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花仙子 文档编号:335073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1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井田 ”与 “私田 ”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 A所有权 B耕作方式 C使用权 D赋税形式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井田制 ”是西周时期国家实行的主要土地制度, “井田 ”归国家所有采取集体劳作的耕种方式,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现象开始出现, “私田 ”归小农和地主所有,因此二者的最主要区别是土地所有权的归属差异,答案:选 A,在 B C D三方面二者也有区别,但这种区别对生产关系而言不 占支配地位。 考点: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点评:高考对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的考查

2、主要集中在井田制和均田制两个方面,对这两种土地制度的考查侧重于土地所有权方面,其实就所有权而言这两种制度都是国家所有制,但井田是奴隶主所共有,而均田是封建国家政府所有。 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前提是:( ) A国民经济得到恢复 B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 C国家掌握一切经济命脉 D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目的是为了恢复遭战争破坏的国民 经济,消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产生的严重弊端,实现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目的,但在实施该项政策之前苏联已经通过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掌握一切经济命脉,这一社会背景是苏联实施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前提

3、条件,答案:选 C, A B两项均是实施新经济政策的目的, D项说法错误。 考点: “新经济政策 ” 点评: “新经济政策 ”是高考中的高频考点和难点。高考之所以一再关注 “新经济政策 ”是因为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进行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尝试,尽管其有很大的不足,最终也未能在俄国完全贯彻,但是其首创精神给后世带来重大启迪和影响,尤其是对今天如何 将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向前推进仍发挥重要作用。 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没有突破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 B缺乏改革基础 C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D过高地估计了形势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

4、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突破原有高度集中的 “斯大林模式 ”,即没有突破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答案:选 A, B项说法错误不符合苏联改革的史实, C D两项是其改革失败的重要原因。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 点评:根本原因或主要原因类选择题是高考历史中的常见题型 ,如何快速找到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的根本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政治现象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关系上入手; 经济现象的根本原因从当时的生产力入手; 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从当时的社会生产方式入手; 历史事件的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内因入手;总之,可以充分结合哲学原理中的原因分析方法来根本原因问题。 戈尔巴乔夫首先进行的改革是:( ) A思想领域

5、B经济体制 C政治体制 D军事体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戈尔巴乔夫首先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在改革没有取得 预期效果的情形下将改革方向转向政治领域,最终由于改革的失败造成苏联的解体,答案:选 B, A C D三项与上述史实不符。 考点:戈尔巴乔夫改革 点评: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几个主要阶段:即斯大林模式阶段、赫鲁晓夫和勃烈日涅夫改革阶段及戈尔巴乔夫改革阶段。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也带来了苏联解体的巨大遗憾。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与败一直以来成为史学家争论的焦点,也成为高考无法回避的难点。建议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多收集此方面的材料深入思考,

6、完成小论文的习作。 二战后初期,美国倡导成立 “关贸总协定 ”的主要目的是 :( ) A扶植欧洲恢复经济 B凭借经济实力控制更广阔的世界市场 C促进全球经济发展 D借此遏止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战后,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美元取代英镑成为世界货币,美国试图凭借经济实力控制更广阔的世界市场以获取最大的利益,所以答案:选 C, A项是马歇尔计划的作用, B项是成立 “关贸总协定 ”所起的客观作用, D项说法不符合上述史实。 考点: “关贸总协定 ” 点评:排除 “关贸总协定 ”中的美国因素,其对世界经济发展仍旧起到积极的巨大推动 作用

7、。这种影响可从关贸总协定成立的宗旨中体现出来,即 “缔约各国政府,认为在处理它们的贸易和经济事务的关系方面,应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持续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商品生产与交换为目的,导致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并对上述目的作出贡献 ”。 从年起,欧洲联盟个成员国首先开始使用统一的欧洲货币 “欧元 ”,这表明:( ) A欧共体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B欧共体各成员国有了统一的经济发展规划 C世界经 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朗 D欧共同向着经济政治联盟的方向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8、问题的能力,欧元的出现表明欧洲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但各国货币现今仍旧可以通行,欧盟开始朝建立统一的欧洲市场方向迈进,答案:选 A, B项说法错误, C D两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考点:欧洲的联合 点评:二战后欧洲走向联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这种必然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美苏冷战的影响,战后西欧任何一个国家都无力单独与美苏抗衡并在世界政治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只有联合起来,西欧才能继续在 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 二战后欧洲经济中心地位的丧失,各国人民反战情绪非常强烈,他们迫切希望有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来尽快恢复和发展经济; 经济联合的必要性,西欧土地面积狭小,资源相对贫乏,这就使西欧各国认识

9、到要尽快发展经济,就必须打破贸易壁垒,在经济上联合起来。 欧元自 1999年发行后,已成为许多欧洲国家广泛使用的货币,总部设在瑞士巴塞尔的国际清算银行在 2005年 11月 27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05年 9月底,全球债券和货币发行总值为 12.158万亿美元,其中 5.431万亿为欧元, 4.765万亿为美元, 8830亿为英镑, 5010亿为日元, 2060亿为瑞士法郎,这说明 ( ) 欧元已成为发行量最大的币种 欧元的出现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表现 欧元的发行和流通标志着欧洲在经济一体化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这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也形成了国际格局的多极化 A B C D 答案:

10、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2005年 9月底,全球债券和货币发行总值为 12.158万亿美元,其中 5.431万亿为欧元, 4.765万亿为美元,8830亿为英镑, 5010亿为日元, 2060亿为瑞士法郎 ”说明欧元已成为发行量最大的币种,欧元的出现增强了欧盟的经济实力,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也形成了国际格局的多极化, 说法均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答案:选 D。 考点:欧洲联合的影响 点评:欧洲联盟是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一个经济集团,它不但是经济实体,也是政治实体,是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合作内容囊括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它的建立对世界历

11、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促进和推动了西欧经济的发展; 增强了西欧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抗衡的实力,动摇了美苏两极格局,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进程; 保持了西欧各国之间长期友好合作与稳定的局面,有助于世界秩序的和平与稳定。 下列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确立了美国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B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建立 C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制 D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战后初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同时也通过美元操控了世界金融体系,确立

12、了美国世界经济 霸主的地位,但布雷顿森林体系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有助于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所以, A B D三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 C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国际自由贸易体制基本形成。 考点: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的建立 点评: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朝向体系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前进,尤其是在经济体系的建设方面做出了有效的积极探索,这种探索不仅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有积极作用更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高考对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考查须要学生牢记以下几个特征: 工业革命前资本主义的发展奉行重商 主义;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自由主义阶段; 第二次工

13、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垄断阶段,其中 “罗斯福新政 ”之前的资本主义属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而其之后即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特征是( ) A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 B美元取得高于其他国家货币的地位 C美元与黄金挂钩,资本主义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 D由包括中国在内的 44个国家共同签订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特征是 “双挂钩,一固定 ”即美元与黄金挂钩,资本主义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的兑换比率固定,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和确立了美元的霸主地位,答案:

14、选 C, A B D三项是现象而非特征。 考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 点评: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近年来高考关注的焦点,其被关注的原因是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恢复和发展得益于战后资本主义新经济体系的建立,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其二,在当前世界新经济体系尚未建立的情形下,尽管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解体,但其影响依旧存在,尤其是美元特殊的国际地位依旧发挥着重要作用。 2007年是美国宪法制定 220周年、十月革命胜利 90周年和抗日战争爆发 70周年。下列各项中, 2007年为其签订 60周年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 ) A布雷顿森林协定 B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C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 D关税与贸易

15、总协定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由材料中 “2007年为其签订 60周年 ”可知时间特征是 1947年,结合所学可知 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成立,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快速增长,答案:选 D, A B C三项发生时间特征与题中不符。 考点: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点评:关贸总协定自生效以来对推动世界贸易的发展、抑制贸易保护主义、促进贸易自由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国际贸易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形势对国际贸易规则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关贸总协定作为一项临时的协定,存在许多弊端,特别是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其法律制度及

16、其运行机制越来越不能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就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2007年 9月 8日 APEC第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下列对 APEC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PEC成立于 1989年,澳大利亚是创始国之一 B APEC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 C中国于 2001年成功举办了 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D APEC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的重要表现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亚太经合组织( APEC)成立于 1989年,是由发达国家和多数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

17、集体化组织,由于其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加之各国历史文化传统差异加大,这使得APEC在发展过程中要遭 遇较大阻力,结合史实不难判断出 A C D三相说法正确, B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考点: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特点 点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APEC)是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其主要特点:第一,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是论坛性经济组织;第二,其合作方式基于自主、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具有强制性;第三,其合作的程度比较低,而其他经济联合体为非论坛性的经济合作组织,通过制定共同的规则章程约束各成员必须共同执行,联合程度高,尤其是欧盟。 1971年,为扭转外贸逆差,尼克松政府宣布了

18、“新经济政策 ”,决定征收 10%的进口附加税和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的强烈反对,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税 西欧共同市场国家还采取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上述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A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 B西欧、日本经济崛起,联合抵制美国的经济控制 C日本、西欧、美国的市场竞争 D日本、西欧、美国三足鼎立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税 西欧共同市场国家还采取 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 ”说明了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和西欧开始摆

19、脱美国的经济控制,并有实力与美国进行经济抗衡,这也体现了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答案:选 B, A C D三项与题意主旨不符。 考点:二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的建立 点评:二战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现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尤其是三大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但美元充当了国际货币,美国主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航向,随着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以及日本经济的崛起,美国的经济霸 主地位遭遇极大挑战,这一问题在 20世纪 70年代得以明显展现。 苏维埃俄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把大中小工业收归国有,建立社会

20、主义工业国家 B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困难中战胜敌人 C取消自由贸易,防止商人投机 D把农民的余粮收归国有,防止富农阶级产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苏维埃俄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取得内战中的胜利,有效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并隐含由直接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目的,答案:选 B, A C D三 项只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具体举措而非目的。 考点: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点评:苏俄实行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这一点在教材中有明确说明,须要补充的是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的实施除了有直接应对战争需要的被迫性之外,还有苏俄

21、领导人想将俄国由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主观设想。 罗斯福新政在经济上影响深远的是:( ) A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保存了美国的民主制度 C缓解了社会的各种矛盾 D促使美国经济复苏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问题的能力,罗斯福新政在经济上影响深远的是推动了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答案:选 A, B是其政治影响与题中经济影响不符, C是其所起的社会作用, D是其直接的经济影响而非深远影响。 考点: “罗斯福新政 ” 点评: “罗斯福新政 ”是高考中的热频考点,近年来从多种史观的角度重新解读 “罗斯福新政 ”成为最新颖的模式: (

22、 1)现代化史观: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美国的经济模式,缓和了经济危机,探索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 ( 2)整体史观: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同时,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反映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说明市场和计划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 ( 3)社会史观:罗斯福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 ( 4)生态史观:罗斯福新政减少农业种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

23、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我国瓷器 “南青北白 ”两大系统形成于( ) A西汉 B唐代 C东汉 D宋 代 答案: 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在我国的瓷器制造史上东汉时期已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至唐朝已经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所以答案:选 B, A C D三项与题中制 “瓷技术形成两大系统 ”的要求不符。 考点: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成就 点评:中国古代的手工业部门众多,手工业产品精美,技术精湛,深受世界各个国家的欢迎,成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象征,尤其是丝绸,瓷器,青铜器等最具世界影响力。高考对其的考查主要涉及纺织,制瓷和金属铸造技术等手工业

24、部门,考查形式多以选择题为主 ,准确识记是解答此类题型的关键。 明清时期我国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是( ) A成都和苏州 B南京和杭州 C苏州和杭州 D广州和杭州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明清时期我国丝织业发展迅速,苏州和杭州成为我国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答案:选 C, A B D三项与题中要求不符。 考点:明清手工业的发展 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 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能够在 19世纪末初步发展的

25、内部的客观条件是 ( ) A民族资本家大力倡导实业救国 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官僚地主的竞相投资 D甲午战后 ,中国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9世纪 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诞生, 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其主观原因是 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客观原因是中国自然经济在外国资本的入侵下进一步解体,从而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扩大了市场,答 案:选 D, A C两项也是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观原因。 考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点评: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高考中的必考点

26、,也是难点。有关民族资本主义的考查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民资本主义的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民族资本主义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 对洋务运动认识不准确的是( ) A洋务运动是采用西方的政治制度 B维护清朝统治是其根本目的 C洋务运动兼有 “制内 ”和 “御外 ”双重意图 D洋务运动有利于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 答案 :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洋务运动是在西方入侵中国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形下展开的,其主张通过经济变革实现富国强兵,对内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对外地域列强入侵,从而起到维护清朝统治是其根本目的,它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

27、开端,所以 B C D三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 A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考点:洋务运动 点评:洋务运动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以往传统史学对洋务运动作过较多的否定评价,其实应该对洋务运动的影响有全面和客观的评价:洋务派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 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进一步瓦解了封建的自然经济,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 ) A调动职工积极性 B按劳分配 C增强企业活力 D实施 “走出去 ”战略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在农村经济体制改

28、革之后大力推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搞活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增强企业活力,答案:选 C, A B D三项表述与上述史实特征不符。 考点: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 点评: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农村体制改革和城市体制改革,农村体制改革的内容主要是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要搞活国有企业。同时,需要注意的中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领先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并未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积累了经验和奠定了牢固的社会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 A解放思想,事实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B抛弃 “左倾错误 ”,实现拨乱反正 C以经济

29、建设为中心 D实行改革开放 答案: 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事的思想路线,极大的解放了中国人的思想和平反冤假错案的进程,答案:选 A , B C D三项与思想路线无关,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 考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新航路的开辟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A马可 波罗游记对东方探险的激励 B欧洲各国社会矛盾的激化 C天文地理知识与航海 造船术的进

30、步 D欧洲各国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航路的开辟的根本原因是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资本的对外扩张是开辟新航路的根本动力,所以答案:选 D, A B两项对其出现其推动作用, C项为其出现提供前提条件。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点评:高考对新航路的开辟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新航路的开辟的原因; 新航路的开辟的条件; 新航路的开辟的具体过程,尤其是关注迪亚斯,达伽马和麦哲伦三大航海家的探索; 新航路的开辟的 影响,其中从多种史观的角度看待新航路的开辟的成为近几年考查的热点。 19世纪中期,欧美列强竭力推行

31、对外侵略扩张政策根本原因在于:( ) A资本主义本性是殖民扩张 B打开商品国外市场夺取廉价原料产地 C经济军事实力增强保护对外贸易 D建立世界资本主义统一市场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9世纪中期西欧各国相继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欧洲成为全世界的工厂中心,建立世界资本主义统一市场对于倾销商品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对外侵略扩张是建立建立世界资本主义统一市场 最主要的途径,所以答案:选 B, A是殖民扩张的内在动力, C为殖民扩张的创造条件, D是殖民扩张的结果。 考点:殖民扩张的原因 点评:根本原因或主要原因类选择题是高考历史中的常见题型,如何快速找到某一

32、历史事件或现象的根本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政治现象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关系上入手; 经济现象的根本原因从当时的生产力入手; 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从当时的社会生产方式入手; 历史事件的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内因入手;总之,可以充分结合哲学原理中的原因分析方法来根本原因问题。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 ) A电气化生产模式在全世界得以实现 B工业革命在世界各地的扩展 C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资本主义也巩固了其在欧

33、洲大陆的统治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最终确立了对全世界的统治秩序,所以答案:选 D, A B C三项与上述史实特征不符。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点评:两次 工业革命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仔细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成为高考经常考查的对象。尤其是对工业革命的影响的异同比较更是比较对象中的重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自由贸易的阶段,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罗斯福新

34、政的突出特征是:( ) 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干预 维护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 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改变资本主 义生产关系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政权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干预的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调整,有效地维护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更高阶段,所以 三项表述正确, 说法错误,答案:选 B。 考点: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点评:在保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通过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的办法,对垄断资本主义的某些方面进行抑制或扶植,又对劳动人民作出了一定让

35、步,以缓和劳资矛盾,换取人民对政府的支持,最终保证了垄断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是:( ) A依靠了外国资本的资助 B国家政权保护了经济的发展 C科学成果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生产的促进作用不断加强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效仿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紧密结合,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 20世纪 70年 代,资本主义发展进入滞涨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弱化对经济发展的全面干预,采用 “混合经济 ”的形态发

36、展资本主义经济,因此二战后至今,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答案:选 B, A项说法错误, C项说法正确但是经济发展的现象而非特征, D项只适用于二战后至 20世纪 70年代初期。 考点: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 点评: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战后由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到 “混合经济 ”的演变; ; “福利国家 ”发展的背景、表现及其利弊; 第三产业兴起的背景、特点及其影响; “新经济 ”的出现及其 特点。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产值及比重( 1920 1936年) (货币单位亿元) 在中国投资的工业资本中中国资本

37、与外国资本的产值及比重( 1920 1936年) (货币单位亿元)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 1928年发起 “改订新约运动 ” 根据与美国等列强的约定,国民政府不断提高进口税率,降低出口税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 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 “法币政策 ”,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使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年,国民政府还开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组织建设一批国 营企业,这也或多或少的推动着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三 抗战期间,官僚集团凭借战时专卖制度,利用国家扶持民营企业的低息贷款,兼并民族资本,大发 “国难财 ”。 1937年,宋子文乘人之

38、危,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强行买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 1940年成立的雍业实业公司,由宋氏家族控股,重点经营纺织业。它在两年内投资 18家企业,遍布甘陕两省,拥有纱锭 10 6万枚,占到战时后方纱锭总数的 44. 2%。在国统区的工业中心重庆, 1943年的 871家工厂,停产者达到 270余家。 18家炼铁 厂中,停炉者有 14家,其余 4家仅能勉强维持生产。 请回答: (1)分析材料一,扼要指出 1920 1936年中国民族资本在中国工业资本产值中的发展变化。并结合材料二概括出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8分) (2)简析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及其原因

39、。 (8分 )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指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6分) 答案: (1)发展变化:民族资本在中国工业资本产值中超过官僚资本;民族资本在中国工业资本产值中产值及比重逐步增加。主要原因:国民政府发起了 “改订新约运动 ”;实行 “法币政策 ”;开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 动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2)历史现象: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萎缩。原因:抗战期间,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这成为官僚阶层借以牟取暴利、压榨民族企业的工具;官僚集团凭借战时专卖制度,利用国家扶持民营企业的低息贷款,兼并民族资本,大发 “国难财 ”。 (3)

40、民族工业发展曲折,不平衡性强。 试题分析:( 1)由材料一表格数据可以分析得出民族资本在中国工业资本产值中超过官僚资本;民族资本在中国工业资本产值中产值及比重逐步增加;材料二中文字说明 “改订新约运动 ”,国民政府实行 “法币政策 ”和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都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2)归纳材料三中文字内容可以发现抗战时期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萎缩;其原因是抗战期间,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这成为官僚阶层借以牟取暴利、压榨民族企业的工具;官僚集团凭借战时专卖制度,利用国家扶持民营企业的低息贷款,兼并民族资本,大发 “国难财 ”。( 3)综合三者材料可以看出民族

41、工业的发展遭遇严重的曲折,同时发展的不平衡性强。 考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点评: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高考中的必考点,也是难 点。有关民族资本主义的考查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民资本主义的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民族资本主义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该题的考查即是从 两个方面来着手,因此解题时还应关注其它两个方便。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才是准确、正确解题的前提和关键。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潮流,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成为摆在世界各国人民面前的共同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之间经济

42、联系日益密切,开始形成一个统一的市场,到第一次工业革命完 成的 19世纪 50 60年代,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的 20世纪初,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成型。到今天,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日益发展,它已变成包括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真正的世界大市场,其代表性组织就是世界贸易组织。 请回答:(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时间: (6分 ) 第一,开始形成: 第二,初步形成: 第三,最终形成: (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几个因素。 (10分 ) 材料二 2005年 7月,八国集团峰会在苏格兰首府爱丁堡市的格伦 伊格尔斯庄

43、园召开,迎接他们的除了格伦伊格尔斯美丽的风景之外,还有逐渐升级的抗议全球化的示威游行和暴力事件,全球化的反对者用树干堵塞了该镇的一座桥梁,还有人竖起了 “G8无民主 ”的标语。反全球化者还声称要破坏这次峰会。 ( 3)结合教材知识思考,为什么出现了众多的全球化反对者? (6分 ) ( 4)你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如何认识? (6分 ) 答案:( 1)新航路开辟、 19世纪 50 60年代、 20世纪初。( 6分) ( 2)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 产业和技术革命的发展;(答工业革命或生产力的进步也可得分) 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 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 两极格局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44、消除了障碍。( 10分) ( 3)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由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的经济联为一体,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进一步增强; 在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掌握着主动权,对发展中国家进行资料掠夺,造成环境的破坏( 6分) ( 4)世界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不可阻挡;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我们应该趋利避害。( 6分)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一内容提示可直接写出世界市场形成的三个重要阶段。(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有: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 产业和技术革命的发展;(答工业革命或生产力的进步也可得分) 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

45、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 两极格局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对全球化的原因是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由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的经济联为一体,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进一步增强; 在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掌握着主动权,对发展中国家进行资料掠夺,造成环境的破坏。( 4)结合全球化的利 弊特征得出应对全球化的态度是世界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不可阻挡;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我们应该趋利避害。 考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点评: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最为主要的趋势,而世界贸易组织则是体现世界经济发紧密联系的载体,它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在当今的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正当的也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但其中必然会遭遇极大的风险和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