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outsidejudge265 文档编号:335135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边是古代帝王家庙布局图,一般而言祖庙居中,二世称昭,三世称穆,四世称昭,互为昭穆。与之相关的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君主专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昭穆是古代宗法制度对宗庙或墓地的辈次排列规则和次序。以周代天子七庙为例 ,自始祖之后 ,父为昭 ,子为穆。排列时 ,大祖居中 ,三昭位于大祖的左方 ;三穆位于大祖的右方 ,以此来分别宗族内部的长幼次序、亲疏远近。故选 A;B项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一种政治隶属关系; CD项是秦朝以后实行的制度; 考点:宗法制 点评:宗法制是西周实行的重

2、要的政治制度,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和宗法制。血缘关系确保了政治的稳定。一般来说,凡是材料中出现祖、宗、家谱、血缘等字眼的,大多与宗法制有关。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分封制、礼乐制度和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等也需要掌握。 唐德刚认为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的总统宣誓词虽然很短, “但它却是中华五千年政治史上,一座极重要的里程碑和分水岭 ”。文中的 “分水岭 ”是指 A由 “旧民主主义革命 ”转入 “新民主主义革命 ” B由 “学习器物 ”转入 “学习制度 ” C由 “近代史 ”转入 “现代史 ” D由 “帝制 ”转入 “民治 ”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错误

3、,由 “旧民主主义革命 ”转入 “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分水岭是五四运动; B项错误,由 “学习器物 ”转入 “学习制度 ”是维新变法; C项错误,由“近代史 ”转入 “现代史 ”的转折点是新中国的成立。 D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共和国,是由专制走向民主的转折点。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推翻了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颁布了约法。但是建立的新体制并没有很好地发展下去,袁世凯篡夺了革命的果实,建立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中国的社会性质并未发生改变。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辛亥革命的

4、背景也需要掌握。 中共三大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国共合作及共产党员是否加入国民党,经过一个多星期的会议,最终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在会上以 5票的优势( 21票赞成, 16票反对)通过。该文件的通过推动了 A五四运动 B国民大革命 C土地革命 D抗日战争 答案: B 试题分析:中共三大于 1923年召开,通过了国共合作的议题,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进行了国民大革命运动。故选 B。 A项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 C项是在国共合作破裂后开始的,是在 1927年后; D项是在 1937年爆发的,与材料时间不符。 考点:国民大革命 点评:中国三大确立了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

5、,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国共合作实现,进行了大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7年由于国民党右派的叛变 最终失败。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中共三大的功绩、北伐战争等都需要了解。 20世纪 30年代,日本陆军省的一份报告称:该事件背后有共产国际和共产党的活动,中国会因此分裂,国民政府和国民党内部的亲苏势力将占优势,中国的抗日势力也将增强。这一事件是 A西安事变 B重庆谈判 C九一八事变 D国共第一次合作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 “该事件背后有共产国际和共产党的活动,中国会因此分裂,国民政府和国民党内部的亲苏势力将占优势 ”可以看出该事件有共产党的参与,同

6、时国民党内部的抗日力量在增强,结合材料所给的时间可以看出这是指的西安事变。故选 A。 B项是在 40年代; C项是在 1931年,并未有共产党活动等内容; D项是在 1924年。 考点:西安事变 点评:西安事变,又称 “双十二事变 ”。 1936年 12月 12日,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 “攘外必先安内 ”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华清池发动兵变,扣留了蒋介石,时称 “西安兵 谏 ”。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全面抗战的局面,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马克思在 1

7、871年 4月 17日致顾格曼的信中说: “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及其国家的斗争,因巴黎的斗争而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不管其直接的结果如何,一个有世界历史重要性的新出发点是已经取得了。 ”这里的 “新的阶段 ”是指 A暴力斗争阶段 B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C合法斗争阶段 D夺取和建立政权阶段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项最早开始于工业革命当中。 B 项是无产阶级尚未进步到的阶段,以俄国十月革命为标志。 C项主要发生在 19世纪末期。由于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尝试,故 D项的表述是正确的。 考点:巴黎公社 点评:本题考查巴黎公社的基本史实。巴黎公社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追求公正与公平。社会经济

8、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最终失败。但是却为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此外,巴黎公社的背景、措施也需要掌握。 全球通史写道: “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 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这里所说的 “第二次革命 ”的直接目的是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巩固苏维埃政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注意材料提取和判读,其中 “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

9、明显可以看出材料所指的是四月提纲,从而推导出 “第二次革命 ”的直接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答案:为 C。 B项是在 1917年 3月进行的二月革命推翻的; C项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当时并非 “稀奇古怪的口号 ”; D项是在十月革命后的任务。 考点:四月提纲与十月革命 点评:四月提纲是十月革命中的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指明了革命的方向。十月革命是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有理想转变为现实。十月革命的背景、意义需要掌握。 下表是历届人大任期及召开会议的次数。下列相关认识,符合史实的是 A第一届人大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 B第二届人大决定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10、 C第三、四届人大工作受到 “左 ”倾错 误干扰 D第五届人大期间, “一国两制构想 ”得到成功实践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不对,第一届人大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B不对,1958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D不对, 1999年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从表格中可知第三、四届人大工作任期期间几乎未召开会议,说明人民代表无法行使其权利,这一时期又主要在 “文革 ”时期,是 “左 ”倾错误发展最严重的时期。 C项符合题意。, 考点:新中国民主政治 点评: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背景、内容、特点及对三大政治制度的建设是高考高频考点。命题可能会将中国民主化、法制化进程与人权问题联系起来考查,从现

11、代化的角度理解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依法治国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经济活动的法律依据是 A七届二中全会决议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过渡时期总路线 D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答案: B 试题分析:建国初期政协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纲领,具有临 时宪法的性质。故选 B。 A项是在建国之前; C项并非法律文件,与材料无关; D项是在 1954年通过的,是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之后,因此不符合题意。 考点:新中国的法治建设 点评: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注重法制建设,在第一部宪法颁布之前,通过了共同

12、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1954年通过了第一部宪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取得重大的进展。改革开放后,通过了 1982年宪法,并陆续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文献, 1995年提出了依法治国的主张。 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 30万 份。传单写道: “难道我们没有父母 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 生 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 死 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 ”这一潮流促成了 A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B “九二共识 ”的达成 C “和平统一 ”口号的提出 D海峡两岸 “三通 ”的开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两岸关系的发展。 B项错误, “九二

13、共识 ”是在 1992 年达成; C项错误, “和平统一 ”的口号在 1979 年提出; D项错误, 2009 年海峡两岸才真正实现三通。材料中的 “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献上一炷香 ”体现了台湾民众回大陆,打破两岸隔绝的迫切愿望,时间是 1987 年。故选 A。 考点: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点评: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两岸是兄弟关系,台湾民众的返乡运动是两岸关系血浓于水的表现。发展两岸关系,抵制分裂势力是两岸人民的共同责任。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下,成功的收回了对香港、澳门的主权,也对台湾问题产生重要的影响,海峡两岸的关系在迅速的发展。以九二共识为基础,加强两岸的交流与合作,

14、对于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1950年,中国政府规定,外轮一般不准驶入中国内河,经中国政府特批而驶入的外轮须悬挂中国国旗,并在指定的码头停泊。这种措施所体现出的外交政策是 A求同存异 B “一大片 ” C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D “一边倒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外交。从题意来看,外国的一切船只进来都得重新批准,属于外交政策的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的内容,不属于倒向社会主义阵营的 “一边倒 ”的外交策略,排除 D项,故选 C。 “一大片 ”是 70年代提出的方针,“求同 存异 ”是在 1955 年亚非会议上提出来的,均 与时间不符,排除。 考点:新中国

15、的外交: 50年代的外交政策 点评:新中国成立后,以独立自主作为基本的外交方针,积极发展外交事业,提出了三大政策,指导中国的外交行动。在 50年代取得了外交的巨大的突破。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里就有 17个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在 50年代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了日内瓦国际会议和万隆会议等,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开始发挥着积极地作用。 “20世纪是一个 伟大的世纪 ,这种 伟大 主要通过三个进步性的历史进程表现出来, ”下列不属于 “进步性的历史进程 ”的是 A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的巨大增长 B殖民体系的瓦解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两极格局的形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干中的伟大的世纪,表

16、明是能够推动社会发展进程中其积极作用的事件,两极格局的形成,人为地割裂了世界的联系,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和世界的发展。因此 D项符合题意,故选 D。 A项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推动力; B项有利于被压迫民族的独立与发展; C项为人类文明发展开辟了一种新的道路。因此 ABC项都属于 “进步性的历史进程 ”。 考点: 20世纪推动社会进步的因素 点评: 20世纪是伟大的世纪,使人类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的世 纪。其主要的推动因素有 20世纪科技革命的推动,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第三世界国家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国际关系进一步民主化、平等化;社会主义制度诞生,社会主义由理想发展成为现实。 “公车

17、上书 ”提出,当时救亡图存的上策是 A “迁都定天下之本 ” B “变法成天下之治 ” C “下诏鼓天下之气 ” D “练兵强天下之势 ”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为康有为公车上书所写,内容为 “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而已 ”,根据维新派的根本主张是维新变法以挽救民族危之的 基本特点分析,此题很容易选对 B项。 ACD项都是康有为所提出来的对策,都是权宜之计。 考点:公车上书 点评:公车上书,是指清光绪二十一年( 1895年),康有为率同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清光绪皇帝,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公车上书被认为是维新派

18、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 7. 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属于基本识记的内容。南京国民政府通过海关进口税则能够自主确定进口货物的税率,这实际上废止了南京条约中规定的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这一条款,故本题选 A项。 BCD三项在税率问题上均无明确规定。 考点:南京条约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南京条约相关内容。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国门而

19、发动的侵略性战争。战争以中国战败而告终,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的领土和主权遭到巨大的破坏,独立自 主的发展进程中断。五口通商,降低关税都有利于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开始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道: “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这一观点 A用全球史观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B用文明史观客观评价了英国发动侵略的影响 C说明新史观推动了史学研究的新发展 D说明研究者的立场与视野影响史学研究的结果 答案: D 试题分析:英国使用武力的根本原因是为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并不

20、是因为中国拒绝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结果。作者抹杀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实质。作者的立场与视野影响史学研究的结果。故选 D。 AB项明显错误,材料中的这种观点本身就是错误的; C项错误,材料并非史学研究的新发展,而是采取了错误的立场,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考点:鸦片战争的性质 点评: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国门而发动的侵略性战争。是一次侵略性质的非正义的战争,战争以中国战败而告终,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五口通商,降低关税都有利于外国商品进入中国 市场。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此开始。 魏书 高祖纪记载: “诏曰: 今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房屋),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因饥馑以弃业,

21、或因灾贫而流亡。仓廪不足,租调难持,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 ”为改变这一局面,孝文帝推行的改革措施是 A迁都洛阳 B推行均田制 C设立三长制 D实行租调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 “今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 ”可以看出当时土地兼并严重,孝文帝推行的改革措施是均田制。故选 B。C项是税收征收的制度; A项 和材料无关; D项是赋税制度。 考点:均田制 点评:均田制是封建国家把无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耕种,让他们承担徭役和赋税。北魏实行的均田制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通过实行均田制,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从而缓和了社会矛盾,同时增加

22、了政府的收入。随着土地兼并的盛行,均田制走向瓦解。 从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到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的变化说明了 A君主专制的加强 B分封制的瓦解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选官制度的变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说的是西汉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察举制,后来察举制失去了选拔人才的功能;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说的是实行的科举制,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说的选官制度的变化。故选 D。根据以上分析, ABC项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选官制度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的选官制度。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有西周世官制、汉代的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

23、制等,每一种制度都或多或少把官员的品德放在很重要的地位。一些制度特别是科举制,对后世影响深远,是考试的重点,需要掌握。 清人王士 池北偶谈 中提到: “正统(明英宗年号)十年,始命内阁与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堂上官、六科掌印官会议,遂为例 ”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确立三公制 B建立三省制 C废除丞相制 D设立军机处 答案: C 试题分析:三公制确立于秦汉,三省制建立于隋唐,军机处设立于清雍正年间,根据时间即可排除 A、 B、 D 三项。清代雍正帝时期设立军机处,符合题意,答案:为 C 考点:军机处 点评:军机处的设立是清朝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军机大臣上传下达,跪奏笔录。其权力来

24、源于皇帝,为君主专制统治服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的政治体制,除了要掌握清代的军机除外,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 “二府三司 ”制、元代的一省制、明代废丞相设内阁等内容都要求掌握,也是考试的重点。 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 “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 ”与这一论断无关的历史事件是 A确立王位世袭制 B创立郡县制 C确立三省六部制 D开创科举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解答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材料 “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 ”的内在含义。君主专制的刚性即皇权专制至上,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实为选官的手段,

25、不断补充新鲜血液进入专制集权制度体系之内。 A项的君主是世袭的,与材料中的流动性无关,故选 A。 BC项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或者通过考试选拔, D项的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做官, BCD项在维护君主专制的同时保证了官员的流动性。 考点:古代选官制度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的选官制度。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有西周世官制、汉代的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 制等,每一种制度都是把官员的品德放在很重要的地位,但是科举制更注重才能和公平,科举制对后世影响深远,是考试的重点,需要掌握。 古雅典历史记载:在雅典, “公民 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 ”。梭伦时

26、期,曾制定一项特别法令,规定任何公民 “当发生内争之时,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失去公民权利 ”。这表明 A雅典民主政治中存在着利用公务徇私的现象 B雅典的法律鼓励公民直接参与城邦政治活动 C雅典民主政治是全体雅典人的民主 D雅典民主政治中存在着派别之争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 “公民 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 ”可排除 A项;综合题干 “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 ”可知,古代雅典鼓励公民积极参与城邦的政治活动,故选 B。雅典民主是公民的民主,妇女等没有民主权利, C错误; D项无法体现。 考点:雅典民主制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雅典民主制的本质。雅典民主制是少数人

27、的民主,妇女、外邦人和奴隶等都没有民主权力。在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制发展到鼎盛时期,表现有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等。鼓励公民积极的参政。雅典的民主制推动了雅典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 。 下边漫画中的文字为 “他欠了我 30 个银币没还,按照罗马的法律,它应由我处置 ”。该漫 画体现了罗马法的哪一原则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不告不理及无罪推定 C维护私有财产 D法律至上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很容易可以看出,罗马法维护的是私有财产的所有权,在财产与个人自由冲突时,法律维护的是财产的权利。故选 C。 A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是否存在着公民之间权力的不平等; 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没

28、有告诉,就没有法官的原则; D项错误,法律之上说的是和个人权力之间的比较,材料也未涉及。 考点:罗马法 点评:罗马法是历次考试的重点内容。主要内容是以民法为主,调节的是人与人、人与财产之间的关系,保护私有财产的不受侵犯。罗马法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作为完备阶段,罗马法在维护罗马的统治方面发挥了积极地作用,同时对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罗马法的影响如罗陪审制度、律师制度等对现在影响深远。 1832年英国议会制度改革被许多西方学者认为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这主要是因为 A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 B无产阶级赢得了被选举权 C工业资本家渐入政权中心 D垄断资本控制了国家政权 答案:

29、C 试题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的是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因此 A项错误;B项错误, 1832年议会改革主要是满足工业资产阶级的参政的愿望而进行的,并未给予工人阶级的普选权; C项正确, 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比例增加,渐入政权中心; D项错误,垄断资本在 19世纪末出现。 考点: 1832年议会改革 点评: 1832年议会改革标志着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发展到了成熟阶段。这次改革是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进行的,工业资产阶级大量的进入到议会,从此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进入到稳定运行的阶段。 美国国会 1791年 12月 15日批准了宪法第十条修正案: “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

30、州行使的权力,分别由各州或由人民保留。 ”该修正案的主要意图是 限制联邦政府权力 扩大地方和人民权力 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确认宪法至上原则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修正案是说:合众国以外的权力,除了被禁止的,各州都可以行使,这就扩大了地方和人民权力的权力。而中央和地方的权力是对立的,所以也同时限制了联邦政府权力。因此 正确,故选 A。 项错误,美国实行的是中央与地方分权的原则,各自依据法律 的规定行使权力; 项材料未体现,并未说明是否有超越宪法的权力。 考点: 1787年宪法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美国 1787年宪法的内容。 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制的政体。美国

31、实行联邦制原则、三权分立的原则和民主的原则。在各机构之间、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和两党之间实行相互的制衡。这体现了孟德斯鸠的分权争衡的理念。是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根据 “法国共和制确立过程的示意图 ”,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 A呈现出政局动荡不安、政权更替频繁和政体反复变化的特点 B其焦点表现为君主制和共和制政体形式的斗争、维护和发展民主共和的斗争 C法兰西的共和之路是艰难曲折的,但民主共和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D其确立的民主共和政体对美国的民族解放战争产生了重要影响 答案: D 试题分析:法国大革命之后,政体经历了多次反复曲折,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国民议会以一票的微弱优势通过了法兰西

32、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了共和制,说明民主共和的趋势不可阻挡。、 B、 C符合史实;美国独立战争发生于 1775-1783年,在法国大革命之前, D项错误。 考点: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点评:法国走向共和曲折艰难。从 1789年大革命开始算起,到 1875年宪法的确立,法国政局经历了长时间的动荡,各种政体类型轮番在政治舞台上演,体现了法国各种政治力量的实力的此消彼长。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是法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进入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必然结果,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分享政权的机会,对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以下文献,赋予该国国家元首最大权力的是 A英国权利法案 B德意志帝国宪法 C美国 17

33、87年宪法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国王统而不治无实权; C项错误, 1787年宪法是美国宪法,且是实行的共和制,没有君主; D项实行的是共和制,并未保留国王; B项规定了皇帝至高无上啊的权力。故选 B。 考点:近代西方政体 点评:近代西方政治制度主要是由两大类,一类是共和制,一类是君主立宪制。实行共和制的国家主要有美国和法国,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主要是德国和英国。不管什么样的近代政体,都是以代议制为核心的,只是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相同的政体类型表现形式也不一样。 综合题 ( 26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 1947年) 2月间美国驻苏联代办凯南发

34、回长达 8000字的电报 电报认为苏联是 “在一切认为适时和有希望的地方,努力扩大苏联的势力范围。目前,这种努力限于某些邻近的地区,如伊朗北部、土耳其 ”等地。凯南认为,苏联“对武力的逻辑十分敏感 ”,如果美国拥有足够的武力,并清楚地表明它准备使用武力,这就几乎用不着真的动武,就可以迫使苏联退却。凯南的 “长电报 ”深深博得杜鲁门的赞赏 当月,他就要求国务院允许派一支特遣舰队前往地中海, “支持土耳其抵抗苏联势力的渗透 ”。 摘编自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 现代史 (下卷 ) 材料二 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 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

35、,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尼克松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谈话 (1971年 5月 ) 材料三 据不完全统计,自冷战结束到入侵南联盟,美国共对外用兵 42次。尤其是入侵南联盟的 “联盟力量 ”行动,公开绕过联合国安理会,对联合国成员国实施赤裸裸的侵略 与此同时,美国不断抛出所谓 “人权高于主权 ”“民主无国界 ”“主权有限论 ”“内战非内政 ”等谬论,为其武力干涉他国内部事务寻找理论依据。 摘编自柯春桥、贾咏梅美 国军方抛出 “内部冲突 ”论 材料四 多极化作为历史前进方向和不可逆转的趋势正在继续发展,但多极化的趋势正在遭遇 “一极 ”图谋的阻碍和挑战 多极化

36、作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将在曲折中取得发展。 时政新说 请回答: (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面对凯南 “长电报 ”提及的问题,美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有针对性的措施?( 8分) (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20世纪 70年代美国 “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而采取的行动,并简述其对亚太地区和国际局势的影响。( 8分) (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冷战结束后美国不断调整军事战略的背景,并指出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10分) 答案:( 26分)( 1)变化:美苏关系从盟国演变为对手。( 2分)措施:杜鲁

37、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 6分) ( 2)行动: 1971年基辛格访华;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并发表联合公报; 1979年,美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4分)影响:缓解了世界紧张的局势,有利于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稳定。( 4分) ( 3)背景: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 的超级大国;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 6分)影响:促进了大国关系的缓和;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既提供了机遇,又提出了挑战。( 4分) 试题分析:( 1)从乔治凯南的电文可以看出这时候美国和苏联的战时同盟关系开始破裂,美国对苏联开始

38、实行遏制政策,乔治凯南的电文成为了起点。美国遏制苏联的政策可以从冷战的美国的政策措施方面进行分析。( 2) 20世纪 79年代,中美关系开始升温。基辛格秘密访华,随后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化, 1979年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同美国关系缓和化 有利于中国的国家安全,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同时也缓解了美国在苏联方面的压力。( 3)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冷战后的国际局势。美国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是多种力量也在崛起,世界呈现出暂时的一超多强的局面。向多极化方向演变的趋势不断地加强。 考点: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 点评:战后根据雅尔塔体系确立了美苏的势力范围,在此基础上,美苏进行了激烈的较量,发展成了冷战。建立了两极格局。在 20世纪 70年代,中美关系逐渐的正常化,一方面,中国的国际地位迅速的提高,另一个方面,国际关系更是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随着日本的崛起和 西欧的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地发展,也成为多极化趋势的构成因素。 20世纪 90年代后,多极化趋势加速。 美国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是多种政治力量的崛起,有力的钳制了美国的单边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