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年山东省青岛市高考模拟练习题(一)文综历史卷 选择题 “(楚庄王十六年)伐陈,杀夏征舒。 已破陈,即县之。 ”“(韩桓惠王十年)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 ”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楚国和赵国分别分封了陈国和韩国 B楚庄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C秦国在新征服的地方设立了郡县 D出现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并存的局面 答案: D 下图为世界 “500强 ”跨国公司数量变化表,其信息反映的实质是 A发达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 B跨国公司是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力量 C美国的全球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D发展中国家经济主权面临严重威胁 答案: A 世界杯足球赛可谓全世界球迷的节日。 2006年第 18届世界杯在德国举办
2、,一个法国球迷去德国为自己喜欢的球队助威。他可以在德国 用欧元购买比赛门票 和苏联球迷竞猜比赛胜负 参观康德、普朗克、孟德斯鸠的故乡 在慕尼黑街头观看电视直播 A B C D 答案: B 2010年 2月 2日,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萧功秦做客凤凰网历史综合频道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抗日战争爆发的 1937年,日本侵略军面对的仍然是北伐战争以前的那个南北对峙 、四分五裂的中国,中国将会是什么一种局势? ”他提出这个问题的意图 A强调国家统一有利于全民族抗战的进行 B指出北伐战争结束了中国南北对峙、四分五裂的局面 C说明日本全面侵略中国选择的时机不对 D对当时中国的前途命运悲观失望 答案
3、: A 下文摘自中国某一时期的军事电文: “ 匪盘踞赣闽于兹七载,东西南北四路围剿兵力达百余万,此次任匪从容脱围已为惋惜,迨其进入湖南 沿五岭山脉西窜而来, 广西首当其冲 ” 电文中的 “匪 ”是指 A太平军 B北伐军 C工农红军 D新四军 答案: C “康有为认为,论语中 仁者爱人 的思想、韩愈原道中的 博爱之谓仁 的观点、大学里的 平天下 等说法,都是 博爱、平等、自由而不侵犯人之自由 的具体表述,所以, 夫自由之义,孔门已先倡之矣 ”。从材料中获取的信息不包括 A康有为将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 B康有为认为近代西方自由平等理论在中国 “古已有之 ” C康有为认为孔
4、孟学说中充满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 D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实行渐进变革 答案: D 从公元前 490年到公元前 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政治家(包括伯里克利)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 “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 ”材料表明 A伯里克利、柏拉图等代表精英贵族,仇视群众 B群体决策的感情用事可能影响民主政治的质量 C公元前 4世纪后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D雅典民主既体现了人民主权也保护了城邦利益 答案: B 据记载,明朝 “山西大同地虽寒冷,但陆驮水航之物,藏山隐海之珍,靡不
5、辐辏而至者,转贩之力也。 ”这段材料突出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明朝山西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B明朝山西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C明朝长途区域性贸易发展迅速 D明朝政府改变了对商业的政策 答案: C 综合题 ( 25分)民族主义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近现代民族主义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族主义直到 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开始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时,才呈现其近 代的形式。西欧资产阶级是以国家的名义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的,因此,国家不再是国王、国王的领土和国王的臣民。更确切地说,国家这时由公民组成 但是,随着 1 9世纪的逝去,民族主义的性质起了变化。它起初是一种人道的、宽容的信条,这种信条不是建立在
6、各种民族主义运动相竞争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手足之情这一概念的基础上。但是,在 19世纪中期以后,它变得愈来愈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梁氏首次提出了 “中华民族 ”的概念。( 1902年)他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 “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 光明日报 材料三 1924年 2月,孙中山在演讲中说: “列 强因为恐怕我们有了这种思想,所以 便生出一种似是似非的道理,主张世界主义来煽惑我们,说世界的文明要进步,人类的眼光要远大,民族主义过于狭隘,太不适宜,所以应该提倡世界主义。近日
7、中国的新青年,主张新文化,反对民族主义,就是被这种道理所诱惑。但是这种道理,不是受屈民族所应该讲的,我们是受屈民族,必先要把我们民族自由平等的地位恢复起来之后,才配来讲世界主义。 ” 材料四 20世纪末期的世界在民族和民族主义问题上存在的一种新趋势是由欧盟体现的。尽管欧盟在其内部建设中困难重重矛盾不断,正如人们所说建构一个超民族的共同体 、形成统一的欧洲认同是如此之难,但欧盟无疑体现着对传统的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概念的超越。国内有的学者把欧盟描述为一种新型的民族主义,这也许是基于对欧共体的成立背景及早期情况的考察,当时它东抗苏联集团挑战西拒美国控制的企图,要在 “两超 ”的夹缝中确立欧洲的地位。
8、而欧盟的内部建设意味着人们正在企图克服民族主义给欧洲带来的弊病, “结束上千年来存在于欧洲人之间的相互残杀与争斗以及民族主义的战争 ”,通过一体化而使欧洲享有和平、繁荣和幸福。 摘自安东尼 D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民族主义 (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18世纪 末民族主义呈现近代形态的背景。( 4分)根据材料一,比较民族主义在 19世纪中期前后的区别。( 4分) ( 2)根据材料二,指出梁启超表达出怎样的 “民族情绪 ”?(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分) ( 3)根据材料三,说明孙中山反对世界主义的理由。( 4分)对此,孙中山在民族主义问题上提出了什么新主张?( 3分) ( 4)根据
9、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 20世纪末期由欧盟体现的民族主义趋势。( 6分) 答案: 背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近代民族民主国家;启蒙运动促进了西欧的思想解放。( 4分,答出两 点即可) 区别: 19世纪中期前,民族主义是人民主权和争取民族独立与富强; 19世纪后期起民族主义成为资本主义列强对外侵略和争霸的工具。( 4分) 民族情绪:忧国、救国。( 2分) 影响:唤起民众的民族意识,救亡图存,激励有识人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2分) 理由:世界主义是帝国主义为遏制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提出的;中国还没有实现民族独立。( 4分) 新主张: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10、明确提出了反帝主张,谋求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的独立和平等。( 3分) 评述:欧盟所代表的是新型的区域性民族主义;是对于片 面民族主义的反思;受冷战、两极对峙格局的影响;顺应了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加速了欧洲一体化;增强了欧洲整体实力和国际地位;推动了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建设等。( 6分,答出三点且言之成理即可) 我国积极开展对外交往,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在道光时代( 18201850 年)的人的目光中,不 过是让夷人管夷人。他们想那是最方便,最省事的办法。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国际交往不断扩大和深入
11、 ,拓展了新中国的国际空间,促进了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也有利于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表中的 A、 B、 C表示建国以来,我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发展关系的几个重要的时段。(例如 ,D时段表示 90年代前期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此时段不是选择作答的内容)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材料一所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分) “治外法权 ”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什么?( 2分) ( 2)任选 A、 B、 C中的一个时段,分析在该时段我国与相应类型的国家发展关系的背景和政策。( 5分 ) 答案: 原因:长期闭关锁国,天朝上国心态,对世界不了
12、解,落伍于世界近现代文明等。( 4分,答出两点且言之成理即可) 影响: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的完整。( 2分) 任选一个时段作答,背景 3分,政策 2分。 A时段 背景: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对立,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敌对政策。( 3分) 政策: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的 “一边倒 ”政策,与苏联建交结盟,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关系。( 2分) B时段 背景:中国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为争取国际局势的好转和为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亚非出 现许多新兴独立国家。( 3分) 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上提出 “求同存异 ”的方针。 C时段 背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13、后,中国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出于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3分)政策:对外开放,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2分)(答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也可) ( 10分)【历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位外国史学家将日本与中国进行对比,认为日本的变革有这样一些优势: “日本诸岛地理位置的紧凑既促进了民族团结,又有利于新价 值观和新知识在全国的传播。也使这个国家容易遭受和认识外国的压迫,不像中国内地诸省长期以来很难受到西方的影响。此外由于日本有向伟大的中国文化借用某些东西的悠久传统,因而 19世纪同样的借用西方世界的东西时
14、,发生的冲突较少、痛苦较小。而且,开明的天皇政府具有改革的决心。 ”“同中国铁板一块的特点相比,日本的政体和社会结构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 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 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真正的 “要义 ”。 成败得失 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 的比较 ( 1)材料认为日本的明治维新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有哪些方面的优势?( 4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没有深入、持久进行的原因。( 4分) ( 3)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一成一败,关键原因是什么?( 2分) 答案: 优势:岛国的地理环境;向外学习的传统;社会的多
15、元化;政府支持改革。( 4分) 原因:没有推翻落后的政权;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顽固势力强大;变法集团力量弱;变法策略有不当之处;受康梁阅历的制约等。( 4分,答出四点即可。) 关键原因:在于改革派力量的强大与否。( 2分) ( 10分)【历史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主 ”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中国人接受和传播 “民主 ”,最初也是把它与 “君主 ”掺和在一起,视为 “君民共主 ”,甚至 “为民做主 ”。 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家宅
16、、财产、营业、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居住、迁徒、信仰等自由,有请愿、陈诉、诉讼、任官、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的权利;承担纳税、服兵役等义务。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人对 “民主 ”的认识存在什么问题?( 2分)分析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 4分) (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哪里?( 2 分)有何重要意义?( 2分) 答案: 问题:当时人们没有真正理解 “民主 ”的内涵。( 2分)原因: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对西方国家了解不深;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等。( 4分,答出两点即可) 进步性:明确提出主权在民。( 2分)意义: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
17、的确立,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 2分) ( 10分)【历史 20 世纪的战争与 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年半以来,盟军(指德、奥、保、土军队)赢得了战争的许多胜利,显示了他们的不可摧毁的力量。他们是为了捍卫他们的生存和民族发展的自由被迫作战的。 但是,同时出于制止流血和终止战争恐怖的愿望,他们建议现在就立即开始和平谈判,他们确信他们所提出的以保证他们人民的生存、荣誉和自由发展为目的的建议,是可以作为恢复持久和平的基础的。 如果尽管有了这个和平与和解的建议,而斗争竟仍要继续下去,四盟国决心将斗争进行到胜利为止。而同时在人类和历史面前将声明不负任何责任。 1916 年 12月
18、 12日德国政府和平建议 材料二 协约国不得不在它们的答复中首先提出,强烈抗议敌国照会中两点主要论断,这个照会企图将战争责任推在协约国身上,并且宣扬中欧国家的胜利。 倡议还希图加强德国和它的盟国的公共舆论。这些盟国已经由于它们的损失而发生严重的动摇,由于经济上被包围而疲惫不堪,并且由于强迫它们的人民作出极大的努力而分崩离析。 1916 年 12月 29日协约国政府的答复 ( 1)材料一中,德国是怎样自我标榜其和平建议的出发点和目的的?( 2分) ( 2)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双方对当时大战局势的评价有何不 同?( 4分)哪一方的观点较符合实际?( 2分) ( 3)你认为应如何评价双方的战争责任?( 2分) 答案: 标榜: “出于制止流血和终止战争恐怖的愿望 ”, “保证人民的生存、荣誉和自由发展为目的 ”。( 2分) 不同:德国认为同盟国已赢得了许多胜利,显示了不可摧毁的力量;协约国认为同盟国方面经济困难,即将 “分崩离析 ”。( 4分) 协约国一方的观点较符合实际。( 2分) 责任: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双方都是发动战争的罪魁祸首,都是非正义的。(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