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年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选择题 梭伦的诗歌中写道: “你们这些财物积山、丰衣足食而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 ”这主要针对哪些人而言 A雅典的自由民 B雅典平民 C雅典的执政官 D雅典贵族 答案: D 俄国 1861年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B迅速发展资本主义 C维护沙皇专制统治 D增强实力,对外扩张 答案: C 日本明治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 A改革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B资产阶级是改革的领导者 C改革废除了封建身份制度 D改革发展了资本主义工商业 答案: D 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中,对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2、最为关键的是 A废藩置县 B发展近代教育 C实行征兵制 D废除土地买卖法令 答案: B 今天日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时期新起的,其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山下、河上等姓很多,盐田、鸟饲、猪狩等姓则源于生产劳动。这些姓氏的出现,主要与明治维新的哪条措施有关 A “废藩置县 ” 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C “殖产兴业 ” D “文明开化 ” 答案: B 最能体现明治维新性质的改革措施是 A废藩置县 B富国强兵 C “殖产兴业 ” D提倡 “文明开化 ” 答案: C 俄国日本均通过自上而下改革方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是因为俄日两国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B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C具有浓厚的
3、军事性与封建性 D缺乏民主传统 答案: A 造成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军国主义盛行和积极对外侵略扩张的最主要因素是 A日本国内市场狭小 B周围邻国衰弱 C藩阀长期垄断政权 D日本成为世界强国 答案: C 新政发展经济的政策,在某些地区得到落实,促进了当地工商业的发展。山西省商务局成立后,承办山西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 45万两兴办轻工业。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同时,在该厂附近分设扎花、榨油两厂。山西的近代工业开始起步。以上材料反映的信息,正确的是 A戊戌变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 B戊戌变法法令得到广泛落实 C戊戌变法取得了成功 D维新变法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
4、想 答案: A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 “三十年后,日本其强,中国其弱乎 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 ”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比较中日近代文化的异同 B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C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D批评洋务派的活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答案: B 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他们 A不敢触犯封建制度 B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C认为中国 “民智未开 ”,难以实行立宪制度 D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 答案: D 戊戌变法和
5、明治维新一败一成,就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而言,是由于 中国的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对社会变革的阻力比日本大 中国未能如日本那样从旧的统治营垒中分化出一支革新力量 中国的维新变法缺乏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的配合 中国的变法是依托旧政权进行的,未发生权力中心的转移 A B C D 答案: D 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提出的救国图存思想的核心是 A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厚本,辅以 诸国富强之术 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C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D用民主取代专制,用科学扫荡迷信 答案: B 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成为一种政治运动,关键是 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
6、合历史趋势 B维新派争取到光绪帝的支持 C维新派把维新变法和救亡图存结合起来 D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 答案: C 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农奴制危机主要表现在 A新思潮涌动 B农奴起义不断 C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D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 答案: D 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 A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社会经济与政治的矛盾 C落后的政治体制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矛盾 D广大人民与沙皇专制政权的矛盾 答案: C 亚历山大二世曾经赢得 “解放者 ”的美誉,也曾经得到过农奴的欢呼,但是他最终被暗杀身亡。这主要是因为他 A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B严重损害了农奴主利益 C遭到资
7、产阶级的反对 D对农民进行了残酷的掠夺 答案: D 打破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局面的关键性措施是 A颁布 “解负令 ”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D设立公民陪审法庭 答案: B 梭伦在当选执政官之前,曾经赋诗说: “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 ” 梭伦说雅典 “险入绝境 ”是指 A雅典面临外族人入侵的危险 B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斗争激烈 C奴隶主贵族之间的斗争 D自然灾害的威胁 答案: B 作为一位雅典的公民,阿帕亚年收入 100麦斗,他不能拥有以下哪项权力 A参加公民大会,有权选举国家公职人员 B通过抽签,成为陪
8、审法庭的陪审员 C按照 “遗嘱法 ”,把遗产交付给自己的侄子 D当选为 “四百人会议 ”中的一员 答案: D 古代雅典主要政治体制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民主制 贵族制 君主制 B贵族制 君主制 民主制 C君主制 民主制 贵族制 D君主制 贵族制 民主制 答案: D 梭伦改革的措施中,有利于提高雅典对外贸易竞争力的是 A 禁止粮食出口,抑制粮食涨价 B 规定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种手艺 C 改进水渠灌溉系统 D 改革币制与度量衡制 答案: D 商鞅在秦国变法, “商君死,秦法未败 ”。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 A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和拥护 B变法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 C
9、变法顺应了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需要 D变法促进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 答案: B 世人对战国时期秦国人有着 “薄恩礼,好生分 ”的印象,造成这一印象的主要原因是商鞅变法采取了 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织 C焚烧诗书 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 答案: D 左传记载,襄公 4年(前 569年), “土可贾(买)焉 ”,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土地可以买卖 B土地禁止买卖 C土地私有出现 D农业水平提高 答案: C 列宁指出 “1861年诞生了 1905年,它的真正含义是 A 1905年革命是在 1861年不断高涨的农民革命潮流中发生的 B 1861年改革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成为 1905年革命的根源 C 1
10、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为 1905年革命准备了经济条件和阶级条件 D 1905年革命是在 1861年改革后,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的基础上产生的 答案: C 1861年俄国改革以前,工业资本家 30%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有可能被地主侵占。这一问题反映的本质是 A俄国政治制度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西方 C俄国资产阶级的力量比较弱小 D俄国的农奴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答案: A 吕氏春秋记载: “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A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 B春秋时期井田制已经开始瓦解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
11、的反作用 答案: D 商鞅变法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主要是为了 A革新中国婚姻制度 B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C打击旧贵族势力 D发展农业生产 答案: B 商鞅把礼乐、孝悌、仁义等看做亡国之俗,将其统称为 “六虱 ”,因 “而在思想文化领域 “燔诗书而明法令 ”,从 “六虱 ”内容看出其所焚诗书应多为 A道家学说 B儒家学说 C墨家学说 D诸子百家学说 答案: B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12分) 材料一: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衡。 其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其三:我制定
12、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 梭伦 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 材料三: (康有为说 )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戊戌变法 材料四: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 梦蕉亭杂记 请回答: ( 1) 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 分析梭伦改革的出发点是什么 (2分 ) (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商鞅、康有为为什么能取得最高统治者支持 (3分 )
13、 ( 3)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性质分别是什么 两场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 (4分 ) ( 4)据材料一、四分别指出两场改革一成一败的主要原因。从中你得出什么启示 (3分 ) 答案:( 1)出发点: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维护奴隶制统治;振兴雅典城邦。 (2分 ) ( 2)商鞅:阐述法家理论;列举历朝兴亡史实。 (2分 ) 康有为:以西方、日本变法取得成功为例证。 (1分 ) ( 3)性质:梭伦改革是奴隶主阶级的 改革运动;商鞅变法是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 (2分 ) 作用: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商鞅变法推动了封建制的确立。(2分 ) ( 4)梭伦:中庸,缓和矛盾,取得广泛的支
14、持; (1分 ) 康有为:过于激进,激化矛盾。 (1分 ) 启示:注意改革的策略 (渐进性、不急于求成等,意思相近者酌情给分 )。 (1分 ) 阅读下列材料( 8分) 材料一 刑生力,力生强,强生威,威生德,德生于刑。 商君书 说民 材料二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 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 “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黔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 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 “此皆乱化之民也 ”,尽迁之於边城。其後民莫敢议令。 史记 商
15、君列传 材料三 秦孝公任商鞅, (商鞅)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兵事,而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孝公十二年之制。数年之间,国富民强,天下无敌。 通典卷一 食货 材料四 弃道而用权,废德而任力,峭法盛刑,以虐戾为俗,欺旧交以为功,刑公族以立威,无恩于百姓,无信于诸侯。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孝公卒之日,举国而攻之,东西南北莫可走,仰天而叹: “嗟乎 !为政之弊至于斯极也 !”卒车裂族夷,为天下笑。斯人自杀,非人杀之也。 盐铁论 非鞅篇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的思想主张。( 1分) ( 2)据材料二概括商鞅是如何实践其思想主张的
16、( 3分) ( 3)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商鞅变法和商鞅个人的结局。这种结局分别说明了什么 ( 4分) 答案:( 1)主张:用严刑峻法治理国家或法 治。( 1分) ( 2)实践:严格(什伍)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刑公族以立威;用流放边境的刑罚来压制舆论。( 4要点,答对任 3点得 3分) ( 3)结局:变法使秦国富强;但商鞅本人身败名裂。( 2分) 说明:改革必须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措施做保证;但改革者要法德并用,不能施行严刑峻法。( 3要点,答对任 2点得 2分) 阅读下列材料( 12分) 材料一 : 1856 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 “到处在谣传,我要
17、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 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 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 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 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1868年 4月的一天,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 “五条誓文 ”。 摘自人教版历史选修 材料三 1898年 6月 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 “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 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
18、是, 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从喙哓哓,空言无补。 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土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教空疏迂谬之弊 ”。以皇帝名义 “诏定国是 ”,其目的是 “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 ”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请回答: (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三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者侧重点)有何不同?( 3分) ( 2)三则材料中的三位君主 都参与了改革,分别指出他们在改革中的作用。( 3分) ( 3)材料三改革与
19、材料一、二在核心主张、局限性、改革方式上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3分) ( 4)三国改革出现了不同的结果;俄日崛起,中国改革失败。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改革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3分) 答案:( 1)俄国侧重解决内部危机,废除农奴制度。( 1分)日本则侧重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文明来改造日本社会。( 1分)中国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的命运。( 1分) ( 2)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是这次改革的领导者,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农奴;( 1分)日本:天皇是 改革的主导者,拥有实权,积极推进明治维新的开展;( 1分)中国:光绪帝同情变法,作出改革举动,但由于实权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导致变法失败。
20、( 1分) ( 3)核心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实现富国强兵( 1分);局限性:带有浓厚的封建残余( 1分);改革方式:自上而下的改革( 1分)。 ( 4)它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改革派与保守派力量对比;改革者的策略、方针是否得当;统治者的态度等。(答对任 3点给 3分) 阅读下列材料 ( 8分) 材料一 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是古代东西方比较典型的改革。 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 。 不同等级的人侧待遇有所不同。 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以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 鼓励橄榄油出口。 设立 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 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
21、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 全国划为 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邻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 凡从事 “本业 “者 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 “末业 ”者 入官府为奴。 材料二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 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 政治条件的成就给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工业革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启动的。 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 从 19世纪中叶开始,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 摘编自钱乘
22、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三 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 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 (克里米亚 )战争显示出 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 “叛乱 ”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 “农民改革 ”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材料四 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 日本政治史
23、 请回答: ( 1)依据材料一,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两次改革内容的共同之处。( 2 分)两者改革对于各自的政治带来体制 带来怎样的影响?( 2分) (2) 依据材料二,概括 “现代化 ”的基本含义。 (不得摘抄原文 )(1分 ) ( 3)依据材料三、四,指出两国解决社会危机的方式有何不同?( 2分) ( 4)材料四中,日本没有 “骤然强搬硬套 ”,在改革中也保留了所谓的 “民族传统 ”,请举例说明。( 1分) 答案:( 1)共同之处:等级的划分、官吏的任免、涉及到对工商业的态度等。( 3要点,答对任 2点得 2分)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商鞅变法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2分) ( 2)含义:以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为主要表现之一的社会转型过程。 (1分。摘抄材料不给分。必须涉及 “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 ”和 “社会转型 ”两个概念 ) ( 3)不同:俄国侧重解决内部机制,重点废除农奴制度。( 1分)日本则侧重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来改造日本社会。( 1分) ( 4)保留了天皇制度和武士道精神(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