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广东省高三全真高考模拟试卷与答案二文综历史卷.doc

上传人:rimleave225 文档编号:334192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7.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广东省高三全真高考模拟试卷与答案二文综历史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1届广东省高三全真高考模拟试卷与答案二文综历史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1届广东省高三全真高考模拟试卷与答案二文综历史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1届广东省高三全真高考模拟试卷与答案二文综历史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1届广东省高三全真高考模拟试卷与答案二文综历史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届广东省高三全真高考模拟试卷与答案二文综历史卷 选择题 春秋战国时期,导致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 B “废井田,开阡陌 ” C “相地而衰征 ”、 “履亩而税 ” D “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 答案: D 20世纪八十年代初,邓小平指出: “现在进一步考虑,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恐怕也是一个好办法。 ”这里的 “某些问题 ”应指 A民族关系 B所有制问题 C国家统一 D中共与民主党派关系 答案: C 下图为康德拉捷夫世界经济增长与衰退的波动周期表,图中周期 和周期 的经济增长 波峰分别凸显了 “英国世纪 ”和

2、“美国世纪 ”的到来,其标志分别是 A代议制确立、美国成为超级大国 B殖民帝国建立、罗斯福新政 C “世界工厂 ”、 “美元帝国 ”形成 D垄断组织形成、 “冷战 ”开始 答案: C “对发展经济来说,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 ”。造成这种 “不成功 ”的根本原因是 A搞阶级斗争为主 B超越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 C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D面临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包围 答案: B 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能体现在下列哪篇文章中 A论持久战 B井冈山的斗争 C论联合政府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答案: D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使用的能源发生了划时代

3、的变化,这一伟大变化的自然科学基础是 A牛顿的三大定律 B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 C量子论和相对论 D道尔顿的科学原子论 答案: B 阅读近代西方科技在上海、重庆出现的时间简表,从中能够得到的正确信息应是 A中国侧重于引进西方自然科学理论 B中国充分吸收了两次工业革命成果 C中国近代化从沿海向内地扩散 D中国逐渐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答案: B 图是潘趣杂志 1860年的漫画新额尔金的弹子,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漫画内容的是 A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B英国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C英国侵占中国香港岛 D英国支持清朝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答案: B 马克 在世界文明史中说: “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使孟

4、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 的学说第一次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 ”。下列说法,不符合此观点的是 A联邦政府内部分权制衡 B立法权的再度分割 C各州和中央政府之间分权制衡 D南方诸州与北方诸州的分权制衡 答案: B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 15331603 )曾经说:海洋和空气为世界人共同享有,海洋不归属于任何民族或任何个人。这段话主要是针对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荷兰 D英国 答案: B 李约瑟对古代中国科技作出这样的评价: “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和技术发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并因而也确定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 ”以下不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5、 A指南针使地理大发现成为可能 B造纸术有助于人文精神的传播 C火药推动了欧洲社会历史变革 D古代四大发明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答案: D 法国学者加奈隆说: “民众支配雅典,演说支配民众 ”说明了加奈隆 A肯定了雅典的民主政治 B说出了雅典民主的荒诞 C正确分析了雅典民主的特点 D对雅典民主政治的批评 答案: C 综合题 ( 22分)制度创新、政策调整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商业性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全国各地区的商业联系,许多重要商品的贸易,已不再局限于地方局部范围内的狭小市场,而是被入途贩运到很远的地方销售,乃至行销全国。大额交易通用白银,

6、政府财政也以白银为计算单位。在商业资本日益膨胀的趋势中,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人集团。但他们(商人集团)往往又带有地主、高利贷者的身份,其相当一部分资本转向购买土地、放高利贷或交结官府谋求特权保护,并未投入大规模的商品生产。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 17世纪后期)法国正处在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俄国的彼得大帝还在南征北战,建立专制帝国;德国和意大利则四分五裂,人民正期待着强有力的王者出现 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具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的崛起 材料三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

7、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 1)依据材料概括明 清时期商业繁荣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人资本 “并未投入大规模的商品生产 ”的原因。( 8分) ( 2)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材料中 “历史性的转变 ”应该是从 社会转向 社会,结合史实从政治、科技两方面概括英国 “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 ”的表现。( 6分) ( 3)依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根本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促成变化的主要原因。( 8分) 答案:( 1)表现:农产品商品化,远距离贸易,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大型商帮的出现。( 4分) 原因:自

8、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穷,购买力 低下;政府推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 4分) ( 2)转变: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 2分) 表现:政治方面,发动 “光荣革命 ”(或资产阶级革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开近代民主政体的先河。( 2分) 科技方面,牛顿力学的创立,标志着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或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2分) ( 3)变化:第一次由私有经济占优势变为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形成;( 2分)第二次由单一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分) 原因:三大改造的完 成,苏联模式

9、(或斯大林体制)的影响。( 2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或中共 “十四大 ”召开。)( 2分) ( 2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一般认为三男二女较好,五男二女团圆最为理想。倘若做不到,宁愿单生男孩,也不能只生女孩。在传统的血缘宗法制度下,所谓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的信念常常压得那些子嗣为艰的人喘不过气来。况且在很少社会保障的条件下,尚能靠儿子养老送终,即所谓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从家庭地位讲,多生男孩,将来或读书做官,或出门经商,最起码也可做 到在乡里人多势众,不受欺负。而生女孩,下层民众认为女儿将来是人家之人,要倒贴一笔

10、嫁妆费,故称女孩为 “赔钱货 ”。 西汉惠帝六年(公元前 189年)诏令: “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汉代人口税中有一种算赋,是 15岁至 56岁的男女成年人交纳的,每人一算, 120钱。惠帝这个法令使 15岁至 30岁的未婚女子多交算赋,且迭常人的 5倍。也就是说,你不出嫁,不生育,那么应该生育的子女的人头税就要你来负担。 制度文明与中国社会 风俗流变 材料二 公元 1500年,伦敦的人口不过 5万, 1600年人口增至 20万。 1700年增至 70万。 1800年英国本土人口加上移民约为 2000万,英国人口快速增长。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的时代保证家庭稳定生育,导致生育率居高

11、不下。英国由于人口增加快,每年增加大量年轻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满足工业革命的需求。英国的工业发明者大多是一线年轻工人,要是这些人仍然在土地上谋生,是不可能有机会作出发明的。有大量的脱离土地的劳动力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关键,而这又是人口压力逼出来的。人口压力逼出了英国工业革命。 大国崛起与现代化 材料三 毛泽东 “人多力量大 ”的人口观念在战斗中形成,适应了当时革命战 争的需要,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是正确而必需的。 新中国建立至后来朝鲜战争爆发时期,毛泽东的人口观基本与革命战争时期一致。 1958 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急于求成的 “大跃进 ”“左 ”倾错误,毛泽东指导思想中的 “

12、唯意志论 ”被歪曲和过分夸大。在 “人定胜天 ”思想的作用下,毛泽东又再次将 “人多力量大 ”摆在其人口观的首位。他在介绍一个合作社中说到: “除了党的领导之外,六亿人口是一个决定的因素,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 ”。到 1962年,由于人口政策指导思想的偏差和高生育率的延续,人口数量猛烈增 长,国民经济发展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浅析毛泽东的人口观 材料四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变迁,传统生育观念正在悄悄发生着改变。城乡居民普遍接受了计划生育的国策和一对夫妇只要一个孩子的号召。在城市,特别是在知识阶层家庭中,确是自觉地选择了 “优生优育 ”的观点,因为养育子女不仅仅是经济成本问题还有时问问题。

13、少部分人甚至走向极端,即使结婚也不要孩子,建立 “丁克家庭 ”。 2001年对农村的一项调查表明:在今天,家庭中男女地位的平等,合理生育或少生孩子的观念正在农民当中逐渐形成。 “女儿也是传后人 ”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 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 (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生育观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12分) ( 2)据材料二、三,概括英国、中国人口政策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两国造成的不同影响。( 8分) ( 3)材料四中,中国人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家庭关系、政策角度分析其成因。( 8分) 答案: 内容:多子多福;重男轻女;早婚早育。( 6分) 主要原因:传统自然经济的需要;宗法制及男尊女卑的家庭伦理;政府的鼓励;社会保障的缺失。( 6分)(答出其中的三点即可 得 6分) 相同点:鼓励生育政策,人口大量增加。( 2分) 影响:英国:虽然带来一些社会问题,但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市场。( 3分) 中国:人口增长超过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使国民经济发展出现了明显不协调,制约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3分) 观念: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男生女都一样。(答出其中的两点即可得 4分)。 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传统经济瓦解,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男女平等的家庭关系和计划生育的推行。(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