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西省高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花仙子 文档编号:335357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江西省高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江西省高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江西省高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江西省高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江西省高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江西省高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2012年 6月 16日, “神舟九号 ”发射成功。著名词作家屈原和著名曲作家印青创作最新单曲放飞,这是为中国航天英雄,也是为更多中国航天事业幕后默默付出的科学家们量身打造的,以歌颂永远繁荣昌盛日益强大的中国航天事业。上述材料表明 ( ) 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文化创新要注入时代精神 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 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 “神舟九号 ”发射成功的大背景下,著名词作家屈原和著名曲作家印青创作最新单曲放飞歌颂中国航天英雄。表明了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

2、。体现了时代特征。故本题选 C项。而文化的实质及文化的作用在材料中未体现。故 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及文化创新知识点。 点评:解答这类选择题明确提供的材料,提出问题,正确答案:隐藏在各个选项中,要求学生充分理解材料和各选项的基础上进行选择。要求学生对各选项中的解释是否符合材料提供的信息相一致。本题难度适中。 自 2011年 7月份中国 国防部宣布正在改造一艘废旧航母以来,中国航母平台共进行了多次海试, 2012年按照既定计划开展了各项科研试验,达成了既定目标。这一过程最能体现的实践的特征是 ( )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C实践具有社会

3、性 D实践具有历史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如果材料强调计划方案规划的制定,一般体现的是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材料强调历史过程一般体现实践的历史性,材料强调合作等一般体现实践的社会性。题中正是强调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故 ACD项错误。本题选 B项。 考点:实践的特征。 点评:本题以中国航母为背景,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现实问题。题目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在于认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并抓住关键词是作对本题的关键。 “2012年 12月 21日的黑暗降临后, 12月 22日的黎明永远不会到来。 ”这是电影 2012的台词,有人依据玛雅太阳历提出 “2012世界末日说 ”。科学界多年的观测与研究表明:

4、 2012 年可能大规模爆发太阳耀斑,会影响地球通讯系统,但不会导致地球文明毁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世界末日说 ”对当代科学科学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B “世界末日说 ”缺乏科学依据,不是 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C “世界末日说 ”与太阳耀斑的爆发的内在联系,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 D科学界对太阳耀斑的爆发及其后果的预测,反映了联系的客观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 “世界末日说 ”是主观臆造的联系,是唯心主义。对当代科学科学研究没有指导意义。 “世界末日说 ”缺乏科学依据,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歪曲虚幻的反映。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世界末日说 ”与太阳耀斑的爆发的没有内

5、在联系。科学界对太阳耀斑的爆发及其后果的预测,反映了联系的客观性。故ABC项错误。本题选 D项。 考点:联系的客观性。 点 评:本题属于判断型选择题,先判断观点正确与否,这是作对题目的关键一步,再分析原因,判断出结果就可进行排除。弄题难度适中。 2012年 8月 26日上午 8时 10分,郑武高铁从武汉站出发,按照 300公里时速,约 1小时 30分钟抵达郑州东站,比原来的客运快车缩短近 3个小时。这说明 ( ) A人们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 B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动创造性 C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们意识的产物 D多样性联系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无论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

6、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不是人们意识的产物。郑武高铁的修建是人们创造的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故 BCD项错误。本题选 A项。 考点:联系客观性的理解。 点评:本题为理解型选择题,此类题目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科学、合理地判断、推理、归纳、预测、分析、说明原因、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应用能力和综合认识及评价问题的能力,常用 “这表明 (说明 )”“这意味着 ”“这就是说 ”等词语联结题干和题肢。 2012年 11月 21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中南海主持召开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李克强强调:改革要探索,探索过程中,要扫雷,要排除荆棘,要有及时调整和纠错的机制。其中的哲学依据是

7、 ( ) 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旧事物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 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会走向灭亡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李克强强调:改革要探索,探索过程中,要扫雷,要排除荆棘,要有及时调整和纠错的机制。形象的说明了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因为旧事物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故本题选 B项。 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新事物发展道路的曲折性。 点评:本题四个题肢都是为什么新事物最终会战胜旧事物的原因,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的意思,材料强调新事物最终会战胜旧事物

8、的道路曲折。从而做出取舍。 2012年由于中秋节和国庆节合并放假,小客车免收高速路通行费,加上部分景区票价下 调, “高速堵车 ”“景区爆棚 ”和 “交通事故频发 ”成了这个假期的关键词。尽管有关部门对黄金周做了相关预案,但还是出现了各种情况:高速拥堵、景区爆棚、游客滞留 这说明 ( ) 矛盾具有普遍性,人们要正视矛盾 客观事物复杂多变,人们对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需要一个反复的过程 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人们无法把握 事物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故 项错误。题中放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说明了矛盾

9、具有普遍性,人们要正视矛盾。客观事物复杂多变,人们对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需要一个反复的过程。本题选 A项。 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矛盾。人们对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需要一个反复的过程。 点评:材料分析型选择题是高考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即以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新现象为背景而设置的材料,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始终坚持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 2010年下半年在全国部分县市启动新农保试点, 2011年扩大试点面, 2012年开展第 3批试点,并部署了城镇居民 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上述材料表明我国的养老保险工作坚持了 ( ) 量变与质变的

10、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 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始终坚持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这一原则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前提。先试点,在推进体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故本题选 C项。 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原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点评:抓住题中几个关键词是做好本题的关键。一般说 “试点,推广 ”体现的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也可用于其他题目的选择上。 “十二五 ”规划

11、提出: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重点解决体制性障碍和深层次矛盾,全面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体制创新。从哲学角度看,以上论述 ( ) 运用了科学的系统化方法 把握了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统一 坚持了重点论和两点论统一 强调了整体功能是部分功能之和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中 “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说明运用科学的系统化方法。“重点解决体制性障碍和深层次矛盾,全面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体制创新 ”中 “重点 ”和 “全面 ”两词表明坚持了重点论和两点论统一。故本题选 A项。 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系统优化法及重点论和两点论统一。 点评:材料

12、型选择题把握材料的主旨是正确解答考题的关键;而抓住题干中的关键点又是把握题干主旨的关键,因而要找准关键点。如 “重点 ” “全面 ”等词。 2012年 6月 15日,中国政府网公布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 改革试点的意见。意见要求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价格机制、医保支付制度、采购机制、监管机制等综合改革。统筹上述系列改革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 ) 改革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统筹考虑各要素,优化组合,以达到整体最优目标 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因为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不断改革创新 A

13、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哲学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当部分以有序合理的形式组成整体时 ,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故 项错误。统筹上述系列改革体现的哲学道理有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统筹考虑各要素,优化组合,以达到整体最优目标。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不断改革创新。本题选 D项。 考点:系统优化的方法及创新。 点评:解答材料题首先要审清材料,快速准确获取和解读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其次要注意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各选项与题干的关系,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蹲点 ”、 “一线 ”、 “民情 ”, 2012年这些特色鲜明的关键词频繁出现在新闻媒体新开设的栏目中。一大批来自基层、

14、清新朴实、生动鲜活的报 道受到社会各界好评。这表明 ( ) 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但不是在任何时期。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故 项错误。一大批来自基层、清新朴实、生动鲜活的报道受到社会各界好评。是因为深入人民群众,因为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本题选 D项。 考点:人民群众的重要性。 点评:群众观点是

15、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这个观点的基本内容就是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群众观点的具体运用。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所有制的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程度和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步伐是一致的。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这反映了 ( ) 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 事物之间存在着无条件的联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联系具有条件性。事物之间存在着有条件的联系。我国所有制的改革是生产关系的改革,不是上层建筑的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是上层建筑的改

16、革。故 项错误。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说明了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本题选 B项。 考点: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把握政治体制改革属于上层建筑的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属于经济基础的改革。要求学生能结合书本知识联系实际生活来解答题目,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2012年 6月 28号,某高校学生会向全 校学生发出倡议: “不要问父母和长辈能为自己做些什么,但要问自己对父母和长辈做了些什么;不要问别人能为自己做些什么,但要问自己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不要问社会与国家为我们做了什么,但要问自己为社会与国家做了些什么。 ”这

17、一倡议的哲学依据是 ( ) A有价值的人生不回避个人利益 B人生价值只能在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实现 C贡献和索取是人生价值中同等重要的两个方面 D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对实现人生价值同等重要 答案: B 试题分析:贡献和索取是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但贡献是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对实现人生价值都重要,但不是同等重要。故 CD 项错误。题中某高校学生会向全校学生发出的倡议表明人生价值只能在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实现。本题选 B项。 A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怎样实现人生价值。 点评: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命题方式。通常是给出一则典型人物实现人生价值的材料,然后

18、让我们分享该人物是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一般而言,我们应该从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 功这三个角度分析。 2012是中国股市走得异常之艰辛和困难的一年,被誉为 “股神 ”的巴菲特曾经有句投资名言:我与其他人不同,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当众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以下哲学道理最能体现巴菲特这一观点的是 ( )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指的是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根据人的需要而进行的。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指我们

19、在认识客观事物时 会主动创造出一些现实不能直接感受到的认识,比如人们会追溯过去,推测未来;意识的自觉选择性是指我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会自觉选择对我们有利的认识。巴菲特的观点说明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自觉选择性。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故 项错误。本题选 B项。 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意识活动的特点。 点评:解答诗词名言引文类题目的关键是双向理解与把握。对诗词名言的理解与把握应结合语文知识,借助诗词欣赏和文言文阅读,努力提高对古诗词、古文的鉴赏能力;此外还要对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原理熟练理解和把握。因此在复 习备考时,要注重学科间的知识渗透,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北宋政

20、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有诗句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该句不仅道尽千古兴亡,也形象地说明了 ( )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主体 C城市是社会运动的主体 D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答案: D 试题分析: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诗中以洛阳城的变化反映世事的变迁。说明了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故 ABC项错误。本题选 D项。 考点: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点评:本题一方面是检验学生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检验学生从古诗文中抽象概括出相应哲学观点。此题难度适中。解答好此题关键有两点:一是对教材相关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二是对古诗文的准确解读

21、。 2012 年 12 月 10 日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民间艺术、民间文化伴随着我成长,我从小耳濡目染这些文化元素,当我拿起笔来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这些民间文化元素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我的小说,也影响甚至决定了我的作品的艺术风格。 ”这说明 ( ) 文化由人创造,反过来又影响人 民间艺术元素决定了文化作品的成败 文化 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文化具有多样性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民间艺术元素只能影响文化作品,但不能决定其成败。故 项错误。题中莫言说 “民间艺术、民间文化伴随着我成长,我从小耳濡目染这些文化元素,这些民间文化元素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我的小说 ”

22、说明了文化由人创造,反过来又影响人。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本题选 C项。文化具有多样性指各种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故 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点评:本题是设问中带 “这 ”的选择题。这种题型在高考中经常考查,故需重视。解题的关键在于一定要搞清设问中的 “这 ”在材料中的 “指代性 ”,否则极有可能误选。本题难度适中。 2012年 6月 29日,第 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讨论并通过将中国元上都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元上都遗址是中国元代都城遗址,被认定是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奇妙结合的产物,史学家称誉它可与意大利古城庞贝媲美。元上都遗址 ( ) 展示

23、了我国历史文化成就 成就了我国民族文化的领先地位 体现了我国民族文化的特色 演绎了不同民族文化的本质 区别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元上都遗址是文化遗产,它展示了我国历史文化成就。体现了我国民族文化的特色。题中并未说元上都遗址成就了我国民族文化的领先地位。也没说不同民族文化的本质区别。故 项错误。本题选 B项。 考点:文化遗产的有关知识。 点评:文化多样性就是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而民族文化又通过民族节日、文化遗产集中表现出来。所以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是考试经常考查的内容,应让学生重视这一知识点。本题难度适中。 2012年 2月 17日伦敦时装周开幕,开场节目 “山水 2012中国时

24、装秀 ”惊艳亮相,成为最大亮点。 2月 22日,李云迪钢琴音乐会在中国驻英国大使馆举办。 4月,中国将作为主宾国参加伦敦国际书展,届时,更多的表演和展览将向英国民众呈现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英国举办中国文化年有利于 ( ) 中英文化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增强各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 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国际影响力 使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色彩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英国举办中国文化年是中英文化之间的交流,有利于中英文化相互借鉴。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 国际影响力。并不是各国人民都对中华文化有归属感。中华文化具有民族性,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使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

25、色彩。故 项错误。本题选 B项。 考点:文化交流的意义。 点评: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发展本民族文化和繁荣世界文化的客观要求。本题难度适中。 多年前,单身老人再婚,被视为给子女找麻烦;现在支持单身老人再婚,被写进了 2012年 8月 13日发布的新 24孝标准中。这表明 ( ) 孝文化的基本内涵已发生根本性改变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 要为 孝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进行孝文化创新必须博采众长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孝文化是传统文化,它具有相对稳定性,基本内涵未发生根本性改变。但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进行孝文化创新必须,

26、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对外来文化才博采众长。故 项错误。本题选 C项。 考点: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点评: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这一考点,其内容分散于教材之中,考生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整合。( 1)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方式: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引导传统文化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发挥其对社会和人的积极作用。( 3)把握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的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2012年 9月 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应邀到清华大学看望师生时指出,今天我们要培养和重塑民族的道德理性,就必

27、须汲取传统文化的精神营养。这是因为 ( ) 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文化继承以文化积累作为保障 传统文化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传统文化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继承是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所以要继承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也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对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作用。所以要继承传统文化。本题未涉及文化积累问题。创新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故 项错误。本题选 D项。 考点:为什么继承传统文化。 点评:本题是因果型选择题。选项与题干之间内在的因果联系要审清楚,直接联系、间接联系也要审清楚。本题要分清题干与选项是什么关系。 2012年

28、11月 26日,北京召开全国动漫企业座谈会指出,动漫产业的发展关 键靠创意,动漫创作者要立足于我国极为丰厚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和生活实践,创作出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动漫作品。这体现了 ( ) 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文化创新必须着眼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中是讲怎样进行文化创新。由题中 “动漫创作者要立足于我国极为丰厚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和生活实践, ”体现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创作出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动漫作品。 ”体现文化创新必须着眼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

29、要。本题未涉及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知识。故 项错误。本题选 C项。 考点:怎样进行文化创新。 点评:对于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解此类题目时,考生的思维不能仅局限于文化创新的途径上,还需要从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的方向、文化发展的体制改革等方面进行分析。 2012年以来,中日围绕着钓鱼岛问题争端不断。 2012年 8月 15日,中国保钓人士冲破日本军警的重重阻拦,登上钓鱼岛并插上了五星红旗,向全世界宣布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此举大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中国保钓人士的壮举体现了 ( ) 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30、中华民族在生死存亡时刻保持团结统一 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爱好和平的精神风貌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中国保钓人士的壮举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 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中日钓鱼岛之争并不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时刻。保钓壮举不体现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爱好和平的精神风貌。故 项错误。本题选 A项。 考点:中华民族精神有关知识。 点评:中华民族精神问题是一个高考频考点。本题是对民族精神的作用和核心这一知识点的考查,是一道基础性的题目,结合教材基础知识选择即可。 2012年 1月 4日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在北京开幕。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 “社会文

31、化多样性不排斥正确的思想导向,而且更加要求正确的思想导向。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中国先 进文化前进方向永不褪色的旗帜。 ”在新世纪新阶段,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最根本的是 ( ) A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B培育 “四有 ”公民 C以指导思想的一元化代替文化多样性 D坚持 “百花开放、百家争鸣 ”的方针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新世纪新阶段,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最根本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培育 “四有 ”公民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指导思想的一元化与文化多样性冰不矛盾

32、,不可代替。坚持 “百花开放、百家争鸣 ”的方针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故 BCD项错误。本题选 A项。 考点: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最根本的做法。 点评:基础知识是高考的第一依据,越是基础的就越有区分度,越是基础的就越有决定性意义,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均离不开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就要求 学生全面理解和识记课本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等,做到点点清、点点明、真正将基础知识落实到位。 2012年 6月 13日,国家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司长于群在 “十七大以来文化建设成就系列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专题新闻发布会上透露, 2012年年底之前,全国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归口管理的各级国有美术

33、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将实现全部免费开放。国有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是 ( )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手段 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积极举措 对某些文化产 品经济价值的否定和社会价值的肯定 把文化产业从市场中分离出来加以发展的措施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国有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是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积极举措。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手段。这样做并未否定文化产品经济价值。文化产业的发展也要走市场经济的道路。故 项错误。本题选 A项。 考点: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基

34、本文化权益的措施。 点评:本题为理解型选择题,可以采用释理法解题,就是依据材料提供的事例,对接教材中的相 关知识点,题干与题肢之间体现的事理相一致的就选。要特别注意挖掘材料中隐含的意思,对材料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本题难度适中。 “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 ”下列观点中蕴含的哲理与此相同的是 ( ) A古今异俗,新故异备 B道生万物 C心外无物 D我在故我思 答案: D 试题分析: “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 ”观点认为气是世界的本源。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我在故我思 ”承认物质决定意识,也是唯物主义观点。古今异俗,新故异备是辩证法思想。道生万物及心外无物是唯心主义观

35、点。故 ABC 项错误。本题选 D项。 考点:唯物主义观点。 点评:作对本题分两步,一是对题干所给材料的准确解读,判断出属于什么观点。二是对四个题肢分别进行判断,从而得出结论。要求学生对课本知识熟练掌握。 2012年 6月 27日, “蛟龙号 ”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域进行的下潜试验中成功突破 7000米深度,再创中国载人深潜 7062米世界新纪录。这再次印证了( )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改造世界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结果 A B C D 答 案: A 试题分析:人们能够根据客观规律改造世界,而不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改造世界。事物的变化发

36、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结果。故 项错误。思维可以认识存在,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能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 “蛟龙号 ”载人潜水器下潜试验中成功说明了以上两点。本题选 A项。 考点: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及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点评:材料分析型选择题是高考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即以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新现象为背景而设置的材料,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综合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 “四位一体 ”扩展为 “五位一体 ”,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从认识到实践都达到新的水平。早在 1986

37、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这一 “三位一体 ”总体布局从党的十三大一直延续到十六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总体布局拓展为“四位一体 ”,增加了社会建设。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又拓展为“五位一体 ”。这 “五位一体 ”的总体布局,对应着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大权益。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 、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

38、、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结合材料,运用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的知识,分析党提出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的哲学依据。( 15分) 答案: 规律是客观的,要求我们按客观规律办事。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 “三位一体 ”到 “四位一体 ”,再到 “五位一体 ”,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体现。( 4分)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提出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 4分)

39、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 “三位一体 ”到 “四位一体 ”,再到 “五位一体 ”,坚持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 分)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党提出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的过程,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过程。( 3分) 试题分析:本题审读设问,抓住这是范围是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的知识。这部分知识就是唯物论和认识论知识。然后审读材料运用这两部分中的规律是客观的,要求我们按客观规律办事。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分别结合

40、材料分析即可。 考点:唯物论和认识论知识。 点评:本题是知识限定明确的主观题此类题的解题思路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全面、准确提取基础知识;审设问明确问题指向和其他限定;解读材料信息将相关理论与材料信息对接确定恰当的理论依据;答案: 组织要充分体现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12年 9月 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党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教师工作暨 “两基 ”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我们必须促进教育公平,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众,着力促进公共教育资源配

41、置公平,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要适应人民群众接受更好教育的新期盼,把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到提高质量、促进均衡发展上来,加快实现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 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培养好每一个孩子。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发展的观点,谈谈你对实现教育公平的认识。( 9分) (2)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原因。( 6分) 答案: (1)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促进教育公平,我们也要坚持发展的观点。( 3分) 教育公平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需要经过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3分)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教育公平的实现是

42、一个曲折前进的过程。( 3分) (2)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发展教育,培养各 类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分)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促进教育公平,有利于保障公民受教育的权利,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传承。( 2分)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有利于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2分) 试题分析:本题第 (1)问属于体现类主观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对发展观的理解。发展观包括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途径

43、和状 态。将相关理论与材料中心对照,确定恰当的理论要点,组织答案:即可,注意做到观点统帅材料。第 (2)问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原因。也就是回答教育的重要性。从教育对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在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及意义几方面回答即可。 考点:对实现教育公平的认识。 点评:解答原因类的材料题,首先,要明确设问指向,即设问知识指向和主体指向,通过知识指向和主体指向明确回答问题的角度。其次,链接材料内容,结合设问指向,凸显回答问题的角度。最后,依据答案:具体内容,把握答案:核心要素,对答案:进行取舍。 2012年 7月 24日,一场 暴雨突袭北京。在那个暴雨倾盆的夜晚,发生了太多太多感人的事情。在暴雨面前,

44、公安、消防、排水、环卫等公职人员坚守在抗洪抢险的最前线,他们用实际行动阐释着一个道理,坚守也是爱国的一种表现。在帮助五十余人脱离险境后,李方洪所长倒下了;东城区广渠门桥下,随着一名交警的呐喊 “谁来帮忙拉一把 ”,几十名市民冲上去,把住绳子,随着武警的指挥口号,把一辆辆被大水淹没的车辆拉了上来;排水职工在暴雨中站在下水井旁,用身体警示行人和车辆;环卫工人不惜趴在地上把整个身体浸在半米深的水中清理排水口杂物; 154名农民工积极主动参与救援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描绘着人世间 “最美 ”的画卷。 阅读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请你从文化生活角度,就弘扬 “最美 ”精神,培育文明风尚提出合理化建议

45、。( 8分)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说明我国大力弘扬 “最美 ”精神的原因。( 6分) 答案: (1)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分) 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模范活动,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 2分) 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2分) 脚踏实地,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2分) (2)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大力弘扬 “最美 ”精神是时代的需要,有利于弘扬正气,构建和谐社会。( 3分) 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或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美 ”精神体现人民群众对真善

46、美的追求,符合社会的道德认同,有利于培育文明风尚。( 3分) 试题分析:本题以北京暴雨中最美画卷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第 (1)问考查文化生活角度。就弘扬 “最美 ”精神,培育文明风尚提出合理化建议。也就是怎么做。结合课本知识从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开展 多种形式的学习模范活动。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脚踏实地,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这几方面分析即可。第 (2)问首先审读设问,限制知识范围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设问类型是原因类。这是审题的关键,也是做好此题的前提。其次要提取有效信息,最后运用理论知识联系材料作答。可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考点:如何培育文明风尚及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点评:做本题:第一步,审读设问,明确答题方向。依据设问,明确答题的知识范围和答题方 向,可以通过设问中的关键词或者所涉及的主体进行定位。第二步,审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依据设问限定,审读材料,提取有效地材料信息。第三步,依据材料信息与设问限定,整合知识,组织答案:。 辨析题 自从 2012年 7月 13日开播以来,中国好声音的收视率就一路飘红, 8月 3日,仅仅播出第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