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confusegate185 文档编号:335111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文明、文明的意义只有在历史上的长时段中才能凸现,站在今天,回顾人类从早期游徙不定到定居生活的转变过程,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 ( ) A谷物种植 B房屋建造 C陶器制作 D牲畜饲养 答案: A 试题分析:文明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物质文明、思想文明、政治文明等等。此题特指 “早期游徙不定到定居生活的转变过程,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 ”,原始农业的出现和发展。谷物种植是农业发展中的关键一步,主要是解决 “吃 ”的问题,再加上饲养牲畜作为辅助,人们从 “逐水草而居 ”到定居。建造房屋也是由原始农业决定的

2、。所以答案:为 A。 考点:古代农业 点评:此题属于容易题,解题关键是把握文明的含义,思路为分析题干 对应选项 得出结论。 16 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词方式为 “新 ”的地名,如:新尼德兰、新西班牙、 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英格兰等。这一现象是由于 ( ) A新兴城市大量出现 B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的进行 D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的建立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干给出了时间 16 18世纪,且这些地方的名称基本都来源于欧洲主要国家,如:西班牙、法兰西、英格兰等,所以这一现象是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殖民扩张的结果,答案:为 B。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点评:此题

3、较简单,解题关键是把选项和题干密切联系,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某同学在搜集有关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的材料时,在网络上找到一些有关 “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 ”的观点。其中表述最准确的是 ( ) A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B给西欧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C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C项不是世界市场的影响,是早期殖民扩张带来的影响, AD两项比较,很明显 D项更全面准确。答案:为 D。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 成和发展 点评:

4、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在掌握史实的基础上把选项和题干密切联系。 19世纪中期,欧洲一部分女权主义者提出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并设计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女子服饰有所简化。出现这一服装改革潮流的社会根源是 A工业化使大量妇女参加工作 B民主运动的推动 C社会审美观的改变 D妇女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 答案: A 试题分析: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动力,注意题干中是限制性时间 19 世纪中期,那时工业革命正方兴未艾,女子服饰有所简化,正是适应参加工作的需要。答案:为 A。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要

5、把这一现象放到 19世纪中期这个大背景中考虑。 1912年 4月, “泰坦尼克 ”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使用电灯照明 豪华客舱配备电视 航线经过地中海 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实际是在考查 1912年的世界科技发展情况,联系教材可知,不可能配备电视,电视是在二战后才发明的, 不对。此行是从英国越过大西洋到美国,不经过地中海, 不对。而电灯和无线电报是 19世纪中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果,答案:为 B。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学生

6、对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 )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自然经济迅速崩 溃 C现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干给了限定 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分析选项, A和 D都着眼于政治角度,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开始了中国近代化进程,而不是现代化, C错误,答案:为 B。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要理解题干要求 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问题

7、,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1881年开平煤矿投产后,所产之煤行销各地,外国煤进口锐减。这说明 ( ) A 洋务企业的兴办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 B洋务派的民用企业能够使中国达到富强 C开平煤矿给附近地区提供廉价燃料 D洋务企业的经营方式较为先进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干给出了开平煤矿所产之煤对外国煤的冲击这一现象,但不能就此得出结论说洋务派的民用企业能够使中国达到富强, B错。 “所产之煤行销各地 ”说明 C错。题干没有涉及洋务企业的经营方式,排除 D。答案:为 A。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点评:此题较简单,主要考查学生由历史现象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8、,解题时切忌以偏概全。 在鸦片战争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情形有可能出现在这一时期的是 福建厦门某茶农向英国出口茶叶,定单数量急剧增加 上海某地主从国外引进机器设备,创办了纺织工厂 外国在华创办的工厂不断增多,并逐渐合法化 清政府允许民间私人创办近代企业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实际是考查鸦片战争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相关史实,联系教材可知,中国被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茶叶等传统产品大量外销,中国开始创办近代企业,清政府允许 外国在中国设厂,同时允许民间私人创办近代企业,答案:为 C。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

9、折发展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理解,同时考查学生对相关史实的掌握。 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 1870 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答案: A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此时处于起步阶段, BC 两项不符,排除。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高峰时期,即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 1956年三大改造,民族工业变成公有制企业。答案:为 A。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

10、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解题关键是要把基础知识和示意图相结合。 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 “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这主要是因为 ( ) 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军阀割据混战 答案: C 试题分析: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阻碍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举步维艰,经济的发展必然受到社会政治的制约,答案:为 C。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民族工业发展情况的评价,解题关键是要联系中国社会性质。 黄河清在 “洋 ”族词的兴衰中说: “洋人 、 洋务 、 洋布

11、 、 洋行 、 洋楼 、 洋炉 等 洋 族词日益增多,在 19世纪中期至 20世纪上半期,是它的鼎盛时期 , 有 400多个。 ”“洋 ”族词在这一时期达到鼎盛的原因不包括( ) A列强侵略的加剧 B西方文化的渗透 C崇洋风气日盛 D政府的大力倡导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干这种现象反映了西方先进文明对中国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人们的思想观念等各个方面, D 项明显错误,此时期社会用词的变化不在于政府是否倡导,答案: D。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西方先进文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对此要全面理解和掌握,尤其要把这一

12、现象放到当时的大背景中考虑。 1872年,有人作诗云: “见闻历历备于此,读之可惊复可喜。费去十文买一纸,博古通今从此始。 ”诗中所提的 “纸 ”是( ) A传单 B信件 C报纸 D书籍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意思是通过这种 “纸 ”可了解时事,也可博通古今,这说明这种 “纸 ”涵盖的内容广,时事性强,分析选项,只有报纸有这样的特点,答案: C。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点评:此题较简单,主 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时注意题干 1872年这样的时间提示。 1909年发行的图画日报描绘了当时上海人看电影的情景。当时的票价还比较低,是普通民众可以接受的。以

13、下叙述你认为没有正确反映当时情况的是( ) A “电光电影即电影,票价只卖二十文 ” B “活灵活现景物真,观众面露诧异情 ” C “交头接耳说紫禁,争看清帝丢皇位 ” D “电影初创寂无声,旁有吹吹打打人 ” 答案: C 试题分析:联系题干所给时间提示 1909 年,再联系教材所学,清帝退位是在 1912年 2月,所以 C项不对,答案: C。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史实,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史实。 为了运输煤炭,清朝政府同意在唐山到胥各庄之间修建一条长 10千米的铁路。铁路建成后,由于清政府害怕蒸汽机车的隆隆震颤声惊动了附近的皇陵,就让骡

14、马充当 “火车头 ”,这就出现了 “马拉火车 ”的天下奇闻。马拉火车的奇闻充分说明了 A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落后 B封建顽固势力阻碍了近代化进程 C封建迷信对社会危害极大 D马拉火车的壮举震惊了世界各国 答案: B 试题分析:火车是近代化产物,题干给出的现象是因怕蒸汽机车的隆隆震颤声惊动附近皇陵而 “马拉火车 ”,这与 A无关, C项过于夸大其不良影响,题干没有体现 D,答案: B。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要求学生根据历史现象分析其反映的本质。 有的学者认为:从 1492年哥伦布远航美洲使东西两半球会合之日起,全球化进程

15、已经开始了。他所说的 “全球化进程已经开始 ”主要指 A世界历史从此开始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 D世界开始成为一个互相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选项, A概念不清,因为 “世界历史 ”这一概念即可指各国分散的历史,也可指各国基本连为整体的历史。 B项所述是在 19世纪才形成,全球不仅包括欧洲、亚洲、非洲、美洲,所以它们之间是否建立直接商业联系不等于全球化,这种说法不准确,确切的说法应是世界开始成为一个互相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答案:为 D。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各个选

16、项与题干之间是否有 必然关系,同时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偶然巧合之一。由于一系列计算错误,他把西班牙到印度的距离大大缩短了,以致认为到达的地方是( ) A美洲 B非洲 C亚洲 D大洋洲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史实,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是美洲,题干说 “他把西班牙到印度的距离大大缩短了 ”,印度是亚洲国家,所以他认为到达的地方是亚洲,答案:为 C。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点评:此题较简单,解题关键是要充分理解题意,同时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 阅读下列表格: 年 代 唐元和初年 北宋治平年间 南宋初年 元朝中统四年 明朝永乐初年 铁

17、年产量 207万斤 824 1万斤 2162144斤 584 4000斤 19575026斤 表格能够说明的根本问题是( ) A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B中国冶铁业在产量和技术上长期领先 C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D中国古代王朝对冶铁业的重视和大力扶植 答案: A 试题分析:首先排除 B,表格中没有与中国相比较的其它国家。冶铁业不代表整个手工业, C项以偏概全,排除。铁产量的持续稳定增长,能反映出中国古代王朝对冶铁业的重视和大力扶植,但不是根本问题,如果把这一现象放到中国封建经济的高度考查的话,说明了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答案:为 A。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

18、结构与特点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要从宏观角度把握表格反映的现象,由现象得出结论。 从公元前 5 世纪开始,中国古代农业领域里个体生产逐步取代了集体耕作,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均田制的颁布 B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C郡县制的普遍推行 D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干给出了时间提示 “ 公元前 5世纪 ”,要求选择导致变化的 “主要原因 ”,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而公元前 5世纪正值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的出现,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推动了耕作方式、土地所有制、剥削方式和阶级关系等一系列变化,故 B项符合题意。 A是

19、北魏时开始推行的, C 是秦朝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 D 是原因但不是主要的,故 B、 C、D均应排除。答案:为 B。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通常原则 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主要考查学生理论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在我国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到私有的转变中起决定性的因素是 ( ) A商鞅变法 B公田的大量抛荒 C各诸侯国的税制改革 D铁器和牛耕的出现 答案: D 试题分析:唯物主义历史学认为只有生产力的发展才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而生产力包括三要素,即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劳动者,其中起根本性作用的是劳动工具,依据生产工具的进步引起的生

20、产力的发展,答案:为 D。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 特点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解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唯物主义历史学的主要观点 生产力的发展才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生产力三要素中起根本性作用的是劳动工具。 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 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根本上是因为 ( ) 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 B统治者 “不抑兼并 ” 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 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干阐述的是明朝土地高度集中到官僚地主手中的现象,在中国传统封建社会中,基本土地制度是地主土地所有制,由于这种土地所有制的存在,使土地兼并不可避免,而且封建社会生产力越发展,土地兼并

21、现象就会越严重,A与题干无关, BC 是次要原因,答案:为 D。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关于土地兼并现象的实际根源,解题关键是要掌握基本理论知识 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土地兼现象的根源。 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关系是租佃关系,这一关系的日益普遍带来的影响是 ( ) A政府收入大大提高 B阶级矛盾得以缓和 C农民生产自主权扩大 D通过经商盈利买地 答案: C 试题分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租佃关系主要指地主与农民之间的土地关系,因为中国传统封建社会中,基本土地制度是地主土地所有制,其日益普遍和 A无关。这种关系越普遍越深入,农民和地主之间的矛盾越尖锐, B不对。

22、 D与土地租佃关系无关。在租佃关系中,农民获得了土地的自主经营权,所以正确答案:为 C。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租佃关系这一概念。 据统计,自上古至隋朝见于 记载的 88件水利工程中,华北占 72件,华南仅占 16件。而唐代见于记载的 212件水利工程中,华北占 101件,华南占 11l件。这说明( ) A南方水利技术超过北方 B南方农业地位上升 C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D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 “上古至隋朝 ”与 “唐代 ”相比,南方水利工程在全国总水利工程中所占比例明显上升,但仅凭

23、水利工程的发展情况不能断定 A、 C、 D三项,只能说明南方农业地位上升了,因为水利和农业是密切相关的。答案:为B。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点评:此题较简单,主要考查学生由历史现象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切忌以偏概全。 齐国管仲说: “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 ”某研究者据此得出 “中国精耕农业的产生与专制国家农业政策密切相关 ”的结论。该推断 ( ) 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

24、理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干材料意思是 “凡属于治国的急务,一定要禁止奢侈的工商业和奢侈品的制造,这些禁止了,人民便不能游荡求食,人民无法游荡求食,就只好从事农业。人民从事农业,则土地得到开垦,土地开垦了粮食也增多,粮食增多则国家富裕,国家富裕则兵力强大,兵强则可以取得战争胜利,战胜则土地也广阔了 ”,即使 “禁末作文巧 ”,人民也不一定从事农业,这个推论本身就不合理,再者,由禁止工商业 开疆扩土,显然结论不合理,所以答案:为 D。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尤其是对题干 古文的理解,要求学生有一

25、定的古汉语水平。 2006年 2月 22日国家邮政局发行全面取消农业税纪念邮票一枚, “华夏暖春,古税千年成历史;人民顺意,新程万里创文明 ”。中国的农业税大致开始于 ( )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主要考查史实,联系教材所学,中国的农业税是伴随着土地私有制的产生而产生的,其开端于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推行 “相地而衰征 ”即根据土地多少和好坏征收赋税。公元前 6世纪鲁国的 “初税亩 ”,即实行按亩收税。答案:为 B。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史实的准确掌握,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自宋元

26、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 “死水 ”中泛起了 “微澜 ”。其 “微澜 ”主要表现为 ( ) A手工工场兴起 B城市商品经济繁荣 C地域性的商人集团形成 D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答案: B 试题分析:联系教材所学,早在汉武帝时期, “工官 ”主办的手工工场就以拥有较大规模, A与题干不符。地域性的商人集团形成是在明清时期,排除 C。中国唐代就已出现了专营货币存放和借贷的柜坊,货币经济已经很发达 ,排除 D,答案:为 B。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要正确把握各选项现象出现的时间,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

27、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 ”。材料描绘的是( ) A汉都长安 B隋朝洛阳 C唐都长安 D宋都东京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从 “诸店皆卖新酒 ”可知描绘的是繁华商业区,而从 “嬉戏连坐至晓 ”说明商业活动通宵达旦,这种情况与宋朝相符,因为唐代以前包括唐代,政府对商业活动有严格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商业区晚上要定时关门。答案:为 D。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解题关键是要准确掌握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全貌以及各个时期不同的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妇女择偶一般 “悔作商人妇 ”,而到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 “宁肯嫁与商人 ”的现象。这一变化

28、说明( )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B商品经济发 展,传统观念发生变化 C反封建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D西学东渐,中国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答案: B 试题分析: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实行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这一基本政策导致人们思想观念中对商人的歧视,但明清之际,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江南一带,富商们往往 “衣服屋宇,穷极华靡 ”, “金钱珠宝,视为泥沙 ”, A项不符史实, C、 D两项与题干现象无关,答案:为 B。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考查明清之际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思想观念的变化,同时考查学生对相关史实的掌握程度。 清帝雍正朱

29、批谕旨说: “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朕所悉知,习俗殊可笑。 ”这反映出当地 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 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 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各个选项,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山西人从事商业、农业、参军和读书人数量依次递减,雍正帝认为这样的社会风气很可笑,反 映统治者对商业的歧视, AC 项错误;仍然有人希望学而优则仕, B项错误;因为追求财富,从事商业的人居首位,答案:为 D。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

30、题关键是要正确理解题干含义。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这段材料反映了明代丝织业中 A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B私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C产生了雇佣劳动关系 D工匠与机户关系紧密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题干中 “工匠 计日受值 ”可知 工匠是要才机户那里按工作量拿工资的,这是一种典型的雇佣关系,所以答案:为 C。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点评:此题很简单,解题关键是理解题干的中心意思 工匠 计日受值,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 “近代的前夜 ”。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

31、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 “小户 ”“听大户呼织 ”、 “计日受值 ”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人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答案: C 试题分析:首先要理解 “近代 ”这一概念, “近代 ”是指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主要特征有政治上实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经济上大机器生产,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关系是雇佣关系。选项 C说明苏州丝织业出现了雇佣关系,这种生产方式具备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答案:为 C。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解题关键是要理解 “近代 ”这一概念。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32、下列各题。 材料一: 1851年英国举办 “万国工业博览会 ”,有 10个国家接受邀请,此为世界博览会的开始,后来 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盛会。为了显示国力,英国政府耗用4000多吨铁和 400吨玻璃,建造了一座长逾 1800英尺、高逾 100英尺的 “水晶宫 ”。此次博览会令人瞩目的展品当属引擎、印刷机和纺织机械等产品。在 19世纪,原材料、机械、工业制品及雕塑作品成为世博会的主要展品,蒸汽机、混凝土、铝制品、橡胶、缝纫机、印刷机、火车、电动马达等相继成为展会上的新庞。 摘编自霍勒斯 格里利水晶宫及其经验 材料二:第一届伦敦世博会上,中国的展品包括瓷器、屏风、象牙雕刻、珐琅彩铜器、大理石群像等,

33、 “荣记湖丝 ”获得 “制造业和手工业 ”奖牌。 1876年费城世博会中国馆展出了丝、茶、瓷器、绸缎、铜器、雕花器和景泰蓝等。 1889年巴黎世博会中国馆正中可见 “大清国 ”三字,门口对联有 “中国有圣人 ”、 “此乡多宝玉 ”字样。 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中国村内的中国戏院,带有明显西方风格。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的中国馆是满族王公住宅的复制品,摆有中华圣母像。“中华圣母 ”着慈禧太后服饰,保留圣母玛利亚的面貌,圣母左手抱着中国服饰的耶稣。在 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西湖 48景相册等获金奖,另有中国绘画作品 42件,包括唐朝吴道子、宋朝马远、明朝唐伯虎等人的作品 。 摘编自马敏等编博

34、览会与近代中国等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 “万国工业博览会 ”举办的背景及其意义。( 8分)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世博会上中西展品的特点,并分析中国展品特点形成的原因。( 8分) 答案:( 1)背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世界各国联系加强。 意义:提升了英国的国际影响;开创举办世博会的先河;提供了各国展示文明成果的重要平台,有利于科技创新和经济文化交流。( 8分) ( 2)特点:中国:以传统工艺、美术、手工业品为主;有西方色彩。 西方:以 先进科技成果、工业品为主。 原因: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农业文明高度发达,手工业技术精湛;现代化滞后

35、,工业发展程度低;中西文化交流增强。( 12分) 试题分析:题( 1):联系材料 1,第一届 “万国工业博览会 ”举办于 1851年,其展出的展品大部分是当时的新兴科技产品,联系这两点,其背景应是英国工业革命完成。此博览会展出的新科技产品无疑有利于科技发展和经济交流。题( 2):才材料 1、 2可看出,中国展示的基本是传统产品,西方国家基本上是新兴科技产品,而进入 20世纪,中国产品出现中西合璧的特点。分析这种差异的原因时要结合中国 文化发展特点和近代以来出现的变化。 考点:古代和近代中国经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点评:此题以 19世纪末和 20世纪初的工业博览会和世界博览会为切入点

36、,深刻比较了中国和西方展品表现出的不同特点,突出了中国进入近代以来经济逐渐落后的现象,以及近代以来世界经济走向整体的趋势,综合性较强。 综合题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共 25分 ) 材料一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电影天仙配歌词 材料二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 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材料三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 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

37、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 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 “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 ”; “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 ”; “ 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 ”等。 材料四:有学者提出:大体而 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五:诸欧治定功成,其新政新法新学新器,绝出千古,横被全球。 康有为 (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产怎样的一种基本模式?( 2分)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基本模式的特点。( 4分) ( 2)材料二反映

38、了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业关系的?( 2分)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4分) ( 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 4分)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 4分 ) ( 4)材料四中 “新经济的萌芽 ”指的是什么?导致这一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分) 答案:( 1)生活方式:小农经济。(或者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 2 分) 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分)(或者答出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封闭性、保守性、落后性也可适当给分。) ( 2)关系:农业是本

39、业,商业是末业。( 2分)(答出重视农业,限制商业或重农抑商政策亦可适当给分) 影响: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 芽的发展,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 4分) ( 3)现象:出现区域性商人群体,商业资本活跃,商品经济发达。( 4分) 原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等。(如答 “敬业、进取 ”、“守信、讲义 ”等或答出其他符合题意的内容,同样正确)( 4分) ( 4)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原因:商品经济,生产力的发展。( 4 分) 试题分析:题( 1):材料 1中 “耕田 ”、 “织布 ”表明其反映的是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模式。其特点是自给自足性、封闭性等。题( 2):从材料 2“背本而趋末 是天下之大残 ”以及 “殴民而 归之农 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可知其主张是重农抑商。认为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题( 3):材料 3提到著名的晋商大商号,联系教材可知,商帮和大商号出现于明清时期,反映了商品经济发达。题( 4):此题可联系史实,指资本主义萌芽,自然经济发展到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其根本原因还是生产力的发展。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点评:此题以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为脉络,从自然经济到资本主义萌芽,综合考查了古代中国生产方式的演变,封建政府的经济政策及其影响,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概况的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