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广东揭阳第三中学高二选修一综合测试历史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lawfemale396 文档编号:335096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广东揭阳第三中学高二选修一综合测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2-2013学年广东揭阳第三中学高二选修一综合测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2-2013学年广东揭阳第三中学高二选修一综合测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2-2013学年广东揭阳第三中学高二选修一综合测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2-2013学年广东揭阳第三中学高二选修一综合测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广东揭阳第三中学高二选修一综合测试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平民能够提高自身社会政治地位的途径有: 勤奋劳作,努力耕织 创办手工作坊,从事工商业活动 英勇善战,争立军功 努力读书,精通四书五经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商鞅变法中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为平民提高地位提供了条件。因此 正确,而从事商业或读书正是商鞅变法所摒弃的。因此 错误,故选C。 考点:商鞅变法 点评:商鞅变法中的奖励耕织 规定: “J 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 ”(意思是尽力从事男耕女织的生产事业,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免除其本身的徭役;凡从

2、事工商业和因不事生产而贫困破产的人,连同妻子、儿女没入官府为奴隶),免除徭役本身就是政治地位高的一个表现,否则就会成为没有人身自由的奴隶,就无政治地位的提高; 某论文将 “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 ”、 “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 ”、 “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 ”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 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B工 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题干提供的信息看,是在 19世纪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俄、日、中三国分别进行了学习西方近代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改革

3、。故正确的论文问题目因该是 B。材料中的三者都未体现出世界市场的内容; C项错误,维新变法最终失败,并未建立民主制,俄日的改革也是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D项错误,三者并非简单的技术方面的变革,而是制度的变革。 考点: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维新变法比较 点评: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维新变法都是在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进行的改革,本国旧的统治秩序已经不能适应即将到来的工业社会的需要,需要变革生产关系,以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三者改革目的基本相同,都是实现富国强兵,但是结果却有很大的不同,反映了相同的制度不一定适应每一个国家的国情。 19世纪中叶,日本出

4、现了新兴地主,这表明 A商品经济发展引起社会关系的变化 B日本封建统治危机加剧 C日本封建社会日益解体 D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答案: A 试题分析:新兴地主是农村的资产阶 级,反映日本封建领主经济开始瓦解,社会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故选 A。 B 项说法也是正确的,但是与材料不直接;CD项材料无法体现。 考点:明治维新 点评:新兴地主阶层的出现是明治维新的重要的背景。明治维新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是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建立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维护了新兴地主的利益。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日本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全方位学习西方,取得了重大成

5、就。 1872年日本政府发布告谕: “苟有国则有兵备,有兵备则人民不得不各就其役。 ”这最能说明 A日本实行义务兵役制 B日本实行募兵制 C日本以武士道精神来教育熏陶军队 D日本积极准备对外扩张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材料式选择题。阅读分析材料,抓住关键词 “有国则有兵备 ”和 “人民不得不各就其役 ”即可作出判断。故选 A。 B项错误,募兵制是建立雇佣军队; C项武士道的内容材料未体现; D项材料也未体现。 考点:明治维新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日本在军事方面改革的内容。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日本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全方位学习西方,取得了重大成就。不仅摆脱了外国侵略的命运,

6、而且进入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但是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也走向了扩张之路,给亚洲各国带来了灾难。 在 1876年世博会上,日本馆大于中国馆,且展品较为丰富,但日本仍从世博会上定购了大量机器产品,其直接目的是 A满足本国封建统治者的生活需要 B适应明治维新后工业革命的进行 C促进本国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D发展军事工业,加快对外扩张步伐 答案: B 试题分析:明治维新日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经济,建立近代工业,向西方求购大量的技术和设备。故选 B。 A项错误,明治维新后日本已经建立了资产阶级和新兴地主的统治; CD项不是直接的目的。 考点:明治维新 点评:明治维新通过引进西方的技术,采纳两次工业革

7、命的成果,兴办了一大批的实业,最终使本国富强起来。强大起来的日本走向了侵略扩张之路。与此相关的日本在其他方面的改革也需要掌握。 对大日本帝国宪法的评价正确的是 带有浓厚的封建性 是近代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三权分立,议会、内阁和法院独立行使权力 承认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参政权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天皇被赋予至高无上的权力,名义上三权分立的机构其实并不能独立行使自己的权力, 明显错误,由此排除包含 的选项。 故选 D。 说法都是正确的。 考点:大日本帝国宪法 点评:大日本帝国宪法是日本明治维新后在 1889年通过的宪法,是以德国1871年宪法

8、为蓝本制定的。宪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但是也确立了日本的君主立宪制政体,承认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参政权,是近代亚洲第 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下图是份售书广告,其中有可能在戊戌变法期间成为畅销书的是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戊戌变法时期的主流思潮是学习西方的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与此相对应的内容是 会被广泛接受而成为畅销书。 是学习日本的变革经验; 是宣传变法的理论。 项是在 1917年之后; 是传统文化内容。 考点:维新变法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维新变法的宣传方式,严复是维新变法的重要代表人物,主要是通过翻译西方书籍,传播维新思想。维新变法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实行议

9、 会政治。维新变法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某学堂因废八股、设西学而受到当地官员的传讯。他们抗辩道: “此乃当今皇上旨意,何罪之有? ”这个 “皇上 ”指的是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相对简单,从材料 “某学堂因废八股 ”、 “此乃当今皇上旨意 ”可以看出这是维新变法时期,此时的皇帝是光绪帝。故选 C。道光帝生卒年代是1782年 9月 16日 1850 年 2月 25日;咸丰帝是在 1850-1861年在位;宣统帝是在 1909年 -1912年在位。 考点:维新变法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维新变法在文化教育上的内容。维新变法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

10、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主要是在政治上,裁汰冗员,废除八股取士;在经济上设立农工商总局,发展经济;在文化上设立京师大学堂,翻译西方书籍,传播西方思想等。 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虽然内容基本相同,但是结果却相反,下列原因中不包括 A新兴阶级力量的强弱有关 B国际环境是否有利 C群众发动的程度与领导的强弱有关 D皇帝(天皇)是否支持 答案: D 试题分析:皇帝(天皇)是否支持不是中国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在中国,光绪皇帝是支持变法的,只是没有实权。故选 D。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主要是主导变法的新型资产阶级力量较弱,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国际环境重要原因,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正赶上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客

11、观上给日本一个良好的环境。此外,日本的明治维新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群众的参与。因此 ABC都是明治维新成功中国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 考点:明治维新与维新变法的比较 点评: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日本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全方位学习西方,取得了重大成就。不仅 摆脱了外国侵略的命运,而且进入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维新变法是资产阶级上层发动的一场变法运动,在维新运动中,维新派颁布了一系列措施法令,希望能在短期内改造中国,但是并未设立相应的配套措施,急于求成,最终导致矛盾尖锐激化,最终反动势力发动了政变,扼杀了维新变法运动。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在文化教育方面的相同措施有: 选派学生到海外留学 组

12、织翻译外国书刊 创办各种专业学校 成立文部省 ,统一管理全国教育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成立文部省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重要改革内容,维新变法时期并未设立类似机构。排除 。选派学生到海外留学,组织翻译外国书刊,创办各种专业学校等在维新变法时期和明治维新时期都实行过类似的措施。因此 正确,故选 A。 考点:维新变法和明治维新的比较 点评:维新变法是在外国列强侵略不断的加深,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进行的。维新变法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实行议会政治。明治维新通过引进西方的技术,采纳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兴办了一大批的实业,最终使本国富强起来。但是强大起来的日本走向了侵略扩张之路。 19世

13、纪 60年代俄、日两国改革的不同之处是: A在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下发生 B以暴力推翻原有政权后进行 C改革后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答案: B 试题分析:日俄改革都是在原有的落后的封建政权不能适应资本主义发展需要的情况下进行的,改革后都走向了资本主义,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的,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因此 ACD均正确。俄国的 1861改革是统治者自觉进行的改革,而日本则是通过战争的手段推翻幕府的统治后进行的改革。 考点:明治维新和 1861年改革 点评: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日本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全方位学习西方,取得

14、了重大成就。不仅摆脱了外国侵略的命运,而且进入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同时为亚洲其他国家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1861年改革是俄国走向资本主义制度的一次改革,但是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这次改革提供了资本主义发展所必须的市场、劳动力和资金,推动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俄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标志。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 “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 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跋扈之臣无 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职,草野小民无能积其怨,故断不至数代而亡,一朝而灭也。 ”依据上述观点,他实际上是主张: A废除君主制 B维护君主制 C实行君主立宪 D倡导民主共和

15、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议院者 ” 体现了主张设置议会,同时郑观应指出这样做君主就无法施暴政,所以其主张是君主立宪制。 A项错误,郑观应主张贤明君主存在,因此反对废除君主制; B项不是郑观应的主要意思,郑观应主张限制君主的权力; D项错误,郑观应主张保留君主的存在。 考点:早期维新思想 点评:洋 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反对学习西方的制度,持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在洋务运动的后期,一些洋务派人士从洋务阵营中走出来,主要代表人物有分桂芬、王涛和郑观应等,转而批判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主张君主立宪制,产生了最早的维新思想。 “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

16、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 ”孝文帝改革中能够改变这种状况的措施是: 均田制 三长制 整顿吏治 改穿汉服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使 “州郡之民 ”由流民变为农业居民的措施是均田制。政府把手中掌握的无主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让他们承担赋税和徭役。因此 正确。 项是政治领域里的改革,改变了赋税征收的方式; 项也是政治制度的改革,建立俸禄制度,整顿吏治;因此 都有利于改变材料中的情况。 项是社会习俗领域里的变革,并不能直接改变材料中的现象。 考点:孝文帝改革 点评:均田制是封建国家把无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耕种,让他们承担徭役和赋税。北魏实行的均田制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通过

17、实行均田制,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从 而缓和了社会矛盾,同时增加了政府的收入。随着土地兼并的盛行,均田制走向瓦解。 战国策 秦策一中: “(公元前 338年 )孝公死,惠王代后。 人说惠王曰: 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 ”文中的 “人 ”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 A没落贵族 B立功将士 C新兴地主 D富裕农民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信息强调的是商鞅威望高、得民心会威胁君权,实质是反对商鞅变法,结合所学可知 A项最佳。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承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权,奖励耕织等措施得到了 BCD项的拥护而不是反

18、对。 考点: 点评: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是我国进入封建社会的重要标志。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开阡陌,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废除分封制,实行县制,从而废除了世袭的特权。商鞅变法在推动秦国的富强、最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涉及到商鞅变法的措施、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16世纪哲学家罗素指出: 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运动。下列材料能够佐证罗素这一认识的是: A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 B ”当钱 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 C “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的人 ” D “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利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考

19、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从人文精神的角度描述宗教改革人的信仰有自主性,这就是宗教改革中人文精神的最大体现,信仰得救的关键在于自己而不是教皇。 故选 A。 B项是教皇的搜刮财富的说教; C项是加尔文的先定论; D项材料未体现。 考点:宗教改革 点评:宗教改革强调因信称义,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否定了教会和教皇的作用。它打击了教皇的权威,促进了人们的思想的解放,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宗教改革的背景等需要掌握。 下图是欧洲宗教改革时期的一幅图片,图右边是新教,左边是天主教,一本圣经就比教皇或教士都重要。它反映的最主要信息是: A教会内部分裂 ,出现附属于

20、王权的新教会 B新教否定上帝的存在 C蔑视教皇和天主教会 ,圣经权威至高无上 D新教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图片信息看 ,圣经比教皇的地位重要,正反映了宗教改革反对教会,主张 “因信称义 ”。故选 C。 A项中的王权材料未体现; B项说法错误,不管是新教还是天主教都不否定上帝的存在; D项是新教的主张,但是不是新旧教最根本的区别。 考点:宗教改革 点评:宗教改革是西欧 16世纪的继文艺复兴之后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主要有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和加尔文宗教改革等。认为圣经是信仰的唯一依据,从而它打击了教皇的权威,促进了人们的思想的解放,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宗

21、教改革的背景等需要掌握。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 贵族发表演说: “ 农民和地主之间存在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从地主管束的事情, ” 在随的改革中,化解农民敌对情绪的措施是: A农民要接受村社的严格管理 B农民只要支付高额赎金才能获得土地 C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块土地 D宣布农民获得法律上的人身自由 答案: D 试题分析: “农民和地主之间存在敌对情绪 ”指的是农奴制下农民深受奴役和剥削,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所以亚历山大二世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给农奴人身自由,便没有根本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故选 D。 A项使得农民重新受到干涉,因此不是化解不满情绪的措施; B 项是加

22、重了农民的负担;C项明显维护的是地主的利益,因此 BC项都不是缓解与农民的不满情绪的。 考点: 1861年改革 点评: 1861年改革是俄国走向资本主义制度的一次改革,但是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农民可以获得人身自由并且农民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也因此被剥夺的一干二净,因此这次改革提供了资本主义发展所必须的市场、劳动力和资金,推动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俄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标志。 “俄国的士兵在 1855年和 1822年一样英勇作战 总之战争是 失败了。 ”这场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俄国的发展受到农奴制的阻碍 B俄国没有开展工业革命 C俄国孤军难以对抗强敌的联合 D没有获得海军

23、的保障 答案: A 试题分析: 1855年的战争指的是俄国与英法等国的克里木战争,俄国战败,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克里木战争俄国战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俄国的农奴制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故选 A。 B项错误,俄国也已经进行了工业革命; C项不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D项说法错误,俄国的海军和陆军都是相对于英法来说相当落后。 考点:农奴制改革 点评:俄国战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落后的农奴制度严重的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农奴制下,农奴没有人身自由,不能自由的到工厂做工,使工业生产缺少劳动力;同时农奴生活艰难,无力到市场上购买商品,也影响了市场的发育;工业生产也缺少必要的资金,改变农奴制度已经是势在必然。 19世纪后

24、期, “脱亚入欧(仿效欧美) ”逐渐成为日本社会的主流认识。受其影响,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开展工业革命 废除封建制度 实施 “大陆政策 ” 推行 “文明开化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脱亚入欧(仿效欧美) ”是说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追求西方的经济、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制度。 、 、 都能体现了这一点。 “大陆政策 ”是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果后的对外扩征服世界的政策,不属于这一点。故选 C 考点:明治维新 点评: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日本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全方位学习西方,取得了重大成就,逐渐走向了扩张之路。与此相关的知识点甲午战争,需要掌握 戊戌变法损害了顽

25、固派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阻挠。下列措施直接触犯顽固势力利益的是 裁撤冗员 取消旗人特权 废除八股 裁汰旧军 设立京师大学堂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使顽固势力丢官、失去权利,直接触犯了他们的利益,而 主要是针对学生而没有直接危及官僚的当前利益,因此后来变法失败但是大学堂留了下来。故选 A。 考点:维新变法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维新变法的内容。维新变法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主要是在政治上,裁汰冗员,废除八股取士;在经济上设立农工商总局,发展经济;在文化上设立京师大学堂,翻译西方书籍,传播西方思想等,维新派采取的一系列的措施从根本上说是为 资本主义的发展服务的。

26、但是却违背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的反对,最终变法失败。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远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西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涵 材料二:西人立国 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 果以足恃欤? 郑观应盛世危言 自序 材料三: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 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

27、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引自康有为请定宪法开国会折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说明李鸿章和郑观应在探索中国富强之路问题上所持有的观点有何异同?( 6分) 结合材料一、二说明,郑观应的观点是针对 19世纪 60年代开始在中国发生的什么大事件而提出的?他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6分) 材料三和材料二比较,在政治主张上有何发展?请分析其的原因。 ( 6分) 答案:( 1)相同点: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2分) 不同点:李鸿章认为中国文武制度比西方好,不必改革,只要学习西方制造利器即可;郑观应认为既要学习西方的技术,更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4分) ( 2)洋务运动

28、。( 2分) 他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只有改变封建制度,才能使国家富强。( 4分) ( 3)在设议院的同时,还主张开国会,行三权鼎立之制。( 2分) 原因:民族危机加剧;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政治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答出两点即可, 4分) 试题分析:( 1)李鸿章是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主张学习西方的科技,郑观应早期从事洋务运动,后期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二者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2)郑观应说的 “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 ”指的是洋务运动,针对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的科技而言的。很明显,郑观应的观点是正确的,但学习西方

29、的科技不能救中国。( 3)康有为的主张明显与郑观应相比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开国会,行立宪等内容上。发展的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几个方面分析。 考点:维新思潮 点评:维新思潮是在对洋务运动的批判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批判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的科技,而不学习西方的制度是舍本求末。主张限制君主的权力,实行君主立宪制。康有为等是对早期维新思潮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系统的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主张并且进行了变法实践。虽然最终失败,但是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12分) 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 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商鞅 材料二

30、(商鞅变法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 (悦 ),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 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 商君列传 请回答: (1)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 2分)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反映了商鞅的什么精神( 2分) (2)据材料二归纳,商鞅变法带来怎样的社会结果 ( 2分)为什么会出现 “民勇于公战 ”的局面 ( 2分) ( 3)据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贵族诬告商鞅 “谋反 ”,结果商鞅被迫起兵自卫,兵败被杀。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为什么 ( 4分) 答案: (1)法家思想。顺应形势变化求新求变、勇于改革的精神。 (2)后果:社会秩序

31、良好,人民富足,遵纪守法。原因: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 ( 3)一场变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或在多大程度上达到。守旧贵族的反扑,商鞅枉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商鞅虽死,但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试题分析:( 1)商鞅变法的基础是法家思想,法家思想主张变法革新以顺应形势的发展。商鞅变法集中体现了商鞅创新变革的精神。( 2)商鞅变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社会秩序明显好转,同时商鞅变法的奖励军功的措施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3)判断一 场变法成功与失败的标准不是个人的结局如何,而是看是否顺从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学生可以从这个角度进行分析。 考点:商鞅变法 点评: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是我国进入封建社会的重要标志。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开阡陌,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废除分封制,实行县制,从而废除了世袭的特权。商鞅变法在推动秦国的富强、最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涉及到商鞅变法的措施、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