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黑龙江省哈九中高三12月月考历史卷.doc

上传人:explodesoak291 文档编号:334564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黑龙江省哈九中高三12月月考历史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1届黑龙江省哈九中高三12月月考历史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1届黑龙江省哈九中高三12月月考历史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1届黑龙江省哈九中高三12月月考历史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1届黑龙江省哈九中高三12月月考历史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届黑龙江省哈九中高三 12月月考历史卷 选择题 商代 “子龙鼎 ”等四种珍贵文物入藏国家博物馆, “子龙鼎 ”是已发现的商代青铜圆鼎中形体最大的一件,也是带有 “龙 ”字铭文最早的青铜器。通过上述材料,我们可以推测出 A “子龙鼎 ”是先秦时期形状最大的青铜器 B商代青铜器上已出现大量可以辨认的甲骨文 C商代重视文物保护,抢救了流散海外的珍贵文物 D “子龙鼎 ”在商代青铜器中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 答案: D 荷兰在 17世纪上半叶取代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这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A工业国对农业国的胜利 B先进制度对落后制度的胜利 C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D “海上马车夫 ”的造船

2、技术优势 答案: B 以 “三角贸易 ”形式进行的黑奴贸易兴盛的原因包括: ( ) 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美洲种植园经济发展的需要; 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对劳动力的需要 奴隶贸易中巨额利润的刺激。 A B C D 答案: D 卓别林大师的默片摩登时代生动刻画了机器生产对人的控制导致人类行为的失态和错乱。这最能说明: ( ) A大机器生产使人类进入工业时代 B工厂制度下工人受精密分工的机器支配,成为机器的附属品 C大企业时代到来使工人的劳动强度大为增加 D工厂制度下流水线作业对工人技术要求很低 答案: B 有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时说: “知识边疆的自主扩张不仅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实际成果,而且工业

3、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样。 ”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始于: ( ) A 18世纪中后期 B 19世纪前期 C 19世纪中后期 D 20世纪中期 答案: C “近年洋货骤赢,土货骤绌,中国每岁耗银至三四千万两,则以洋布洋纱畅销故也。盖其物出自机器,洁白匀细,工者价廉。华民皆乐购用,而中国之织妇机女束手坐困者,奚啻千百万人 ”材料中的 “而中国之织妇机女束手坐困者,奚啻千百万人 ”的本质问题是: A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中国的民族工业遭到外国资本的侵略,举步维艰 C中国的棉纺织业受到沉重打击,失业人数增多 D中国的专业性劳动力进一步扩大,形

4、成劳动力市场 答案: A 1824年,斯坦福哈尔写道: “从 1785年到 1824年,世界经历着一个多么巨大的变化啊!在有文字记载的两千年历史中,风俗思想和信仰,恐怕从来未有过这样巨大的革命。 ”这里 “巨大的变化 ”是指 ( ) A工业革命的开展 B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C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掌权 答案: A 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 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 ) A电报业 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 答案: A 资本主义时代的经济革命和政治革命都是由英国来担任领跑者的,

5、而且都是从英国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后来再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这一发展历程的实质是 ( ) A世界由和平走向战争再由战争走向和平的过程 B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推动下的社会革命 C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D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斗争扩展的过程 答案: C “殖民制度大大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垄断公司是资本积累的强有力的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保证了通过对市场的垄断而加速的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夺得的财宝,源源不断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 ”马克思的这段话实质上揭示了 ( ) A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B殖民活动的进步作用 C西欧资本原始积

6、累的过程 D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血腥性质 答案: D 下图的 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说明了 ( ) 国家 总人口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英国( 1851年) 约 1800万人 48% 52% 法国( 1851年) 约 3600万人 75% 25% 美国( 1850年) 约 2300万人 87% 13% 工业化程度越低的国家农村人口比例越大 国际联合企业和跨国公司的出现推动了人口的流动 工业革命促进人口向城市迁移 除英国外其他国家还没有开始工业化的进程 A B C D 答案: C 黄遵宪有诗 :“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下列对 “大错 ”的理

7、解最具理性的是 ( ) A限制外商来华障碍中外贸易 B隔绝大陆与台湾的正常往来 C禁止国人海外经商限制了商品市场 D自我封闭扼杀了社会进步的可能性 答案: D 经济学家陈翰笙在 20世纪 40年代初谈到: “工业上局部或个别之兴隆,在整个民族工业或大规模基本工业未能建立以前,均将如昙花一现,不久即销声匿迹。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 ”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 整个民族工业的发展影响着某一地区某一行业的工业发展 民族工业发 展取决于国家民族独立政治清明农村繁荣 大规模发展民族工业只有提倡国货排斥

8、洋货 当时已经基本具备发展民族工业的基础 A B C D 答案: C 近代化在经济上的表现就是采用机器生产,在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其积极作用不包括 ( )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扩张 B使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 C促使新的政治力量发生根本性变革 D为民主革命新发展创造了条件 答案: B 1913年著名学问家章太炎在报上刊登征婚广告,条件是:以湖北籍女子为限;须文理清顺;大家闺秀;要不沾染学堂中平等自由之恶习;有从夫之美德。其开创风气的表现是 A婚礼简约 B自主择偶 C自由恋爱 D夫妻平等 答案: B 下列哪些商品不可能在 15

9、-16世纪的欧洲市场上出现 ( ) A中国的丝绸 B印第安人的工艺品 C澳大利亚的装饰品 D非洲的可可 答案: C 明朝时一条鞭法和清朝时地丁银制度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特点是 ( ) A商品经济日益发展 B自然经济趋于瓦解 C农业手工业发展 D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答案: A 沈氏农书中记载: “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 ”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 )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C生产方式落后,效率低下 D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答案: B 牛耕出现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并不普遍。下列为牛耕的普遍推广提供了可能的技术革新是: ( )

10、A冶铁技术的产生 B犁铧的使用 C犁壁的使用 D曲辕犁的创制 答案: C 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是 ( ) A “千耦其耘 ”的大规模简单协作 B “男耕女织 ”的小农经济 C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的生产方式 D分工合作的社会化生产 答案: B 下列引文中能反映出井田制实质的是: ( ) A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 B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 C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 D “更名天下田为王田 ” 答案: B 统治者经常采取措施限制土地兼并,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 ) A解决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主要矛盾 B安抚农民,保证国家税收,稳定统治 C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 D

11、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 答案: B 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 A众人集体生产 B田庄规模生产 C个体农户耕作 D官府募民耕作 答案: C 晋书 食货志记载: “(中原)大疾疫,兼以饥馑,百姓又为寇贼所杀,流尸满河,白骨蔽野。 汉人遭遇亘古未有的劫难,中原成为胡人牧马之所 ” 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的原因有:( ) 中原地区社会动乱; 中原地区出现饥荒和瘟疫; 少数民族内迁; 汉族统治阶级内乱 A B C D 答案: A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这句话意在

12、揭示: ( ) A棉布的功劳大于丝织品 B棉布的适用范围广 C棉布因其实用而广泛流行 D棉布完全取代了丝织品 答案: C 下列历史现象中,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是( ) A玉米等农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 B “湖广熟,天下足 ”取代了 “苏湖熟,天下足 ” C苏州丝织业 “小户 ”“听大户呼织 ”, “计日受值 ” D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答案: C 下列各项能够体现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是: ( ) 松江有 “卖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业,从店中给酬取直 ”。 “农去早出暮入, 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份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 ,多治麻丝

13、葛绪捆布缪,此其份事也。 ” “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 “吴民生齿最繁,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 A B C D 答案: C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产品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答案: C 明朝时,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 “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肆吾土,小民以纺所成,或纱或布,侵晨入市,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日复持以易 ”。该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资本主义生关系萌芽产生 B商

14、品经济渗透到浙江农村 C大量的棉纺织品投入市场 D一些城市成为棉纺织业中心 答案: B 官营手工业内 部生产关系的重大进步是指: ( ) A征役制 B工官管理 C匠籍制度 D雇募制 答案: D 金庸的小说射雕英雄传是一部以南宋时期民族关系为背景的武侠小说,它多次被拍摄搬上荧屏,下列剧中场景设计符合史实的是: ( ) A南宋初年,襄阳城内的铁匠普遍流行用焦炭冶铁制造武器 B杨康在发脾气时打碎了一个斗彩花瓶 C黄蓉为讨好洪七公,特意做了当地小吃烤蕃薯 D郭靖到秀水(浙江嘉兴)去接师父,得知苏湖常秀有 “天下粮仓 ”之美称 答案: D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17分) 材料一 为国之要,在于得民。民

15、多则田垦而税增,役众而兵强。田垦税增,役众兵强,则所为而必从,所欲而必遂。 摘自 明 叶适集卷二 材料二 迨南北混一,越十有五年,再新亡宋版笈,又得一千一百八十四万八百余户,南北之户总书于册者,计一千三百一十九万六千二百有六,口(人口)五千八百八十三万四千七百一十有一,而其山泽溪洞之氓,又不与焉。上视汉唐极盛之数,无以加此。夫天地之道,生生不息,推之以祖宗厚泽深仁,洪昌繁衍,聿有以隆我皇亢,万世无疆之丕基。 摘自 元 国朝文类卷四十 材料三 (乾隆帝说) 升平日久, 户口日滋,物价腾涌,势所必然。 然天地所生之物止有此数,昔以十人食之,今以百千人食之。米安得不贵?米既贵,诸物安得不贵?游手好闲

16、僧道之流,且借此以糊口,设尽驱之力田,言之易而行之难,安得许多田与之乎? 为今之计,补偏救弊之不暇,实无一劳永逸之法也。 ” 摘自 清 国朝宫史续编 圣制节俭论 请回答: ( 1)材料一认为明初提倡 “民多 ”有哪些益处?作者的出发点是什么?( 4分) ( 2)材料二一再强调人口主要想说明什么?( 2分) 材料三反映的主要社会问题是什么?乾隆帝这一看法是否正确?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 谈谈你的理由。( 7分) 综合上述材料,简述你对人口问题的看法。( 4分) 答案: 开垦田地以增加税收增加军队人数增强军事实力( 2分)。巩固明朝统治。( 2分) 借人多口骤增炫耀封建统治( 2分) 人多地少,物价

17、上涨( 2分)。乾隆认为没有根本解决问题的办法( 2分)。这种看法不完全正确( 1分)。因为乾隆帝只从维护封建自然经济着眼,避而不提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并在实际上阻碍其发展。( 2分)(或没有认识到农工商之间的密切联系,停留在重农抑商的惯性思维中)因此,他就找不到解决问题的良策。 在封建社会某些特定条件 下,人口的增长是生产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一种历史表象,但人口的骤增也会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因此,应控制人口合理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节约用地,以调控人口与经济发展和人民需求的平衡(或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4分) 阅读下列材料( 17分) 材料一 战国时期自由买卖的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

18、大量农民因土地兼并失去本业或不胜地主商人的剥削,自愿放弃本业,群向工商业求生计,所谓 “从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 ”;所谓 “田之利十倍,珠玉(经商)之利百倍 ” 周国人风俗,不爱做官吏,专心做工商 鲁国人喜欢讲儒学, 后来风俗改变,经商谋利比周人更迫切 到战国末年,大商人(指吕不韦)终于参加了秦国的政权。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战国时期富商大贾 成为社会上最活跃的一种人。孟子主张对工商业什一而税,去关市之征。他的主张没有一个国君采用 大商贾所使用的人,一种是伙计,如洛阳贫民到富商家学商业,替富商贸易,走遍天下各都市。更多的一种是大商贾凭借财势,用高利贷掳掠等方式,压迫穷人做奴隶,从

19、事商业农业手工业劳动 吕不韦为秦相国时,封河南洛阳十万户 并不满足于十万户的封建性地租,他占有奴隶一万人,驱使他 们从事各种劳动,垄断洛阳的工商业。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请回答: ( 1)概括材料一中所反映的现象并分析其原因。( 6分) ( 2)材料二中大商人采用的生产方式有什么特点?它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4分) (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战国时期商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7分) 答案: 现象:商品经济发展,商人力量增强,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和国家政治;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3分) 原因:当时处于诸侯割据状态,劳动者的人身较为自由,统治者无法加强控制;当时商业发展,工商业利润较为

20、丰厚,影响了资本的流向。土地兼并 和地主剥削,使农民不堪重负,弃农经商。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确立。(四取三, 3 分) 特点:以伙计为代表的较自由的生产方式(封建式)与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生产方式(奴隶式)并存( 2分)。反映了当时正处于新旧制度交替时期,新旧生产方式并存的复杂性。(或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转型期)( 2分) 影响了劳动力流向;加强了各地的联系;对当时的思想观念生活观念甚至国家政治也产生了影响;推动货币经济发展和都会的出现;农民脱离土地,不得于小农经济的发展,此后统治者推行 “重农抑商 ”政策。(五取三, 3分) 阅读下列材料( 18分 ) 材料一 经济重心转向大西洋后,世界经济

21、进入了从产生到发展的最活跃时期。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科学技术革命连续发生,生产力向高层次飞跃,领先国家经历了由英国到美国的更替,从而牵动世界经济重心从西欧向北美跨越。 摘自世界经济运行轨迹探索 材料二 17世纪,整个欧洲大陆处于宗教迫害之中,反映自由民主和科学的新思想被当作 “异端 ” “邪说 ”而受压制,不少有发明创造的科技人才被处刑罚。与此同时,战争也连绵不断,法国处于内战和向外扩张的连年战争中,意大利四分五裂 这样科学技术人才纷纷涌向地处欧洲边缘而较安定 的英伦三岛。1740 年经英国政府批准的实用专利 4 件, 1750 年为 7 件, 1760 年增加为 14 件。 摘自英国经济史编

22、 材料三 ( 19世纪后期英国科学家虽然有不少发明,但他们固守蒸汽机时代的旧技术,轻视电力技术应用。比如电灯发明后,它以耀眼的光芒宣告,新的光源将使世界面貌焕然一新。而当时在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遭到煤汽照明公司的反对,千方百计保护自己取得垄断地位的煤汽照明,致使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新型工业部分发展迟缓。 摘自世界近代史 材料四 美国在这一时期的技术研究和技术引进,主要是应用技术,并不更多 地注意基础科学的研究,但这为后来科学研究和更多的技术发明创造了条件,争取了时间,聚集了力量。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及世界各地的著名科学家向美国流动,美国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采取自由开放的政策,在世界各地搜罗 “智囊

23、 ”,进口 “博士 ”,以补自身不足,仅二次大战后,美国引进人才达 20多万人。 摘自大循环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二,归纳英国最先开始工业革命的优越条件有哪些?( 8分) ( 2)据材料三四,分析 19世纪后期以来世界经济重心逐渐由英国转移到美国的原因。( 8分) ( 3)从以上材料中,你能得到哪些 启示?( 2分) 答案: 英国政局稳定,思想开放( 2分);欧洲大陆科技人才涌向英国,使英国处于科技中心的地位( 2分);政府重视科学技术的转化应用( 2分);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地处大西洋航运中心的有利位置( 2分)。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国固守蒸汽机时代的旧技术,对电力技术的应用态度消极;美国优先引进和研究应用技术( 2分);在两次大战期间,引进和研究基础科学( 2分);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远离战火,政府又采取自由开放政策( 2分);各国科学家流向美国,促进了美国科技中心地位的确立。( 2分)随着科技中心的转移,世界经济重心也由英国转移到美国。( 2分) 政策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前提;社会安定思想开放是科技发展的保证科学竞争实质是人才竞争;科技决定综合国力。(其它言之有理即可)(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