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江西省宁冈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

上传人:registerpick115 文档编号:334882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江西省宁冈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1年江西省宁冈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1年江西省宁冈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1年江西省宁冈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1年江西省宁冈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年江西省宁冈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选择题 下列关于的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叙述正确的是 ( ) A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全体国民所有 B战国时代的改革确定了土地私有制 C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 D均田制所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自唐代开始实行 答案: B 田汉诗云: “枝干横斜叶半黄,漳州炉焰对斜阳。炼钢何惜相思树,一寸相思一寸钢。 ”对于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颂扬新中国一五计划钢铁建设的巨大成就 B反映了大跃进时期违背客观规律对环境的破坏 C反映了人民群众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大跃进运动中 D展现了十年探索时期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答案: B “新礼

2、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盘云髻兴,堕马髻灭,爱国帽兴,瓜子帽灭,爱华兕兴,女兕灭 ” 上述现象大规模出现始于(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 D新中国成立后 答案: B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许多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生事物。以下具有代表性的是( ) 旗袍 中山装 京剧 里弄住宅 A B C D 答案: C 20 世纪五十年代,埃及总统纳赛尔说 :“的确,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还是文盲。但政治上的文盲人数却比 20年前少得多。 收音机改变了一切。 今天,人们在最偏远的乡村也能得知各地所发生的一切,并作出自己的判断。领导人不可

3、能再像以前那样统治国家。 ”这直接说明( ) A信息技术的普及推动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B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 C知识经济时代人民政治自觉性提高 D人类政治文明往往领先于文化水平而发展 答案: C 近代以来,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下场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A 1842年,英国女王在电灯下研究远东战况电报 B 1905年,名角谭鑫培表演的京剧被拍摄成影片 C 1936年,人们通过电视转播观看奥运会的比赛 D 1998年,上海人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网上贸易 答案: A 一位俄国学者指出: “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

4、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 ”20世纪 30年代初,美国 “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 ”的举措是 (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C大力拓展世界市场 D积极发展知识经济 答案: A 随着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 “文人论政 ”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社会背景是( ) 列强侵华,民族危机 政府腐败,人民困苦 思想启蒙,民智渐开 民主实现,言路畅通 A B C D 答案: B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 30周年,有人在纪念改革开放的征文中说道: “在此后的三十年间,从半闭关锁国状态下苏醒的中国快马加鞭追赶世界。如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 1979年打开的第一扇

5、 窗 则需要我们永远铭记。 ”第一扇 窗 是指 ( ) A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B设立沿海开放区 C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D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答案: A 罗斯福实施新政后,有人说美国的经济中心已从华尔街转移到了华盛顿。其含义是 A金融巨头在危机中破产 B计划经济取代了市场经济 C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加强 D私人资本主义受到限制 答案: C 有人概括二战后美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原因是 “基础殷实,决策正确,动力巨大,高新技术 ”。下列图示中比较符合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状况的 ( )答案: A 罗斯福曾说: “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制度临到毁灭的边沿时,是这个制度挽救了它。 ”这说明罗斯福新政对美国最重要的政

6、治意义是 ( ) A缓解了美国的经济危机 B扩大了就业从而维护了社会稳定 C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D保存了美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答案: D 甲: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 乙: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就是好地方,报春鼓点先敲响。三年买进三大步,梧桐引来金凤凰。 ”甲乙比较,乙所描述的景象出现于 ( ) A三大改造完成后 B人民公社化运动中 C文革期间 D改革开放进程中 答案: C 1962年到 1965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说明了 ( ) A

7、中央已经纠正了 “左 ”倾的指导思想 B中央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 “调整 ”在农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D当时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答案: C 下列观点中,与其他三个观点明显不同的一个是 ( ) A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B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C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D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者。 答案: B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长期处于官府的控制之下,其目的不包括 ( ) A宣扬国威 B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C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D满足统治者的需求 答案: B 某课题组在探究 “古代商业发展 ”课题过程中,

8、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错误的是 A宋代以前城市设有专供贸易的 “市 ”,且有专职官员管理 B唐代 “市 ”中出现专营货币存放和借贷的柜坊 C宋代益州开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交子 ” D明清时期,全国著名的 “商帮 ”是徽商和粤商 答案: D 在新航路的开辟中, 葡萄牙人迪亚士开辟了欧洲直通印度的新航路, 意大利人哥伦布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葡萄牙人麦哲伦完成了环球航行。其中 ( ) A 正确, 不正确 B 不正确, 正确 C 正确, 不正确 D 正确, 不正确 答案: B 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 “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

9、汽机为基础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蒸汽机提供动力,工业生产进入机器大生产时期 蒸汽机的使用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蒸汽机促进交通运输的发展,使世界联系更加紧密 欧洲列强以武力侵略为主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 A B C D 答案: D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写道: “17世纪的英国 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 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 ”材料中英国 “抢占了先机 ”和 “傲视全球 ”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 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 强了海外贸易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

10、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答案: C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 主要发生在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领域 科技含量大为提高 推动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 A B C D 答案: A 从 1895年开始,在短短的 10多年时间里,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家张骞的企业从一个扩大到 20多个,形成了一个以纺织为主跨行业的资本企业集团。这主要得益于( ) A洋务运动的诱导 B群众性的反常爱国运动 C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答案: C 下列几种经济成分在中国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 外资经济 官僚

11、资本 洋务经济 民族资本 A B C D 答案: C 19世纪 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吏们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于日本人的保护之下;上海均昌机器厂造的一艘小汽船,船头悬挂英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源是( ) A中外合资生产开始出现 B民族资产阶级得到外国的大力支持 C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 D民族资本主义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 D 下列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 经历了近 90年的发展史 是中国近代社会进步的基础 始终受到反动政府的阻碍和限制 外国对华经济侵略对其发展有阻碍和促进的双重作用 A B C D 答案: C 综合题 (

12、13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数不时,朝令而暮当具。 材料二: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 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称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 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 “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 ”; “售货无诀

13、窍,信誉第一条 ”“ 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 ”等 材料三: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 今趋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类。 贾谊论积贮疏 (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产经营方式?结合材料概括这种生产经营方式的特点。 (4分) (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 (4分) ( 3)材料三反映了作者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商关系的?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3分) ( 4)结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2分 ) 答案:( 1

14、)生产经营方式:自耕农经济(个体小农经济)。( 1 分)特点: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 “男耕女织 ”;封闭性;分散性;脆弱性。( 3分) ( 2)现象:出现区域性商人群体,商业资本活跃。( 2分)因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等。( 2分) ( 3)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 1分)影响: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 2分) ( 4)正确处理好农、工、商的关系,重视商业的作用;要遵循诚信为本的经商之道、要有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等。( 2分) (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顺治元年( 1644年),清政府颁发

15、 “迁海令 ”,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 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 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材料二:航海乃是谋求本共和国福利与安全最重要手段 自公元 1651年 12月 1日起及从此以后 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有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 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 殖民地 如违反本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入口的船舶 亦应一并没收。 航海条例( 1651年 10月) ( 1)概括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 17世纪中期中、英两国

16、的政策。( 4分) ( 2)依据所学知识分析两种政策出台的直接原因。( 4分) ( 3)分析两种政策对两国历史产生的不同影响。( 4分) 答案:( 1)中国实行海禁,闭关锁国。英国鼓励海外贸易。( 2分) ( 2)中国清政府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厉行海禁。英国为打击荷兰的海上优势,保护英国的海上利益。( 4分) ( 3)中国长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 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 后于世界潮流。( 2分) 英国鼓励海上贸易,实行海外扩张, 1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2分) ( 14分)北京师范大学

17、黄安年教授认为: “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 罗斯福 材料二: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 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 邓小平 ( 1)据材料一中 “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 ”,回答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

18、的。( 1分)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 ”具体指什么事件 ( 1分) ( 2)材料一中罗斯福的 “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有什么特点 ( 2分)其实质是什么 ( 2分) ( 3)材料二中 “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具体指什么经济模式 ( 2分)这个目标的确立对中国的经济建设有什么影响 ( 2分) ( 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 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 ( 2分)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 2分) 答案:( 1)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1分) 19291933 经济危机。( 1分) ( 2)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2分)实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2

19、分) ( 3)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2分)影响: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2分) ( 4)共同之处: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相结合。( 2分)启示: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相互借鉴( 2分,相近表述也可得分) (11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一: 1958年, “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 ”,成为一时间传遍大江南北的著名口号。 材料二: “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 ”这是 70年代末广州郊区的宣传标语。 材料三: 90年代, “市场经济 ”“与国际接轨 ”成为最流行的口号。 请回答: ( 1)材料一中的口号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经济建设指

20、导思想?( 2分)这一指导思想在实践中出现了哪些失误?( 2分) ( 2)材料二中的口号反映出农村生产关系将要发生怎样的变化?( 1分)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重要影响。( 3分) ( 3)列举 “市场经济 ”这一口号提出过程中的主要事件。( 2分)为 “与国际接轨 ”,中国政府做出了哪些努力?( 1分) 答案:( 1)指导思想: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总路线。( 2分) 失误:掀起了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分) ( 2)变化: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 1分) 影响:使农民对生产和分配有了自主权,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全国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建立了乡、镇政府;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3)事件: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四大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努力:对内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加入了 WT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