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山西农业大学附属中学九年级中考练兵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woload295 文档编号:28815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山西农业大学附属中学九年级中考练兵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4届山西农业大学附属中学九年级中考练兵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4届山西农业大学附属中学九年级中考练兵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4届山西农业大学附属中学九年级中考练兵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4届山西农业大学附属中学九年级中考练兵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山西农业大学附属中学九年级中考练兵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2分) 这次成品油调价后,为保证市场物价基本稳定,防止连锁涨价,对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铁路客运、城市公交、农村道路客运(含岛际和农村水路客运)价格不得作调整。同时,国家将按照 2006年石油价格综合配套改革时建立的对种粮农民等部分困难群体和公益性行业补贴机制,继续对种粮农民(含远洋渔业)、林业、城市公交、农村道路客运(含岛际和农村水路客运)给予补贴。 (选自光明日报 2012年 2月 8日,略有改动) 上面一段话的主要内容是: 答案:对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铁路客运、城市公交、农村道路客

2、运领域不得涨价。对部分困难群体与公益性行业,国家继续给予补贴。 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压缩语段的题型。 “压缩语段 ”就是将内容丰富的长语段,按要求浓缩成语言简洁、意思明了的短语段。其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把握文段主旨的基础上筛选出语段主要的信息,并将其按要求概括表达出来。压缩语段是将长文读短的基础,是语文阅读的重要能力。主要是考查考生的提炼、概括、压缩的能力及表述能力。本段属于叙述性文字,就要提取出事件的各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然后按照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将主要内容整合。最后放弃次要信息抓住要信息,根据字数提炼概括成一句话。如果命题对概括的内容、范围有所限制,则一定要结合要

3、求去概括。 考点: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选择题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 悄 然 /悄 悄 纤 维 /纤 细坚贞不 渝 /不可 逾 越 B精 粹 /猝 死 模 样 /模 拟目不 暇 接 /白玉微 瑕 C 殷 切 /殷 红 卷 宗 /证 券 相形见 绌 /笨 拙 不堪 D阴 晦 /教 诲 馈 赠 /憎 恨 噤 若寒蝉 /忍俊不 禁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侧重考查学生识记汉字字音的能力。做此类试题,应用普通话默读,审读每组中每一个加点词语的读音。这道题中有多音字的认读,还有形近字读音的认读。这道题有一定的迷惑性,在平常的学习中要注意字音的识

4、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汗流浃背敝帚自臻鞠躬尽瘁郑重其事 B富丽堂皇破釜沉舟恪尽职守如法泡制 C脍炙人口地大物博络绎不绝意气风发 D浮想联翩得天独厚怡然自得苦心孤诣 答案: C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主要是字形。 A项中 “敝帚自臻 ”应为 “敝帚自珍 ”; B项中 “如法泡制 ”应为 “如法炮制 ”。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

5、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藤野先生那亲切的话语,慈祥的面孔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 B皇帝的新装中,只有所有人提高警惕,两个骗子就不会得逞。 C通过学习海燕一文,同学们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D在封建社会的腐蚀下,使孔乙己 “没有进学 ”、 “不会营生 ”、 “好喝懒做 ”。 答案: C 试题分析:病句题型的做题思路通常是: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 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 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 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

6、。 A项属于搭配不当,亲切的话语不能浮现在我眼前; B项属于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将 “只有 ”改为 “只要 ”; D项由于滥用介词,句子缺少主 语,应将 “使 ”去掉。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母亲的眼睛( 18分) 有孩子的女人不一定都是真正的母亲。真正的母亲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这双眼睛能够洞察儿女的一切,仿佛 X光,会透过种种表象,透视你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又仿佛千里眼,无论儿女身在何方,都能明察秋毫。 我就有这样一个母亲,我的一切都逃不出她的眼睛。我在邻居家吃了巧克力之后回到家,她见到我就说: “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两餐之间不要吃零食,既然这样,晚餐的

7、甜食你就不要再吃了。 ” “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诧异地问。 “没有母亲不知道的, ”她说, “一切都在你额头上写着呢。 ” 我放学回到家,她用手朝卫生间一指。我 顿时 瞪大眼睛,问: “你是怎么知道我急着要方便的 ” 她耸了耸肩: “一切都在你额头上写着呢。 ” 我二十岁的时候出了一次车祸。那时我已经搬出家一个人住了。我的母亲看电视新闻时,看到一个画面从屏幕上一闪而过。那个画面上是一副担架,担架上躺的人身上盖着布,只露出了两只脚。但是,母亲立即把父亲从床上拉起来。“快穿衣服, ”她说, “去医院,女儿出事了! ” 岁月没有减弱母亲的直觉能力,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母亲的直觉能力越 来越出神入化了

8、。母亲能看出我的婚姻是否幸福,我的工作是否顺利,甚至无须看到我本人也能洞察我的情况。一次,我去乡下办事,遭遇了几个流氓的骚扰。我摆脱这些家伙刚回到我住的地方,母亲就打来了电话。 “女儿, ”她说, “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情 ” 五年前,母亲因病住院,那时我在离家很远的一个地方工作,我天天给母亲打电话,但都没有回去。一天晚上,我突然有一种感觉 我必须见母亲。第二天,我乘飞机来到母亲身边,我和母亲 紧紧 地抱在一起。 “哦,女儿, ”母亲说, “你怎么知道的 ” “一切都在你额头上写着呢。 ”我流着眼泪说。 11“你远在加利福尼亚也能看见 ”母亲问。 12直到那时我才明白,尽管所有的女人都有母亲,

9、但是只有少数幸运的女人才能做真正的女儿。我再次拥抱母亲,说: “没有女儿不知道的。 ” 【小题 1】选文中的母亲的眼睛有着怎样的特殊功能?请用原文作答。( 4分) 【小题 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两个句子,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分) ( 1)我 顿时 瞪大了双眼。 ( 2)我和母亲 紧紧 地抱在一起。 【小题 3】文章反复提到母亲说 “一切都在你额头上写着呢 ”,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3分) 【小题 4】第 段中母亲问: “你怎么知道? ”母亲问女儿知道什么?( 3分) 【小题 5】文章最后一段中说 “没有女儿不知道的 ”,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4分) 答案:

10、 【小题 1】母亲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这双眼睛能够洞察儿女的一切,仿佛 X 光,会透过这种表象,透视你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又仿佛千里眼,无论儿女身在何方,都能明察秋毫。 【小题 2】( 1)生动地表现了 “我 ”对母亲明察秋毫的表现感到不可思议,非常吃惊。( 2)写出了相互思念,心灵相通的母女俩相见时激动、喜悦的心情,表达了母女间深厚的感情。 【小题 3】从这句 话可以看出母亲时刻都关心着女儿,女儿的言行举止都牵动着母亲的心,她是一位细心周到的母亲。 【小题 4】母亲问女儿: “你怎么知道我想你? ”(意思相近即可) 【小题 5】与前文相呼应,说明女儿理解母亲对她的关爱和牵挂,理解那种心心相印

11、的爱都是缘于亲情,女儿也同样深深地爱着母亲;深化中心。 【小题 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学生准确筛选文章内容的题型,这样的题都比较简单,只要抄写时不出错别字就可。本题的答案:就在文章的第一段中。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答题思路 : XX词语 +抓感情色彩、修辞手法、写作手法、人物描写+ 析词语表现的内容或表达的情感。做此类题需要结合语言环境,最后落脚在词语表现的内容或表达的情感上。本题中 “顿时 ”写出 “我 ”一回家母亲我要上厕所的吃惊、不可思议。 “紧紧 ”要结合母女间的深厚情谊考虑。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

12、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 “一切都在你额头上写着呢 ”这句话在文章中出现了好几次, “我 ”在邻居家吃巧克力, “我 ”放学回家要去厕所,母亲明察秋毫,不是因为母亲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母亲时刻关心儿女,儿女的一举一动都在母亲的关 心范围,体现出母亲对儿女的周到、细心。此题只要身临其境就能解答正确。要注意题干的要求,不要将文后的 “我 ”说母亲的句子也考虑到本题。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揣摩人物内心世界的题目,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及母亲生病时对儿女的格外思念的心情可很准确的写出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应该是母亲对儿

13、女思念的感情。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5】 试题分析:这个句子与前文母亲说的 “没有母亲不知道的 ”相照应,仅仅称呼的变化,说明在 这一刻,女儿彻底明白了母亲以前对自己的的关爱。联系文章中母亲关爱 “我 ”, “我 ”惦记母亲, “血浓于水的亲情 “仿佛有心灵感应,彼此之间相互惦念,心心相印,此处不在仅仅谈母亲,也加入了女儿对母亲的惦念,由此本文的中心得以深化。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口香糖可以预防耳部感染( 12分) 我们知道, 耳部感染是儿童期最常发生的病痛之一 。而这种常常反复的感染带给孩子们极大的痛苦

14、。多数孩童到 5岁时都曾发生过至少一次的中耳炎,美国每年约有 1600万名孩童因中耳炎就医,目前,科学家 正在研究的一项预防措施是让孩子们咀嚼含有木糖醇的口香糖。科学家们注意到,木糖醇能阻止引起很多耳部感染的细菌的生长。 他们开始研究嚼口香糖的孩子是否比不嚼的孩子更少遭受耳部感染。 这次研究检视了 1826名健康孩童,研究对象是芬兰日托中心的小孩,他们被要求定期食用含有木糖醇的口香糖或糖浆,最终取得了中耳炎风险降低 25%的结果。不过研究员也表示,虽然仍需要更直接的研究来证实木糖醇可预防中耳炎。但迄今为止的结果是令人鼓舞的。 木糖醇又称桦木糖,是从白桦树、橡树、玉米芯、甘蔗渣等植物原料中提取出

15、来的一种天然植物甜 味剂 ,用在许多低热量产品,包括糖果和一些烘焙产品中。它可以抑制某些细菌的生长。中耳感染时,细菌堆积在鼻子和耳朵连接的耳咽管,一直咀嚼木糖醇,可以防止细菌生长感染耳部。 不仅如此,专家指出,如果乘飞机时经常嚼口香糖,并不断咀嚼,会使咽鼓管在鼻咽部的开口开放,空气能够自由进出鼓室,鼓室内外气压就能有效保持平衡,促进鼓膜恢复和保持正常,从而预防耳鸣症。 其实,除了坐飞机,这种方法在生活中也同样适用。从解剖学上分析,外耳道的前壁就是颌关节,人在听到大分贝噪音时嚼东西,颌关节会拉扯耳朵,让耳塞式耳机送进耳朵的音量 外泄,形成漏音,反而能保护耳朵。 此外,科学家研究证明,如果一边戴耳

16、机听音乐一边咀嚼食物,内耳测量到的音波压力会降低 1 3分贝,从而达到保护耳膜的效果。对此,专家建议平时喜欢听音乐、唱 KTV,或者处于噪音工作环境的朋友,不妨经常咀嚼口香糖,对于耳鸣的预防、耳朵的保健都有着不错的作用。 【小题 1】本文是一篇 说明文,说明了 【小题 2】第 段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 的说明方法。第 段还使用了 的说法方法。( 2分) 【小题 3】第 段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的 “之一 ”不能去掉,原因是什么?( 3分) 【小题 4】请根据本文内容为木糖醇口香糖拟一则宣传用语。( 4分) 答案: 【小题 1】事理 咀嚼含有木糖醇的口香糖有利于耳部保健 【小题 2】下定义 列数字 【小题

17、 3】因为儿童期最常发生的病痛有多种,耳部感染只是其中的一种,去掉 “之一 ”后就绝对化了,语言表达就不准确了。 【小题 4】示例:嚼木糖醇口香糖,保护耳部健康。 【小题 1】 试题分析:依据说明对象和说明目的的不同,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 或这类事物。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 “为什么是这样 ”是其主要目的,本文就是解答的口香糖为什么可以预防耳部感染的问题,因此属于事理说明文。

18、这篇说明文没有中心句,因此需要根据各段介绍的内容加以综合把握,确定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考点:分析说明顺序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考点:概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画图表 等。第三段的首句交代了木糖醇的原料、性质等,因此属于下定义。第一段中 “美国每年约有 1600万名孩童因中耳炎就医 ”;第二段中“最终取得了中耳炎风险降低 25%的结果 ”确定第一二段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这是考查

19、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题型。回答此类题要注意 “三步 ”,即联系本词(对本词语的含义进行解说)、联系本句或者上下文(突出了本句或者上下文的什么内容)、说话不至于太绝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考点: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 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答题时首先要了解宣传用语(或口号)的特点,即简洁,有号召力。可引用名言,也可以自拟,只要符合活动主题即可。具体写作时要抓住语境,把握内容,控制字数,句式整齐,修辞得体。本题要抓住木糖醇口香糖保护耳部健康写宣传用语。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文言文阅读 ( 15分) 甲 水陆

20、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技,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 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余以为妙绝。 【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

21、的加点词语( 2分) ( 1)可远观而不可 亵 玩焉 ( 2)余以为 妙绝 【小题 2】古汉语词典对 “鲜 ”字有以下几种解释。请根据语境,选出对 “陶后鲜有闻 ”中 “鲜 ”字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 )( 2分) A读 xin,活鱼 B读 xin,新鲜 C读 xin,鲜艳 D读 xi n,少 【小题 3】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晋陶渊明独 /爱菊 B世人 /盛爱牡丹 C荷花为雨 /所洗 D余忆年 /少时 【小题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2)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小题 5】读文赏荷( 5分) ( 1)赏

22、荷,可观其形美。 乙 段描绘 雨中 荷花的语句是 “ ”,描绘 雨后 荷花的语句是 “ ”(用原文填空)( 2分) ( 2)赏荷,可品其神美。 甲 段称莲为 “花之君子 ”, 乙 段赞荷为 “花中仙子 ”。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3分) 答案: 【小题 1】( 1)亲近而不庄重 ( 2)美妙到了极点 【小题 2】 D 【小题 3】 B 【小题 4】( 1)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 2)一天,(我)和几位好友一起,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 【小题 5】( 1)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鲜研明媚,袅娜多姿 ( 2)示 例一:我喜欢称莲为 “花之君子 ”。因

23、为莲具有 “出淤泥而不染 ”的特点,这与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是相通的。示例二:我喜欢称莲为 “花之君子 ”。因为莲具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的特点,这与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品质是相通的。示例三:我喜欢称荷为 “花中仙子 ”,因为被雨洗涤过的荷花,更显得鲜妍明媚、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 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

24、本题考查的就是重点实词的解释,都是课内文言词语解释。 “亵玩 ”是注解中的重点词语,“妙绝 ”是两个词, “绝 ”为 “极 ”“妙绝 ”即为 “妙极了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这道题因为是课内文言文的课下注释,因此非常简单。日常学习中,对课下的注释要掌握扎实。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 “课标 ”明确指出,阅读文言文 “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 ”。所谓 “诵 ”,就是用有高低抑扬的腔调读。这自然涉及到朗读节奏的问题。而划分朗读节奏其实就是考查学生诵读文言文的能力。其

25、原则是不把句子读破,以便让别人听清并听懂句子的意思。文言文朗读常见的停顿有以下几种:主语和谓语间应停顿、动词和所带宾语间应停顿、动词与所带补语间应停顿、在转折连词前应停顿、提前状语应在其后和主语间应停顿、句子成分省略外应停顿、句首发语词后和关联词所属内容间应停顿。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 子的翻译能力。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这两个句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两个句子中的的

26、关键词有 “莲之爱 ”“偕 ”, “莲之爱 ”即对于莲花的喜爱, “偕 ”应译为 “偕同 ”。 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B项为主谓之间的停顿。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5】 试题分析:第一小题,理解原文大意,抓住原文中的语句 提示即可提取出来,如 “忽有大雨倾盆而至 ”表明后句 “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描写的是 “雨中 ”的荷花,“少时,雨过天晴 ”表明后面 “鲜妍明媚,袅娜多姿 ”描写 “雨后 ”的荷花。第二小题,为开放性题,同意 “君子 ”, 可从这个词概括了莲的品质的角度回答。同意“仙子 ”可从这个词语强调了莲的风采

27、、风度、仪表等角度作答。此题要在通读两文的基础上,根据所学文言文知识,理解文章大意,题目涉及到的部分再精读,然后根据要求或提取或概括,得出切题的答案:即可。 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 F。 诗歌鉴赏 ( 5分) 城阙辅之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离,同时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小题 1】分析首联中的 “辅 ”、 “望 ”妙在何处?( 2分) 【小题 2】简述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两句诗蕴涵的哲理。( 3分) 答案: 【小题 1】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 “辅 ”,突出了其雄浑阔

28、大的气势。诗人巧用一个 “望 ”字,将千里之遥的秦蜀二地一下子拉近了,营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使人有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 。 【小题 2】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小题 1】 试题分析:这首诗的首句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 “辅 ”,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第二句点出友人 “之任 ”的处所 风烟迷蒙的蜀地。诗人巧用一个 “望 ”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就暗寓了惜别的情意。 “望 ”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 “五津 ”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这

29、一开笔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为全诗锁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 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做此题前先搞清这句诗的意思:四海之内有了知心朋友,就是远在天边,也还是近邻一样亲近,息息相通。然后根据意思可概括出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是: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真正的友谊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著导读 在下在横线上填写相关内容。( 2分) ( 1)林冲绰号 “豹子头 ”,他因触怒了高太尉,被刺配沧州,押解途中,如果不是被

30、相救,就差点被董超和薛霸害了性命。 ( 2)名人 传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 罗兰的作品,它叙述了贝多芬、 、列夫 托尔斯泰苦难的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答案:( 1)鲁智深 ( 2)米开朗琪罗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了学生对作家作品记忆的能力。这两道小题都是初中课外阅读推荐的重点篇目,日常阅读中一定要认真读原著,不能仅仅看看梗概就了事,有时候涉及到原著细节的内容,解答起来就会出现问题。这两道小题只要看过原著就十分的简单。因此考生应该对此记忆的很清楚,关键是人名一定不要出现错别字。 考点:识记诗歌的基本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默写 在横 线上默写。( 10分) A醉里挑

31、灯看剑,。 B,奉命于危难之间。 C庭下如积水空明,。 D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是诗歌常用的手法之一。李煜的 “ ”借梧桐写出了自己国亡被囚的深深寂寞;李白的 “ ”借杨花衬托了自己对朋友遭贬的无限忧伤;白居易的 “ , ”借莺歌燕舞,传达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与留恋。 E、国务院将传统节日清明、端午和中秋定为国家法定节日。古诗词中有许多吟咏这些节日的诗句,请你从这三个节日中任选一个,把节日名填在括号里,再写出与这个节日有关的连续的两句诗: ( ) , 。 答案: A、梦回吹角连营 B、受任于败军之际 C、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D、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E、清明:清明

32、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中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试题分析:语文课程标准在目标中强调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古诗文的背诵默写题成为承载这种理念的题型。小题 ABC,都属于直接型默写题,这是一种传统型的默写题,又称 “机械型默写题 ”,它要求考生写出指定的名篇佳作中的文句,或是出上句对下句,出下句对上句,或是出两头写中间。这是难度最低的一类题。但要注意背诵时将字记忆清楚。如 “澡荇 ”的写法。 DE属于理解型默写题,它的难度要比直接型默

33、写题稍大些,灵活性也强一些。因为它把从前死记硬背的检测方式深化了一步。考生不仅要准确、熟练掌握原文,还要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但它的答案:仍具有唯一性。 E小题需要日常学习中对诗词分类整理记忆。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那一刻,我 要求: 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600字左右。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参考例文】 那一刻,我陶醉了 从来不曾知道,来自蝴蝶的吻触是那样地美好。 我漫不经心地在那条小径走着,没有同行的人。幸好,有阳光,有风,有树,有花草,还不至于让我太孤单,不至于让世界寂静得骇

34、人。 看着落寞的投影,觉得好凄凉。在人前开怀大笑的我,此刻很安静,离开了人群,我的快乐找不到理由来表现,我的笑声找不到力量来绽放。 花草、绿树一簇簇从 眼前掠过,我的思想,轻飘飘地浮在空中,任清风白云把它带向远处。 突然,一尾蝶儿莽撞地冲到我的脸颊上,轻轻一点,倏尔飞走了,我一下子怔住了。 那是怎样的一个吻触啊!蝶儿这个不经意的吻一下子激活了我的生命,我的思绪、嗅觉、触觉都活跃起来了。 初夏的蝶儿,她来得好早啊!存花苞初放之际就迫不及待地出来闯荡世界。她飞得这样急,必定是个勤劳的精灵,她身姿如此轻 ,大概正沉醉于这迷人的景色之中 这样思想着,我惊奇地发现自己竟情不自禁地将身子向蝶儿飞走的方向倾

35、斜过去。 轻轻抚摩着被蝶儿吻过的那寸肌肤,想象着她在与 我相遇之前,曾经吻过哪朵花的哪茎芳蕊,在我之后,她又将吻触哪条溪流的哪朵浪花?而我是不是她生命中的一次美丽的际遇呢? 陶醉于蝶儿的那个吻触我想到了 “沧海一粟 ”,才觉万物独处于大自然中都显得那么渺小,觉得人生一世也不过是眨眼之间,所有生命都在随着大自然的节奏而舞动。 蝶儿如此开心,我有什么理由让自己忧伤?蝶儿如此轻盈,我有什么理由沉重?蝶儿如此勤劳,我有什么理由惰于思考?蝶儿如此活泼,我有什么理由停滞不前? 那一刻,是你 蝶儿的一个吻触,让我醒悟,让我痴迷,让我沉醉! 试题分析: 1、以 “我 ”为中心 ,一定要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

36、,适合写记叙文或散文。 2、 “那一刻 ”是本文构思的难点, “那一刻 ”,是时间上的限制,即时间是短暂的、瞬间发生的,文章中你可以写一天甚至更长时间里发生的事情,但你必须写到“那一刻 ”,而且 “那一刻 ”之前的叙事都是为 “那一刻 ”发生的情感和心理变化服务的。 “那一刻 ”是一个细节,是一个特写镜头,是一副画,是一个动人的场面,是 “真善美 ”的凝聚,是 “假恶丑 ”带给人的震撼。从一个小的角度出发,重点写一个细节,一个情节,然后把它写深、写透,要注意捕捉那些闪光的细节,写出真切的体会和感受,只有 这样才能 四两拨千斤 。 文章要抓住情感转变的特定情境和故事发展的特定阶段(高潮),或进行

37、场面的描写,或做好气氛的渲染,记叙独特的心灵一颤。力避为阅卷老师唱催眠曲。 3、真情实感是文章感人的一个条件,但有了真情也未必真切感人,这中间还有一个如何表达的问题。写作时要努力通过景物描写、事件叙述来寄托自己的喜怒哀乐,要努力运用细节描写和渲染等艺术手法,这样才能让人回味无穷,否则,你的情感抒发,不但不能感人,而且会有矫情之嫌疑。 同学们,生活中的许多浪花会让我们心动,这心动是真情的外在流露,来源于生活的体验,来自源 于生命的感悟。没有善良之心,你就无法感受刻骨铭心的友情;没有感恩之心,你就无法体验感人肺腑的亲情;没有忠诚之心,你就无法理解至死不渝的爱情 冷漠而麻木的灵魂难以让生活中的朵朵浪花在心灵深处栖息,因而也就难以获得深刻而丰富的情感体验。可是一旦我们带上一颗细腻而敏感的心去体验生活,你就会发现生活中山水有情,草木知意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