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河北衡水第十四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appealoxygen216 文档编号:335399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88.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河北衡水第十四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12-2013学年河北衡水第十四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12-2013学年河北衡水第十四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2012-2013学年河北衡水第十四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2012-2013学年河北衡水第十四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河北衡水第十四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和探究第一次工业革命一课之后,有四人分别写出了历史小论文,他们立论的题目是 甲:工业革命是从蒸汽机的投入使用开始的 乙:美国人在交通运输领域率先取得新突破 丙:工业革命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 丁:工业革命使欧美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其中,符合史实,说法正确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英国也最先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美国人在交通运输领域率先取得新突破不符合史

2、实,其余三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答案:选 C。 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点评:第一次工业革命是高考中的热频考点,考查角度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爆发;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具体成就;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巨大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中的地位,本题的考查角度是 。 从图 1到 图 2的变 化中,你能获得的正确信息有 反映了农村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开始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 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生产关系严重超越生产力的表现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中信息显示

3、的是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结合史实不难判断出中国在此运动下没有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合作化运动实现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而人民公社运动则极大地提高了公有制程度,但并没有改变公有制属性,所以 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两项表述正确符合题意,答案:选 B。 考点:农业合作化与人民公社化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对于历史的比较分析能力的考查一直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就比较问题本身而言,关键是比较项的选取问题,这可分为两种类型 ,其一是题目中已经确立了比较项,其二是自己寻找比较项,前者难度较低,后者难度较大,多出现在材料题中。 下图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

4、而发行的纪念币。下列各项体现 “实事求是 ”这一思想精髓的有 中共八大的决策 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提出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的理论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属否定式选择题,宜用排除法,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严重灾难,是不符合 “实事求是 ”精神的 “左倾 ”错误思想的表现,所以 项史实不符合题意要求, 表述正确符合题意,答案:选 D。 考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点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高考中的重要考点,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具体内容: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的思想路线,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果断停用 “阶 级斗争为纲 ”的错误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 审查和解决党内一批重大冤假错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决定实行改革开放,以及一些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其二,深远影响: 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点; 使我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安徽凤阳小岗村十八户农民秘密按下了十八个手印(现被中国革命博物馆珍藏),它揭开了中国农村家庭

6、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小岗村村民此举 目的是 A冲破旧的经营管理体制 B打破不合理的统购派购制度 C改变单一的所有制形式 D寻求奔小康的途径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小岗村村民此举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全部集体化的生产模式,试图尝试建立以个体经营为主要特征的生产模式,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形下冲破旧的经营管理体制,有效推动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答案:选 A, B C D三项与其直接目的不符。 考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点评:本题的考查角度与下题相同: 1958年底,我国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劳动和统一分配的体制。这种体制产生的直接

7、影响是 ( A ) A家庭经营形式被彻底打破 B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C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D工业化的基础增强 1982年 1月 5日, FOLLOW ME 第一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掀起了全民学外语的高潮。这一 “高潮 ”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高考制度的恢复 B经济特区的建立 C对外开放的实行 D广电事业的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 会确定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此后中国逐步实行对外开放,而外语的学习在中国的对外开放中能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所以 “外语热 ”的现象在中国开始出现,题中现象即是此种情况的重要表现,答案:选

8、 C, A B两项的出现与材料中的时间特征 “1982年初 ”不符, D项与题意主旨无关。 考点: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点评:本题还可以作如下变式: 1982年初,中央电视台开始播出英语教学节目跟我学,这是我国第一部原版引进的英国 BBC 情景会话节目,一开播便红遍全国。导致这一时期全民学外语热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A改革开 放的实行 B香港澳门的回归 C经济特区的建立 D广电事业的发展 下图说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 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比重明显下降 城市个体及其他企业成分占有较大比重 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 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完成 A B C D 答案:

9、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比两幅图片的信息可以看出国有企业比重明显下降,而城市个体及其他企业成分占有比重则有较大程度的提高,这说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发展正由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但国有企业改革并未完成, 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三项表述正确符合题意,答案:选 B。 考点: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 点评: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农村体制改革和城市体制改革,农村体制改革的内容主要是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 是要搞活国有企业。同时,需要注意的中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领先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并未城市

10、经济体制改革积累了经验和奠定了牢固的社会基础。 中国人过年有写对联的习惯,一副好对联往往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貌,下列对联反映时间先后排列是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 “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 “柳暗花明万木春坚持科学发展观喜桑田好雨,鹏程丽日三十载促进市场繁荣庆经贸惠风 ” “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的生活场景, 说明了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面貌, 反映的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望, 反映的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

11、责任性的积极影响,所以以时间先后排列应是 ,答案:选 D。 考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历程 点评: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重新认识和解读历史是当下高考命题方式的主流方向和趋势,材料以诗歌的形式再现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历程,这种模式已成为高考普遍采取的新方式了,这样不仅能够考查 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还能考查学生对新中国社会变迁内容的准确把握。 在春天的故事里有这样一句歌词: “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问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其中“又是一个春天 ”到来的标志是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中共十

12、五大的召开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 “又是一个春天 ”到来的标志是指中共十四大的召开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所以答案:选 B, A C D三项与题中时间特征 1992年不符。 考点:中共十四大 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某人收藏有一本 1958年编写的扫盲识字课本,上面有 “苦战十五天,摘掉文盲帽 ”的口号,该口号实质上反映出 A当时中国出现了 “大跃进 ”倾向 B新中国教

13、育的有效性大为提高 C到 1958 年我国基本上扫除了文盲 D党和政府始终重视教育的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苦战十五天,摘掉文盲帽 ”的口号体现了积极冒进的思想倾向,结合材料时间特征 1958年可知这反映了当时中国教育也出现了 “大跃进 ”倾向,答案:选 A, B C D三项与题意特征不符。 考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 “左 ”倾错误 点评:高考对中共在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所走过的曲折历程等内容的考查近几年来有所增加,其目的是通过反面经验教训的总结来为当今的和谐社会建设和科学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仔细体会此点。 1978

14、年开始的农村改革走过了 30年的光 辉历程, 30年前农民年纯收入133.6元;如今增加到 4140元, 30年前,我国的贫困人口大约有 2.5亿,如今在耕地减少、人口增加的情况下,贫困人口已减至 2500万 导致中国农村发生如此巨大变化的原因是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变革农村土地所有制度 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农产品的统购派购制度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改革开放之后广大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农村土地所有制度依旧实行的是集体土地所有制没有改变土地所有权属性,所以 说法错误不符

15、合史实, 三项表述正确时农村变化的重要原因,答案:选 C。 考点: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点评:本题属组合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试将同一类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的选择题,解答此类型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大体可以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 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即可;否定筛选法即是排除法。 上海 20世纪 70年代的 “四大件 ”是手表、收音机、自行车和缝纫机,当时都要凭票供应,为了分到一张票,几百人甚至几千人才能轮到一个。这反映上海当时实际情况 A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B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迅速 C工业化已初具规

16、模 D反映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凭票供应 ”生活物品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前实行计划经济的产物,这也反映了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物资的贫乏和短缺,答案:选 A, B C D三项与史实不符。 考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点评:今年来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考查高考命题主要集中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及影响、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及特点的知识点方面;复习时一方面要梳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在所有制、经营管理及经济结构方面的不同特点。另一方面要与西方及苏联的经济机制的调整联系,分析本题经济模 式的相互借鉴及影响。 艺术创作反映了

17、时代特征,下图可以直接用于研究的主题是 A三大改造和 “一五计划 ” B中国经济建设历程中的 “左 ”倾思想 C “文化大革命 ”的历史 D邓小平全面整顿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 “总路线 ”, “大跃进运动 ”和 “人民公社化运动 ”被称为社会主义建设的 “三面红旗 ”,但其实并非真能引领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进步,反而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了巨大灾难,是中国经济建设历程中的 “左 ”倾思想的表现,答案:选 B, A C D三项与上述史实不符。 考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 “左 ”倾错误 点评:高考对中共在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所走过的曲折历程等内

18、容的考查近几年来有所增加,其目的是通过反面经验教训的总结来为当今的和谐社会建设和科学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仔细体会此点。 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八字方针,其中 “调整 ”是指 A调整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 B调整中共八大提出的经济发展方针 C调整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D调整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比例关系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难度较低,八字方针中的 “调整 ”是指调整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比例关系,即主要是农轻重、工业内部、生产与基建、积累与消费等比例关系,答案:选 D, A B C三项与上述史实不符。 考点: “八字

19、方针 ” 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形式是 A土地转归个人所有 B建立人民公社 C允许土地买卖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改革主要是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主导形式的农村经济体制,废除人民公社,建立乡镇等基层政权,在家庭联产承包制下农民拥有土地的经营权和使用权,但没有所有权,土地依然实行集体所有制,所以答案:

20、选D, A B C三项不符合家庭联产承包制特征。 考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 点评: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推行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 1979年开始在农村进行了两步改革。第一步改革的重点是实行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理顺农民与集体的 关系。第二步改革的重点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理顺农民与国家的关系。 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层次是 沿海开放城市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区 内地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结合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可知,首先是开办了经济特区,其次是开放沿海港口城市,接着建立沿海开放区,最后是内地的开放,所以以

21、时间为序,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层次是 ,答案:选 D。 考点:对外开放的特点 点评:三十多 年里,从经济特区开始,我国对外开放区域已从沿海延伸到广大内地,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其中多层次指对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形成了全国性的由沿海开放地带、沿江开放地带、沿边开放地带和内地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下图是 1949年到 1960年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情况,根据所学史实判断下列对 1952年粮食产量上升和 1960年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 1952: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960:自然灾害 B 1952:土

22、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1960: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 1952:互助合作运动开展; 1960: “八字方针 ”的提出 D 195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1960: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自然灾害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建国初期实行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到 1952年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粮食产量也获得很大提高; 1958年开始的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挫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粮食产量也大幅度下降,造 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灾难,所以答案:选 B, A C D三项与史实不符。

23、考点: “文革 ”之前的经济建设 点评: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重新认识和解读历史是当下高考命题方式的主流方向和趋势,而图片和图表信息的解读即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解读图片和图表信息时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准确识别图中的信息,其二注意图中材料的来源或出处,最后就是要仔细观察图中是否有时间线索,只要有时间提示就为解题提供了较多的历史背景知识,因此一定要对此多加留意。 2008年 10月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 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引发亿众关注,同样引发媒体的热议:长江日报( 10月 10日)评论指出:农村改革的关键是 “还权于农民 ”。对这的 “还权

24、”理解准确的是 A还权于农民的 “权 ”是指土地所有权 B还权于农民是将基层民主权还给农民 C还权于农民的 “权 ”是指土地承包经营权 D “还权于农民 ”就是倡导土地私有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978年以来中国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经济体制改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现有土地体制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所以进一步深化改革势在必行,这次农村土地改革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农民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和使用权,所以 C 项表述正确符合现实情形, A B D 三项与实际不符。 考点: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 点评:经济体制改革并

25、不是否定社会主义制度,而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根本目的是解放、发展生产 力,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1984年 3月 24日,福建省 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 “请给我们松绑 ”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 “松绑 ”风吹向全国。这里的 “松绑 ”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松绑 ”主要是指 1984年城市经济体

26、制改革全面启动,中国经济发展要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这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搞活国有 企业为核心,给企业以更多的经营自主权成为搞活国有企业的关键,所以答案:选 C, A B D三项与上述史实不符。 考点: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 点评: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从进行扩大全民所有制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试点开始的,已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了局部改革试验和探索,第二阶段是全面改革城市经济管理体制。 在江苏省常熟白茆乡,时人传唱着一首山歌: “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 !”此首山歌 A最早传唱于上个世纪 60年代 B富有地域特色 C表明集体化完全是农民自

27、觉、自发的行为 D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 ”揭示了中国三大改造中农业合作化运动实现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而人民公社运动则极大地提高了公有制程度,违背了农民自愿的原则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当然这一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推广,所以答案:选 D, A项应出现在上个世纪 50年代末期, B C两项与人民公社运动史实不符。 考点: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 点评: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重新认识和解读历史是当下高考命题方式的主流方向和趋势,材料以诗歌的形式再现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发展变迁,

28、这种模式已成为高考普遍采取的新方式了,这样不仅能够考查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还能考查学生对近代社会内容的准确把握。 深圳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有人认为它具有 “两个扇面 ”的作用。 “两个扇面 ”是指 A对外开放的扇面和对内改革的扇面 B技术革新的扇面和对外交流的扇面 C对外开放的扇面和对内辐射的扇面 D管理革新的扇面和引进外资的扇面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具有对外开放和对内示范的效应作用,所以 C项符合题意,A B D三项与经济特区特征不符。 考点:经济特区的特殊性 点评:经济特区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

29、用外资为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四个经济特区是以出口加工贸易为主,科工贸一体化,实行特殊政策和管理体制的外向型区域。 下图为邓小平收藏的白猫黑猫图,是邓小平晚年最喜爱的作品之一。这 副作品主要体现了邓小平的什么思想 A改革就是要思想解放和全部改变的思想 B对外开放就是要全面学习西方的一切成果 C不管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需要市场经济 D发展经济可以不惜一切手段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片中蕴含的 “猫论 ”思想体现的是邓小平务实的精神特质,即无论是计划还是市场只要有利于发展社

30、会主义的生产了就可以为我所用而不必拘泥于外在形式,所以结合史实可以判定答案:选 C, A B 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内涵和实质。 考点:邓小平理论 点评: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地提出: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仔细体会这几句话的含义便会发现邓小平清楚地表达了市场经济仅仅是发展经济的一种手段而与政治意识形态没有关系,这就打破了原有的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1522年 9月 6日,某国国王举行褒奖仪式,特地制作了一个地球仪,赠送给生还的 1

31、8位勇士,说: “你们第一个拥抱了地球。 ”该国王是 ( ) A西班牙国王 B英国国王 C葡萄牙国王 D荷兰国王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你们第一个拥抱了地球。 ”是指麦哲伦船队首次实现了环球航行,船队回到了西班牙后受到了国王的热情褒奖,答案:选 A, B C D三项与史实不符。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点评:高考对新航路的开辟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新航路的开辟的原因; 新航路的开辟的条件; 新航路的开辟的具体过程,尤其是关注迪亚斯,达伽马和麦哲伦三大航海家的探索; 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其中从多种史观的角度看待新航路的开辟的成为近几年考查的热

32、点。本题的考查角度是 。 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这一 “转折 ”主要是指( ) A欧洲贸易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 B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 C农业文明已经转向工业文明 D欧洲经济发展开始超过亚洲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 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人类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答案:选 B, A项是从商业革命的角度得出的结论, C项是从文明史观得出的结论, D项属于近代化史观。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点评:从不同的史观角度重新解读历史是当下高考考查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因为这首先涉及到对常见史观内涵的理解,常见的六

33、大史观分别是:整体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阶级斗争史观,生态史观和社会史观。其次,从某种史观剖析重大历史现象和运动又涉及到历史评价的问题,综合性较强,建议学生们在平时多做 相关的练习实践以增强对该内涵的理解和把握。 18世纪中期英国确立了 “海上霸主 ”的地位,在此过程中,英国先后战胜了( ) A西班牙、荷兰、葡萄牙 B荷兰、法国、葡萄牙 C葡萄牙、法国、西班牙 D西班牙、荷兰、法国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结合英国称霸全球的历程可知英国在 16 世纪打败了西班牙的 “无敌舰队 ”开始取得海洋霸权,接着在 17世纪中期,颁布航海条例和通过战争打

34、败了荷兰,最后 18世纪中期英国通过七年战争打败法国确立了 “海上霸主 ”的地位,所以答案:选 D, A B C三项不符合史实。 考点:英国的崛起 点评:英国的殖民扩张行为大体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海外殖民阶段( 16世纪 -18世纪),这一时期的扩张是原始积累的殖民扩张,扩张的对象是北美大陆和澳洲大陆,其特点是对无主地的殖民; 争夺欧亚大陆阶段( 18世纪 -19世纪中后期),英国工业革命兴起后,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府奉行自由贸易政策,开始了工业资本掠夺殖民地的时期; 争夺非洲殖民地( 19世纪中期到 20世纪初期),非洲是帝国主义瓜分的最后一块大陆,英国夺得其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35、 下图为首届世界博览会展馆。这届世博会反映了 ( )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西方列强对世界的掠夺 英国的兴盛与强大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片内容显示 1851年伦敦世界博览会的场景,结合史实可知此时英国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所以 三项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 图片中无法体现,答案:选 C项。 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点评: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重新认识和解读历史是 当下高考命题方式的主流方向和趋势,而图片和图表信息的解读即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解读图片和图表信息时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6、其一准确识别图中的信息,其二注意图中材料的来源或出处,最后就是要仔细观察图中是否有时间线索,只要有时间提示就为解题提供了较多的历史背景知识,因此一定要对此多加留意。 “瓦特蒸汽机出现以后,工厂不必建在水流湍急的地方 ”。这充分说明瓦特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 A动力问题 B资金问题 C市场问题 D劳动力问题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瓦特 的改良蒸汽机主要为工业生产提供动力机械,改变了动力机械严重依赖自然环境和受其限制的现状,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答案:选 A, B C D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考点:科技革命的标志 点评:两次工业革命的代表性成就明显

37、不同,其实自工业革命开始以来共发生国三次科技革命,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各部相同,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这同时也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第二次科技革命以电力的发明和使用以及内燃机的出现为标志,极大地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 ,其标志主要要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和新生物科技等,他们推动了二战后世界发生巨大变革。 马克思说过,只要英国人 “把机器用于 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 ”, “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 ”。对于这段话的最准确的理解是 ( ) A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 B殖民活动的目的主要是帮助殖

38、民地进行建设 C殖民活动在历史上的主要作用是建设性的 D殖民地国家应重视交通业的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把机器用于 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 ”, “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 ” 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这一趋势无法阻挡,答案:选 A, B C两项说法错误, D项与题意主旨不符。 考点:殖民侵略的影响 点评:对欧洲殖民者对殖民地的侵略要有全面,客观和正确认识,殖民侵略的一方面给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与此同时同时它也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带来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新鲜的资本主义因素,客观上推动了这

39、些国家的近代化进程,同 时也对世界市场的形成起到巨大作用。 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历史机遇使下列地区受益最大的是( ) A大西洋沿岸 B印度洋沿岸 C非洲东海岸 D太平洋沿岸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的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这使得处于大西洋沿岸的英国,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等国受益匪浅,极大地推动了这些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答案:选 A, B C D三项与上述史实不符。 考点:地理大发现的影响 点评: 15 18世纪,欧洲航海者开辟新航路和 “发现 ”新大陆的一系列事件被称为地理大发现。地理大发现对推动世界的进步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40、它不仅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地理大发现也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由于航海需要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天文学、数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与此同时科学的中心也已从中世纪商业繁荣和文艺复兴的文化中心德国和意大利北部,转移到受地理大发现好处的大西洋沿岸地区。 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仲裁下,划定了一条如图所示的分界线。这意味着( ) A两国当时的航海成果得到承认 B大西洋是两国争夺的焦点 C其他国家被永远排除在殖民争夺之外 D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基督教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和图片信息内容可以看出新航路开辟时期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围绕航海探险展开了激

41、烈争夺,最终由教皇给以裁定确认了彼此航海成果,由图中可以看出这条分界线不符合实际地理特征,无知地将南美洲一分为二,所以答案:选 A, B C D三项不符合史实。 考点:近代欧洲国家对海洋权益的争夺 点评:总结近代西方大国崛起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西方大国的崛起与对海洋权益的争夺精密相连, 17世 纪之前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依靠海外殖民掠夺快速获得大量财富,接踵而至的荷兰和英国更是如此。同样明清时期中国由于实行 “海禁 ”和 “闭关锁国 ”政策,丧失了获取海洋权益的机会最终竟落至被动挨打的地位,因此重视海洋权益的维护关系到现代国家发展的成败。 现代西方学者用三个 “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上

42、帝 (God)、荣誉(Glory)和黄金 (Gold)。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对黄金的狂热追逐 向海外传播基督教 开发土地资源 弘扬骑士精神或因功封爵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上帝 (God)、荣誉 (Glory)和黄金 (Gold)”分别是指 向海外传播基督教, 弘扬骑士精神或因功封爵和 对黄金的狂热追逐,所以答案:选 C项, 开发土地资源不符合史实。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点评:高考对新航路的开辟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新航路的开辟的原因; 新航路的开辟的条件; 新航路的开辟的具体过程,尤其是关注迪亚斯,达伽马和麦哲伦三

43、大航海家的探索; 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其中从多种史观的角度看待新航路的开辟的成为近几年考查的热点。 本题的考查角度是 。 下列事件中对工业革命具有决定意义的是( )。 A珍妮机的使用 B改良蒸汽机的使用 C大机器代替手工劳作 D大工厂制确立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业革命是指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因此对工业革命具有决定意义的是机械动力工具的出现,结合史实可知改良蒸汽机的使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能够完成的关键,答案:选 B, A C D三项表述与上述特征不符。 考点:科技革命的标志 点评:两次工业革命的代表性成就明显不同,其实自工业革命开始以来共发

44、生国三 次科技革命,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各部相同,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这同时也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第二次科技革命以电力的发明和使用以及内燃机的出现为标志,极大地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其标志主要要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和新生物科技等,他们推动了二战后世界发生巨大变革。 有历史学家认为,中国改革开放经过了三次思想大解放: 1978年第一次思想解放冲破了个人崇拜, 1992年第二次思想解放冲破了计划经济崇拜, 1997年第三次思想解放冲破了 所有制崇拜。 “第二次思想解放 ”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 “一个中心,两个基

45、本点 ”的提出 B重申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C邓下平南巡谈话 D邓小平 “三步走 ”战略的提出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材料中 “第二次思想解放 ”是指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这次会议的召开是以邓下平南巡谈话为重要时代背景,所以答案:选 C, A B D三项是 1987年中共十三大作出的重大决策。 考点:邓小平理论 点评:高考对邓小平理论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邓小平理论的时代背景;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 “一国两制 ”思想;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以及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对其的考查多以材料题的形式出现,尤其是将其与马

46、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综合起来考查。 14、 15世纪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工业和农业等领域出现了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其根本原因是 ( ) A社会分工的扩大 B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 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D雇佣关系的出现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4、 15世纪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是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结果,当然其根源在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所以答案:选 C, A B两项是其出现的重要原因, D项是其出现的标志。 考点: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点评:根本原因或主要原因类选择题是高考历史中的常见题型,如何快速找到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的根本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政治现象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关系上入手; 经济现象的根本原因从当时的生产力入手; 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从当时的社会生产方式入手; 历史事件的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内因入手;总之,可以充分结合哲学原理中 的原因分析方法来根本原因问题。 新航路开辟导致了欧洲社会的大变革,出现了 “商业革命 ”。下列各项属于“商业革命 ”的是 ( ) A西班牙、英、法等国纷纷进行海外探险 B世界各地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C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D物价上涨,封建地主地位下降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出现了 “商业革命 ”,即商业发展出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