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广东东莞第七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boatfragile160 文档编号:335081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广东东莞第七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2-2013学年广东东莞第七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2-2013学年广东东莞第七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2-2013学年广东东莞第七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2-2013学年广东东莞第七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广东东莞第七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由周润发主演的电影孔子已于 2010年元月 22日首映,片中南子问孔子: “听说你常讲 仁者爱人 ,那个 人 字里面包不包括像我这样名声不好的女人呢? ”下列对 “仁者爱人 ”理解不正确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 (拱 )之 C苛政猛于虎也 D兼相爱,交相利 答案: D 试题分析: 联系史实可知, A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B项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 (拱 )之、 C项苛政猛于虎也以上几项均为孔子的论述;而 “兼相爱,交相利 ”是墨家的主张,这是一

2、种没有等级差别的 “爱人 ”,与孔子的思想有本质的区别,孔子主张的爱是有差别的爱。故本题选择 D项 考点:孔子的思想 点评:先秦主子的比较 派别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历史地位 阶级 儒家 孔子(鲁国) 仁、礼、为政以德、敬鬼神而远之 传统、世界、本人 奴隶主 孟子(邹国) 仁政、性本善、养浩然之气 经典、亚圣、传统 地主 荀子(赵国) 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礼法并施 异端、集大成、哲学 地主 道家 老子(楚国) 道、辨证法、无为而治 第一、中国文化 奴隶主 庄子(宋国) 齐物、逍遥、不相胜 奴隶主 法家 韩非子(韩国) 集权、法治、变革 相关试题 2012-2013学年广东东莞第七高级中学高二

3、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带)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深峰路 3号启航商务大厦 5楼 邮编: 518000 2004-2016 21世纪教育网 粤 ICP备 09188801号 粤教信息 (2013)2号 工作时间 : AM9:00-PM6:00 服务电话 : 4006379991 司汤达说: “历史学家的第一先决条件就是没有发明能力。 ”他强调的是历史学家 A在进行历史研究时所作的推论应是对历史的发现而非发明 B在研究历史时不能有自己的观点 C研究的历史素材都应该是真实可信的 D研究历史不可借助假设推论 答案: A 试题分析:发明是 “无中生有 ”,发现则是从不知到知,

4、认识对象客观上早已存在。历史研究就是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能无中生有。司汤达强调的是历史学家要实事求是,历史研究不能脱离历史材料,按照主观意志随意去发明、创造、捏造。基于历史发现,历史学家可以有自己的不同观点、见解,故 B错误。题干涉及的是历史学家的第一条件,而 C项强调的则是历史素材,与题干不符。历史研究可以借助假设推论,这是研究历史的方法之一,不过史料需要辨真伪,因此 D错误。故选 A项 考点: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点评:此题为材料型选择题,做材料型选择题时应注意如 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注意材料阅读,认真阅读材料是做好材料题的基础,在阅读时要根据题意抓住关键词语,提取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二是

5、联系教材及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同学们在读懂材料后,要找准切入点,将材料反映的内容同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知识转化要准确、到位、客观。三是要对材料来源及作者进行分析,根据材料来源及作者分析其对材料反映的史实的态度,这样才能准确地做出判断 20 世纪 20 年代,孙中山先生实现了由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伟大飞跃,促使孙中山先生思想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坚持民主革命的精神 B 多次革命斗争的失败 C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D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干中问的是 “促使孙中山先生思想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 ”要抓住 “根本 ”二字 所谓根本原因是指内因, B多次革命

6、斗争的失败、 C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D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三项相对于孙中山来说都是外部原因、客观原因。故选 A项 考点:孙中山的思想 点评:对新旧三民主义还要注意其区别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新发展 民族 反对民族压迫 ,反对满洲贵 对外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中华民 1不明确反帝 明确主义 族的统治 族自求解放 ;对内 :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反帝 反满 民族平等 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建立国民政府 ,国民一律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权由资产阶级掌握 平民共有,广泛性 与反帝反封结合 民生主义

7、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 ,实行 “耕者有其田 ”。 增加 节制资本 扶助农工 实践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 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 “公养 ”、 “公教 ”、 “公恤 ”的社会福利制度。 儿童 6岁入 “小学院 ”, 11岁入 “中学院 ”, 16岁入 “大学院 ”, 20岁毕业。经过长达 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材料表明他 深受儒家大同思想影响 注重培养国民的民主共和意识 主张效仿西方改善民生 提倡学习西方职业教育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抓住材料中个关键信息: “达到幸

8、福快乐的大同之世 ”“社会福利制度 ”“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 ”可以看出康有为有如下的主张: 深受儒家大同思想影响 主张效仿西方改善民生 提倡学习西方职业教育;材料当中体现不出 注重培养国民的民主共和意识,联系史实可知,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而非民主共和。故选 B项 考点:考察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点评:注意把握维新派代表人物主张 人物 重要思想与活动 代表论著 影响 康有为 开办学堂、研究维新理论、撰写书籍。把西学中的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结合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 梁启超 宣传民权思想和君主立宪 变法通议 维新派的宣传家 谭嗣同

9、抨击纲常礼教,批判专制君权制度、宗法等级制度,倡导男女平等 仁学 批判纲常礼教最为猛烈 严复 翻译西方知识书籍,宣传自由、民主、进化论 天演论 系统介绍西方文化第一人 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 “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 ”这一评论指的是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抓住关键词 “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 ”,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和B李贽笔下的孔子与西方没有丝毫联系,故可以排除;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是遭批判的对象;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把自己的变法理论和儒家思想相结合,题干中

10、的孔子换上了西装,就是这层意思。故应选择 C 考点:维新思想 点评:康有为对待儒家学说的态度和原因:康有为等维新派认为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创造历史根据,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以儒学的形式进行宣传;维 新变法时期,顽固派仍有很强大的力量,康有为等借用孔子的名义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与资产阶级上层的两面性及康有为等人的家世、教育和经历有关 1957年,若名小说在路上在美国出版,作者借书中人物之口发问:“ 你的道路是什么,老兄 乖孩子的路,疯子的路,五彩的路,浪荡子的路,任何的路。到底在什么地方、给什么人,怎么走呢? ”下列作

11、品与在路上风格一致的是 A西风颂 B等待戈多 C人间喜剧 D十日谈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从时间和创作风格来看语言颠三倒四 应该属于现代荒诞派。 A西风颂属于浪漫主义作品,是雪莱的著作,不符合要求; C人间喜剧是批判现实主义著作,为巴尔扎克作品,不符合要求; D十日谈为文艺复兴时期作品,是比特拉克的代表作,也不符合要求。故选 B项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 点评:本部分知识的考查角度一般是:主要从文学流派出现的时代背景、特点、影响、文学作品的异同等角度考查。从题型上看,近几年考查的多数是选择题,而且多数是图片、材料式的选择题,充分体现对能力的考查。从内容上看,

12、主要集中考查文学作品出现的背景、特点及影响;从题目的难易 程度看,本专题记忆性的知识较多,题目难度不大。从考点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等知识点 被西方教会势力指责为 “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 ”,而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则认为 “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奈端 (牛顿 )氏之天算格致 ”的学说是 A日心说 B进化论 C量子论 D相对论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进化论思想的作用 ,属于容易题。 “被西方教会势力指责为 “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 ”,解题关键是对这段材料的理解,联系近代思想家严复的著作可知,此处所致应为进化论思想的作用; A日心说不符合 “

13、甚于奈端 (牛顿 )氏之天算格致 ”的要求; C量子论和 D相对论出现在严复之后,故错误;故本题选 B项 考点: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点评:对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主要从进化论对思想解放及对近代以来民主革命的影响角度命题考查。注意这一思想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严复通过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引用到社会领域中来。他认为在种族与种族、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存在着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的残酷竞争。中国如果不甘沦亡,就必须奋发图强,并立即做出抉择,实行变法。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在新文化运 动中他提出了 “民主 ” 与 “科学 ”两大口号, “民主 ” 与 “科学 ”也成为新文化运动前

14、期的指导思想,而 “科学 ”主要就是指传播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思想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也产生巨大震动。对维新变法和新文化运动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德国哲学家阿道尔诺说: “在启蒙精神发展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有一定的理论观点受到毁灭性的批判。 ”那些被 “毁灭性批判 ”的观点不包括 A “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 ” B “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的权力来自上帝 ” C “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 D “只有君主才有权利思考、决策,其他人只有执行的义务 ” 答案: C 试题分析:注意要 “毁灭性批判 ”的观点是指旧思想、旧主张。而 A “一个国王、

15、一种法律、一个信仰 ”、 B “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的权力来自上帝 ”、 D “只有君主才有权利思考、决策,其他人只有执行的义务 ”三项实际上都在介绍君权至上,是属于启蒙运动所要批判的。而 C项 “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点出了法律和自由的关系,是属于新思想。故选 C项 考点:启蒙运动 点评:有关启蒙运动的常考点: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启蒙运动的发生与影响;比较分析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是高考考查的主要内容;将启蒙思想放在人文圭义思想发展的整个历程中,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在西方,近代精神既表现为理性获得了胜利,又表现为宗教走向宽容的历史事件的是 A

16、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应抓住 “理性 ”这一关键词, “理性 ”即不畏权威,独立思考和判断, ABC都符合理性。 “宗教宽容 ”就是允许个人选择并非国家认可的宗教信仰形式的政策。宗教改革,冲击了教皇和天主教会,有利于宗教宽容。 “走向 ”更符合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则更鲜明提出宗教宽容。故选 B项 考点:宗教改革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宗教改革时期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其内涵为 “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把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的枷锁中解脱出来;提倡信仰得救,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 “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愿意作恶,人之所以作恶

17、,做不正义的事情是出于无知 ”。这是一位古希腊哲人强调知识对人道德作用的话。这个哲人是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普罗泰戈拉 D苏格 拉底 答案: D 试题分析:联系教材知识可知,苏格拉底的思想内容主要是强调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 A柏拉图提出理想国的主张,其思想属于唯心主义的范畴;亚里士多德的贡献是强调追求真理,其名言是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并使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故此题选 D项。 考点: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基本主张,多从中西对比的角度,考查中西人文主义的差异: 1.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人,

18、古希腊思想家特别强调“个体 ”的人。 2.处理个人与社 会的着眼点不同。儒家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古希腊哲学家强调人的平等。 3.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态度不同。儒家强调天人合一,将社会和人文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忽视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古希腊思想家的人文精神充满理性,对自然的研究中讲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材料一 法律规定,夫妻口角后,妻上吊自杀,丈夫不受处分。如果是夫因此上吊自杀,妻要被判处 “绞刑 ”。 材料二 一对夫妻争吵互殴,丈夫气不过上吊自杀。地方官原来判处妻子 “绞刑 ”,但后来皇帝指示: “妇之于夫,犹臣之于君,子之于父,同列三纲,所关綦重。

19、 ”便改判 “斩立决 ”。 从这两则材料判断,下列哪一项叙述是正确的 A中国传统社会具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特色 B皇帝尊重官员的判决,也遵照法律规定判刑 C皇帝改判更严厉的处分,是为了维护纲常名教 D皇帝任意破坏法律,使法律丧失维护纲常名教的功能 答案: C 试题分析: 由材料中 “妇之于夫,犹臣之于君,子之于父,同列三纲,所关綦重。 ”便改判 “斩立决 ”可见纲常 名教是不容破坏的。 A项,中国传统社会具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特色和 B项皇帝尊重官员的判决,也遵照法律规定判刑从材料中看不出来; D皇帝任意破坏法律,使法律丧失维护纲常名教的功能与材料相悖;故选 C项 考点: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20、 点评:此类题目是材料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真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解答材料型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知识;第二,抓住关键词,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 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读懂材料是解答本题型的关键。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答案

21、: B 试题分析:明末清初黄、顾、王等人的思想本质上是中国传统儒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承前 “应该是对宋明理学的继承,因此排除项, “启后 ”是指对宋明理学(明代心学)的批判,并为中国民主革命思想提供了传统思想基础;三人思想早于西方启蒙思想,排除 C项; D项是表面现象,不是实质,排除 D项;故选 B项 考点: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点评:注意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义萌芽产生(根源); 政治:君主专制强化,封建统治黑暗,封建制度没落; 思想:理学走向极端,八股取士,文化专制;西学东渐; 阶级:工商阶层壮大,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

22、答问题。( 33分) 材料一 1506年 1月 4日,一个意大利人种植葡萄时,无意中挖出一座雕像。这就是古希腊的雕塑名作拉奥孔,它的出土,轰动一时,被推崇为世上最完美的作品。 材料二 第 36条 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第 86条 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建造圣彼得教堂,而必须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 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们 )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 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 知性成了衡量一切的

23、唯一尺度 从今以后,迷信、非正义、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取代。 恩格斯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的意大利主要流行什么社会思潮。( 2分)这一思潮要表达的思想主旨是什么?( 4分)拉奥孔的出土为什么会在意大利引起 “轰动 ”? (4分 ) (2)据材料二,指出马丁 路德 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的出发点是什么?( 2 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共同影响有哪些?( 6分) ( 3)启蒙运动确立的一系列思想原则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如何发展了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 4分)结合所学

24、知识,为构建 “正义 ”“平等 ”的新社会,启蒙运动坚持的原则有哪些?请举三例说明。( 6分) (4)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用关键词概括指出人文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5分 ) 答案: (1)人文主义。( 2分)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或肯定人的欲望 ,歌颂人性解放 );追求现世幸福。( 4分)再现了古典文明的辉煌与伟大,增强了人们创造新文化的信心。( 4分 ) (2)反对教皇出售 “赎罪券 ”。 (2分 )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束缚;解放了人们思想;有利资本主义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上准备。( 6分) ( 3)把人文主义发展成理性主义,直接批判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

25、构建未来资本主义社会的理想蓝图。( 4分,只答理性主义得 2分,)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与法制等。(任意答对三点给 6分) ( 4)古希腊智者运动,起源;中世纪,湮灭;文艺复兴,复苏;宗教改革,进一 步地传播和发展;启蒙运动,成熟。 (5分 ) 试题分析:注意对材料信息的充分利用,并与相对应的课本知识有机结合本题考查近代西方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情况和影响。 第 (1)问,抓住材料当中的时间 “1506年 ”联系材料可知是处于文艺复兴时期,由此可以确定此时的社会思潮是 “人文主义 ”;回答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即可 “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强

26、调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现世幸福。 ”及古典文化的作用。 第 (2)问,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的导火线 “反对教皇出售 “赎罪券 ”;分析其意义,应注意把握 好角度应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分析。 第 (3)问,联系所学史实,启蒙运动的旗帜是理性主义,其内涵为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与法制等 第( 4)问,概括人文主义发展的历程,注意时期要全面可分为:古希腊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宗教改革时期、启蒙运动时期。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西方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情况和影响 点评:可参照下表比较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时间 1417 世

27、纪 16-17世纪 1718 世纪 经济背景 资本主义萌芽时期 资本主义发展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接近确立 中心国家 意大利 德意志 法国 核心思想 人文主义 因信称义 理性主义 矛头指向 教会的神学观念 罗马天主教会 封建神权、王权、特权 特点 停留在对旧秩序的批判 还提出资本主义社会的蓝图 批判手段 借助文学作品隐蔽地否定宗教神学 相关试题 2012-2013学年广东东莞第七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带)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深峰路 3号启航商务大厦 5楼 邮编: 518000 2004-2016 21世纪教育网 粤 ICP备 09188801号 粤教信息

28、(2013)2号 工 作时间 : AM9:00-PM6:00 服务电话 : 4006379991 书籍承载文化,传播知识,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和社会进步的阶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19分) 材料一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话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干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于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自讲求, - 三字经 材料二 表 3梁启超西学书目表( 1896年) 上卷: “西学 ”诸书 算学、重学、电学、声学、汽学、天学、地学、全体学、动植物学、医学、图学 中卷:

29、 “西政 ”诸书 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 下卷:杂类之书 游记、报章、格致 据黄爱平等西学与清代文化 (1)材料一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 3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上卷 ”诸书的传播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4 分) “中卷 诸书的翻译出版反映出当时 “西学东渐 ” 有何新的发展?( 2分) ( 3)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救亡,先后以哪些西方的方法来改造中国?( 6 分) (4)关于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人认为前者重要,有人认为后者重要,结合史实谈谈你的观点。( 4分) 答案: (1)主要思想礼、仁、义、中庸

30、、孝、修齐治平 (3分 ) (2)积极影响: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4分) 新发展:西学传播的重点由科学技术向制度和思想转变( 2分) ( 3) 林则徐、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派 中体西用; 康有为 维新思想,君主立宪; 孙中山 三民主义,民主共和; 新文化运动 民主和科学; 马克思主义。( 6分)(每点 2分,只答到 技术救国、制度救国、文化救国,每点可得 1分。本题最多不超过 6分。) (4) 科学知识重要:科技是笫一生产力,推动了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科技发展为思想解放创造有利条件。 人文知识重要:促进人的思想解放和道德养成,推动人类精神文明进步思

31、想解放促进科技发展。 两者同等重要: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社会发展。( 4分) 试题分析: 第( 1)题,第一问难度为易,考查直接提炼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儒家主要思想可以主要从材料 “礼、仁、义、中庸、孝、修齐治平 ”等关键词中领会概括。第二问难度为中,考查不同的角度和方向分析问题的能力 ,涉及到历史学科的高级思维能力。答案:的设计可以从 “对思想文化 ”“对政治 ”“对经济 ”的视角,也可以从 “思想意义(内容上) ”“实践意义 ”或者其他的思路上解决,解答时只要不跑题即可。这一点在高考评分补充说明中肯定有所补充。 第( 2)题,难度为中,考查学生根据历史阶段特征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到题干中

32、的时间 “1543年 ”为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 “思想领域 ”的答案:肯定围绕人文主义解答,科学领域的解答同样考虑当时的近代自然科学和中世纪宗教神学的关系也容易解答。该题至关重要的一步是搞清楚历史阶段特征。 第( 3)题,难度为 易,虽然也是考查学生根据历史阶段特征分析问题的能力,但该题涉及的历史阶段特征属于大部分老师课堂教学中可以认识到的问题。 第( 4)题,难度为中,是开放性命题,关键要注意搞清楚 “人文知识 ”和 “科技知识 ”的含义及其关系。 考点:中国古代和近代的思想 点评:在做材料题时要样最大限度的获取有效信息。 1、紧扣设问,带着 “问题信息 ”寻找 “有效信息 ”。充分利用设问所提示的要求和方向,准确快速捕捉信息,避免了盲目性。 2、抓住关键词句,深入准确的理解材料。 3、划分层次,这一点主要适用于较长或繁冗的材料。 4、正确识别区分材料 中对历史的叙述。作者的主观见解与客观历史事实的区别。二者在运用材料时起着完全不同的作用。对二者进行区别的主要依据是对问题的历史背景或史实准确的把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