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高三第一学期12月月考历史卷.doc

上传人:twoload295 文档编号:334141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高三第一学期12月月考历史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1届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高三第一学期12月月考历史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1届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高三第一学期12月月考历史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1届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高三第一学期12月月考历史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1届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高三第一学期12月月考历史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届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高三第一学期 12月月考历史卷 选择题 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内外朝制 答案: B 清朝道光年间,湖州 (在今浙江 )城乡出现了一股买丝贩丝热。据南浔丝市行记载: “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以下对诗文反映信息的理解正确的有 鸦片战争后江浙地区成为外商原料产地 开埠后中国丝织业得到发展 鸦片战争后上海逐渐成为对外贸易中心 中国

2、社会第一次受到商品经济的冲击 A B C D 答案: A 某史学家说: “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 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 ”这里所讲的 “西方的挑战 ”最主要是指 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 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 D提出 “修约 ”,扩大市场 答案: D 佩雷菲特在停滞的帝国 两个世界的碰撞一书中谈到中国近代史上某事件时说: “为了挽救王朝,慈禧利用了仇外情绪 百姓中最为落后的那部分人受到文人寡头政治中极端守旧集团的鼓励而起来反抗了。 ”佩雷菲特表述的这一事件 A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始 B

3、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C反映了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D是指清末的 “预备立宪 ” 答案: C “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 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 由近东卷到远东。 ”这是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它的创作背景是 A五四运动爆发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C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D苏联建成杜会主义社会 答案: B “从 18世纪以来,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讲个人尊严,这些价值通过五四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间,就是文化传统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价值。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院院长杜维明这段话的主旨是 A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

4、命的开端 B五四运动彰显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C五四运动弘扬了民主科学 精神 D五四运动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答案: C 文绣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 1931年由于不堪忍受溥仪的凌辱,要求法院出面调解,并于同年 10 月 22 日正式与溥仪解除婚约。这件事情震动社会,被称为中国千年未有的奇事。这件事情充分说明了当时社会 A清王朝已经彻底没落了 B中国女性逐渐摒弃了落后的封建观念 C法院的权力已经高于皇权 D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的制度已经确立 答案: B 国民政府发表自上海撤退的声明指出: “各地战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

5、仍坚如铁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 ”下面哪一史实可以佐证这一声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B国共联合赢得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C全民族抗战正式爆发 D八一三事变爆发后中国守军英勇抗战 答案: D 2008年,国际奥委会授权东道主编撰三本宣传手册:( 1)现代奥运会创办者顾拜旦等人的贡献( 2) 19世纪末至 2004年各届奥运会重大花絮( 3)每届奥运会的基本情况。如果由你来编写,你认为与三本手册相应的较好的编撰体例是 A纪传体编年体笔记体 B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 C编年体国别体纪事本末体 D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 答案: D 本题主要考察史书编撰

6、体例的区别。 编年体是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编排史实;纪传体是以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国别体是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 ( 1)主要介绍顾拜旦等人的贡献, 写人物记事为主,所以用纪传体;( 2)以时间为中心记录各届奥运会重大花絮,因此为编年体;每届奥运会基本情况是以奥运会这个事件为主线,将与此相关的内容记录,所以是纪事本末体。 当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朝官员董宗远上奏反对,他说: “国威自此拟矣,国脉自此伤矣。乱民自此生心矣,边境自此多事矣。 ”他反对签约的出发

7、点是 A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B维护清朝民族利益 C维护国家独立自主 D学习西方技术 答案: A 黄宗羲认为: “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 (指诸侯王国 ),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 ”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A宣扬个人英雄史观 B抨击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C主张为天下人立法 D蕴含近代民主法治的基本精神 答案: C 中华几千年的文明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物,懂一点文物鉴赏的本领,无疑会有益于我们准确掌握历史信息。请仔细观察和辨别下列铜币的拓片,哪一枚不是赝币 答案: A 战国初期,传统社会组织

8、解体。魏国李悝首倡 “尽地力之教 ”,实施平抑米价的平籴法,以免谷贱伤农;同时制 定法经六篇,以为 “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 ”故以盗法为法经首篇。关于上述记载,下列各项解释何者较适当? A盗贼现象的普遍出现,反映出战国时期国家权力的衰弱 B农民失去氏族(贵族)保护,当生产失调、生计无着,成为盗贼 C李悝努力地维护封建秩序,因而夸大盗贼问题的严重性 D李悝尽地力之教,强迫农民生产,引起农民反对而为盗贼 答案: B 战国时期主张 “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的思想家是 A孟子 B荀子 C韩非子 D墨子 答案: B 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新皇帝

9、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这是指 A周天子实行分封制 B秦始皇设立郡县制 C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制 D汉武帝设立刺史制 答案: B 某史学家认为: “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 ”以下的相关评述中正确的是 A材料中的 “原理 ” 是指三权分立与制衡 B汉朝的中央官制最早体现了此 “原理 ” C作者对 “原理 ”开创者持赞赏的态度 D作者对 “后世 ”的官制持否定态度 答案: C 宋代词人周邦彦在少年游中提到 “并 (太原 )刀如

10、水,吴 (苏州 )盐胜雪 ”。这反映宋代 A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B手工艺技术的提高和专业市镇兴起 C商帮势力崛起 D太原、苏州成为著名都会 答案: B 东京梦华录记载 “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 ”材料描绘的最有可能是哪个时期人们过中秋节的情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答案: C 至唐为止,法律规定嫡子才拥有财产继承权。至宋代,庶子也可参与财产分配。到了明清时期,非婚生子也拥有程度不一的财产继承权。从家庭内部权力关系来说,上述变化反映出的趋势是 A传统家庭观念逐渐解体 B家庭成员关系趋于平等 C嫡妻的地位日渐上升 D家父长权力益趋巩固 答案:

11、D 某书描述杭州一名女子改扮男装,进入书院读书。途中偶遇一男子,自此揭开一场动人的爱情故事。但因男女双方社会地位悬殊,故事以双方殉情作结。这部书描述的情境最早可能出现在那个时期? A故事提到男女间社会地位悬殊,应系六朝门第社会的反映 B故事提到妇女入学读书,应系自由开放的盛唐社会之反映 C故事提到书院制度,说明这个故事最早可能是发生在宋代 D故事强调女性自主,该故事可能出现在受西方影响的民初 答案: C 综合题 ( 10分)材料一 为了适应戏曲剧情和表演的需要,京剧吸收了中国戏曲的传统角色划分,依照不同类型人物的年龄、性别、身份与性格特征,从脸谱、服装、唱腔等方面将演员划分为生、旦、净、丑四类

12、,称为四大行当。 净,又称花脸,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红色代表忠勇正义,如关羽。 京剧行当 材料二 京剧的传统剧目有逼上梁山、霸王别姬、群英会、空城计、玉堂春、白蛇传、野猪林、将相和、杨门女将、穆桂英挂帅、红娘、望江亭、李慧娘、三打祝家庄、满江红、武则天、谢瑶环、黑旋风李逵、海瑞罢官、贵妃醉酒、四郎探母、昭君出塞、白蛇传、大闹天宫、铡美案等。 材料三 “四大徽班 ”为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俱为徽调著名戏班。据载,三庆班于 1790年进京为乾隆帝祝寿,受乾隆帝所宠爱。后因为臣下所议论,道光帝将他们 驱逐出宫,徽班从此在北京民间继续演出,广受欢迎。 材料四 近年来,中国的传统文化京剧在国内

13、是有一定困难的,但是观众面少了。但是在国外出国演出却大受欢迎。外国朋友都非常喜欢咱们的京剧,觉得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非常喜欢。这一现象在国内倒不是非常热衷,但是在国外却非常受人喜欢。这个是一个不应该有的现象。这也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上的高度重视。 梅葆玖:京剧进校园选择节目的时候要慎之又慎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二,指出京剧人物类型与明清小说有什么关系?( 2分) (2)阅读材料三, 概括京剧发展走了一条什么道路?京剧在常盛不衰的原因是什么?( 4分) ( 3)你如何认识材料四中所说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政府有关部门做了什么努力?( 4分) 答案: (1)京剧的人

14、物类型、故事情节有很多取材于明清小说。( 2分) (2)京剧最先在上层权贵中流行,后来逐渐流行于民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行。( 3分)京剧艺术的大众化是京剧常盛不衰的动力( 1分) ( 3)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各种文化异彩纷呈,冲击着祖国的传统文化,京剧也不例外;必须下大力气拯救包括京剧在内的传统文化。(言之有理,任意两点给 3分)教育部于 2008年下发通知,在 10省市中小学试点推广京剧教育,并公布了教学唱段。( 1分) ( 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重庆 “火柴盒则由女工和童工或在工厂或在家内糊制,每制盒百个付工价四十文。女工糊制火柴盒,平均每人每天可得钱六十文,这对

15、于一个中国普通工人的家庭,也算是一项不小的额外收入了 ”(海关十年报告, 189219010上卷 ); “广东一带的缫丝工厂大约有一百七、八十家, 这类工厂所使用的女工人数,每一厂至少二、三百人,多者达七、八百人;总人数达六、七万人之多 女工大部分是农民的女儿,或者是 远走外乡工作的人的妻女。 ” 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科 材料二:在雇佣女工的场所, “男女相淆,已非风俗之正。 ”“各女工种种丑态,招摇过市,全不避人,廉耻扫地矣。 ” 一一论妇女作上宜设善章 (1888年 4月 1日申报 ) 材料三: “一闻有人招雇女工,遂觉勃然以兴,全家相庆,举国若狂,利之所在,人争趋之,于是相与连袂随裾

16、,或行逐队以去。 呼朋引类,无论小家碧玉,半老徐娘,均各有鼓舞踊跃之心,说项钻求,惟恐不能入选 ” 一一李长莉 近代中国社会丈化变迁录第 1卷 材料四: “在封建家长制下的农妇,其生活 是 牛马 生活,是 肮脏 的家室生活。她们幸而获得养蚕、纺织、花边、织篾等副业的时候,即是她们在农村中工业化,成为近代家庭工业者的时候,她们已经成为家庭中重要的一个半独立成员了。此时与其说她们 不愿远离家乡 ,不如说 不得远离家乡 。依于资本主义的更深的发展,于是她们便由 不愿 和 不得 而有 不得不 远离家乡之势。 虽然她们是破坏了封建家长制的家庭和与丈夫们竞争工作,她们却获得自己的独立自由,增加了家庭的收入

17、,增进了社会的劳动生产力。 ” 一一汪疑今 中国近代人口移动之经济的研究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近代女工所从事的行业有何特点 (1分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的成因。 (2分 ) (2)与材料二相比,对于雇佣女工的态度材料三发生怎样的变化 (2分 )结合材料四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3分 ) 答案: (1)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1分 ) 民族资本主义主要集中在轻工业;妇女体能较弱。 (2分 ) (2)由反对到认可。 (2分 )农村工业化导致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近代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 (任意两点给 3分 ) ( 22分)材料一 有 “军事奇才 ”、

18、“常胜将军 ”之誉的刘伯承元帅,晚年拒 看电视屏幕上的战争场景。他多次感慨道: “我们牺牲一位战士,他的全家都要悲伤,这给那个家庭带来多大的损失!同样,一个国民党士兵死了,也会殃及整个家庭。他们都是农民的子弟,一场战争要损伤多少家庭啊!就是因为这个,每在战前我们连觉都睡不好。现在战争结束了,我就不愿看、怕看战争的场面 我至今仍看到无数同胞为我们铺设的一条血肉模糊的路,我们是踏着他们的尸体走向胜利的。敌人也一样,他们也是我们的同胞啊! ” 马佳:刘帅为什么拒看战争片?羊城晚报 2010.6.9 “我不管你是哪一个战场,我不管你是谁的国家,我 不管你对谁效忠、对谁背叛,我不管你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

19、我不管你对正义或不正义怎么诠释,我可不可以说,所有被时代践踏、污辱、伤害的人,都是我的兄弟、我的姊妹? ” 摘自龙应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材料二当然,高度重视群众工作的毛泽东,也非常清楚八路军对日作战的巨大号召力和形象感染力。平型关战斗当天,在前方只报 “数百 ”,具体歼敌数还不明的情况下,毛泽东就对外宣布 “将敌万余击溃,击毙甚多 ”,其目的也即在此。受此影响,抗战开始后不久,各部队就一律采取了数字加倍上报和加倍发表战果的做法。此一策略虽然在客观上存在很 大的负面影响,但也显示了相当的宣传效力。 杨奎松:从阶级革命的长远眼光看问题 毛泽东超出常人之处作家文摘报 2010.6.22 国共双方对

20、于歼敌数量的统计也全然不同。比如淮海战役(国民党称为徐蚌会战),全解记载为 “消灭国民党军 55.5 万余人。其中俘虏 32万余人,毙伤 17万余人,投诚 3.5万余人,起义、改编 2.8万余人 华东、中原人民解放军 计有:阵亡 2.5万余人,负伤 9.8万余人,失踪 1.1万余人。合计13.6万余人 ”(第四卷第 362页)。国民党方面的记载是 “歼匪虽达四十万 而国军 牺牲三十余万 ”(戡乱战史第十五册第 127页, 1984年 3月第 1版)。两方数据一比较,解放军认为歼灭国民党军队五十五万五千余人,国民党只承认三十余万人,解放军承认损失三万六千余人(不含负伤数),国民党则记载为四十万,

21、即便把负伤者算进去,也远远达不到国民党方面的标准。 遗憾的是,由于大部分档案未能得到公开,后世治史者就只能根据以前的 “宣布 ”来治史,加上以往两岸交流的阻塞,导致各说各的,许多战果经过数十年之后仍旧无法得到统一,这就给治史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惑。而这些 “宣布 ”在没有得到两岸档案的比对,又或者没有条件 去证实时, “矛盾 ”就会在正式出版物中继续延续下去,并流传开来。 胡博: “复活 ”的军团 材料三三大战役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 150多万人,在中国战争史乃至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空前的。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摘自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 80页 材料四抗日战争的胜利,反而成为中国内战的开端。中

22、日战争期间不断在华北日本占领区发展游击队的中共军队,战后迅速扩张至东北。而二次大战结束前立即占领满洲国的苏联,一方面拒绝撤军,另方面则扶持中共军队接替对东北的占领。直至民国三十五年苏军始从东北撤离,蒋中正亦派遣了最精 锐的国军部队前去接收东北,内战遂于此时爆发。美国曾派遣马歇尔将军来华调停国共冲突,然国共双方皆缺乏停火诚意。国民政府本应利用战后复原的机会,努力经营已残破不堪的民生经济,然而大小官员以胜利者姿态回到东部,贪腐横行,接收一时被认为 “劫收 ”。内战使得修养生息的期望顿成泡影,高额军事开支迫使国民政府采取错误的金融政策,随后导致恶性通货膨胀,民怨造成社会动荡不安,政府效能愈益低落。然

23、而致命的打击仍来自战场的失败。 民国三十八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于北京成立,十二月七日中华民国政府迁都台北。在情势危急的内战中,国 民政府仍试图进行宪法的制定与实施。 民国三十七年四月十八日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于南京集会,通过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 摘自台湾高中历史教科书第二册第 189到 191页。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 1)材料一中,晚年的刘伯承元帅与台湾著名女作家龙应台对国共内战有何相同看法?他(她)们是依据什么价值尺度来评价这场战争的?( 4分) ( 2)根据材料二,分析国共两党在歼敌数量的统计上有很大分歧的原因。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6分) ( 3)根据材料三、四分析海峡两岸

24、历史教科书在 “国共内战 ”表述着力点的差异。如果让你来编这段教科书,你将怎样处理?( 7分) ( 4)综上,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不同角度谈谈你对战争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言简意赅。)( 5分) 答案:( 1)相同看法:当年的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有极强的破坏性。( 2分) 价值尺度:人性、人权。( 2分) ( 2)原因:处于战争的特殊需要(鼓舞己方士气、打击对方);( 2分)阶级利益的差别所致;( 1分)启示:看问题应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客观的进行分析;( 1分)要做到论从史出、史 论结合。( 2分) ( 3)差异:大陆 从军事角度,宣扬这场战争的伟大与辉煌;( 2分)台湾 从政治角度分析内战的起因及曾经执政党的失误。( 2分) 如果我来编这段教科书,我将从多个渠道(如:大陆方面、台湾方面、美国方面等)获取相关史料,互相印证、去伪存真,客观公正的还原这段历史。(言之有理即可给 3分) ( 4)看法:战争有正义、非正义之分,但是,只要有战争,就可能威胁到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我们反对遇到问题就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和反映;为了反对和制止不义的战争,必要的时候,也要进行战 争。(言之有理,任意两点,并符合题目所有要求即可给 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