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dealItalian200 文档编号:333873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5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1-2012学年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1-2012学年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1-2012学年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1-2012学年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学年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二 5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礼记 祭统云: “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 ”国语 晋语曰: “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 ”这两段材料说明统治者都重视 ( ) A宗法关系 B道德规范 C战争祭祀 D儒学思想 答案: A 试题分析:读懂材料,礼记祭统中重于祭,祭祀祖先,注重同姓,即同宗同族,重视血缘是宗法制的体现。答案:是 A。 考点:宗法制。 点评:宗法制是中国古代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一种制度,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强化王权。 下表反映了中国政府奉

2、行的外交政策是( ) 1971年 中国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中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1978年 中国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成员国 1980年 中国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工作;中国参加联合国裁军工作会议。 1981年 中国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上当选为人权委员会成员 1984年 中国成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正式成员国 1988年 中国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并于次年首次派员参加联合国维和 A推进区域性合作 B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C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 D真正实行不结盟政策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后,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的事务,积极参与联合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

3、多边外交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国际社会合作,作出了贡献。 A不对,联合国是全球性组织而非区域集团; B不对,没有突出与联合国有关; D在题干中更无法体现。 考点:新中国外交 点评:解答图表型选择题 ,一是审清设问规定 ,明确取舍 要求 ,把握题目所规定的答题方向。二是判别数、线变化趋势 ,确定信息内容 ,通过图表材料呈现出的数字或曲线的变化 ,确定材料所要展示的信息 ,判读图表标题所表达的变化内容 ,判读横向与纵向的变化关系 ,判读图表间的内在联系。三是提取图表中的有效信息 ,找出图表的核心内容 ,对判读分析出的材料信息进行全面有效地提取 ;注意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即把感性的直观表

4、象转化为理性的思维概括 ;根据题目的要求 ,从整体上把握和提取有效信息 ;变静态观察为动态分析 ,并从各种现象的动态变化中探寻出其发展变化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即透过现象看本质。 图是 361度的标志和广告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一千年前,宋代开始发明的雕版印刷术、指南针和造纸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一百年前,我们一度落后的原因是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和帝国主义的侵略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伟大决策是我们再度起飞的关键 十三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为我们再度起飞铺平了道路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适用排除法最佳, 不对,雕版印刷术始于隋唐时期,造纸术始于西汉时期; 不对,

5、1992年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 表述正确,因此选 B。 考点:中国古今科技、政治、经济 点评:组合型选择题解题方法: 1、肯定法。对于题目考查的内容掌握较牢、记忆清晰、可快速作出正确选择的,应采用肯定法,果敢作答,从选项中迅速选出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2、排除法。一是排除含错题肢,在众多小选项中,先判断出一个错误选项,如果在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或两个含有这个错误选项,那么此题肢则是错误的,应排除。二是排除漏正题肢,在众多小选项中,先判断出一个正确选项,如果在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或两个不含有这个正 确选项,那么此题肢则是错误的,应排除。三是留同存异,若经过前面两次排除后,还

6、有两个题肢需要继续排查,两个题肢中相同的选项保留下来,不同的选项进行辨析,从而判断出正确的、排除错误的备选项。 3、选基法。此方法与排除法有点类似。根据自己掌握的熟悉知识先确定一个或两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题肢作为基点,然后以此对各选项比较辨析,顺藤摸瓜,从而获得正确答案:。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 1949年共同纲领在内容上的根本不同在于 A规定的国家权力机关不同 B规定的国家政治体制不同 C规定了人民的 基本权利和义务 D规定的社会形态和体现的原则不同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49年共同纲领具有新在民主主义宪法的性质,在建国初期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 1954年 9月,第一届

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意义:这是我过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因此选 D。 AB是两者的不同,但不是根本不同; C是两者的共同之处。 考点: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点评: 1954年通 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宪法内容: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 国家权力 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体现原则: 人民民主 和 社会主义 。 历史地位:新中国第一部 社会主义 类型的宪法。 北宋大儒张载是理学创始人之一,他提出: “

8、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对这句话的理解 不正确 的是 ( ) A体现了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 B反映了理学以继承儒学正统为己任 C说明理学思想有利于稳固统治秩序 D理学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 答案: D 试题分析:对 “四为句 ”的理解,不能脱离宋初的建国背景。赵宋统治者总结国家长期分裂的经验教训,为了重建社会秩序,确立了 “以儒立国 ”的国策。在这种政策环境下,以张载等人为代表的北宋理学家的最大关怀,是为儒家所追求的理想秩序奠定永恒的精神基础,而不是认识 “自然界的规律 ”。总之, “四为句 ”涉及社会和民众的精神价值、生活意义、学统传承、政治理想等内容。我

9、们可以把张载的 “四为句 ”翻译成现代汉语: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为民众确立生命意义 ,为前圣继承已绝之学统,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因此 ABC表述正确, D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 考点:宋明理学 点评:逆向型选择题(否定选择题) 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取否定式提示或限制,如用 “不是 ”、 “无 ”、 “没有 ”、 “不正确 ”、 “错误的 ”、 “不包括 ”、 “无关的 ”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它主要适用于难度稍大的组合型选择题和逆向型选择题,重在考查学生再现史实和比较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 明朝范濂的云间据目抄记载: “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

10、毡袜者甚众。万历以来,用尤墩布 (一种细密、柔软的棉布 )为单暑袜,极轻美,远近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 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 ”下列各项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松江成为丝织业中心 纺织业技术水平提高 松江出现了雇佣关系 官府鼓励手工业发展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 “万历以来,用尤墩布 (一种细密、柔软的棉布 )为单暑袜,极轻美,远近争来购之。 ”说明明朝松江纺织业技术水平提高; “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 ”等信息,结合地点是松江、行业是丝织业,说明在明中期的江南地区已经出现了以雇佣关系为标志的资本主义萌芽。故答案

11、:为B。 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考点:明清经济 点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 1)原因:明朝中后期,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 2)出现: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是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 雇佣关系。学术界称之为 “资本主义萌芽 ”。清朝时,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 维新思潮的代表人物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 “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 ”他主张 “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 ”这一言论反映了严复( ) A还政于民的主张 B进化和革命的思想 C中体西用的观点 D废除君主制的要求

12、答案: A 试题分析: “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 ”他主张 “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 ”材料说明严复具有民权思想。 BD属于革命派的主张; C属于洋务派的主张。因此选 A。 考点:严复 点评:严复 近代中国启蒙思想第一人,指出封建君主皆为 “大盗窃国 ”,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中日双方对 1894年 7月 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 “7 点 45分,倭三舰同放真子弹,轰击 我船,我船即刻还炮。 ”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 “7 点 52分,彼我相距约 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

13、炮向济远轰击。 ”这说明( ) A研究者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字记载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并进行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体现研究性学习的方向。中方研究是倭舰击我船,我船还炮;日本则是济远发炮,吉野迎战。故选 A。 考点:甲午战争 点评:本 题考查甲午战争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体现了中日双方的不同记载,说明了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有外国记者报道 “(中国) 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自己最信任的人一票

14、,选出领导者。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场面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 ”这个 “场面 ”的出现是因为实施了(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外国记者 “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 ”的描述应该实行的是直接选举领导人的方式 因此选 C项。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进一步加强和扩大 基层民主 ,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村民自治、民主选举。 考点:村民自治制度建设 点评:如何理解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建设? 点拨:( 1)村民自

15、治制度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是我国农村的基层民主制度。其内容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个方面。 ( 2)实行村民自治体现 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实行村民自治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又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 3)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的特点。村民自治制度保证了农民当家作主,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实现村民自治,能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人民只有对涉及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发表意见,才能最有效地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行使民

16、主权利,保障他们依法享有的权益,有利于扩大基层民主,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日内瓦会议后, 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 “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 ”这里, “必须走出去 ”的战略意义在于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不对,日内瓦会议是在 1954年,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始于 50年代末; B不对, 1971年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不对,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符合题意,日内瓦会议对新中国作的外交关系影响重大。 考点:新中国外交 点评:为了和平解

17、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由苏联推动,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外长,于 1954年 4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会议。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合理化建议,推动了会议的进展终于达成了有关协议。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剑桥中国史中写道: “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 10。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 改变。 ”材料反映了: A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 B科举制度在唐代没有执行 C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 D科

18、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 答案: D 试题分析:首先,审题干,题干材料反映了唐代的官僚集团的组成情况:大部分来自于名门望族,科举考试选拔的略多于总数的 10%;其次,明确答题方向,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对唐代的影响;最后,结合史实对本题进行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九品中正制在隋朝已被废除,故 A项错误;唐朝进一步完善了隋朝确立的科举制, B项与史实不符;根据材料 “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 ”可知, D项说法错误;根据 “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 ”可知 C项正确。 考点:科举考试 点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与 19 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

19、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张謇说: “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盖不可以卒数,推原其故,则由创立之始,以至于业务进行,在皆伏有致败之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 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不举 ;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 ”据此,他认为民族工业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 B受中外反动势力双重压迫 C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D缺乏充足货币资本的支持 答案: A 试题分析:注意材料信息 “无法律之导之故也。 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不举

20、;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 ”说明认为民族工业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 BCD三项都无从体现。 考点:近代民族工业 点评:材料式的选择题其形式一般是题干为材料,备选项为对材料的判断和解释,要求考生对备 选项中的解释是否与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相一致作出判断,此类题主要是考查考生的材料处理和历史阐释两大能力。由于近几年来历史学科的试题特点主要是:选材于现实问题和重大问题,结合学科的主干设置新情景、新问题,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还将提供数据、图表等信息让考生进行分析判断,以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和新增信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材料式选择题的特点正好与试题特点吻合,所以此类

21、题型是考试的重点。此类题型解题的基础是读懂材料,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将获取有效信息与备选项和材料的历史背景结合,挂靠课本,进行分析判断,选出正确答 案:。 鸦片战争以后 “洋棉每百斤需洋三十三元,印度棉也在三十元内外,而华棉每百斤需十二、三元,多至十七八元而止。故近年洋船回国,多购中国棉花,压载出口。 ”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中国棉花价廉物美,畅销海内外 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步取得优势 C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高 D中国沦为欧美工业国的原料产地 答案: D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材料,材料 “洋棉每百斤需洋三十三元,印度棉也在三十元内外,而华棉每百斤需十二、三元,多至十七八元而止。 ”表明中国的原料价格

22、低廉,外国大量采购,这一现象表明中国沦为欧美工业国的原料基地。再结合时代背景 “鸦片战争以后 ”,因此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 点评: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对自然经济造成猛烈冲击;列强大量收购中国农副产品,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同时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1904 1907 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 ”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 A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

23、危机相联系,带有爱国的性质 B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欧洲列强放宽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D是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答案: A 试题分析: B不对,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在 1895 年甲午战争失败后;C不对,欧洲列强放宽了对中国经济侵略主要是在 1914191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不对,民国政府建立是在 1912年辛亥革命后;题干反映了近代中国 “实业救国 ”思潮,因此选 A。 考点:近代民族工业 点评: “实业救国 ”思潮 ( 1)产生和发展: 19世纪末期,伴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而产生,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而发展,在

24、20世纪初与 “民主共和 ”一起成为当时两大社会思潮。 ( 2)思想内容:把振兴实业看作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问题,倡导 “实业救国 ”。 ( 3)实质: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根本目的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 专政。 ( 4)积极作用:民族资产阶级企图通过发展实业来挽救民族危亡,具有爱国主义的进步意义。在 “实业救国 ”的思潮影响下,民族工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为中国政治变革与思想革新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促进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起了抵制作用。 ( 5)结果: “实业救国 ”在中国行不通。不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25、的统治,不彻底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就不可能发展,中国社会就不可能发展。民族工业的春天之所以很短暂就是最好的证明。 以下是著名学者 对春秋战国时期 “诸子百家 ”及其学说的评价,其中属于评价老子及其道家学说的是( ) A崇功利,尚干涉,巩固君权,抑制民权。(苏渊雷) B人对自然只能任 (顺从 ) 和法(效法),不能违背它。(范文澜) C同情公室,反对私门,一味开倒车。(郭沫若) D其思想深信政府万能,而不承认人类个性之神圣。(梁启超) 答案: B 试题分析: AD是评价法家的学说,法家主张加强君主权力,强调法治,抑制民权; C是评价墨家的学说,墨家主张尚贤; B是评价道

26、家的学说,道家崇尚清静无为,无为而治。因此选 B. 考点:诸子百家 点评: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 学派 代表的思想家 所处的时代 主张或观点 儒家 孔子 春秋晚期 仁爱、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孟子 战国时期 仁政、民贵、君轻 道家 老子 春秋晚期 顺其自然、无为 墨家 墨子 战国前期 兼爱、非攻 法家 韩非子 战国时期 法治 、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 兵家 孙子 春秋末期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膑 战国时期 事备而后动 书法是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下列各项中,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并且是雅俗共赏的字体是(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并且是雅

27、俗共赏的字体应是指行书,D是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因此选 D。 A是草书, BC 是楷书。 考点:古代中国书法 点评:书法的三个字体 发展 特点 代表人物和作品 楷书 又称正书,正楷,真书。楷书是由隶书演变而来。创始于东汉,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达到顶峰。楷书到唐代已相当成熟,无论结构,用笔都已达到完善成熟的境界。完全摆脱了隶书的痕迹。 笔画详备,字形方正,笔画平稳,结构形体严整均匀,是规范化、标准化、楷模化的字体。具有其他字体不可比的实用功能。 魏晋:钟繇、王羲之 唐代:欧阳询(欧体)颜真卿(颜体) 柳公权(柳体) 草书 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草书是隶书快写而简便的结果。

28、 “草 ”是潦草、快捷的意思。到唐朝以后的 “狂草 ”,则更是难以辨认。 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但不容易识别。 东晋:王羲之、 王献之 唐朝: “颠张狂素 ”张旭、怀素 行书 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行 ”是 “行走 ”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跃的字体。实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 ”,草法多于楷法的叫 “行草 ”。它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 东晋:王羲之 唐朝:颜

29、真卿 北宋:苏轼 元朝:赵孟 明朝:文征明 中国近代社会的主流思想,主要经历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 ”、 “中体西用 ”、“维新变法 ”、 “民主共 和 ”、 “民主与科学 ”及 “马克思主义 ”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发展资本主义 B救亡图存 C反抗外来侵略 D反对专制统治 答案: B 试题分析: “师夷长技以制夷 ”、 “中体西用 ”、 “维新变法 ”、 “民主共和 ”、 “民主与科学 ”及 “马克思主义 ”分别对应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以及马克思主义传播。这其中既有地主阶级,也有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因此ACD不是共同点,但是都体现了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时代主

30、题。 考点:近代中国人的探索 点评:理解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运用所学知识认识中国人民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探究与当时世界形势的关系。 美国 19世纪末知名社会活动和经济学家亨利 乔治主张土地国有,征收地价税归公共所有,废除其他一切税收,使社会财富趋于平均,从而达到他称之为“大协作 ”的理想社会。他的这些主张被看作是社会主义流派的一种,即 “单税社会主义 ”。参照此学说而诞生的是 A孙中山的民族主义 B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C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D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答案: C 试题分析:三民主义包括 “民族 ”、 “民权 ”、 “民生

31、”三大主义。民族主义即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前提);民权主义即 “创立民国 ”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核心);民生主义即 “平均地权 ”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补充发展)。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毛泽东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理论。因此符合题意的只有C项。 考点:三民主义 点评:孙中山认为,在民族、民权革命成功之后,实行民生主义,就可 以 “思患预防 ”西方社会的弊端。通过平均地权实现土地国有,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它不能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解决农

32、民的土地问题,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斗争自然也就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大致经历了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与抗日战争时期三个阶段。毛泽东在第三阶段的杰出理论贡献在于( ) A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B创造性提出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的革命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提出中国革命 “两步走 ”战略,系统完整地阐述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D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采用民主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是在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是在土地革

33、命时期,毛泽东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创造性地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提出 “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政权 ”的革命思想; D是在新中国建立前后, 1949年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抗战时期,毛泽东先后发表了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文章,在分析中国国情基础上,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作了详尽完整的论述。他指出,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因此选 C。

34、考点:毛泽东思想 点评: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 提出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 “农村 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的理论 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的理论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尔德 约瑟 汤因比博士赞叹 :“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中国两千年来改朝换代,一直是大一统的国家。 为什么能保持这样的局面 它的精神文明了不起! ”你认为汤恩比所说的保持中国统一的 “精神文明 ”,应该是 ( ) A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 B

35、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加强 C占统治 地位的儒家学说对人伦道德的重视 D郡县制的持续深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古代一般称封建王朝统治全国为大一统; AC 与题干无直接关系; B符合题意,中央集权的加强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从属于中央集权体制。 考点: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积极影响: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有利于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文化,并保障了古代文明的持久性等: 消极影响:皇权专制易造成暴政腐败现象;皇帝的决策具有

36、个人独断性和随意性,难免出现失误;在思想方面,钳制了人民的思想。所有这一切都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步伐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剑桥中华民国史载 ,(辛亥 )革命后 10年 ,在 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开足了马力 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辛亥革命促进了 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 “一战 ” 是 “经济奇迹 ”的最主要原因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很高 D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毫无益处 答案: B 试

37、题分析: “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 ”可见作者认为“一战 ” 是 “经济奇迹 ”的最主要原因而非辛亥革命; A与作者核心意思不符; C不是材料的主旨; D表述绝对化。 考点:近代民族工业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 解题的关键是获取所引材料蕴含着的有效信息,把握好信息点,理解材料的意思。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第二,通读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 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当长的一

38、个时期内,人们要凭粮票才能购买到粮食。1990年,广东省宣布终止粮票的流通, 1993年全国终止粮票流通。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供应紧张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大缓解了粮食紧张状况 C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D广东省率先进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 D 试题分析:粮票的出现和取消反映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农村生产力得到发展,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ABC 表述正确, D表述错误,率先进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是安徽、四川,广东省率先进行了对外开放。 考点:新中国改革开放 点评:(否定选择题)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其特点

39、是题干部分采取否定式提示或限制,如用 “不是 ”、 “无 ”、 “没有 ”、 “不正确 ”、 “错误的 ”、 “不包括 ”、 “无关的 ”等词语, 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它主要适用于难度稍大的组合型选择题和逆向型选择题,重在考查学生再现史实和比较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 汉书记载:过(赵过)能代田,其法为:田亩分为三沟、三垄,沟垄相同,播种于沟中。苗生三叶以上稍壮,则耨垄草,睫垄土以附根苗,比盛暑,能耐风旱,次岁则沟垄互易,是为代田,而一岁之收常过无沟垄之漫田一斛以上,善者倍之。上述记载说明代田法的先进之处为( ) A增加了种植面积 B休养地力,保苗抗旱 C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D革新了耕作工具

40、 答案: B 试题分析:代田法是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由於在同一地块上作物种植的田垅隔年代换 以恢复地力。所以称作代田法。 因此选 B。 考点:中国古代农业 点评:概念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或对历史事实正确的表述,设计者惯用的迷惑考生的手法,就是在备选项的遣词造句上做手脚,或偷梁换柱,或以偏概全,或鱼目混珠,或以本代末。其在题干中多提出一个基本概念,选项多是立足于对历史概念内在规律和本质的把握。 解放战争时期,上海大公报载: “顾客清晨等候店铺开门 百货营业额较平时 增加了 3到 4倍,甚至 10多倍。南京路四大货物种类已残缺不全。 丽华公

41、司纽扣台高悬 每人限购一只 的字样。外滩中央银行门前天天拥满挤兑黄金的人群。 清晨五时,中央银行前已是人山人海,估计有十万人。 ”这表明( ) 上海经济发达,社会购买力强 货币贬值,出现抢购和挤兑风潮 经济前景暗淡,人心浮动 物价下跌,人们纷纷抢购商品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结合解放战争时期我国经济状况,由于长期战争,国民政府的搜括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因此不可能是社会购买力强。货物奇缺,因此也不可能是物价下跌因此排除 。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 点评:由于历史选择题是客观性试题,其特点之一是知识覆盖面广、题量多,且在试卷中所占分值高。因而它要求考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必须是全面的、系统

42、的。所以,必须准确、全面、牢固地掌握所学历史基础知识,包括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只有具备了这一前提条件,研究解答选择题的技巧和方法,才有实际意义 。 据统计,自武昌起义至 1913年底,国内新成立的公开团体有 682个,其中政治类团体 312个,主要集中在京、津、沪、宁、穗等地,而京、沪两地又占1/2以上。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末 “新政 ”的推行 B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C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D临时约法规定了民主权利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11年武昌起义宣告辛亥革命爆发,推翻清政府,因此 AB不对,这两项都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前;题

43、干材料反映了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发展,体现了民主政治的氛围,因此选 D。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分别从政治 、经济、思想方面归纳辛亥革命的作用 政治上: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王专制制度,推翻了 “洋人的朝廷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侵略势力。 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措施,推动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思想上:促进了自由、平等、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综合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 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 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 帝国;第二次发生于 1911 年,它结束了帝国,

44、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 1949年,它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 秦之所灭都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 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 秦史 材料二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今之出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顾炎武郡县论 材料三 下面 3图分别在 1858年 4月、 1860年 12月、 1900年 7月登载于英国著名漫画杂志 Punch。 图 1 “没有开化的中国佬 ” 图 2 “我们应该在中国做什么 ”

45、图 3 “中国就要崩溃了 ” 材料四 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至 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赔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 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孙中山对外宣言书 材料五 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 “另起炉灶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和“一边倒 “三条方针。这是个根据中国的 历史和现实已经当时的国家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 4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

46、的积极作用。( 2分) (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英国媒体对中国的看法及其成因。( 4分) ( 3)有评论认为辛亥革命在耸立起彪炳千秋的丰碑的同时,也留下了启迪后人的明鉴。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不足及其原因( 4分) ( 4)指出材料五中中国共产党作出 “一边倒 ”方针的国内外环境,论述毛泽东提出 三条外交方针的重大意义。( 6分) 答案: (1)王夫之 :从国家考虑 ,郡县制不如封建制害处多。顾炎武 :郡县制缺陷在于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作用 :郡县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有利于国家统一及稳定 ,其制为历朝所沿用。( 6分) (2)看法 :丑化

47、中国 ,认为中国愚昧落后 ,可任其宰割。( 2分)成因 :英国工业革命后,加剧对外侵略扩张;晚清政府腐朽没落。( 2分) (3)不足 :对列强抱有幻想,不敢公开反帝,表现出妥协性。原因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软弱和政治上不成熟。( 4分) (4)国内外环境 :新中国百废待兴,迫切需要 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苏联支持新中国,美国敌视新中国。( 4分)意义 :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捍卫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独立自主地位 ,确定了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格局。( 2分) 试题分析:( 1)注意对比材料信息,材料一 “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封建实际上是指分封制,因此是指郡县制优于分封制;材料二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今之出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因此是指郡县制的过失,强化君主专制。 ()注意图片附着的文字说明, “没有开化的中国佬 ” “我们应该在中国 做什么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