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带解析).doc

上传人:fuellot230 文档编号:335266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带解析) 单选题 我国已故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 “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而是人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的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于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的世界观 B哲学就是具体的科学知识 C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D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答案: D 试题分析: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故 A项既不正确又不符合题意应排除。具体科学是具体的科学知识。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故 BC 项错误

2、。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与总结。本题选 D项。 考点: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点评:本题易出现考生因教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不细而错选。因此把握好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的相关知识是做好本题的关键。 右边这幅漫画的哲学寓意是 A矛盾着的双方是没有差别的 B矛盾的产生与存在是人为的 C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斗争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难和不难是矛盾的双方。做和不做是使事情难和不难的转化的条件。故本题选 D项。矛盾着的双方有主次之分。矛盾的产生与存在不已人的意志为转移。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斗争、相互转化。 ABC项错误。 考点: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点评

3、:本题以漫画的形式为背景材料,着重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图画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本题只要能把握好基础知识并认真审题就可选出正确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全面地看问题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故本题选 C项。 AB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简单,可用直选法,直接选出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较小。 对于教育公平问题,有人指出 :当前 ,我国

4、存在的种种教育不公平问题 ,既有历史原因 ,也有现实原因;既有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也有中国特有的问题。上述分析坚持的方法论是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具有普遍性 共性与个性相统一 联系是普遍的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是选方法论,而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 联系是普遍的是哲学原理不是方法论。故 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本题选 C项。 考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共性与个性相统一。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教材的相关知识,分析理解材料观点的能力。题目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准确理解材料的观点。 中国语言蕴涵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下列说法中最能体现辩证否定观的是 A是就是,不是就

5、不是 B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C弃其糟粕,取其精华 D终日乾乾 ,与时偕行 答案: C 试题分析: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即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故本题选 C项。A是就是,不是就不是,是全面否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和终日乾乾 ,与时偕行都是变化、发展的观点。 AB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辩证否定观。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 右边漫画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要创造条件,改变规律 B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矛盾具有普遍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不能被改变、改造、创造等

6、。故 A 项错误。本题漫画的寓意是受贿和坐牢是相互联系的。本题选 B项。CD项本身正确但没有反映漫画的寓意,故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联系的观点。 点评:本题以漫画的形式为背景材料,着重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图画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本题只要能把握好基础知识并认真审题就可选出正确答案:。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 A办事情要抓住主要矛盾 B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把握事物的本质 C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矛盾的主次方面是用于评价某人和某事,题中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是对人的评价,金没有足金的,人没有完美的是评价。故本题选

7、 B项。 ACD项不是对某人某事的评价的原理。故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矛盾的主次方面知识。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简单,可用直选法,直接选出正确答案:。熟记基础知识很关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四位一体 ”。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 衡,就如同一个人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一样,一定会摔跤的。这告诉我们 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整体统率部分,要树立全局观念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个整体,而经济建

8、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是四个部分。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就如同一个人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一样,一定会摔跤的说明部分对整体的重要性。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必须整体统率部分,要树立全局观念。故本题选 D项。 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教材的相关知识,分析理解材料观点的能力。题目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准确理解材料的观点。 毛泽东说: “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 有世界。 ”德国的杜林则认为 “在事物中没有任何矛盾 ”。这两种观点分歧的实质是 A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根本对立 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根本对

9、立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 D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根本对立 答案: C 试题分析: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承认矛盾。 “在事物中没有任何矛盾 ”是否认矛盾,而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是否承认矛盾。故本题选 C项。 AB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 点评:本题出题意图在于考查学生对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的知识的理解。难度较小。得分关键在于理解题干的意思。 哲学家费尔巴哈说: “自然神不是别的,就是自然本身;人神不是别的,就是人本身。 ”这说明 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存在发展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

10、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自然神是一种社会意识是自然的反映,人神是一种社会意识,是对人的反映,也就是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故A项错误。本题选 B项。正确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存 在发展。故 C项错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社会存在的发展亦步亦趋。 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点评:本题一方面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另一方面考查学生从题干中抽象概括出相应哲学观点的能力。此题难度适中。 胡锦涛指出: “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是判断真假马克思主义

11、的试金石。 ”这一论断的哲学依据是 A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B要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C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D人民群众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是选哲学依据,而要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是方法论,故 B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项错误。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是否始终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的哲学依据。本题选 A项。 考点: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哲理分析判断能力。题目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在于对哲学知识的准确界定,在解题过程中也可运用排

12、除法等解题技巧。 马克思主 义的 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A物质 B实践 C发展 D矛盾 答案: B 试题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故本题选 B项。 AC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简单,可用直选法,直接选出正确答案:。熟记基础知识很关键。 无产阶级政党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 A群众观点 B群众路线 C实事求是 D矛盾分析法 答案: B 试题分析:无产阶级政党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群众路线。故本题选 B项。矛盾分析

13、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故 AC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无产阶级政党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简单,可用直选法,直接选出正确答案:。熟记基础知识很关键。 “人民是土壤,它含有一切事物发展必需的生命汁液,而个人则是这土壤的花朵与果实。 ”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A人民群众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B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C任何个人的成果都包含着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活动 D要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是个人和群众的关系,个人则是这土壤的花朵与果实说明任何个人的成果都包含着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活动。故本题选

14、C项。 ABD项突出人民群众的重要性,故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个人和群众的关系。 点评:本题理解出题者的意图很关键。本题所考查的是认识具有反复无限性。本题难度适中。 科学理论非一成不变:一旦有了更好的解释,旧理论就需要修正。科学家随时准备改变自己的信念,并与观察、实验中获取的数据保持一致,这并不是他们的买点,相反,这正是他们的力量所在。这说明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科学认识随着客观规律的发展而发展 科学家的信念是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 科学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观察、实验是社会实践,科学家随时与观察、实验中获取的数据保持一致说明

15、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一旦有了更好的解释, 旧理论就需要修正,随时准备改变自己的信念,这正是他们的力量所在。说明科学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故本题选 A项。题中并未说科学认识随着客观规律的发展而发展,故 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矛盾是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 项错误。 考点: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点评:本题是二二制组合式单选题,最简洁的解法,就是排除错误或与题干无关的选项。本题难度适中。 从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到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词之变饱含着深刻内涵。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B新事物代替旧 事物 C永恒运动、始终发

16、展 D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答案: B 试题分析: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故本题选 B项。 AC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发展的实质。 点评:本题考查发展的实质知识,属于知识的再现。试题比较简单。解题的关键在于运用排除法,从自己最肯定的选项开始排除。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成;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腿也无法到达。 ”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A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 B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 C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 D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一步步走路是走完全程的量的积累,因为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故本题选 B项。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项错误。

17、AD项是事物发展的途径和趋势,不是题干的意思故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 点评:解答本题首先搞清楚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理解基础知识是做好本题的关键。本题难度适中。 王夫之提出: “气者 ,理之依也。 ”而朱熹则认为: “理生万物。 ”从哲学上看 ,上述两种观点 A都肯定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B都肯定了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C前者是唯物主义 ,后者是唯心主义 D前者是唯心主义 ,后者是唯物主义 答案: C 试题分析:朱熹认为: “理生万物。 ”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是承认意识是世界的本源,意识依赖于物质。承认客观事物及其整个世界依赖于客观精神。客观唯心主义承

18、认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王夫之提出 “气者,理之依也 ” 是唯物主义观点。是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源,物质决定意识。前者是唯物主义 ,后者是唯心主义。故本题选 C项。 ABD项错误应排除。 考点: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 点评: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知识点虽为小知识点,但在高考中却是个易考点,复习备考时应引起重视 。本题难度适中。 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时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指望得到神的恩赐;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不屈不挠。这一现象说明 A哲学是以具体科学为基础的 B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C一般人的世界观是零散的、不自觉的 D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答案:

19、 B 试题分析:命由天定是世界观,身处困境时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是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故本题选 B项。 ACD项不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简单,可用直选法,直接选出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适中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这里的 “物质 ”是指 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 B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C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D客观存在的自然物 答案: C 试题分析:世界是物质的世界,这里的 “物质 ”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0、既包括自然界又包括人类社会,是对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共同点的概括和总结。故本题选 C项。 ABD项错误应排除。 考点: “物质 ”概念。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简单,可用直选法,直接选出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较小。 僧肇说: “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复何怪哉 ”下列观点中与其相近的是 A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B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C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D飞矢不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中常静、不流、不动、不周说明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飞矢不动是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故本题选 D项。静即含动,动不舍静是事物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21、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只承认运动否认静止。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它否认了事物绝对运动中的相对静止,把事物说成是瞬息万变、不可捉摸的,就会导致不可知论。 ABC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点评:本题出题意图在于考查学生对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的知识的理解。难度适中。得分关键在于理解题干的意思。 成语 “刻舟求剑 ”和 “守株待兔 ”中的主人公所犯的共同错误是 A没有从变化了的实际出发去认识和解决问题 B离开物质谈运动 C离开运动谈物 质 D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 “刻舟求剑 ”和 “守株待兔 ”是用静止的观点想问题,办事情。从主观出发,没有从

22、变化了的实际出发去认识和解决问题。故本题选 A项。 BC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从变化了的实际出发去认识和解决问题。 点评:本题一方面考查学生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考查学生从古诗文中抽象概括出相应哲学观点的能力。此题难度适中。解答好此题关键有两点:一是对教材相关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二是对古诗文的准确解读 .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荀子的这句话告诉我们 A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 答案: A 试题分析: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指天有自己运行的规律,大地有自己运行的规律

23、,君子有自己的规律,所以这句话告诉我们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故本题选 A项。 BC 是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和 D项都是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点评:本题是设问中带 “这 ”的选择题。这种题型在高考中经常考查,故需重视。解题的关键在于一定要搞清设问中的 “这 ”在材料中的 “指代性 ”,否则极有可能误选。 “脑子决定步子 ”、 “思路决定出路 ”是许多成功者的经验之谈。这主要强调了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D意识可以决定物质 答案: C 试题分析: “脑子决定步子 ”、 “思路决定出路 ”突出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正

24、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故本题选 C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故 D项错误。 AB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教材的有关知识分析理解题干的能力。题目难度适中。解 答本题的关键:一是能正确理解题干的内涵和意境,二是能准确掌握教材相关知识。 漫画事出有因启示我们办事情要 A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B实事求是 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树立全局观念 答案: B 试题分析:漫画的寓意是图中关于水的来源不是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而是只听汇报。故本题选 B项。 ACD项不是漫画的寓意故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实事求是。 点评

25、: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的相关知识来分析评价事物的能力,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 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儿子、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 A联系的多样性 B联系的客观性 C联系的主观性 D联系的普遍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多种角色,说明一个人与他人联系的多样性。故本题选 A项。联系是客观的,不是主观的。 C项错误。联系的客观性指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普遍性指事物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B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联系的多样性。 点评:本题出题意图在于考查学生对于联系的多样性的

26、知识的理解。难度适中。得分关键在于理解题干的意思。 德国诗人莱辛有这样一著名诗句 “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 ”其所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 C认识不能停滞,真理也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D追求真理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而占有真理则不然 答案: C 试题分析:追求真理是使认识不断发展,丰富和完善。故本题选 C项。 A项是真理的特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改造世界和认识世界同样重要。追求真理和占有真理都需要 发挥主观能动性故故 BD项错误。 考点:真理的发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哲理分析判断能力。题目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在于对哲学知识的准确

27、界定,在解题过程中也可运用排除法等解题技巧。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真理,其最基本的属性是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客观性 D实践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真理,其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故本题选 C项。 AB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点评:本题考查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识记内容,很简单,是送分题,不可出现失误。 一个成功者与一个空谈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成功人士能通过实践把头脑中的观念变成现实的存在。这表明实践具有 A直接现实性 B自觉选择性 C客观物质性 D社会历史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成功人士能通过实践把头脑中的观念变成现实的存在是指实践的直

28、接现实性。故本题选 A项。客观物质性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自觉选择性不是实践的特点。 B项错误。社会历史性是指单个人的活动不是实践,历史性指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实践具有不同的特点。 C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实践的特点。 点评:弄清材料中的主题,明晰设问中的这在材料中的指代性,搞清材料是强调还是强调,对正确选择至关重要。 “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 这句话主要强调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惟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答案: B 试题分析: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说明实践

29、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故本题选 B项。 ACD项是实践决定认识的其他表现故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点评: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只要能用哲学语言准确表述材料中的信息,就可答好此题。 综合题 人类对于全球气候变化成因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 20世纪 70年代 ,全球 “变冷说 ”是主流,但随着科技发展 ,“全球变暖说 ”逐渐成为主流 ,其又分裂为两派 ,一派认为全球变暖乃人类活动所致 ,另一派认为与人类活动没有关联。最新科学研究表明:全球气温的快速升高与人类进入温室气体排放密集期正好吻合,人类活动就是全球变暖的主因。 请运用 “追求真理是一个

30、过程 ”的知识分析:为什么人们对气候变化的成因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这 给我们追求真理有何启示 ( 8分) 答案:答案: 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2分 )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等条件的限制。 (2分 )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2分 ) 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分 ) 试题分析:本题以人类对于全球气候变化成因的认识这一热点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回答人们对气候变化的成因会产生不同的认 识

31、时可以从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主体;从认识的客体角度回答。给我们追求真理的启示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考点:认识的发展,真理。 点评:注意回答理由要答原因,原因就是哲学原理依据。此题在于考查学生对认识的发展,真理的理解,考查学生运用知识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探究问题的能力。题目难度适中。得分关键在于准确识记并理解知识。 2011年 12月 18日至 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江苏进行调研时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势头总体良好,但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我们既 要看到有利条件,增强发展的信心,又要充分估计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做好应对困难和

32、挑战的准备。应对经济下行,最重要的是要有新的科技突破。 这段话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的。( 10分) 答案:答案: 矛盾的主要方面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看问题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势头总体良好,但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 ”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3分)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全面看问题。 “既要看到有利条件,增强发展的信心,又要 充分估计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 ”,体现了全面看问题。( 4分)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应

33、对经济下行,最重要的是要有新的科技突破 ”体现了抓住事物发展中的主要矛盾。( 3分) 试题分析:本题是高考中常见题型,答题基本模式是 “理论(课本知识)十材料分析 ”。 就本题来讲需要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的知识与材料有机结合即可。体现了矛盾的观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看问题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矛 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全面看问题。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注意和材料的有机结合。一个原理依据依据材料分析。 考点: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 点评:知识体

34、现类材料题在高考试题中考查频率最高,是难度适宜的题型,它立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分四步走。第一,通过设问明确设问指向,包括主体指向和知识指向。第二,依据指向,明确知识内容。第三,依据知识内容,对材料进行分析。第四 ,结合材料分析,对知识内容进行取舍,作答。 材料一: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成果是我国航天人尊重科学,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机制推动工作,大胆探索创新、自强不息、勇于超越、埋头苦干的结果。飞天梦想、千年夙愿。经过几代航天科研人员努力和奋斗,中国航天的传奇还在续写。由于中国航天人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积极探索

35、和掌握太空前沿技术,目前我国航天事业稳步发展前进,基本上没有走弯路。 材料二: 2011年 11月 3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 2012年 6月 24日神舟九号航天员成功驾驶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接。中国在载人航天项目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完整的太空对接技术的国家。从神州一号到神州九号,每发射一次,就前进一步。 “按照计划,神州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在两年内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交会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再往前发展,中国人探测月球甚至火星,也将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 ( 1)结合材料一,运用

36、辩证唯物论知识,说说中国人的航天梦想能逐步实现的原因。( 6分) ( 2)材料二是如何体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 系的?( 6分) 答案:( 1) 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中国人的航天梦想能够成功,首先是因为中国的航天人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了客观。( 2分) 正确的思想意识、科学理论对事物发展起推动作用。我国航天人尊重科学,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机制推动工作,对我国航天梦想实现起推动作用。( 2分) 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为实现飞天梦想创造了重要条件。( 2分) ( 2) (1)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

37、必要准备,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 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神州一号到神州八号的发射成功是神州九号发射的前提和基础。( 2分)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神州九号与天宫一号的对接是以前神州飞船系列实验基础上引起的质变。( 2分) (3)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神州八号到九号、十号到空间实验室,再到空间站、探测月球等,是 在实验基础上不断量变、质变的过程。( 2分) 试

38、题分析:第( 1)问我们首先整合辩证唯物论的原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原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等。然后,我们再依据材料,选择回答角度。材料强调中国人的航天梦想能逐步实现的历程。所以解答此题应该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正确的思想意识、科学理论对事物发展起推动作用。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这样思路就比较清晰。第( 2)问需要的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知识与材料有机结合即可。即需要量变 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

39、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和材料的有机结合即可。 考点: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规律,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 点评:解答原因类的材料题,首先,要明确设问指向,即设问知识指向和主体指向,通过知识指向和主体指向 明确回答问题的角度。其次,链接材料内容,结合设问指向,凸显回答问题的角度。最后,依据答案:具体内容,把握答案:核心要素,对答案:进行取舍。 判断题 阅读下列各题,判断正确与错误。(本部分共 10分,每小题 1分,共

40、 10分。) 【小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小题 2】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 【小题 3】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小题 4】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小题 5】真理是标志客观同主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小题 6】世界上任 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小题 7】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发展的观点。 【小题 8】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矛盾的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小题 9】辩证否定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小题 10】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答案:注: B

41、是错。 A是对。 【小题 1】 B 【小题 2】 B 【小题 3】 B 【小题 4】 B 【小题 5】 B 【小题 6】 B 【小题 7】 B 【小题 8】 A 【小题 9】 A 【小题 10】 B 试题分析: 【小题 1】错。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小题 2】错。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存在方式是运动。 【小题 3】错。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小题 4】错。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小题 5】错。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小题 6】错。联系是有条件的,不能说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小题 7】错。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发展的观点和联系的观点。 【小题 8】对。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矛盾的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小题 9】对。辩证否定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 径。 【小题 10】错。社会存在可以脱离社会意识而存在。 考点: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的唯一特性,意识,实践,真理,联系,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辩证否定,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点评:本题出题意图在于考查学生对于课本基础知识把握和理解,难度适中。只要熟记课本基础知识就能进行正确的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