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广东揭阳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 乔家大院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中国商业的繁盛,也反映了当时我国著名商帮的实力。明清时期,社会上有 “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 ”之说, “新安 ”和 “山右 ”所指的商帮分别是 ( ) A苏商 B浙商 C晋商 D徽商 答案: C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清时期中国商品经济活跃出现了地域性组织,即商帮,当时晋商和徽商齐名, “新安 ”和 “山右 ”所指的商帮分别是徽商和晋商,答案:选 C D, A B两项与题意不符。 考点: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
2、发展 点评:高考对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其二,商帮的出现,明清时期,不仅从商人数增多,而且出现各具地方特色的不同的商业集团即商帮。这两种经济现象的出现说明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快速和异常活跃。这也直接挑战了中国古代的 “重农抑商 ”思想。 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 “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 ”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B封建土地制度 的存在 C政府采取不抑制兼并的政策 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 ”说明了中国古代由于土
3、地兼并现象的发生致使大量农民破产而成为流民,既不利于农业生产也会威胁社会稳定,只要封建土地私有制度的存在,土地兼并就难以避免,这种现象就会发生,所以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答案:选 B, A C两项是重要原因而非根本原因, D项是这一现象发生的条件。 考点:中国古代的土地兼并 点评:根本原因或主要原因类选择题是高考历史中的常见题型,如何快速找到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的根本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政治现象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关系上入手; 经济现象的根本原因从当时的生产力入手; 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从当时的社会生产方式入手; 历史事件的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内因入手;总之,可以
4、充分结合哲学原理中的原因分析方法来根本原因问题。 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书,请你为这本专著选择一个合适的书名( ) A坊墙倒塌以后 B汴河两岸 C长安城的落日 D宋代东京城的辉煌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最显著的变化是坊市制度的破除,极大的推动了宋代商业的繁荣发展,所以坊墙倒塌以后最能反映这种变化,答案:选 A, B C D三项不能直接体现出这一特点。 考点: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宋代纸币的出现以及坊市制度的破除表明宋代商品经济发展
5、活跃,但并不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最高峰,唐代就以出现了信用货币 “飞钱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 出现,商品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古代民谚 “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 ”反映了( ) A封建社会以农为本 B封建经济的特征是自给自足 C封建社会商业兴盛 D封建统社会手工业的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 ”说明了我国古代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观念,所以答案:选 A,B C D三项与题意诗句内涵不符。 考点:中国古代 “重农抑商 ”的思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材料信息的能力, “重农抑商 ”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占据上
6、风,其原因在于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统一国家,农耕经济是中国封建王朝的统治基础而商人则被认为不事生产之人。 2009年 1月 2日电视剧走西口在央视开播。其实在历史上, “走西口 ”除了是一部分人的生存方式之外,主要指的是一种经商活动。 “走西口 ”所描写的的商帮在古代是与徽商齐名的,它是( ) A徽商 B闽商 C粤商 D晋商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明清时代的商帮中徽商与晋商齐名,晋商主要活跃在我国西北地区, “走西口 ”成为其生活方式的重要体现,答案:选 D, A B C 三项与史实不符。 考点: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 点评: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
7、展阶段特征比较明显,高考对其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唐代以前中国的商品交易有严格的政府管控; 唐朝末期至宋代中国古代的商品经济发展加速,主要表现在商品交易时空控制的放松和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 明清时期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并缓慢的向前发展以及地域性组织商帮 的出现。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此诗是对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当时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是( ) A刀耕火种 B精耕细作 C石器锄耕 D铁犁牛耕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诗句出自我国唐代诗人李绅所学的悯农,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辛勤
8、劳作的深切同情,唐代铁犁牛耕成为最基本的耕作模式,而精耕细作则是这种耕作方式下的一个重要特点,答案:选 D, A B C 三项不符合题意和史实。 考点: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点评: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以个体小农经济为主体,其耕作模式中最突出特点的是精耕细作,具体表现在多个方面,如耕作方法,耕作模式,土地的使用方式,耕作制度,农具的革新和水利工程的兴修等方面。本题体现的是合理安排农时的特点。 下图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的生动写照,使用铁犁牛耕的生产方式开始出现于 A先秦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片信息是铁犁牛耕的耕作
9、模式,这种现象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答案:选 A, B C D三项时间 特征与史实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由于平时在学习中学生对铁犁牛耕方式没有直接感观故对此没有深刻体会,建议平时学习中多注意收集图片和视频资料加以学习以补充该方面的不足。 下列是同学在网上搜到的一个历史事件的关键词 “列宁 ”、 “四月提纲 ”、 “攻打冬宫 ”,这个历史事件应该是 ( )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 B巴黎公社革命 C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 D俄国十月革命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列宁 ”、 “四
10、月提纲 ”、 “攻打冬宫 ”关键词符合俄国十月革命进程的特征,答案:选 D, A B两项与题意不符, C项发生在 “四月提纲 ”发布之前。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的进程 点评:俄国十月革命过程的考查一直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其开展的过程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形成了两个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 四月提纲指出俄国的形式需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七月流血事件俄国革命的转折点,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 ,布尔什维克党确立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1917年 11月 6日,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彼得格勒武装工人、士兵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十月革
11、命取得了起义的胜利。尤其要关注的是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之间的区别和关联。 2008年是广西和宁夏自治区成立 50周年纪念,为此广西和宁夏各族各界人士都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 1958年广西和宁夏自治区的成立,体现了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1958年广西和宁夏自治区的成立 ”这是由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结果,答案:选 C, A B D三项也是我国重要的基本政治制度但与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涵不符。 考点
1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点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有三项,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在这三项制度中最为基础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继承和发展了下图中的三个人物思想使之由空想变为科学的人物是( ) A马克思 B洪秀全 C孙中山 D莫尔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片信息是三位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使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变成现实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答案:选 A, B C D三项与史实不符。 考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点评: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是高考中的常考点,对此应该予以关注和系统总结:
13、( 1)经济基础: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和固有基本矛盾的逐渐暴露。 (2)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 3)思想基础: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三个理论来源。 (4)个人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深人工人群众,总结工运经验,致力于理论研究,广泛汲取优秀思想成果。 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为座右铭的林则徐被后人敬仰,因为他领导了 ( ) A虎门销烟 B义和团运动 C维新变法 D五四运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鸦片战争前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使其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民族英雄,答案:选 A,B C D三项均与林则
14、徐无关。 考点:虎门 销烟 点评:虎门销烟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线,但即使没有林则徐禁烟行动,鸦片战争也难以避免,打开中国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才是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所在。 清朝时期,中国古代君主专制达到登峰造极的标志是( ) A设立内阁 B大兴文字狱 C设置军机处 D废承相设六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答案:选 C, A D两项出现在明代与题意不符, B项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重要表现。 考点:清代军机处 点评:军机处的设置是皇权强化的表现,它标志着中国古代皇权的专制程度达到顶峰,其标志意义近几年来高
15、考多有考查,希望学生认真掌握军机处的设立、组成人员、作用等内容。 中国被称之为瓷器大国,下列城市中被誉为中国瓷都的是 ( ) A 北京 B 杭州 C 成都 D 景德镇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景德镇被誉为中国的瓷都,答案:选 D, A B C 三项是重要的政治中心,但瓷器制造业并不发达。 考点: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成就 点评:中国古代的手工业部门众多,手工业产品精美,技术精湛,深 受世界各个国家的欢迎,成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象征,尤其是丝绸,瓷器,青铜器等最具世界影响力。高考对其的考查主要涉及纺织,制瓷和金属铸造技术等手工业部门,考查形式多以选择题
16、为主,准确识记是解答此类题型的关键。 中国古代的自然经济( ) 是中国传统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 是以满足生产者本身或本经济单位需要进行生产的经济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带有开放性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古代的自然经济以小农经济为其显著特色,小农经济具有较强的封闭性和脆弱性, 说法错误, 三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答案:选 B。 考点:中国古代的自然经济的特点 点评:本题属组合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试将同一类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的选择题,解答此类型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大体可以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
17、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即可;否定筛选法即是排除法。 中国古 代农耕方式演变的趋势是( ) A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铁犁牛耕 B石器锄耕 -刀耕火种 -铁犁牛耕 C铁犁牛耕 -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D石器锄耕 -铁犁牛耕 -刀耕火种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原始社会中国古代农业主要以刀耕火种作为主要模式,进入新石器时代石质生产工具出现石器锄耕成为此后较长时间内中国农业的耕作模式,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并成为此后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基本耕作模式,故答案:选 A, B C D三项与史实不符。 考点
18、: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 点评: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重要阶段,又远古社会由 “刀耕火种 ”发展到 “石器锄耕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对此内容应作相关的梳理和归纳。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是 ( ) A开辟新航路 B开展工业革命 C改进交通工具 D殖民扩张与掠夺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答案:选 D, A B两项均为殖民扩张与掠夺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利于资本主 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扩大, C项与题意无关。 考点: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 点评:西欧国家的早期
19、殖民扩张以掠夺财富为主要目的,以海外贸易、海盗式掠夺、欺诈性贸易和贩卖黑人奴隶为主要方式,是一种公开的、野蛮的强盗行径。他们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丰厚的原始资本,不过这种积累过于血腥。 在 “新航路的开辟 ”地图中,开辟线路 1的航海家是( ) A达 伽马 B麦哲伦 C迪亚士 D哥伦布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片信息显示新航路开辟的路线图,线路 1是从欧洲横跨大西洋到达美洲,所以最先做出此举的是哥伦布,答案:选 D, A B C三项与题意不符。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点评: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重新认识和解读历史是当下高考命题方式的主流方向和趋势,而图
20、片和图表信息的解读即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解读图片和图表信息时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准确识别图中的信息,其二注意图中材料的来源或出处,最后就是要仔细观察图中是否有时间线索,只要有时间提示就为解题提供了较多的历史背景知识,因此一定要对此多加留意。 某同学正在搜集有关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的材料时,在网 络上找到一些有关 “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 ”的观点。其中表述最准确的是 ( ) A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B给西欧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C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 D
21、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强调 “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 ”,结合题意可以判断出 A C两项说法正确但与世界市场的形成无关, B项说法错误, D项表述正确符合题意要求。 考点: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点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以下三个重要阶段:新航路的开辟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的出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在蒸汽机的轰鸣声中,欧美各国的科学家孜孜不倦地进行新的科学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 19世纪后半期,许多科学研究成果都应用于生产,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带
22、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这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是( ) A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B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C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D科技革命同时在几个国家进行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许多科学研究成果都应用于生产,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说明了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特征,答案:选 B, A C D三项说法正确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特点但与题意不符。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征 点评:两次工业革命内容的考查是高考中的高频考点,考查的角度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两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及标志; 两次工业革命的具
23、体内容; 两次工业革命的不 同影响; 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比较。 20 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二次历史巨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这两件大事相关的年代分别是( ) A 1949 年 B 1952 年 C 1954 年 D 1956 年 答案: A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 1949年 10月 1日, 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所以答案:选 A D, B C两项与史实不符。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点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从此结束
24、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因为此时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在中国尚未建立,直至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才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二战后初期,罗伯特 奥本海默曾说: “我们或可以预料一下这样的情形,两个大国都可以毁灭对方的文明和生机,虽然自身也处于危境。 ”这里的 “两个大国 ”指的是( ) A英国 B美国 C苏联 D日本 答案: B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 料中 “我们或可以预料一下这样的情形,两个大国都可以毁灭对方的文明和生机,虽然自身也处于危境。 ”是指美苏两国的争霸行为,所以答案:选 BC 两项。 考点
25、:美苏争霸的影响 点评:美苏冷战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美苏冷战使世界分裂成两部分; 美苏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美苏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兵,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美苏两国争夺势力范围,干涉别国内政,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冷战 ”中的热战 “ 朝鲜战争 ”和 “越南战争 ” 在 19 世纪上半期,欧洲流行着这样的说法 : “史蒂姆 ( Steam ,即蒸汽机)是英国人。 ”对这句话的准确理解是 ( ) A当时使用蒸汽机的都是英国人 B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都是英国发明的 C当时的英国已广泛使用蒸汽机 D蒸汽机的出现是英国工业革命的标志之一 答
26、案: C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史蒂姆 ( Steam ,即蒸汽机)是英国人 ”强调了英国对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都领先于世人,所以 A B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C D两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 考点:英国工业革命的标志 点评:本题的考查思路还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 C ) A.凯伊发明飞梭 B.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C.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D.用机器制造机器 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这两个国家崛起的共同条件是 ( ) A拥有政治制度的优势 B拥有强大的军事优势 C拥有地理位置的
27、优势 D拥有强大的工业优势 答案: A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了荷兰和英国成为海上强国的共同原因,两国都位于大西洋沿岸地理位置优越,并且两国都较早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因此 AC 两项符合题意, B是英国的优势所在, D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后与题中时间特征不符。 考点:英荷两国的殖民道路比较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对于历史的比较分析能力的考查一直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就比较问题本身而言,关键是比较项的选取问题,这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题目中已经确立了比较项,其二是自己寻找比较项,前者难度较低,后者难度较大,多出 现在材料题中。 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
28、机械的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国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是( ) A轿子 B马车 C轮船 D汽车 答案: C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的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 ”所以轮船和汽车使用的是机械动力,符合题意要求,答案:选 C D,而 A轿子和 B马车依赖的分别是人力和畜力。 考点:中国近代交通工具的变化 点评:中国近代社会风俗、交通、大众传媒的变迁,是高考中的新增考点,近年来反复出现。一方面是因为这一部分内容长期为传统史学所忽视,属新增社会史学;另一方面,社会史学的内容更贴近普通人的生活,学生有亲身体悟,更易体现历史学
29、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就难度而言,总体难度不大,只因为学生还不太熟悉这一模式,故得分率较低,希望引起学生关注。 下列文件属于太平天国时期革命纲领的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海国图志 C.资政新篇 D.权利法案 答案: A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太平天国时期革命纲领前期是天朝田亩制度,后期以资政新篇为指导,所以答案:选 A C, B是魏源的代表作, D是英国的重要法律文献。 考点: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太平天国运动革命纲领的识记,天朝田亩制度推行土地平均分配的措施,反映了几千年来农民对土地的强烈渴望,但犯了绝对平均主义的错误;资政新篇试图
30、用资产阶级的方案变革中国的现实,但并未能得到实施。 下列史实发生在汉代的是: ( ) A铁农具取代木、石和青铜农具 B利用水力鼓风冶铁炼钢 C发明灌钢法 D使用曲辕梨 答案: AB 试 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A B两项出现在汉代, C出现在南北朝时期, D出现在唐代,所以答案:选 AB。 考点:汉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不包括( ) A“另起炉灶 ” B“打
31、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C 多边合作政策 D 一大片 答案: C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的能力,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主要包括 “另起炉灶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和 “一边倒 ”,所以 C D两项不包括其中符合题意要求,答案:选 C D。 考点: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 点评:新中国的外交方针的内容是高考中的常考点,主要涉及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内容比较: (1)“另起炉灶 ” 即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2)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即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和一
32、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巩固了新中国的 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3) “一边倒 ” 即坚定不移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中国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 当然在具体考查中还会涉及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所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 19世纪末 20世纪初,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包括(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欧美国家的殖民扩张 C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传播 D工业革命和科技的进步 答案: B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原因, A项与题意无关, B D两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要求, C项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
33、剥削也与题意无关,故答案:选 B D。 考点: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 点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以下三个重要阶段:新航路的开辟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的出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17-18世纪,导致西欧国家殖民争夺的主要原因是 ( ) A殖民扩张的方向相同 B争夺工业原料的需要 C资本积累的需要 D扩大市场的需要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 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7-18世纪正值西欧国家资本主义发展资本原始阶段,而殖民掠夺是较为快速的手段和方式,所以西欧国家进行了激烈的殖
34、民争夺战争,所以答案:选 C, A项说法错误, B项此时工业革命此时尚未展开, D项也是工业革命开始后才会出现。 考点: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 点评: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给世界带来巨大影响,一方面西欧国家通过殖民扩张掠夺了大量财富从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大量原始资本;另一方面也给殖民地区带来深重灾难。将殖民地的名称改为 “新 ”即是欧洲殖民者实行殖民统治的一种表现。 宋代的 “市 ”, 突破了以前的限制,表现在( ) 封闭在政府规定的范围内 分散于宅屋之间 不允许设 “市 ”的城郊和乡村出现了 “市 ” 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
35、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宋代坊市制度的破除极大地推动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结合史实不难发现 说法不符合宋代特征,它是坊市制度的破初之前的特点, 三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故答案:选 D。 考点:宋代坊市制度的破除 点评:本题属组合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试将同一类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的选择题,解答此类型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大体可以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即可;否定筛选法即是排除法。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改变了下议院由保守派独占的状态:旧有地主及旧有南部城市金融资产阶级的势力受
36、到打击;增加了中北部城市(如曼彻斯特、利物浦)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参政机会。这次改革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 “光荣革命 ”的成功 C工业革命的进行 D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结合材料中时间特征“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可以说明这次议会改革是在英国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展开的,所以答案:选 C, A B D三项时间特征与题意不符。 考点: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点评: 1832年议会改革是英国政治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标志了英国议会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上下议院的关系来说英国下议院的权利超过了上议院,从资本主义的发
37、展角度而言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选举权,并随着实 力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最终超过了商业资产阶级和贵族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实际统治阶级。 明朝中期,山西大同等处, “膏腴土田 悉为豪强占种。 ”这反映了当时( ) A农业耕作技术提高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自然经济解体 D土地兼并严重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膏腴土田 悉为豪强占种 ”说明当时土地兼并严重,答案:选 D, A B C三项与材料题意不符。 考点:中国古代的土地兼并 点评:在中国古代,土地兼并导致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流离失所,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是不利于生产发展的,是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代表。
38、但在今天的生产力条件下,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科技、生产资料投入,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小农经济是落后的,始终将被取代的。因此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古今土地兼并和集中的重要差异。 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农用动力发生改变 自耕农经济出现 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 官府垄断商业的局 面被打破(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变化,结合史实不难判断出 表述均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故答案:选 D。 考点:春秋战国社会特
39、征 点评: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变革时代,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奴隶制的解体,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 上层建筑的改革,郡县制度的出现; 军事:战争频繁,战国时期,群雄角逐。为了富国强兵,各诸侯国纷纷变法; 文化:百家争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 活跃局面。而法家思想顺应了时代的需要,成为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在郑和下西洋的六百多年后,中国海军编队于 2008年 12月 25日从三亚起航到索马里海域护航。对这一历史性事件评述正确的有: 今日的中国再次拥有了世界最强的海军舰队 这次远航反映了六百年来中国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逐步转变后的必然趋势 古今中国两次远航的主要目的是不同的 维护世界
40、航运安全,打击海盗,显示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相关史实不难判断 说法错误, 不能从材料中直接体现出来, 两项表述正确符合题意和史实,答案:选 D。 考点:当代中国的对外交流 点评:本题属组合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试将同一类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的选择题,解答此类型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大体可以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即可;否定筛选法即是排除法。 我国开始实行盐铁官营制度是在 ( ) A秦始皇时代
41、B汉高祖时代 C、汉武帝时代 D、唐太宗时代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我国在汉武帝时期开始实行盐铁官营制度,成为限制私人大资本家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答案:选 C, A B D三项表述不符合史实。 考点:中国古代的专卖制度 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下 列符合实际情形的是 ( ) A可以坐火车外出旅游 B汽车成为人们的交通工具 C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
42、D手机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火车即已制造成功,所以 A项可能出现, B C 两项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D项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点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内容中有推动 “自由主义发展 ”这一影响,按照高考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应关注资本主义发展经历的如下三个阶段并把握其特征: 第一次工业革命前西欧推行重商主义; 第一次工业革命至罗斯福新政之间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奉行自由主义; 罗斯福新政开启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时代。 新航路开辟被认为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主要是由于它( ) A大大开阔人
43、们视野 B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C证明了地圆学说 D导致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产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航路开辟发现了世界上的新的大陆,沟通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是世界真正开始连接成为一个整体,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答案:选 B, A C两项也是新航路开辟的作用,但与 B项相比略显次要, D项与新航路开辟无直接关系。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点评: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大发现:荷、英、法等国纷纷加入海外探险的行列,这一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 (2)世界市场:新航路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
44、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3)欧洲社会发生巨大变革: 商业革命: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商业经营模式发生变化;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价格革命:黄金、白银大量注入欧洲,导致金银贬值,物价飞涨。封建地主地位下降,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4)制度影响: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标志着我国精耕细作传统农业在唐代发展到一个新水平的是(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生产工具的进步是我国精耕细作传统农业发展的重要表现,结合史实可知 A曲辕犁是唐代生产工具进步 最主要的代表,有利推动了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 B C D三项
45、是汉代农业进步的重要体现,故答案:选 A。 考点:中国古代的农业发展 点评:农业生产工具进步是推动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最为最重要的因素,生产工具本身即是生产力中的核心因素,所以生产工具的革新尤其是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要知识点,就农业生产工具的种类应关注以下几种:耒耜,耧车、犁壁、耦犁,曲辕犁,翻车和筒车。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B中国传统农业的基本生产方式 C男耕女织是其基本特征 D目的是少投入多产出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史实不难发现 A C两项是小农经济的特点, B项是小农经济的历史
46、地位,三者表述正确符合史实,而 D项说法错误,少投入多产出不符合精耕细作农业发展的特点。 考点: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点评: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以个体小农经济为主体,其耕作模式中最突出特点的是精耕细作,具体表现在多个方面,如耕作方法,耕作模式,土地的使用方式,耕作制度,农具的革新和水利工程的兴修等方面。本题体现的是合理安排农时的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 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 A促使井田制的瓦解 B地主阶级的兴起 C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 D引起了变法的浪潮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有
47、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和奴隶制社会的解体, C项说法错误, A B D三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 考点:春秋战国社会特征 点评: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变革时代,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奴隶制的解体,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 上层建筑的改革, 郡县制度的出现; 军事:战争频繁,战国时期,群雄角逐。为了富国强兵,各诸侯国纷纷变法; 文化:百家争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而法家思想顺应了时代的需要,成为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以下对当今世界格局的概括,最为准确的是( ) A多极化格局已经确立 B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C多极化趋势下的 “一超多强 ” D多极化格局和两极格局并存 答案: C 试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