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河南省许昌市三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卷.doc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334324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河南省许昌市三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1届河南省许昌市三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1届河南省许昌市三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1届河南省许昌市三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1届河南省许昌市三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1届河南省许昌市三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卷 选择题 我国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各个区域联系起来,说某地是某某星宿的分野,这就是所谓分野的观念。星宿的分野,一般按列国来分配,如表一;后来又按各州来分配,如表二。从表一到表二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 ) A “天人感应 ”的思想 B中国古代早期的天文学成就 C “君权神授 ”的思想 D中央集权的加强 答案: D 法国史学家马克 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指出: “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 ”他强调历史研究应( ) A分清历史事件的主次原因 B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C

2、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史实 D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起点 答案: C 十二铜表法规定: “凡依 现金借贷 的方式缔结契约的,其所用的语言即为当事人的法律 债务人在拘禁期间,得自备伙食,如无力自备,则债权人应每日供给谷物粉一磅,愿多给者听便 ”。上述规定体现出 ( ) A十二铜表法实际是习惯法 B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债务人利益 C十二铜表法兼顾奴隶利益 D债权人的利益受到严格的限制 答案: B 194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大英银行国有化法案,建立了英国史上第一个国家银行; 1946年政府将 800家公司收归国有; 1947年政府在电力、航空、电讯、航运等企业部门推行国有化。这表明 ( ) A英国开始走上了计划经

3、济的道路 B英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滞胀 C英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D社会主义在西方建立起来 答案: C 表是 19561964 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 势示意图。根据该表,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1960年工业出现 峰值是因为 “一五计划 ”的实施 B自然灾害是导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C优先发展农业使 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 D “八字方针 ”实施使工农业比例趋于平衡 答案: D 美国学者贾雷德 戴蒙德在其科普著名枪炮、病菌和钢铁中说: “就整个新大陆来说,据估计在哥伦布来到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 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

4、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能力,也没有遗传抵抗能力。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做杀手的头把交椅。 一个曼丹人村庄里的人口在几个星期之内就从 2000人急剧减少到不足 40人。 ”从世界发展趋势角度看,它给我们今天最大的启示是 ( ) A在西欧殖民扩张过程中病菌是第一 “杀手 ” B西方发达国家有责任帮助落后国家脱贫 C高度重视全球化进程中的负面影响 D全世界都要加强对 “流行疾病 ”的防控 答案: C 据 19世纪晚期出版的瀛儒杂志记载 “近来风俗日趋华靡,衣服潜移,上下无别,而沪上尤甚。洋泾浜负贩之子,猝有厚获,即御狐貉,炫耀过市,真所谓 彼其之子,不称其服 也。

5、 ”这些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包括 ( ) 平等思想的传播 通商口岸的开设 民主政权的建立 商品经济的发展 A B C D 答案: D 如果将成语 “朝秦暮楚 ”用在商业上,你认为该成语不能从侧面反映出中国( ) A秦楚两地商业最发达 B商人为获利往来奔波 C长途贩运的商业现象 D商业交通相对较发达 答案: A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 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 A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B大河流域的农业文

6、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我国具有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丰富原料 D “重农抑商 ”和 “闭关锁国 ”政策的压制 答案: D 革命党人陈天华说: “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 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 ”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 ) A天赋人权 B君民共主 C主权在民 D民贵君轻 答案: C 章炳麟,原字枚叔,因敬慕顾炎武(名降)、黄宗羲(字太冲),改名降,号太炎。胡汉民原名衍鸿,参加革命后改名汉民,表示自己是堂堂大汉之民。蔡元培本字鹤卿,后改字孑民,表示为炎黄的孑遗之民。这些辛亥革命之士的改名情况反映了当时的思

7、潮是 A排满兴汉 B实业救国 C民主共和 D自由平等 答案: A 后汉书卷四六邓禹传 “邓氏自中与后累世宠贵,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将军以下十三人, 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 ”此种状况的出现与当时什么选官制度有关?( ) A世袭制 B察举制 C军功爵制 D九品中正制 答案: B 综合题 ( 2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致力于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但没有越过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秩序,现代化努力步履维艰。资产阶级维新派力图对封建专制政治进行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良,在封建顽固势力反击下,冰消瓦解。但它们为现代化留下虽然菲薄却极其宝 贵的基础。 领导辛亥革命的资产

8、阶级革命派,主要是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又接受了西方政治观念的留学生和新式知识分子。没有早期现代化,就没有这些社会力量的汇合,辛亥革命的发动和展开都是不可能的。 李文海、颜军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材料二 孙中山第一个提出了 “振兴中华 ”的口号,并在建国方略等著作中,擘画了建设现代化中国的初步蓝图。无论是提出 “建设是革命的唯一目的 ”,还是表明欲赶超西方经济发达国家,都应该实行 “开放主义 ”。这说明孙中山及其建国理念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初绘了蓝图。所以说,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为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契机。 新华社评论纪念辛亥革命 90周年 材料三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孙中

9、山先生的遗志,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 国家政权,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开拓前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中国的面貌发生了举世瞩目的深刻变化。 胡锦涛在孙中山先生诞辰 1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 “早期现代化 ”为辛亥革命准备的经济、政治、思想条件。( 7分) (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为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的契机。( 12分) (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共产党人对孙中山先生

10、革命事业的继承与发展。( 6分) 答案:( 1)经济条件:洋务派发动了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科学技术,诱导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3分) 政治条件:维新派发动了变法运动,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政治民主化迈出重要一步。( 2分) 思想条件:维新派、革命派接受了西方政治思想观念(西方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2分) ( 2)契机 政治: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开创了政治现代化新局面。( 3分) 经济: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奖励兴办实业 .( 3分) 阶级: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壮大了无产阶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阶级基础。( 3分) 思想: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

11、分) ( 3)继承与发展: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 民生幸福,开展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共 6分,每点 2分,回答其中三点即可得 6分) ( 27分)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一直以来是各国政府试图解决的重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于 1601年颁布济贫法,由教会在全国各地设立济贫院,收容救济老人、孤儿、残疾人。 1833 年,英国颁布工厂法,建立了检查员制度,并制订了有关通风温度和工作时间之类的规则。 1920年劳埃德 乔治的失业保险法 几乎涵盖了所有年收入不超过 250英镑的手工劳动者和非手工劳动者。这样保险涵盖的范

12、围就从 400万工人扩大到 1200万工人。依据老年抚恤金法的规定,年龄在 70岁以上的老人享有获得标准规模的抚恤金(每月5先令)的权利。在 19191939 年间,英国共建筑了 130万幢公用住宅, 300万幢自用或出租的房屋,所有的房屋建筑都有政府补助。 一一英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失衡及其调整 材料二 让我们再一次发问:我们已经达到了 1933年 3月 4日那天所梦想的目标了吗?我们已经找到快乐之谷 了吗?但是,我们的民主也正受到考验:在这个国家中,我看到数千万公民 占总人口的重大数目 他们中的大部分此时此刻仍然处于今天所称的生活之必需的最起码的标准之下。 我看到数百万家庭依赖低微的收入生

13、存、以致家庭灾难的阴影日复一日笼罩着他们。 我看到成百万人得不到教育、娱乐以及改善他们及其子女利益的机会。 我看到数百万人无力购买农产品和工业产品,又因为他们的穷困潦倒而无力工作,不能为其他数百万人生产。 1937 年 1月 20日罗斯福总统连任就职演说 材料三 近两个月来,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 我国的不利影响,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包括: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会议确定,到 201 0年底约需投资 4

14、万亿元。 人民日报( 2008年 11月 1 0日) (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演变的主要特征。( 6分) ( 2)从材料二的演说词中,你能看到 20世纪 30年代美国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3分)罗斯福采取了哪些措 施解决这些问题?( 6分) (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政府在应对本次危机方面与罗斯福新政的哪些做法相似?( 4分)二者有何共同特点?( 2分) (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认识。( 6分) 答案:( 1)特征:由教会负责实施到政府组织实施;通对立法保障民众的福利待遇;重视儿童、低收人者和老人的保护;涉及范围广泛,涉及教

15、育、生产条件、失业、养老、生活等领域;受益人口人量增加等。( 6分,答出 3点即可) ( 2)问题:经济危机导致数千万人处于贫困当中,社会矛盾尖锐。( 3分) 措施:实行社会救 济,采取社会保障措施;以工代赈,举办公共工程,提供就业机会;保护劳工权利,缓和劳资矛盾等。( 6分,答出 2点即可) ( 3)相似之处:健全社会保障;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域举办救济利公共工程)等。( 4分) 共同特点:国家干预经济(或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2分) ( 4)认识: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经济增长为福利政策提供了物质保障; 福利政策应与促进社会发展相结合;应克服福利政策带来的弊端;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等。 ( 6分,言之有理,答出 3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