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2012学年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高二下学期期中 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亚当 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建立者,他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其理论的中心思想是( )。 A经济自由 B国家干预经济 C人类具有利己之心 D通过出口增加社会财富 答案: A 美国是典型的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经济环节 A以政府干预为主,市场调节居次要地位 B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干预居次要地位 C靠中央计划和市场机制共同协调 D政府不起任何作用 答案: B 二战后,日本经过 30年的努力,经济取得了奇迹般的飞跃。从经济模式上看,主要是因为其采取了( )。 A完
2、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模式 B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C “政府主导型 ”的市场经济模式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答案: C 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使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放弃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 1921年制定了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新经济政策的核心是 A放弃社会主义的目标 B放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恢复、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答案: C 商品二因素中最本质的因素是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答案: C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包括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即 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 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 市场
3、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A B C D 答案: D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因为只有具备良好的市场秩序 A商品的价值才能决定价格 B居民的消费结构才能改善 C市场才能合理、有效配置资源 D国内物价总水平才能保持稳定 答案: C 在我国当前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要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就必须( )。 A加强政府的经济干预 B健全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C坚持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D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 答案: B 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随着对它的消费( )。 A其使用
4、价值消失,价值也消失 B其使用价值和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C只能再生产出和自身价值相等的价值 D能生产出大于其自身价值的价值 答案: D 下列观点属于李嘉图自由贸易学说观点的是 ( ) 通过对外贸易从国外进口廉价的生活必需品,可以降低工资,提高利润率 国家不应限制对外贸易的发展 废除 “谷物法 ” 向国外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A B C D 答案: B 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 A商品流通领域中商品的加价 B商业店员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C商业资本家在商品买卖中贱买贵卖 D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答案: D 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互相交换的原因,在于它们 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B都是具体
5、劳动的产物 C对人们有共同的效用 D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 答案: D 对废品收购站收购的废品认识正确的是 A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消耗人类劳动 B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用于交换 C是商品,因为它消耗了人类劳动 D是商品,因为它既是劳动产品,又用于交换 答案: A 金银充当货币后,可以和其它一切商品相交换,这表明 A金银作为货币,就不再是商品了 B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仍然是商品 C金银天然具有作为货币的社会属性 D金银作为货币,其本质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答案: D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社会制度属性上存在本质区别,这是因为 A调节经济的手段不同 B赖以存在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同
6、 C市场发挥作用的程度不同 D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 答案: B 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一直存在着两种思潮的斗争,它们是 A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的斗争 B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斗争 C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斗争 D货币学派与供给学派的斗争 答案: A 李嘉图从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出发,论述了自由贸易的优越性,其理论基础是对外贸易中的 A绝对成本原理 B比较成本学说 C竞争优势学说 D剩余价值学说 答案: B 斯密认为,任何一件物品的价值,即要取得这物品实际上所付出的代价,乃是获得它的辛苦和麻烦。这里的 “辛苦和麻烦 ”指的是( )。 A这种商品特定的效用 B由于占有该商品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
7、力 C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 D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买的劳动量 答案: C 在斯密看来,国民财富的增长,首先取决于( )。 A社会分工的发展 B市场交换发展的程度 C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D资本利用效率的提高 答案: C 李嘉图认为增加资本积累是实现财富增长的必要条件,他主张增加资本积累的方式是 A增加劳动者工资 B降低地租 C提高地租 D降低资本家的利润 答案: B 在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问题上,李嘉图主张 A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可以有交换价值 B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交换价值 C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尺度 D交换价值决定使用价值 答案: B 在李嘉图看来,工资是由劳动力的价值决定的,而劳
8、动力的价值决定于 A劳动者维持自身与其家庭所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格 B劳动者创造的新价值的多少 C劳动力供应的多少 D劳动者付出劳动的多少 答案: A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府 “越位 ”、 “缺位 ”、 “错位 ”的现象。这对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的要求( )。 A不能用行政手段调控经济活动 B政府要多为企业提供服务,少监督、少管理 C必须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增强政府调控经济的有效性 D要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答案: C 劳动二重性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是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都创造使用价值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都创造价值 C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
9、劳动形成价值 D具体劳动创造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使用价值 答案: C 资本主义工资的实质是 A工人劳动创造的新价值 B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 C工人劳动的报酬 D工人创造的超过其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 答案: B 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采取的三种形式分别是 A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生产资本 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 C商品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答案: D 生产相对过剩是 A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规律 B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一般规律 C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D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答案: D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物质基础是 A固定资本的周期性更新 B流动资
10、本的周期性更新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 D生产资料的片面增长 答案: A 罗斯福新政时期,制定了国家工业复兴法,主要是为了 A保障工人的经济利益 B维护工人的政治权利 C解决社会的阶级矛盾 D实现工业复兴,促进工业生产的增长 答案: D 罗斯福新政 “以巨额财政赤字刺激经济发展 ”的方针 A容易导致通货膨胀的加剧 B能够避免市场调节的弱点和消极作用 C是国家干预经济唯一有效的措施 D保障了全体公民的生活 答案: A 2008年,以雷曼兄弟投资银行的破产为标志,美国爆发严重的金融危机。为应对金融危机,美国政府频频出手,实行金融机构国有化。国会也通过了8500亿美元的救援计划。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
11、背景下,为保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我国政府在两年内投资 4万亿元拉动经济增长。 这场前所未见的政府干预行动引起了某校高二( 1)班同学的极大关注,他们结合经济学常识的学习对此展开了热烈讨论。 同学甲说:美国是市场经济的样板,政府干预经济动摇了美国市场经济的基石。这向我们证明了市场经济也许并非好的选择,私营经济几乎就是危机的制造者。 同学乙说: 在中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也是市场失败的证据。事实证明,资源配置不能 “让市场决定 ”,必须由政府掌握资源,强力干预经济。 同学丙说: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政府干预经济是政府负责任的选择。但人类的经济历史证明,政府不可能比市场做得更好,市场仍然是配置资源最好的
12、机制。 ( 1)上述三位同学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4分) ( 2)请简要评析上述三位同学的观点。( 12分) ( 3)对于中国来说,是否还应继续进行市场化的改革?请阐述你的观点。( 8分) 答案: 简答题 材料一 有人问斯密: “我怎样治理国家,才能富国裕民呢? ”斯密回答:“阁下什么也别管,把一切都交给市场吧。 ” 材料二 1933年,就在罗斯福就任美国第 32任总统的凌晨,一半以上的全国性银行已经破产或者终止提款,整个国家的金融活动处于瘫痪状态,美国发生了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在这个时期,罗斯福提出了 “以巨额财政赤字刺激经济发展 ”的方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 ( 1)分别说明材料一
13、、材料二所反映的政策主张。( 4分) ( 2)比较并评述这两个政策主张的不同之处。( 12分) 答案:( 1)材料一体现的是斯密的自由贸易政 策主张,材料二体现的是罗斯福新政。( 4分) ( 2)斯密认为,为了促进自由贸易,富国裕民,应取消政府对经济活动的所有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3分)他看到了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但未认识到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缺陷。( 2分)罗斯福新政采用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 3分)但政府过多地干预经济,以财政赤字刺激经济发展,也为新的经济危机的爆发播下了种子。( 2分)这两种经济政策都着重强调了市场调节或政府作用的有利方面,忽视了其不利影响, 都是片面的。(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