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贵州省遵义四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

上传人:proposalcash356 文档编号:334721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贵州省遵义四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1年贵州省遵义四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1年贵州省遵义四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1年贵州省遵义四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1年贵州省遵义四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年贵州省遵义四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选择题 十二生肖与古代农业文明联系密切,是古代劳动人民根据动物的出没时间和生活特征将十二种动物确定为十二生肖,对二者联系分析正确的是 A畜牧业是农业的基础 B有利于安排农事,发展生产 C促进精耕细作农业的形成 D家禽饲养,自成体系 答案: B 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称呼上用“先生 ”“同志 ”取代 “老爷 ”“大人 ”,这一变化体现了 A近代化的历史趋势 B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 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 D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答案: B “十一、春节 ”两个 “黄金周 ”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由此你能得出 A假

2、日经济是一种新经济 B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C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D旅游业、餐饮业的快速发展 答案: A “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 ”。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 A看到了资本主义传统经济体制的弊端 B主张加强对经济发展的规划和指导 C言论体现了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内涵 D主张实行全面的计划经济 答案: D 二战后,第三产业的发展远超过了物质生产部门,下列不属于其意义的是 A有利于改造传统工业和农业 B是第一二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C促进经济竞争力 D能够拓展经济活动领域 答案: B 苏俄农民感觉到, “1920年春天阴云密布, 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 ”

3、。主要依据是 A农民享有优先支配农产品的权利 B苏维埃政权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C 1922年苏俄农民获得了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D农民能够自由支配缴纳国家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 答案: D 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共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曾产生过积极作用 B都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C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D都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 答案: A 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有一半是失败的,但也说明另一半是成功的。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A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 B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 C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改革的重点是农业 答案: A “

4、各个行星围绕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美元转。 ”与此相关的历史现象是 A世界复兴开发银行的建立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 C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D关贸总协定建立 答案: C 欧共体由以下哪些机构合并而成 欧洲煤钢共同体 欧洲关税同盟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欧洲经济共同体 A B C D 答案: C 经济全球化在 20世纪 90年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为经济全球化疏通商品、劳动力和资本疏通渠道的是 A “冷战 ”结束后世界形势总体稳定 B市场经济制度的广泛建立 C各国都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D世界进入新经济时代 答案: B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浪潮中应该 增加科技投入 建立贸易壁垒 扶持弱

5、势产业 提高产品竞争力 A B C D 答案: A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有人说: “美国打了个喷嚏,欧洲就要感冒,亚洲就得了肺炎,而非洲的肺结核就更严重了。 ”这种情况主要反映了当前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盛行 B美国是超级大国 C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影响愈加深远 D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本土化 答案: C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标志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起来。关贸总协定发展成为世界贸易组织主要是因为 A发展中国家的强烈要求 B关贸总协定临时适用性的不足 C贸易自由化深入发展的需要 D乌拉圭回合谈判的决定 答案: C 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的

6、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B政企分开,自负盈亏 C以按劳分配为主 D改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答案: A 我国农业总产值 1979-1984年增长 455.40,粮食产量由 1978年的 3.04亿吨增加到 1984年的 4.07亿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实行了 “一五计划 ” D完成了社会主义农业改造 答案: B 下列哪项能反映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A大人 先生 B法币 人民币 C臣民 公民 D粮票 股票 答案: D “春秋有待,朝夕须资。即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救颓。 ”-谢灵运山居赋,这说明他的田

7、庄 A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生产分工明确 C主要从事手工业生产 D主要从事商品生产 答案: A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受康熙之命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C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D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答案: D 元朝的一座城市被外国旅行家称为 “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这座城市是 A扬州 B泉州 C大都 D杭州 答案: B 从西周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到 “废井田,开阡陌 ”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B分封制的瓦解 C封建王权的强化 D上层建筑的变化 答案: A 新航路开辟后引起 “商业

8、革命 ”,其表现是 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扩大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欧洲的商路及贸易中心转移 世界市场和贸易扩大 A B C D 答案: B 17世纪中期,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纽约得自下列哪一国家 A西班牙 B荷兰 C法国 D葡萄牙 答案: B 从人类发展的角度看,殖民扩张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 A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B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C促进了世界各地的平衡发展 D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答案: D “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为单位 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随身戴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英国通史。据材料,你能得出

9、A科技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B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相对论对人们生活方式影响很大 D火车的发明使人们养成了戴手表的习惯 答案: B “电 ”被誉为 “人类迄今为止所能找到的妙不可言的极为能干的新仆人,这句话最能说明 A电已进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 B电使人类从生产中解放出来 C科学技术直接推动生 产发展 D “电气时代 ”已经取代了 “蒸汽时代 ” 答案: A 增广贤文中有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的说法,如果用此句来形容 “洋务运动 ”,这里的 “柳 ”是指 A增强了封建统治的力量 B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C引进了近代科学技术 D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10、 答案: D 18731910 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呈不断上升趋势。促成这种趋势的因素不包括 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加强 C自然经济进一步发展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答案: C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被称为 “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这主要是因为 A地区分布不平衡 B工业结构不合理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军阀割据混战 答案: C 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统计表。从此表能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 B中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C工业生产基础比较雄厚 D工业生产的最高增长率是最低增长率的近 12倍 答案: A 综合题 ( 12分)材料一 海客乘

11、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李白估客行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升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王建夜看扬州市 材料二 大妇弓弹中妇绩,绿鬓小妇当窗织,莫辞劳,吴中贾来价更高。 -乾隆时南江县志 棉布谣 (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商业的发展情况。( 8分) ( 2)材料二反映出什么新现象?( 4分) 答案:( 1)商业贸易活跃,一些商人为追逐利润而远离家乡;水上贸易发达;出现不受时间限制的喧闹夜市;酒店和娱乐业兴旺。( 8分) ( 2)清朝前期商品经济有较大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地区出现。( 4分) ( 11分)表一 1951年和 1997年我国对外贸易比较(单

12、位:亿美元) 表二 中国出口货值比例比较(单位: ) ( 1)以上两个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到 20世纪末期,我国对外贸易呈现怎样的变化发展趋势?( 5分) ( 2)请分析 1997年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6分) 答案:( 1)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我国处于出超地位,出口货物中农副产品比重下降,工业制成品比重上升。( 5分) ( 2)十一届全会以来,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大;工业得到发展,工业 制成品出口比重上升。( 6分) ( 17分) 20世纪 30年代,美国政府为消除危机,实现经济振兴,实施

13、罗斯福新政。 20世纪 80年代,美国政府又降低利率,减少政府财政支出;后又实行战略防御计划。 20世纪 90年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 1) 20世纪 30年代美国政府为何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其措施涉及哪些方面。( 6分) (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 20世纪 30年代和 20世纪 80年代美国政府在国家干预经济的力度上有何不同以及分别产生的影响。( 4分) ( 3)从领域和范围上看, 20世纪 30年代和 20世纪 80年代国家干预的重心发生了什么 变化?反映出在不同阶段国家干预经济的思路有什么不同?( 7分) 答案:( 1)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的破坏。金融、农业、工业、社会福利、社会立法。( 6分) ( 2) 20世纪 30年代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促进了社会生产的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20世纪 80年代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逐渐扭转了经济的颓势。( 4分) ( 3) 20世纪 30年代以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为重心,思路是通过限制生产、促进消费来恢复正常秩序,缓解危机。 20世纪 80年代以来,逐渐转向科技领域,反映出美国企图继续保持科技的领先地位,从而保持在世界经济 政治中的领先地位。( 7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