说一句话都要小心,每写一个字都要以君主的个人好恶为转移,其聪明才智就会局限在一个很 小的范围内,难以产生伟大的思想作品。 ”这段话主要指出了( ) A民主有利于正确决策 B民主有利于修正错误 C民主有利于监督政府为公民服务 D民主有利于促进文化广泛深入发展 答案: D 中央电视台电视系列片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 “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会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

3、认识和把握的。 ”这些 “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把握 ”的问题,终于被人类破解的标志性科学成就是 ( ) A牛顿的经典力学 B达尔文进化论 C 爱因斯坦相对论 D李四光地质力学 答案: A 梭伦在当选执政官之前,曾经赋诗说: “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 ” 梭伦说雅典 “险入绝境 ”是指( ) A雅典面临外族人入侵的危险 B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斗争激烈 C奴隶主贵族之间的斗争 D自然灾害的威胁 答案: B 历史发展往往是辨证地统一在一起从民主的发展 进程来看,在梭伦改革中即是雅典民主政治奠基的重要成果,又是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继续发展时最大障碍的措施是( )

4、A颁布 “解负令 ”,废除 “六一汉 ”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建立 “五百人会议 ” D鼓励发展工商业 答案: B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国君变法的根本动力是( ) A生产力迅速发展 B称雄天下的欲望 C阶级斗争十分尖锐 D东周王室日益衰微 答案: A 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后世政治体制影响最深远的是 ( )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耕织 C按军功授爵 D建立县制 答案: D 学界对北魏 孝文帝改革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北 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你认为出现这种分歧主要是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 )措施 A均田制 B三长制 C新租调制 D汉化政策 答案: D 某班同学学完历 史上重大改

5、革回眸 后,开展了研究性学习,以下是他们拟定的部分研究题目。其中不准确的是 A梭伦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 B商鞅变法:开创大秦帝国百年基业 C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D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答案: B “ 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其自身的不成熟状态 ”, “不成熟状态就是不 被别人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 “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 ”以上省略的内容应是 ( ) A 宗教改革 B文艺复兴 C启蒙 D空想社会主义 答案: C 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蒋百里说: “欧洲近世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 希腊思想之复活 和 原始基督教复活 ”。下列对这两大潮流共同点的

6、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都发生在欧洲资本主义兴起时代 B都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C都涉及到非常广泛的社会层面 D都起到破除基督教神学束缚的作用 答案: C “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 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 ”提出上述观点的哲学家是 ( ) A泰勒斯 B普罗塔哥拉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答案: B 中国古代,皇帝诏书多以 “奉天承运 ”为开头语,农民起义也常打出 “替天行道 ”的旗号。这种现象发始于( ) A秦朝 B汉代 C宋代 D清朝 答案: B 从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 ”到西汉时期 “独尊儒术 ”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里,我们

7、能够看到 ( ) 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古代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的终结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 中央集权的加强和自然经济的鼎盛 A B C D 答案: A 明清时期进步 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在反思和批评儒家思想的同时,又继承了传统儒学思想的一些精髓。下列体现这种继承关系的是 ( ) 以天下为己任 凡为帝王皆贼也 是非取决于学校 经世致用 A B C D 答案: C 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 “威严庄重 ”,周的 “秩序井然 ”,战 国的 “清新 ”,汉的 “凝重 ”,六朝的 “清瘦 ”,唐的 “丰满华丽 ”,宋的 “理性美 ”,元的 “粗壮豪放 ”,明的 “敦厚繁丽 ”,

8、清的 “纤巧 ”。这里周的 “秩序井然 ”、战国的 “清新 ”、唐的 “丰满华丽 ”、宋的 “理 性美 ”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 ) A宗法制、 “百家争鸣 ”、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B郡县制、 “罢黜百家 ”、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C郡县制、 “百家争鸣 ”、国家富强、 “经世致用 ”思想 D宗法制、 “百家争鸣 ”、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答案: D 我们经常会听到讲自己或某个人是跑跑龙套的。 “龙套 ”在早期京剧中指的是 ( ) A一种角色的行当 B京剧的一支小流派 C一种用于和声的唱腔 D一批专门给人化装或后台服务的人 答案: A 历史上大凡激烈变革和动荡的时代,总不免出现两种倾向:一种

9、是要砸烂 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一种是要维护旧传统的保守倾向。中国历史上符合这种现象的时期有 ( ) 公元前 8世纪到公元前 3世纪 7世纪初期 20世纪初期 A B C D 答案: D 1912年清帝宣 布退位时 ,南京临时政府公布的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 件中写有清帝退位后尊号不变,民国政府待以外国君主之礼;清帝退位后暂居宫禁,侍卫人 等照常留用;但 1924年冯玉祥利用武力强行将清帝溥仪赶出了故宫。对此事件胡适认为这是 “欺人之弱,乘人之丧 ”, “是民国史上的一件最不名誉的事 ”,还亲赴醇亲王府向溥仪表示慰问,声称这 “是东方的野蛮 ”。关于胡适这一态度不能说明 ( ) A胡适坚

10、持契约精神 B胡适反封建精神不够彻底 C胡适深受英美文化熏陶 D对国人思想启蒙的路还很长 答案: B 梁启超说: “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 二字。 ”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 ) A君主 B科学 C西学 D民 权 答案: D “何谓三民主义呢 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 ”孙中山的这番讲话强调了 ( ) A三民主义的核心主张是民权主义 B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 C三民主义理论中以民为本的思想 D三民主义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 答案: C 电影高考

11、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 )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 “四人帮 ”的歌曲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 这 “改革开放送春风 ”的横幅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 “科教兴国 ”战路略的标语 D特写:作文题目 “评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 答案: A 综合题 君与民的关系曾在中外政治发展中不断探索,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 32分)材料一: 材料二: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黄宗羲则主张 “天下为主,君为客 ”。 材料三:洛克( 1632-1704)认为, “人类天生都是

12、自由、平等和独立的 ”,因此人们缔结契约,组建国家,将政治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和对外权。人民推选代表团组成拥有最高权力的立法机关,并选定国家的形式;其他两种权力由君主掌握、法律一经制定,任何人也不能凭借自己的权威逃避法律的制裁。 材料四:康有为在一份代拟奏折中 说: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强?盖千百万之胜于数人者,自然之数矣。他在日本变政记按语中又说:吾今于此,尚非其时也。 请回答: ( 1)材料一图中唐太宗这句话的思想内涵是什么?( 2分)在其统治政策中是如何体

13、现的?( 4分) ( 2)材料二中三位思想家的观点有何异同?( 4分) ( 3)概括材料三中洛克的思想(不得照抄原文)( 4分),指出其与孟德斯鸠主张的差异,( 4分 )说明洛克的基本思想在英国成为近代民 主国家过程中是如何体现的。( 4分) ( 4)材料四中奏折的主旨是什么?( 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尚非其时 ”的社会原因。( 4分) ( 5)概括说明康有为的思想与材料二所反映的中国传统思想、材料三所反映的西方近代思想的关系。( 4分) 答案:( 1)重民生 (2分 )。戒奢从简:轻徭薄赋。 (4分 ) ( 2)董仲舒神化君权;黄宗羲强调民本;孟子思想介于两者之间。他们 都没有超越“君主

14、 ”这一思想范畴。 (4分 ) ( 3)自由平等,分权思想,议会政治,法治思想。 (4分 ) 洛克提出了分权说,孟德斯鸠明确提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的原则。 (4分 ) 1689年通过了权利法案 ,初步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4分 ) ( 4)实行君主立宪是强国之路。 (2分 )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维新派力量单薄;长期的君主专制统治,民主思想影响有限。 (4分 ) ( 5)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思想,继承和改造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借鉴了西方启蒙 思想。 (4分 )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8分) 材料一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

15、十金。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 商君列传 材料二 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遭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 今遣使者循行天下,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 魏书 高祖纪上 材料三 旧 无三长,唯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 (李 )冲以三正治民,所由来远,于是创三长之制而上之。 魏书 李冲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 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6分 )简要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不

16、同原因。 (4分 ) (2)材料一、三都涉及到政治上的改革,分析其作用方面的共同点。 (4分 ) (3)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是历史上成功的改革。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成功必须具备哪些要素 (4分 ) 答案: (1)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土地私有制; (3分 ) 孝文帝改革:采取均田制。 (3分 ) 原因:商鞍变法:井田制崩溃 (2分 );孝文帝改革:土地兼并严重。 (2分 ) (2)都打击了旧势力; (2分 ) 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2分 ) (3)顺应历史潮流;最高统治者支持;措施合理有效;改革者注重策略;改革者坚持改革、锐意进取、勇于斗争的精神等。 (4分 ),(答出其中任意 4点给 4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