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云南省滇池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fuellot230 文档编号:333983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8.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云南省滇池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1—2012学年云南省滇池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1—2012学年云南省滇池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1—2012学年云南省滇池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1—2012学年云南省滇池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 学年云南省滇池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西方史学家弗里曼在 1873年指出: “我们不应当怀疑,当不同国家发展到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需要某些发明的时候,这些文明生活里的许多重大发明就会在遥远的时代和遥远的地方,被人们一次又一次地发明出来。 ”按照弗里曼的意思,下面的结论正确的是 A特定的发明是特定环境的产物 B历史上的发明都是偶然的 C现实知识是研究历史的基础 D研究历史应该与国情结合 答案: A “圣灵佑助,我获得了一种思想,就是从西班牙向西航行,横渡大西洋,可以到达印度, 承万能的主宰佑助,我在 1492年发现了印度大陆及大批岛屿 ”。文中的 “我 ”

2、是( ) A迪亚士 B达 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答案: C 某欧美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电影剧本中描写了 19世纪中期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 ) A英国有钱人以乘坐轮船游览伦敦泰晤士河为时尚 B瓦特给远方在美国的朋友打电话,说自己在蒸汽机研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C泰晤士河岸边工厂一间接着一间,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 D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 答案: B 1879年,一条科技新成果的消息传到英国后,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煤气股票价格狂跌。该科技成果是( ) A西门子发明的发电机 B本茨研制的汽车 C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 D贝尔发明的电话 答案: C “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

3、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 1920年到 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 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 55。 ”该材料显示,造成 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 A生产相对过剩严重 B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C美国经济发展过快 D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答案: A 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士兵说: “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 ”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 A余粮收集制 B企业国有政策 C粮食税 D成年人劳动义务制 答案: A 邓小平在 “南方谈话 ”中指出: “计划经济不等

4、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与邓小平的观点相印证的史实是 ( ) A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时期的 “斯大林模式 ”、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D斯大林时期的 “斯大林模式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答案: B 表为 19982002 年中国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东盟之间的贸易情况表 双边贸易额占中国贸易额比重( %) 欧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 东盟 1998年 15.1 18.5 7.3 2000年 14.6 15.7 8.3 2002年 14.0 17.6 8.8 上表反映了 ( ) A.我国

5、对欧美国家出口贸易依赖性较强 B.我国对外贸易完全依赖这三大贸易区 C.我国同三大贸易区进口额比重不断上升 D.东盟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地位越来越重要 答案: D 在有关惩治腐败问题上,甲说: “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 ”乙说: “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 ”丙说: “对腐败分子,要用 德 和 礼 来教育感化。 ”丁说: “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 ”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与儒家思想相吻合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C 顺治皇帝时自然灾害很多, “水旱累见,地震屡闻 ”、 “冬雷春雪,陨石雨土 ”。他把这一

6、切自然现象都归罪于自己的 “不德 ”,屡屡下诏罪己。这最有可能是受什么思想影响? A天人感应 B仁政 C性本善 D存天理,灭人欲 答案: A 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说: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 ”以下各项是我国古代思想家的言论、主张,其中与普罗泰格拉这一哲学思想相似的是 ( ) A “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 B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 C “我心即宇宙,宇宙 即我心 ” D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行 ” 答案: C 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 “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 ”这一评论指的是 (

7、 )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答案: C 胡适原名胡嗣 ,后来取 “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中的 “适 ”字,将名字改为胡适。表明胡适接受了( ) A进化论 B人文主义 C理性主义 D马克思主义 答案: A 下列说法体现了 “双百 ”方针内涵的是 A “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 B “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 C “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 ” D “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答案: D 彼特拉克说: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 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8、。 ”以上观点反映了彼特拉克 ( ) A反对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B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C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 D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 答案: B 罗马城内有架 “圣梯 ”,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 “只要心中有了信仰,就能赎罪,不在乎表面的仪礼。 ”这个人是 ( )来 A马丁 路德 B克伦威尔 C亨利八世 D加尔文 答案: A 中国近现代史上先后出现了两部宪法,其中一部宪法规定: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另一部则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据此可知,这两种宪法都体现了( ) A “社会契约论 ”

9、思想 B “三权分立 ”理论 C “人民主权 ”思想 D向社会主义过渡理论 答 案: C 大国崛起解说词中写道: “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会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 ”。这些 “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把握 ”的问题,终于被人类最早破解的标志性科学成就是( ) A牛顿的经典力学 B达尔文的进化论 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李四光的地质力学 答案: A 下列图片中的服装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有可能穿在国人身上的是( )答案: D 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 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 “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

10、索, l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党和政府 ( )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答案: C 该图是宣传漫画摘棉花,该画最先出现在建国后的哪个时期( ) A过渡时期 B “一五 ”期间 C大跃进时期 D文革时期 答案: C 该图乔的笑拍摄于 1971年,让乔冠华开怀大笑的事件是( ) A中美关系正常化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答案: C 建国初期形成的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不包括( ) A中

11、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一国两制 答案: D 毛泽东曾对一个外国来访同志说: “ 哎! 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对 “孵出小鸡 ”最准确的理解是( ) A发动南昌起义 B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遵义会议的召开 D长征胜利完成 答案: B 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 ) A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B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C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D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答案: A 1894年 7月 11日申报发表的战必胜说一文写道:从中国传

12、统的战胜之道 天时、地利、人和来进行分析,日本东京地震是天心示警,此失天时;海口众多,处处可攻,此失地利;党派林立,人各一心,又失人和。而中国自仿行西法以来, “凡事皆一洗因循之习 ”,军队历练,民众同仇,所以对日本 “尚有何惧哉? ”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前 ( ) A中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B国人具有盲目自信的心态 C日本丧失天时、地利、人和 D国人对国情分析非常透彻 答案: B 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答案: D 近年来,以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持续热播。下列剧情有违历史史实的是( ) 关于清朝

13、题材的电视剧 :宰相刘罗锅 大宋提刑官中内阁大学士位高权重 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 A B C D 答案: D 寻根问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在网络上有个专门的全球华人的家谱门户 中国家谱网,它满足了世界华人的寻根梦。寻根问祖这种情结和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答案: C 英国史学家约翰说: “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西方近代民主政治的源头。 ”材料中的 “她 ”指的是 ( ) A古代希腊 B古代罗马 C英国 D美国 答案: A “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

14、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对 “新的、不同类型 ”的正确理解是( ) A开创了现代政体新形式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C确立了议会立法的原则 D确立了民主共和制 答案: D 据记载, 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 )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清廷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答案: B 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 “机工 ”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 “机户 ”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15、( ) A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 B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富裕劳动力 C劳动力的商品 化开始出现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 答案: D 该图是汉代画像石拓片和民间剪纸作品 ,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 ) A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B封闭的地主庄园经济 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D乡村生活的祥和富足 答案: C 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 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 300 余件,其中农具范占 60%以上,出土铁农具 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 63 5%。这些考古资料说明 ( ) A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B铁农具的使用已很普遍 C铁农具制

16、作技术臻于成熟 D铁犁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 答案: B 该漫画反映了 2003年 3月美国开始宣布对伊拉克作战时其欧洲盟国所持的态度。此漫画实际上反映了 ( ) A美国建立起了单极世界霸权 B欧洲各国开始联合抵制美国 C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D美欧建立起了反伊拉克同盟 答案: C 1992 年 9 月,莫斯科的学生觉得历史课有点奇怪。老师对他们说不用课本,因为历史课本是两年前修订的。老师还说: “我不知道问什么问题,更不知道判什么答案:是正确的。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 A俄罗斯加强了思想文化控制 B苏联时期虚构捏造历史 C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发生剧变 D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答案

17、: C 1851年 5月 1日,首届世博会在英国伦敦召开,宣告了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正以雷霆万钧之力重塑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和社会形态。此时已经有人在解剖它的病灶,预备提前宣判它的死刑了。这主要是因为 ( ) A中国兴起太平天国运动 B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 C法国发生巴黎公社革命 D卢梭发表社会契约论 答案: B “皇帝任命帝国宰相 ” “ 皇帝任命帝国官吏 ”“ 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结束 ” 此规定最有可能出自于( ) A权利法案 B美国 1787年宪法 C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答案: D 综合题 阅读材料下列材料 材料一 “

18、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让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 ” 梭伦 材料二 英国撕掉伪装面孔于 1840年 7月直接出兵干涉,结果穆罕默德 阿里被迫屈服 这就使得主要建立在军事供应基础之上的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埃及工业几乎全部破产 由于现代化内在条件不成熟,它根本未能触及埃及传统深厚的社会基础,使得现代化看来成为一场更为纯粹的移花接木式的西方化运动 从农村征调大量农民作工厂工人以及召集农民进行公共工程建设和服兵役 采用政府垄断专卖制度进一步损害了农民和

19、农业的利益 工厂的那些管理人员大多数是领薪俸的政府官吏,对于所干的工作既无知又缺乏热情。除了外国专家外,只有极少数技术人员掌握 了新的机器生产和修理技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些进口机器是新奇而珍贵的,机器一旦损坏,就形同废铁。 摘编自王泰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与埃及早期现代化 材料三 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列宁评经济浪漫主义(列宁全集第二卷第 105页) ( 1)材料一反映了梭伦什么样的改革思想?( 2分)结合所学,梭伦改革的哪些措施体现了这一思想? (2分 ) ( 2)依据材料二,概括阿里改革失败的原因。( 10分)

20、 ( 3)依据材料二,谈谈你对材料三 的理解。( 4分) 答案:( 1)一视同仁、公平公正、不偏不倚的改革思想(或折中、制衡、中庸的思想也可) (2 分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分享政治权益;建立 “四百人会议 ”,分享参政议政的权利等。 (2分 ) ( 2)原因:英国殖民干涉;( 2分)未触及传统社会基础(或内在条件不成熟);( 2分)只限于器物层面;( 2分)损害了农民和农业的利益;( 2分)缺乏管理和技术人员;( 2分) ( 3)阿里改革的历史进步性:创建近代军事工业,推进埃及近代化(军事、人才、技术等方面)。(言之成理,有理有据,即可相应赋分,共 4分) 19世纪中期,日本 明治维新成功;

21、 19世纪晚期,中国的戊戌变法失败。 材料一 所奉行的主义,惟在脱亚二字。我日本之国土虽居于亚细亚之东部,然其国民精神却已脱离亚细亚之固陋,而转向西洋文明。 与其犹豫不决,待邻国开明以共兴亚洲,不如脱离其伍,与西洋文明国家共进退。于两国之态度,不必因邻国之故而予以特别理喻,且以西洋之道,待之可也。亲恶友者共其恶名,务必矢志谢绝亚细亚之东方恶友。 福泽谕吉脱亚论( 1885年) 材料二 惟泰西国数极多,情势各异,文字政俗,与我迥殊。虽欲采法之,译书既难,事势不合,且其富强精巧,皆逾我百倍, 骤欲致之,下手实难。惟日本文字、政俗,皆与我同,取泰西五百年新法,以三十年追摹之,始则亦步亦趋,继则出新振

22、奇,一切新法,惟妙惟肖,遂以南灭琉球,北开北海,左抚高丽,右取台湾,治效之速,盖地球诸国所未有一也。吾地大人众,皆十倍日本,若能采鉴变法,三年之内,治具毕张,十年之内,治化大成矣。 康有为进呈日本变政考等书乞采鉴变法以御侮图存折 请回答: ( 1)依据材料一,指出福泽谕吉主张 “脱亚入欧 ”的主要理由及其消极影响。( 4分) ( 2)依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这次上书中主张效法日本的主要理由。 (4分 ) ( 3)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概括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发生的相似原因。( 6分) (4)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要求变法,你如何看待他的这种行为 ( 4分) 答案:( 1)理由:

23、亚洲野蛮落后,欧洲文明先进。( 2分)消极影响:日本不断对亚洲其他国家进行侵略。( 2分,答侵略朝鲜、发动侵华战争、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亦可得分) ( 2)理由:日本文字、政俗,与中国相似;( 2 分)日本改革已取得巨大成功。( 2分) ( 3)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剧;( 2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分)西方思想的传入( 2分) ( 4)看待: 有利于争取光绪帝对维新变法的支持;扩大维新运动的影响;为救亡图强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值得赞扬;只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不发动广大群众,维新变法不会成功。(答出其中两点得 4分) 阅读下表资料: 序号 资料 A 勃列日涅夫改革 B 辛亥革命 C 克利里斯

24、提尼改革 D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E 商鞅变法 F 德拉古改革 G 张居正改革 H 安德罗波夫改革 I 北魏孝文帝改革 J 梭伦改革 K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L 赫鲁晓夫改革 ( 1)围绕改革,提炼出一个涵盖以上若干条资料的主题,( 2分)并将符合该主题的资料序号挑选出来。( 6分) 要求:提炼出的主题必须涵盖三条以上资料,立意明确;逻辑清晰合理。 例如:主题: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资料: A,H,L ( 2)结合所学,补充一条符合该主题的新资料并加以简要阐释。( 4分) 答案:( 1)主题:古代中国改革( 2分);资料: E, G, I( 6分) (或主题:古典雅典改革( 2分);资料

25、: C, F, J( 6分) ( 2)补充的新资料:王安石变法;( 2分)阐释(略)( 2分) 来源 :学 +科 +网 Z+X+X+K (或伯利克里改革;( 2分)阐释(略)( 2分) 1847年, 年仅 19岁的容闳赴美留学,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留学生,回国后,他积极倡导留学教育。随着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新政 ”的陆续展开,出国留学成为了当时的一大潮流。如果你生活在 19世纪 70年代至 20世纪 20年代的中国,你也有这样一次出国留学的机会,可以选择去英国、美国、俄国、日本,你会选择哪个国家?你选择该国的理由是什么?回国后,你又打算怎样学以致用,为国效力?请用第一人称写一篇短文。 要求: 1、题目自拟。 2、选定一个具体时间。 3、短文包含以上内容。 4、想象合理,历史背景正确无误。 答案:评分参照标准: 第 一等:( 912 分)内容全面;多角度史论结合;符合历史背景;逻辑严密。 第二等:( 58 分)内容较全面;有具体史实;基本符合历史背景;逻辑较严密。 第三等:( 04 分)内容不全面;没有具体史实;不符合历史背景;逻辑混乱。 参照赋分点:题目( 1分),具体时间( 1分),国家( 1分),选择该国家的理由( 4分),回国后学以致用( 2分),符合历史背景(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