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十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Ⅱ历史卷.doc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334757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十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Ⅱ历史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1年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十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Ⅱ历史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1年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十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Ⅱ历史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1年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十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Ⅱ历史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1年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十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Ⅱ历史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年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十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卷 选择题 梭伦在当选执政官之前,曾经赋诗说: “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 ” 梭伦说雅典 “险入绝境 ”是指 A雅典面临外族人入侵的危险 B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斗争激烈 C奴隶主贵族之间的斗争 D自然灾害的威胁 答案: B 欧洲宗教改革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 1】 拉开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A马丁 路德推出九十五条论纲 B英国议会通过不至尊法案 C德国君主签署奥格斯堡宗教和约 D法国国王颁布了南特赦令 【小题 2】加尔文说 :“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

2、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是完全靠上帝恩赐 ”材料所体现的是 A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B加尔文教对许多国家产生重大影响 C符合教俗封建主的利益 D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A 北宋中期社会问题日益严重,王安石在经济、军事、科举制度等方面推行新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 1】王安石说: “保甲立,则亦所以使民不散;不散,则奸究固宜少 ”。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了保甲法主要是 A抵御辽夏的进攻 B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 C减少政府开支 D巩固自己的权势 【小题 2】从王安石变法中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华而不实的诗赋词章取土的旧制,改考经义策论,可以

3、看出王安石变法 A主要解决财政问题 B选拔人才更注重实用性 C否定了科举制度 D根除了 “恩荫选官 ”的弊端 【小题 3】王安石说: “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 何治安之世存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 盖用之与不用之 谓也。 ”下列各项评述,符合引文内容与史实的是 A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他注重任人唯贤 B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但变法用人不当 C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他加强保甲制度 D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但变法只重经济 【小题 4】 “熙宁(宋神宗年号),青苗法取息二分,提举使复以多散为功,遂立各州定额,而有抑配(强制分派)之弊。 ”这段话反映出 A政府积极帮助农民

4、解除高利贷负担 B官吏以青苗法作为聚敛财富的手段 C官吏不向农民提供所需贷款和种子 D新法打击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小题 5】司马光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说: “中户以下大抵乏食 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唯恐不迨。 ”司马光的说法 A完全是保守势力的政治攻击 B实事求是地反映了现实问题 C既是政治攻击也反映了客观问题 D只是代表了其个人的偏见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1】 B 【小题 1】 B 【小题 1】 B 【小题 1】 C 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 B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 C其结果有

5、利于鲜卑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 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 答案: D 成书于 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 “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材料主要反映了 A北魏迁都洛阳,促进其繁荣 B士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发展 C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 D 5世纪洛阳商业盛极一时 答案: A 本题考查学生对孝文帝改革作用的掌握。 B、 C两项不符合史实, A、 D两项比较, D项是 A项的组成部分之一, A项更能反应材料的内容,选 A。 北魏实行均田制,主要是 A把农民原有的土地拿来重新分配 B把官僚多占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 C把政府掌握的土地重

6、新进行分配 D对全国所有的耕地重新进行分配 答案: C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代秦国推行的一次影响深远的改革,它使西部边陲国穷力单的秦国一举统一了中国。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 1】史记评价商鞅变法说: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这种现象主要得益于 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织 C令民为什伍,行连坐 D轻罚重罚 【小题 2】史记 商君列传记载: “(商鞅 )集小 (都 )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居五年,秦人富强 ”其中涉及商鞅改革的措施有 废井田 奖励耕织 废分封,行县制 统一度量衡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1】

7、B 英国宗教改革与德国宗教改革的不同之处是 A否定教皇权威 B依靠王权自上而下改革 C坚持基督教信仰 D宣扬信仰得救 答案: B 梭伦确立的财产等级制度是 公民财产越多,等级就越高 公民等级越高,享受的权利越多 公民等级越低,承担的义务越少 不同等级的公民虽然享受的权利不同,但所尽义务相同 A B C D 答案: B 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受田农民可以纳绢代役 B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 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一直沿续到北宋 答案: B 梭伦 “解负令 ”颁布的重大意义不包括 A废除了雅典城邦的债务奴隶制 B使不少因欠债为奴的平民重新获得土地 C雅典城邦的居民都成为享有公民

8、权的公民 D使贵族的土地兼并受到制约 答案: C 财产等级制度确立的意义不包括 A打破了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的局面 B为非贵族出身的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 C为下层平民参政议政开辟了道路 D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答案: C 公元前 6世纪雅典的一个年收入 100麦斗的平民,他可以: 参加公民大会 当选 “四百人会议 ”的成员 当选为陪审员 在战争中提供骑兵 A B C D 答案: B 雅典的民主适用于 雅典成年人 雅典公民 雅典妇女 他国公民 A B C D 答案: D 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正确的有 雅典民主政治是一定范围内的民主 根本目的是维护奴隶主

9、的统治地位和利益 雅典民主政治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雅典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A B C D 答案: A 促使北魏实施均田制的直接原因是 A民族融合的趋势 B政府与宗主争夺农户 C南北对峙的形势 D汉族地主阶级的要求 答案: B 王安石变法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值得品评的话题。请看下面这两幅漫画,从中你能得出的信息是 变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 有些反对变法的人混入变法队伍,出现了用人失当的问题 新法的某些措施如保甲法,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变法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 A B C D 答案: C 综合题 (本题共 20分)材料一:孝文帝 “雅好诗、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

10、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高瞻,好文为章。诗、赋、铭、颂,有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 魏书 高祖记 材料二:北魏的疆域及迁都示意图 材料三:孝文帝改革前后的北魏服饰、饮食情景之比较, ( 1)从材料一中我们能得到什么信息?这对孝文帝的改革产生了什么影响?( 6分) ( 2)根据材料二北魏的疆域及迁都示意图,结合地理、政治、经济、历史等因素,分析北魏孝文帝为何选择洛阳为新都 ( 4分)其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分别是什么?( 4分) ( 3)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有哪些 有何作用和意义 ( 6分) 答案:( 1)

11、信息:孝文帝对先进的汉族文化十分喜好。( 2分) 影响: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实行汉制和移风易俗( 4分) ( 2)答案:提示:(各 1分,满分 4分) 地理:平城位置偏北,不能充分吸收汉文化,不利于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政治:平城长期为北魏都城,保守势力大,不利于改革; 经济:平城周围多为游牧区,耕地少,经济落后,粮食产量有限; 历史:洛阳地理位置优越,农业经济发达,且为数朝故都,素来是中原的政治、文化中心,迁都于此能营造热烈的汉化氛围,促进鲜卑的汉化进程。 直接目的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减少改革阻力;( 2分) 根本目的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 2分) ( 3)答案:提示

12、:(各 2分,满分 6分) 政治制度上的吏治、禄制改革,整肃了秩序,遏制了贪污,加速了拓跋鲜卑的封建化进程,相对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经济上的均田制改革,保证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 文化习俗上包括语言、服饰、姓氏、婚俗等方面的改革,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加速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的大融合 (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 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只大盾,不让任何一方不公平的占着优势 梭伦 材料二

13、: 请回答: ( 1)梭伦调解社会矛盾的主要指导思想是什么?材料二是梭伦改革的哪一项具体措施?( 4分) ( 2)综合材料一、二,分析说明 “公平 ”的实质是什么?由此分析说明梭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4分) ( 3)根据材料二说明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作用。( 4分) 答案:( 1)公平思想 财产等级制度( 4分) ( 2)实质:公民享有权利的多少由其财产资格来决定 主要目的:缓和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奴隶主统治( 4 分) ( 3)以财产资格取代血缘门第,根本上瓦解了贵族世袭政治特权基础,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为非贵族出身的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财政议政的途径,

14、使其逐渐跻身于统治阶级层行列;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总之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4分) (18分)读史使人明智。回顾历史上的重要改革与改革过程中的争论,可以获得很多启示。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杜攀曰: “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卫鞅曰: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 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 “善! ” 史记卷 68 材料二:今君实(司马光)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迁,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

15、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材抖三:荣禄、王文韶还在慈禧召集的御前会议上说: “大经、大法自有祖宗遗训,岂容轻改。 ”他们还说: “议院设而废君,大逆不道之事更多矣 民主万不可设,民权万不可重,议院不可变通。 ” 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纲第 52页 请回答: ( 1)材料一记述的争论发生于何时?争论的实质是什么?在这场争论之后,秦孝公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6分 ) ( 2)材料二中所说的 “人主 “是指哪位皇帝?王安石变法期间采取的措施为什么会引起一些人的 “怨诽 ”? (4分 ) (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

16、知识,指出与荣禄、王文韶等相对立的政治(思想)派别、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政治主张。 (4分 ) ( 4)为什么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总与争论相伴?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4分) 答案:( 1)公元前 4世纪 中期(或公元前 356年)。实质是要不要变法(改革)之争。这场争论之后,秦孝公重用卫鞅,让其主持秦国变法。( 6 分) ( 2)宋神宗。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因而引起他们的强烈不满。( 4分) ( 3)维新派,康有为和梁启超等,兴民权、制定宪法,设立议院。( 4分) ( 4)历史上的重要改革是新制度取代旧制度的深刻变革,事关利益的调整,必然有人赞成有人反对。重要的改革以思想观念的更新为前提条件,在此过程中,新旧思想的交锋难以避免。(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