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山东省鱼台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

上传人:deputyduring120 文档编号:334844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山东省鱼台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1年山东省鱼台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1年山东省鱼台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1年山东省鱼台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1年山东省鱼台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年山东省鱼台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选择题 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 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A 2 B 31 C 73 D 193 答案: D 互联网迅速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使信息知识更为迅速更为便利地传递和共享 B现代生活方式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生活改变 C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娱乐的方式 D人们的价值观以及认识世界、思考问题的观点和方法发生变化 答案: B 农业文明时代,文明区域间相对封闭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水平的局限 B高山、大河、海岸、沙漠的阻隔 C沟通技术缺乏 D缺乏横向交流的驱动力 答案: A “从那里输

2、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根本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劳动者。 ”这句话所描述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 “商业革命 ” B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 “价格革命 ” C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的交流 D新航路的开辟引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答案: B 下列对有关西方开辟新航路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B主要目的是殖民掠夺 C执行平等交往的政策 D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 C 二战后初期,有政治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 “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 ”。这一措施是 A推行马歇尔计划

3、 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答案: A 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有: 小农经济顽强生存 统治阶级实行重农政策 商品经济的繁荣 封建剥削相对沉重 A B C D 答案: C 汉书 食货志记载: “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这表明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答案: D 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 “伏查各国通商以来 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

4、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 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 ”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 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 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 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答案: B 据史书记载:天津进口货物中,美国货占到 70%,大量走私进口的美国货还不包括在内。天津市场上出售的货物,美国货占到将近 60%,天津的民族工业因此纷纷破产。这种情况发生在 A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B抗日战争前期 C抗日战争后期 D抗日战争胜利后 答案: D 图某杂志的封面。从中获取的历史信息是,当 A中国人造卫星发射升空 B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C浮夸现象十分盛行 D科教兴国战略初见成效 答案: C

5、在某中学的 “上海乡土史 ”课程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见表)确定一研究主题。以下切合材料的主题是 A上海工业化一瞥 B改革开放在上海 C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 D上海,红色的摇篮 答案: C 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 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A电报业 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 答案: A 徐珂清稗类钞记述: “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 ”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 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

6、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 答案: B 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有 纺织业、采矿业是当时最大的两大工业 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仍然没有形成 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 封建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A. B C D 答案: B 某历史书籍记载在 1922年有一个民族资本家说: “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日本)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 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以善后。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你认为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是: A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7、实现民族的独立 B建立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 C冲破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双重压迫 D发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抑制洋货 答案: A 1981年 10月,承包了 28亩棉田喜获丰收的山东高唐县农民王本跃夫妇赶着大车售新棉,当时他所处的情形有 A他联合部分农户组织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B他被定性为走资本主义道路 C他承包的土地被收回集体经营 D高唐县推广 “包产到户 ” 答案: D 20世纪 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A推行了土地改革 B

8、组织了人民公社 C实施了 “一五 ”计划 D发动了 “大跃进 ” 答案 : C “奇唱歌来怪唱歌,养个肥猪千斤还要多。脑壳谷箩大,宰了一个当三个。三尺锅子煮不下,六尺锅子煮半个。 ”这首歌谣体现哪个时期的特色 A大跃进时期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 A “松绑 ”是 20世纪 80年代中期企业改革的代名词,反映了当时国营企业改革的原则有 A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B对民族资本进行和平赎买 C实行全面公私合营 D对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 答案: A 明确非公有制企业地位的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答案: D 明确

9、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八大 答案: B 20世纪 90年代,我国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做法符合 A市场经济一定要取代计划经济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C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不能并存 D计划经济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 B 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的是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内地 答案: A 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

10、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文化教育日渐衰落 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思想观念有了改变 A B C D 答案: D 综合题 时代不同,人们的消费观念也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奢则不孙 (恭逊 ),俭则固 (寒酸 )。与其不孙也 ,宁固。 论语 材料二 明朝后期 “(暴富之家 )男子服锦绮,女子饰金珠,是皆簪拟无涯,逾国家之禁也。 ” 嘉靖太康县志 材料三 鸦片战争之后,崇尚洋货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消费品都要带个洋字 ”。民国初年,出现了倡导使用国货运动, “消费品都要带个华字 ”。 材料四 山东城镇居民 “九五 ”时期消费结构表 (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二反映的不同消费观念。并指出材料

11、二消费观念反映的社会现象。( 6分) (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近代中国出现 “崇尚洋货 ”和 “倡导国货 ”的原因。(6分 ) ( 3)据材料四概括这一时期山东城镇居民消费观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8分) ( 4)综上所述,你认为影响消费观念的因素有哪些?( 4分) 答案:( 1)观念:材料一:提倡等级、崇尚节俭。材料二:逾越等级、追求奢生 现象:封建制度的衰落;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重利奢靡的风气。( 6分) ( 2)崇尚洋货:西方列强人侵;洋货大量涌入;西方工业产品优势;工业文明冲击。倡导国货:民族危机加深;实业救国思潮;民族工业发展;民国政府倡导。(

12、6分, “崇尚洋货 ”和 “倡导国货 ”的原因各答出 3点即可) ( 3)变化 :由重温饱到重健康、舒适 ;由重物质到重文化、教育。 原因:改革开放深化;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人们思想观念变化;城镇居民收入增加。( 8分) ( 4)经济水平、政府政策、社会风气、文化传统、居民收入等。( 4分) ( 11 分)我国 “十二五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主线引起高三学生的热议。某校高三( 1)班同学围绕 “坚持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的主题主线,查找到下列材料和问题,运用史地政三科知识进行探究研讨,请你共同参与。 材料一 1918年列 1宁说: “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

13、的国家里,实行 已经超越 一般革命 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物,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门径。 ”1921 年列宁又说: “我们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 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 摘自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 1950年,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到 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仍低于 1913年。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了粮食总产量的 60%和全部甜菜与皮棉。农庄庄员的劳动报 酬很低,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摘编自世界当代史

14、( 1)依据材料一,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4分) ( 2)依据材料二,归纳苏联在发展国民经济上存在的问题。(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和最终导致的社会后果。( 3分) 答案: (1)变化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变为新经济政策。( 2分) 原因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超出了俄国当时的生产力水平 ,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困难 ;继续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效途径。( 4分) (2)问题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 调 ,人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 2分) 原因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斯大林模式 )。( 2分) 后果 :苏联解体。( 1分) (1

15、5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人的发现不仅导致新的全球性视野,也导致了美洲 欧亚大陆之间疾病传播,阅读下列表格 彭顺生哥伦布发现美洲于人类交往 材料二 在英国,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已经成为常见病和导致死亡的最大原因。 1848 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 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 ,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工人阶级提 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并将此作为自己的基本权利。值得注意的是,在工人阶级的这些要求中,实际上也包括着,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 。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在 1842年发表了调查报告英国劳动人口

16、卫生状况,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材料三 二战后各国环境恶化成为全球性危机,很多发达国家在 60年代发生了轰轰烈烈的环境运动。随着 航天技术的发展,资本主义初期认为地球资源取之不尽的盲目乐观思想逐渐消失。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还促使人们关注其它一些全球性问题(贫富差距和贫困等),所以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发表了著名的 “贝弗里奇报告 ”,主张政府要向贫穷、愚昧、肮脏、疾病、失业等社会、经济问题开战。全球化可以提高全球的平均收入水平,促使人们对环境质量更加

17、关注,敦促政府通过干预解决环境问题,使得全球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张伟全球化的环境维度 (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地理大发现给环境带来的影响( 4分) ( 2)根据材料二说明英国环境问题产生 的原因并概括英国治理环境的措施。( 6分) (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以来有利于环境改善的因素。( 5 分) 答案: (1)影响 :使世界由孤立走向整体 (全球化开始 );促进西欧资本原始积累 ;促进医疗技术进步 ;给美洲人民及生存环境带来灾难。 (每条 1分 ,共 4分 ) (2)原因 :英国工业革命或工业化进程中环境被污染。 (2分 ) 措施 :英国政府通过立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2分 ) 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参与和斗争促进了环境的治理和改善。 (2分 ) (3)因素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国家干预的加强 ;福利制度建立与发展 ;全球化推动 了环境问题的全球治理 ;环保意识增强 ;知识经济促进人与自然协调 ,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 (答出 5点即 5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给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