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河北衡水第十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appealoxygen216 文档编号:335402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71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河北衡水第十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2-2013学年河北衡水第十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2-2013学年河北衡水第十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2-2013学年河北衡水第十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2-2013学年河北衡水第十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河北衡水第十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学习了历史必修 1后 ,请你指出下列历史命题中,不是历史规律的一项是 A中国人民选择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B世界政治文明经历了人治到法治、专制到民主的过程 C二十世纪末苏东剧变正说明中国的古代谚语: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D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和价值观多样化也是不可遏制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 C不对,二十世纪末苏东剧变表明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而不是分裂与统一的关系,因此选 C。 考点:苏东剧变 点评:认识: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只是表明苏联模式失败

2、,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 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还不够成熟,大部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缺乏经验;加之西方资本主义实力敌视、遏制乃至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实践证明,社会主义需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逐步改善。社会主义各国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不能拘泥于一种模式。 某课题组在研究 “社会主义运动 ”过程中,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A 共产党宣言肯定了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巴黎公社是新型的工人政权 D巴黎公社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答案: D 试题分析:

3、D表述不对,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巴黎公社最终失败告终,因此选 D。 考点:社会主义运动 点评:在复习社会主义运动时,要从宏观上把握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形成发展的脉络,认识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的曲折性,理解科学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多种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站在国际工人运 动史的高度认识十月革命,比较巴黎公社与十月革命、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异同点。 为纪念巴黎公社成立 136周年,某高三历史班同学举办了一个座谈会。同学们就巴黎公社进行了广泛的学习心得交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偶然性 巴黎公社是在无产阶级革命成为历史主流的背景下发生 巴黎

4、公社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权 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还没有发展到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不对,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偶然性,当时资本 主义发展仍然为历史主流,这也是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因此排除后选 C。 考点:巴黎公社 点评: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是一次突发性的城市武装起义,是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具有偶然性与突发性,并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当时资本主义发展仍处于上升阶段,因而革命失败也是必然的。然而,意义却是深远的,但教训也是深刻的。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政体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相比,其特点是 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君主掌握国家的

5、最高权力 国王统而不治 首相对君主负责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国王统而不治符合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英国君主为虚位君主,而非像德国皇帝斯那样掌握大权,因此排除后选 D。 考点:代议制民主政治 点评:德国君主立宪政体为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君主是实,立宪是虚。君主拥有广泛的权力,议会没有真正掌握立法权,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欧美主要国家在近代建立了不同模式的民主政体。其共同点是 以法律保障民主的实施 逐步形成分权制衡机制 国家元首必经选举产生 民意代表由选民选举产生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不对,如英国、德国在近代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6、君主作为国家元首,由世袭产生,而非选举产生,因此排除后选 D。 考点:代议制民主政治 点评:本题可用排错法,所谓排错法,就是在题干是正向选择的前提下,排除观点错误或部分观点错误的题支。这种方法具有快捷、准确的特点。 “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 ”、 “国会可以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 ”,上述条文体现了: A联邦制原则、民主原则 B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C自由平等原则、权力制衡原则 D中央集权原则、分权原则 答案 : B 试题分析: “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 ”、 “国会可以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 ”,体现了美国 1787年宪法规定的三权分立,立法、行政、司法既彼此分

7、立又彼此制约,即分权制衡原则。因此选 B。 考点:代议制民主政治 点评:评价美国政体: 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互相制衡,总统权力受到一定的制约,有效避免专制独裁,保障国家稳定。 从根本上否定君主专制独裁,保证资本主义发展,符合世界潮流。 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互相独立,有可能影响到国家政策的及时调整和行政效率。 关于英国权利法案和美国 1787年宪法共同点的 叙述正确的是( ) 是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法律总结 为国家的稳定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 以法律形式确立了近代资本主义政治体制 都赋予了议会至高无上的权力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不是共同点,英国权利法案赋予议会权力以制约王权,议会逐渐成

8、为国家的权力中心;而美国 1787年宪法规定实行三权分立,议会并不是国家的权力中心。因此排除候选 B。 考点:代议制民主政治 点评:同学们在做比较型选择题时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一、比较型选择题涉及到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 事件或现象,所以在做题时要对各个事件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二、比较型选择题都是对教材内容的重新整合,所以备选项中的表述基本上都是教材中没有的,因此同学们在做题时要注意辨别这些备选项表述的正误,这是对学生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三、同学们在做此类题时要善于运用历史理论进行分析判断。经常用的基本理论有共性和个性关系的原理,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原理,量变与质变

9、的原理。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要从同中找异,从异中求同。四、同学们一方面要注意全面准确地掌握历史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将一些相近的事、人或观点进行 分析比较,培养自己的分析比较能力,另一方面在解题时要找准比较角度,结合史实分析其共同点和不同点。解答比较型选择题最常用的是排除法。 某中学一历史研究小组对近代西方政治制度进行研究时,有四位同学产生了争议。你认为他们的阐述中不正确的是: A英国首相可以提请国王解散下议院,进行重新选举 B法国总统可以经众议院同意解散参议院 C美国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否决的国会决议 D不经德国皇帝批准,德国议会通过的所有决议都不能生效 答案: B 试题分析: B表述不正确

10、,根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法国总 统可以经参议院同意解散众议院,因此选 B。 考点:代议制民主政治 点评:否定型选择题首先是考查同学们的识记能力,在此类题中较多涉及的是历史事实,解答的关键是对历史事实的本质、原因、影响、意义、评价等有一个完整的、准确的认识。其次此类题较多地考查同学们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所以同学们要对历史概念的内涵、实质有清晰的认识。第三、考查同学们的逆向思维能力,因为此题主要选择错误的选项,而由于同学们习惯了选择正确的选项,所以在思维习惯上不符,往往造成错误。 议会在西方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国家元首由议会选举 产生的是( ) A 1712年的英国女王 B 17

11、94年的美国总统 C 1875年的德国皇帝 D 1889年的法国总统 答案: D 试题分析: AC不对,英国、德国元首都由世袭君主产生; B不对,美国总统由选民选出; D符合题意,根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 考点:代议制民主政治 点评: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法国共和制与德国的君主立宪制的主要区别: 项 目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总统制共和制 法国议会制共和制 德国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 国王 总统 总统 皇帝 元首产生 方式 世袭 民举(任四年,可连任两届) 选举(任期七年,连选连任) 世袭 元首任期 终身制 任期制 任期制 终身制 元首的实权 无 有 有 有 政府首脑

12、内阁首相 总统 总统、总理 宰相 相关试题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深 峰路 3号启航商务大厦 5楼 邮编: 518000 2004-2016 21世纪教育网 粤 ICP备09188801号 粤教信息(2013)2号 工作时间 : AM9:00-PM6:00 服务电话 : 4006379991 某同学要写一篇西方国家政治制度论析的论文,他有可能用到的标题有 “议会之母 ” “民主的源头 ” “驴象之争 ” “一票共和 ” “议会形式粉饰门面 ” “迥异于东方的法律制度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是指英国议会 制度; 是指古希腊民主; 是指美国两党制; 是

13、指法国共和制的最终确立; 是指德国君主立宪制度; 是指罗马法,都与论文相符,因此选 C。 考点:代议制民主政治 点评:组合式历史选择题是比较常见的题型,在高考试卷中也屡屡出现。解答此类选择题有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那就是排除法,它包括排错法、排异法、关键词排除法和定位排除法,等等。 工业革命推动了欧美代议制民主政治的确立和进一步发展,下列各项不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是 A英国 1832年议会改革 B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C美国三权分立共和制确立 D德国君主 立宪制的确立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是在 1832年; B是指 1875年法兰西共和国宪法颁布; D是指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

14、都与 19世纪工业革命有关; C是指 1787年美国宪法,此时工业革命还没有广泛开展,因此选 C。 考点:代议制民主政治 点评:本题可用排除法,如题干确定了某一个范围(如时间、地点、人物、领域等),由此便排除了与此范围以外的题支。 一个西方国家的出版物中写道: “在德国,有两个疯子,他们创造了一个幽灵。这个幽灵改变了世界的局势 ,荡涤着资本主义的制度 ,形成两种社会制度的并立。 ”这里提到的 “两种社会制度的并立 ”成为现实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发表 B巴黎公社的成立 C第一国际 D十月革命 答案: D 试题分析:这里提到的 “两种社会制度的并立 ”成为现实是指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社

15、会主义由理想成为现实,而标志是俄国十月革命,因此选 D。 考点:社会主义运动 点评: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为俄国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2)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3)十月革命 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下列哪些国家和地区的历史经验有密切关系:( ) A美英法 B英法俄 C美法德 D英法德 答案: D 试题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其思想来源是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

16、社会主义。因此选 D。 考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点评: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 1)经济前提: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也日益暴露,社会矛盾日益突出。( 2)思想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 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3)阶级基础: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英国和德意志爆发了大规模的工人运动,表明工人阶级的觉醒。( 4)实践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入工人群众,总结工人运动经验,深刻揭露和分析资本主义制度; 1847年出席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负责起草同盟纲领。 有学者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 20世纪 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简要地归纳为

17、 “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 ”下列符合该时期 “由理想到现实 ”特点的史实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建立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十月革命的胜利 答案: D 试题分析: “由空想到科学 ”是指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由理论到实践 ” 是指巴黎公社的建立, “由理想到现实 ” 是指十月革命的胜利,因此选 D。 考点:社会主义运动 点评: “社会主义理论到制度 ”部分不是高考的热点,近几年考查较少,但复习不能忽略冷点。本部分命题主要围绕:共产党宣言产生的背景,巴黎公社的地位和意义,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等。 仔细观察下边的漫画( Iraq、 Afghanistan

18、、 Balkan分别指伊拉克、阿富汗、巴尔干),在 冷战结束后屡屡发生漫画中的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两极格局的瓦解 B美国试图独霸世界 C恐怖主义威胁世界 D地区霸权主义抬头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冷战结束以后,局部战争不断的世界局势,造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美国企图独霸世界,执行单边主义外交政策。因此选 B。 考点:当今世界形势 点评: “冷战 ”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使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增加。 芝 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罗伯特 佩普说: “美国处于前所未有的衰退之中。在 21世纪头十年,美国的相对实力不断下降,而中

19、国的相对实力却一直在增强。单极秩序正在变得过时,其他国家正在崛起为可以与美国实力抗新的力量,美国正在失去大部分的战略自由。 ”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A中国将取代美国的单极世界 B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增强 C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是由其国家实力决定的 D世界政治多极化源于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 “单极秩序正在变得过时,其他国家正在崛起为可以与美国实力抗新的力量, 美国正在失去大部分的战略自由。 ”说明世界格局日益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中国也是多极化的一员,而非将取代美国的单极世界,因此选 A。 考点:世界格局多级化 点评:理解世界格局多级化( 1)多极化是指一种趋势,一

20、个动态发展过程。到目前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世界新格局。就当今世界实际情况来看,国际政治关系中存在美国、日本、西欧、中国、俄罗斯五个力量中心。五个力量中心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各个地区和许多国家。五个力量中心之间存在的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军事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制约和限制,有利于世界的安全与稳定。但是多极化趋势与美国单极霸权企图之间的斗争远未结束,反而愈演愈烈;( 2)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 “极 ”或者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者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所以对多极化可以主要从经济上实力的增强和政治上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两个侧

21、面去理解;( 3)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主要包括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实力的相对衰落趋势,欧洲、日本的迅速崛起态势和中国、第三世界国家兴起的上升趋势。具体表现为西欧、日本随着经济实力与美国的差距逐步缩小,在政治上对美国的离心倾向也在不断加强 ;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壮大并走向联合。 一位学者认为: “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它体系。 ”并认为: “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 ”上述说法应出现于何时? A英国光荣革命成功时 B两极格局的确立 C 1917

22、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时 D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后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看 , “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他体系 ”,这句话很明显是在夸赞资本主义的好处 否认社会主义。 “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 ”这句话是在说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斗争已经结束。而这一切都发生在 “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时 ”,因此选 D。 考点:两极格局瓦解 点评:苏联的解体使欧洲的政治格局发生变化,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力量受到重大挫折;同时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如中国 )从挫折中吸取了教训,正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法国总统戴高乐曾提出欧洲是 “欧洲人的

23、欧洲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开始了一体化的进程,该进程的特 点不包括 A从单一经济领域到多种经济领域一体化 B从经济一体化向政治经济一体化发展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遏制共产主义 D是一种和平的联合,努力实行共同的外交政策 答案: C 试题分析: C不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是在 1949年,时间不符,而且是美国主导下的军事政治集团,与欧洲一体化无关,因此选 C。 考点:欧洲一体化 点评:欧洲一体化的特点: 成员国不断增加; 从单一的经济领域发展到多种经济领域; 从经济领域发展到政治外交军事领域。 下列关于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的表述,正确的是 美国 领导建立的军事政治组织 它的建立

24、加剧了 “冷战 ”的程度 它的宗旨是缔约国实行集体 “防御 ” 两极格局瓦解后其规模逐渐缩小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两极格局瓦解后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不仅没有解散,而且吸收更多的成员国,北约东扩,因此排除后选 C。 考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点评:进入 20世纪 90年代,随着华沙条约组织的解散和苏联的解体,欧洲的政治与安全角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北约的职能转变为政治军事组织,所要面对的议题也从过去的军事威胁,扩散到全球恐怖主义、能源安全、 全球暖化、疾病、网络攻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多元问题上。 1991年 12月,北约首创成立了由北约国家、前华约国家、独联体及波罗的海三

25、国组成的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 1994年 1月在布鲁塞尔举行的首脑会议一致通过了同中欧、东欧国家和俄罗斯建立和平伙伴关系的方案。 1997年 5月,为把北约与伙伴国的政治军事合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加强欧洲和大西洋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北约国家与伙伴国家外长共同决定成立欧洲北大西洋伙伴关系委员会。 2002年 11月 21日布拉格召开的北约高峰会议,达成了第二波的东扩。 某中学课外兴趣小组在研 究当代世界历史局势时,搜集了下列历史图片。请你为他 们拟定一个最恰当的探究主题( ) A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B世界经济全球化 C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D第三世界的崛起 答案: C 试题分析:图 1反映了美国的霸

26、权地位相对衰落,西欧、日本崛起;图 2反映了第三世界的崛起;图 3反映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图 4反映了苏联解体; AD表述片面;B无从体现;因此选 C。 考点: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点评: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经济迅速崛起使资本主 义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格局由美国控制变为美、日、欧共体三足鼎立局面;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第三世界的不断崛起和中国的振兴,冲击着二战后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网文简约世界现代史中有这样一段话,丘吉尔说: “铁幕盖地虎。 ”杜鲁门说 “美国镇河妖 ”;马歇尔说:防共用钱砸 叶利钦说:散了吧,散了吧。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1946丘吉尔在美国富

27、尔顿发表铁幕演说,主张遏制苏联对抗共产主义运动 B 1947年杜鲁门发表国情咨文,攻击苏联是极权国家,揭开了 “冷战 ”序幕 C美国推行 “马歇尔 计划 ”,帮助欧洲复兴推动经济,稳定资本主义阵营 D 1991年, “独联体 ”成立,苏联完全解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 B表述不正确,丘吉尔的 “铁幕演说 ”揭开了 “冷战 ”的序幕 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 “冷战 ”全面开始,因此选 B. 考点:美苏冷战 点评: 1947年 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要以 “遏制共产主义 ”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把目标直接指向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

28、 “杜鲁门主义 ”。它的出台,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的政策,标志着美苏由战时的盟友走 向公开对抗成为敌手,标志着 “冷战 ”全面开始。 下列对 20世纪后半期人类社会发展的认识,概述不准确的是( ) A吸取两次世界大战教训,成功避免了战争 B社会主义运动有曲折、有发展 C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取得巨大进步 D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殖民体系瓦解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概述不准确 , 20世纪后半期人类社会吸取两次世界大战教训,反战和平运动不断高涨,但是局部战争仍时有发生,不能说成功避免了战争,因此选 A。 考点: 20世纪后半期国际形势 点评: 20世纪后半期冷战后的形势 和平与动荡并存,世

29、界 形势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并不太平,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全球通史写道: “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的。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这里所说的 “第二次革命 ”的直接目的是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巩固苏维埃政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 “第一次革命 ”是指俄国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第二次革命 ”是指俄国十月革命,直接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因此选 C. 考点:十月革命 点评:二

30、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不同点: 革命性质: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革命对象:分别是罗曼诺夫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革命结果: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统治即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结果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十月革命主要是推翻了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两者的关系是: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紧密相连,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由二月革命过渡到十月革命,从而形成了急剧发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某历史学习小组为探究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查阅了大量资料,其中符合这一主题的资料有 工业革命的影响 空

31、想社会主义理论 共产党宣言 俄国十月革命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属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属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俄国十月革命是在列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背景下爆发,因此选 C。 考点:马克思主义 点评:组合型选择题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考查角度有两种,一是将同一历史时 期或同一历史事件影响下的知识进行归类组合,此类题的跨度不大,但分析的深,角度多,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发散性思维的能力。二是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类,此类题分析程度不深,但时间、空间跨度大,主要考查同学们的归纳和比较能力。 17世纪至 19世纪,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通过革命战争或和平改革制定了宪法,设立

32、了议会,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突出特征是 A以选举和议会立法为核心 B建立方式多样化 C都是民主政治的保障 D都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注意代议制 的概念,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因此选 A。 考点: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点评: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特点 由普选产生的议会掌握立法权,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体现了公民民主。(间接的民主形式) 一般都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 大多数都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将竞争机制引进政治生活,有助于民主政治的实行)。 史学家

33、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下了 “男人就是城邦 ”之句。根据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以下解释最确切的是 A妇女地位低下,属于奴隶阶层,无权参政 B全体男性皆为公民,他们拥有国家管理的权利 C男人参军,保家卫国,确保了雅典城邦的安全 D男性公民共同分享城邦的权力,承担社会义务 答案: D 试题分析: “男人就是城邦 ”是指享有公民权利的是成年男性公民, A不对,妇女不属于奴隶阶层; BC不对,奴隶、外邦人等不在公民之列,因此选 D。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点评:雅典民主制度的缺陷:( 1)民主范围非常有限,而且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和利益。雅典民主政治实质上是少数男性公民的奴隶主专政,广大的

34、奴隶、外邦移 民和妇女根本没有政治权利;( 2)小国寡民体制下造成直接民主的泛滥,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如抽签选举有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3)狭隘的城邦体制,最终无法容纳政治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下面是一张山城重庆的历史照片。从图中的偏远小城发展为今天的西部重镇,重庆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缩影之一。下列有关重庆的历史事件说法错误的是: A十九世纪中期,重庆成为中国最早对外开埠的内陆通商口岸 B甲午战争后,日本利用在重庆通商的 条件,深入中国内地侵略 C作为国民政府陪都,重庆是二战期间世界著名的反法西斯中心之一 D 1945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政府的代表曾在此进行和平谈判 答

35、案: A 试题分析: A表述不对,重庆成为中国对外开埠的内陆通商口岸始于 19世纪末马关条约, BCD表述正确,因此选 A。 考点:近代列强侵华和民主革命 点评:反向选择题(也叫逆向选择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为答案:,与我们总是选择正确选项的思维相反。因此在做此类选择题时,人们经常出错,主要是由于改变不了常选正确选择的思维定式,没有审准题干要求就匆忙作 出判断。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 “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 ”。这三人的共同目标是 A建立民主共和国 B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C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D挽救民族危亡

36、答案: D 试题分析: AB不对,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孙中山主张民主共和; C不对,康有为主张依靠清政府改良,因此 ABC都不是共同点, D 符合题意,都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 考点:近代中国人的探索和抗争 点评:比较选择题就是把同类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进行比较,要求找 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的选项的一种型题。解答此类题型的一般方法是:首先要从题干中要求对比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中选出其中一个作参照物,然后以该照物所处的背景、活动(或内容)、影响等方面作可比点,与另一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进行比较,其次,搜寻与可比点相关的所学知识,归纳概括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最后,找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毛泽东曾经总结道

37、: “自 1840年起,几乎世界上所有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们,每次战争几乎都以中国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 ”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其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 B中国政 府的软弱可欺 C中国近代化尚未起步 D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是客观原因; B是主观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 C不符合事实, 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开展,中国近代化起步; D符合题意,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造成国力衰落。 考点:近代列强侵华 点评:因果关系的选择题就是题干部分给的是前因或后果,让你推断出它产生的后果,影响或它的原因。做这类题时,要先审准题,看清楚题干给的是前因还是后果。如果给的

38、是前因,考查后果时,找选项中符合由题干中给的前因所导致的后果,排除其他干扰项;如果题干给的是结果,考 查原因时,一定先要看准是考查的根本原因,还是直接原因,然后再寻找出选项中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即可。 1898年 2月,纽约时报指出: “(各国在中国的行动)被危及的利益不仅是我们现今同中国各口岸的贸易,而且是所有这些贸易将来增长的权利。 ”为了保证美国将来在中国贸易的增长,美国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维护中国现行关税政策 B反对列强在中国划分 “势力范围 ” C加大对华资本输出 D向列强提出了 “门户开放 ”政策 答案: D 试题分析: 1899年,美国政府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

39、所谓 “门户开放 ”、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 门户开放: 美国在承认列强在华 “势力范围 ”和已经获得的特权前提下,要求 “利益均沾 ”。因此选 D。 考点:近代列强侵华 点评: 1898年,美国正在进行与西班牙争夺菲律宾的战争,未能参与对中国海湾港口和 “势力范围 ”的争夺。 1899年 9月和 11月,美国政府先向英、德、俄三国,接着又向法、日、意各国提出所谓在华 “门户开放 ”、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美国承认各国在华 “势力范围 ”和它们已经得到的路矿等特权,同时要求列强在租借地和 “势力范围 ”内,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对各国货物,一律 由中国政府按照现行税率征收关税;在征

40、收港口税、铁路运费方面,对别国船只、货物不实行差别待遇。当时,美国的工业正在迅猛发展,工业总产值以及钢铁、电力等许多主要方面的生产已经超过英、德、法各国而居世界首位。 “门户开放 ”政策,是要列强开放在华租借地和 “势力范围 ”,使美国享有均等的贸易机会,以免因 “排它性待遇 ”而遭到损害。英国对美国的倡议表示有条件地赞同,俄国的答复故意含糊其词,但不公然反对,其他国家则根据各自的情况作了相应的表示。美国利用其中的外交辞令,于 1900年 3月宣布它所提出的主张已为各国所接受。这样,帝国 主义列强在中国经过几年空前尖锐复杂的大争夺之后,终于在美国 “门户开放 ”政策的基础上暂时取得表面上的一致

41、,在一定程度上建立起侵华的联合阵线。 鲁迅说: “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 以夷制夷 ,倒是想 以夷制华 。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 以华制华 给你看 ”。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 B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 C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 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 答案: A 试题分析: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曾幻想列强的调停,是为 “以夷制夷 ”;太平天国中清政府联合列强绞杀太平天国运动 , 是为 “以夷制华 ”;辛丑条约中列强仍扶植清政府为侵华工具,是为 “以华制华

42、”,因此选 A。 考点:近代列强侵华和民主革命 点评:评价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和重大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等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能力,完全符合新课改下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受到命题者的青睐,成为课改区高考的重点题型。 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一位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此时,他能够 到上海租界居住 在广州看到外国商人租赁土地开设工厂 在南京去外国传教士建立的教堂祈祷 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发现有外国军队驻守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不对,允许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驻扎外国军队出自 1901年辛丑条约; 出自 1843年南京条约附件; 出自 18

43、95年马关条约; 出自1858年天津条约,因此选 A。 考点:近代列强侵华 点评:运用趣味浓缩法来记,效果较好。 如南京条约内容可记作 “五亿(议)港元 ”。 “五 ”指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 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亿(议) ”指英商进出口货物所应缴纳的税款,由中英双方议定; “港 ”指将香港岛割给英国; “元 ”指清政府向英国赔款 2100万元。 历史上的标语口号浓缩地表现着不同时代的内容和特征,下列标语口号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打倒列强,除军阀 ”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 A B C D 答案: C 试

44、题分析: 是在 1924 1927年国民革命时期; 是在 1946年解放战争初期; 是在 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 是在 1927 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因此选 C。 考点:近代民主革命 点评:排序选择题:把某些历史史实或历史现象按时间先后、地理方位、内容多少等方式排列,以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综合掌握情况。 明史记载: “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历晋尚书、保、傅,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 ”材料表明内阁大学士: 入阁由皇帝选任 行使宰相权 力

45、 取得决策大权 地位逐渐提高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不对 ,内阁虽然一度地位与权力提高 ,但是毕竟没有宰相那样的法定地位 ; 不对 ,内阁主要是辅助皇帝 ,但没有取得决策大权 ,是明朝皇权强化的产物 ,因此选D。 考点: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组合型选择题是将同一类的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此类选择题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表述关系的题干;根据题干要求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事件或现象,并以数字序号列出;根据这些数字组合成的备选项。有些组合型选择题还要求将 有关事件或现象按照一定的关系 (时间、区位、逻辑关系等 )进行排序。此类题考查的容量大,信息范围广,能多角度

46、、多层次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西汉中朝,唐朝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清朝的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本质上反映了( ) A宰相权力的不断削弱 B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C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 D文臣地位不断提高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不对,明朝时期已经废除宰相制度; B不对,这不是体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D不对,只看到表面现象;因此选 C. 考点: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 演变趋势:一是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二是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尤其是对边疆地区的控制;三是对人们思想控制日益加强。 “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朝 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 ”这套 “制度 ”包括( ) 行省制度 皇帝制度 郡县制度 三公九卿制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行省制度是在元朝时期创立,因此排除, 都是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孩子的的内容,因此选 B. 考点 :秦朝政治制度 点评: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随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权 夏朝的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