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河南省河南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arrownail386 文档编号:335447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河南省河南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2-2013学年河南省河南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2-2013学年河南省河南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2-2013学年河南省河南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2-2013学年河南省河南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河南省河南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中国 :传统与变迁一书主要内容包括 “出版前言、中国概况、文明的诞生、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国、帝国的再生 ” 其中 “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 ”是 A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B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唐代的崇儒尚佛 D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活跃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的大变革时期。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 立场和角度出发,对社会变革发表自己的看法,抨击其他学派,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故称之为 “中国哲学思想

2、的黄金时代 ”。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点评: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 “主之君,立宪公之民;家全国,立宪公全国 ” “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 ” “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 文明之曙光 ” “西人专恃其枪炮轮船之精利,故能横行于中土,中国向用之器械,不敌彼等,是以受制于西人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是资产阶

3、级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从 “中华(民国)立国 ”可以判断, 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 “俄罗斯今日之事变 ”指的是十月革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器物,属于地主阶级的观点。上述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 ,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 。 点评:关于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历程。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地主阶级发起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领导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胡适评价 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 “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 ”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

4、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答案: D 试题分析: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希望中国借鉴西方的政治制度进行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变法图存。 A是资产阶级激 进派的思想; B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 C是康有为的思想,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维新派的维新变法思想。 点评:关于维新派的维新变法思想,还可以考查其作用: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西学,促进了思想的启蒙和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以下对三民主义的评述,正确的是 民族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的愿望; 民权主义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生主义是要变地主

5、土地所有为农民土地所有; 三民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想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民族即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民权即 “创立民国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 “平均地权 ”:主张核定地价,现价归原主所有,涨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表述错误,故排除含 的选项,选 B。 考点:三民主义。 点评: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但是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

6、 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1896年孙中山先生在伦敦被清政府诱捕,后得英人康德黎帮助而获释,获释后孙中山在英国呆了九个月,他目睹了诸多工业化国家日渐增长的社会改革与革命的趋势。这九个月的经历最有可能刺激孙中山哪方面思想主张的萌生? A民权主义思想 B民族革命思想 C社会革命思想 D发展实业计划 答案: C 试题分析:孙中山目睹了诸多工业化国家日渐增长的社会改革与革命的趋势,指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为解决这一问题,他提出 “一劳永逸之计 ”,把社会革命和政治革命 相结合,即民生主义。故选 C。 考点:三民主义。 点评: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7、,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本考点还可以这样考查: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中指出 “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 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 富者极少,贫者极多 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 ”。其倡民生,解决贫富不均的核心措施是 A平均地权 B节制资本 C发展实业 D实行社会救济 以下是毛泽东在不同时期的著作 或讲话,请按时间顺序排列 新民主主义论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

8、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抗日战争时期;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发表于大革命时期;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于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写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C。 考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点评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 1)萌芽:中共创建 -国民革命时期 (1921-1927) 著作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 2)初步形成:土地革命时期 (1927年 1937年 ) 鉴于以城市为中心开展武装斗争一再失败的教训,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

9、权 ”的革命思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 3)形成:抗日战争时期 (1935 1945) 毛泽东发表了新 民主主义论等文章,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作论述:他提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性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 1945年,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它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 4)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 1945-1956) 在解放战争即将胜利前夕: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做了重要报告,同年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解决中国革

10、命和建设新中国的重大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 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报告,创造地提出两类矛盾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1938年 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他在这里强调的是 A少谈些抽象的主义,多研究具体的问题 B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C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 D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比基本原理更重要 答案: B 试题分析: “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 ”,意思是说,学习马克思主义,不能照搬照 套,而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马克思主

11、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之发展成为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由此可以看出,只有 B项符合题意。 考点:毛泽东思想。 点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思想体系,这就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指导无产阶级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1992年邓小平讲 “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 坚决地试。 ”其背景是 A “文革 ”刚刚结束, “左 ”倾思想仍然占统治地位 B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全面展开 C面对

12、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改革进入关键时期 D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内容判断,这是 1992年邓小平南巡发表的 “南方谈话 ”。 A、 B的时间是 20世纪 70年代末; D中共十四大召开于 “南方谈话 ”发表之后;均可排除。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内的改革进入关键时期,邓小平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南巡并发表 “南方谈话 ”,故选 C。 考点:南方谈话。 点评: 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通称南巡讲话。讲话针对人们思想中普遍存在的疑虑,重申了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从中国

13、实际出发,站在时代的高度,深刻地总结了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在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提出了新思路,有了新突破,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 下列关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都是我党的指导思想 都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作出了贡献 后者 都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 都直接指导了中国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转变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表述正确;直接指导中国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转变的是邓小平理论,排除 ,故选

14、 A。 考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点评: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 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结合起来,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创立了 “

15、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 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体系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那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三者共同的本质特征是 A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D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答案: C 试题分析: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

16、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 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三者共同的本质特征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即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故选 C。 考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点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需要解决的问题:毛泽东思想,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问题;邓小平理论,解决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问 题;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回答了新时期什么是社会主

17、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一五 ”计划促进了 时期的科技发展 B “两弹一星 ”成果是在 时期取得的 C “文革 ”使 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 D籼型杂交水稻是在 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一五计划( 1953-1957年)取得了重大成就,促进 这一时期科技的发展, A项正确; “两弹一星 ”成果是在 1964-1970年; 1973年,袁隆平培育籼型杂交水稻成功,是 “文革 ”时期取得的科技成就,故 B、 C、 D与史实不符,选 A。 考点:新中国的科技

18、成就。 点评: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时 间 重 大 成 就 作 用 与 意 义 1958年 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 标志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 1964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我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 1967年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以最少的研制经费,创造了最快的速度。 1965年 人工合成结晶牛 胰岛素 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970年 “东方红一号 ”发射成功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3年 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第二次绿色革命 ” 1983年 2002年 “银河 ”巨型计算机超级计算机 中国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高性能计算

19、机开饭应用的重大突破 2003年 “神五 ”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我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两弹一星 ”是指 原子弹 氢弹 导弹 北斗通信卫星 人造地球卫星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两弹一星 ”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故选 D。 考点: “两弹一星 ”。 点评: “两弹一星 ”研制成功标志我国航空航天、遥感、测控、核能等尖端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打破了苏美两国对我国进行核讹诈的企图和威胁,对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对于增强我国的国防能力具有着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我国古代嫦娥奔月的传说、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西游记孙悟空的腾云驾雾图,都表达了古代人们探索宇

20、宙苍穹的愿望。我国实现飞天梦想,中国人能够实地考察宇宙苍穹的伟大壮举是 A “东方红一号 ”卫星的发射成功 B第 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C “神舟 5号 ”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 D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答案: C 试题分析: 2003年 10月 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成功实现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故选 C。 考点:新中国在航天领域的成就。 点评: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取得巨大成就,主要原因有: (1)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科技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2)20世纪中期,世界兴起的第

21、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生产力和经 济的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也促进了中国现代科技的发展。 (3)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支持。 (4)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 (5)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人才储备。 下列说法体现了 “双百 ”方针内涵的是 A “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 B “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 ” C “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 ” D “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 答案: D 试题分析: “双百 ”方针的内涵是: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 争鸣,自由讨论。 A、 B、 C都违背了 “

22、双百 ”方针,体现这一内涵的是 D。 考点: “双百 ”方针。 点评: “双百 ”方针是 1956年 4月党中央在讨论十大关系的过程中,确定的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科学和文化事业的重要指导方针。 “双百 ”方针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科学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根本保证。 下列关于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方针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即在艺术问题上的 “百花齐放 ”、在学术问题上的 “百家争鸣 ” 学者于宪法范围内在学术上有独立思考、创作、批评、辩论的自由 实施过程历经曲折 与二千多年前 “百家争鸣 ”的背景相似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方针,具体

23、地说就是,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 表述正确; “百家争鸣 ”的背景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变革,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错误。故选 A。 考点: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方针。 点评: “双百 ”方针的提出,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总结了我们党领导科 学文化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是符合社会主义科学文化发展客观规律的方针。它同党在科学文化领域的其他重要方针一起,是我国社会主义的科学文化事业繁荣进步的根本保证。 图 “希望工程宣传画 ”说明了 90年代以来,政

24、府实行 “科教兴国 ”的重要环节是加紧 A扫盲工作 B普及义务教育 C加强中等教育 D发展高等教育 答案: B 试题分析: “希望工程 ”是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为目的,于 1989年发起的一项公益事业 。其宗旨是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建设希望小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希望工程 ” 说明了 90年代以来,政府实行 “科教兴国 ”的重要环节是加紧普及义务教育。故选 B。 考点: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点评:新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建国初期 奠基;文革时期 挫折;新时期 复兴。从中得出的认识有: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切实落实教

25、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施 “科教兴国 ”战略;从基本国情出发;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教育必须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 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李鸿章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 郑观应 “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章太炎 “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梁启超 “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 A推动中国近代化,挽救民族危机 B向西方学习,实行民主政治 C实现中国工业化,自强求富 D启蒙与救亡并重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的归纳能力。李鸿章是洋务

26、派的代表,主张学习西方科技,维护清朝统治;郑观应是早期维新 派的代表,主张同外国商战;章太炎是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家,主张用暴力推翻清朝统治;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B项仅是章太炎的思想, C项仅反映李鸿章、郑观应的观点, D项不符合四人主张。近代化包括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和社会思想理性化, A项全面反映了表中不同人物的共同思想倾向。故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面临着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任务,阻碍中国独立和富强的主要有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的封建势力以及后来的官僚资 产阶级,材料中这些近

27、代思想都反映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中国近代的留学教育始于 19世纪 70年代,留学主要目的地是欧美; 19世纪末,留学主要目的地转向日本。促成这一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推动洋务运动发展的需要 B西方国家对华政策的转变 C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要求 D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影响 答案: C 试题分析:中国近代出国留学的浪潮分为两个阶段:从 19世纪 70年代到甲午战争,留学主要目的地是欧美,是为了学习欧美先进的科技;甲午战争的惨败说明洋务派 “中体西用 ”的思想主张不能挽救中国,留学主要目的地转 向日本,主要是为了仿照日本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19世纪末,洋务运动已经破产, A项错误; B、 D不是

28、主导因素,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 点评: 19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主张变革,实行君主立宪制。 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一时期,中国人学习西方已经深入到 “制度 ”这一层次。 下列关于康有为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新学伪经考一书阐明了他的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观点 B他是近代中国最早主张政治革新并实行君主 立宪制度的思想家 C他通过孔子改制考一书,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 D他在广州创办的万木草堂是近代中国人开设最早的新式学堂 答案: C 试题分析:康有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

29、物。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是洋务派的主张;早在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以王韬、郑观应等为代表的早期维新派就提出了政治革新并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主张, B项错误;近代中国人开设最早的新式学堂是 1861年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D项错误。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借助经学外衣,宣传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C项正确。 考点:康有为的 维新思想。 点评:康有为思想的主要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康有为要进行资产阶级改革,本来应该用资本主义思想猛烈地批判封建思想,然而他却用旧瓶装新酒的方式把两者结合起来,这固然有利于减小改革的阻力,但也暴露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

30、性和妥协性。 明史记载,朱元璋读孟子,看到 “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 ”句,说: “非臣子所宜言。 ”随后命儒臣修孟子节文。从文中可以看出 A孟子未成为官方儒学 B朱元璋避免了草芥与寇仇式的君臣关系 C君主专制制度 空前加强 D孟子中具有某些限制君权的要求 答案: D 试题分析: “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 ”意思是:君主把臣下看成为泥土草芥,那臣下就会把君主看成为仇敌。反映了孟子的思想中有某些限制君权的要求,如提倡 “仁政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等学说。故选 D。 考点:孟子的思想。 点评: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还可以考查孔子、荀子等思想家的政治主张。如孔

31、子的思想核心是 “仁 ”,主张以德治民;荀子主张 “仁义、王道 ”的等。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 顺命中说: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 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汉武帝对此言论十分欣赏,主要是其有利于 A光大儒家 B恢复礼乐秩序 C建立教育体系 D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 D 试题分析:西汉时期,董仲舒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创立新的儒学体系。他宣扬 “君权神授 ”,提出 “天人合一 ”和 “天人感应 ”学说,提出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 ”,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这种思想有利于神化

32、君权,加强中央集权。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新儒学。 点评:关于西汉时期董仲舒创立的新儒学,着重会考查其学说如何适应了时代的需要。董仲舒为了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 “春秋大一统 ”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主张;为了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 “天人合一 ”和 “天人感应 ”学说;为了维护统治秩序,提出 “三纲五常 ”的道德标准。 汉武帝对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在他统治时期: 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兴办太学拓宽了人才选拔渠道 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私学兴盛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 的建议,在长安兴办太学,用儒家经典教育青年子弟。自此,教

33、育为儒家所垄断;太学生学完经考试可到政府任官;汉武帝还下令在全国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正确。 私学兴盛并非汉武帝的贡献,故选 B。 考点:西汉时期儒学的发展。 点评:从西汉武帝开始,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据史料记载,宋代女子吴妙静新婚之日,未婚夫在迎亲时溺水身亡,她遂出资在溺水处建造一座五孔石桥,并终身守节。吴妙静此举的思想根源最有可能来自于 A董仲舒 B朱熹 C陆 九渊 D王阳明 答案: B 试题分析:理学集大成的思想家朱熹,从哲学的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等级秩序的合理性,主张 “存天理,灭人欲 ”,调强 “饿死事极小

34、,失节事极大 ”。本题中吴妙静此举的思想根源最有可能来自于朱熹。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程朱理学。 点评:程朱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下列有关宋时期程朱理学的描述,错误的是: A是儒、道、佛三家思想融合的产物 B二程的理学学说有唯心的一面 C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D成为北宋起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 方哲学 答案: D 试题分析:程朱理学适应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D项与史实不符, A、 B、 C表述正确,故选。 考点:程朱理学。 点评:关于理学,常常考查理学代表人物的观点和对理学

35、的评价。如 “二程 ”认为理是万物之本源,强调 “存天理,灭人欲 ”,并提出 “格物致知 ”的认识论。理学要求人们加强道德修养,重视气节,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起了重要作用,但理学压抑人性,阻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实质上 是 A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 B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 C前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复兴 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答案: A 试题分析:明清之际封建制度衰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他们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

36、故选 A。 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点评:中国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开创出思想活跃的新局面;18世纪,启蒙运动在法国进入高潮。还可以考查两种思想的异同点: 下列对 这两位思想家的共同之处分析正确的是 A都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B都是工业革命之后在思想意识领域的反映 C都主张通过改革推翻君主制 D都促成本国不久爆发一场声势浩大的革命 王夫之是明清时期我国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提出在政治上要 “趋时更新 ”,他认为 “天下惟器 ”, “无其器则无其道 ”,这里的 “器 ”是指 A客观存在的事物 B人们感知事物的器官 C万物发展的规律 D进行科学试验

37、的仪器 答案: A 试题分析:王夫之是明清时期我国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提出 “天下惟器 ”, “无其器则无其道 ”, “器 ”是物质,而 “道 ”是意识,即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意识是物质的体现,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故选 A。 考点:王夫之的思想。 点评: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具有唯物思想;他还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王夫之的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公元 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入 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

38、针 D火药与火器 答案: A 试题分析: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传到西方,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A造纸术于 8世纪时传到西方;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都是在 13-14世纪传到欧洲。公元 751年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造纸术。故选 A。 考点:四大发明的传播。 点评: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到欧洲,造纸术促进欧洲文化发展;火药推动欧洲火药武器发展,骑士阶层日益衰落;指南针促进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印刷术推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四大发明推动欧洲社会在文化、思想、航海及政治上的巨大进步,欧洲率先进入近代社会;推动全世界、人类文明的进步。 2011年底中国与

39、丹麦联合发行古代天文仪器邮票,其中第一枚为 “简仪 ”。关于 “简仪 ”, 正确的说法是 简仪是望远镜发明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 迟至汉武帝时期,中国古代科学家已使用简仪确定天体坐标 元代科学家郭守敬发明了简仪 授时历的天文数据相当精确是与简仪等天文观测的发明分不开的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元代科学家郭守敬发明了 简仪,编订的授时历是古代最优秀的历法;简仪是望远镜发明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 表述正确;至迟汉武帝时期,中国古代科学家已使用简仪确定天体坐标, 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选 D。 考点: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点评:中国古代在天文历法的成就还有:留下了世界上最

40、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哈雷慧星记录;战国时期的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2010年中国邮政计划发行中医药堂邮票。小明同学想了解中国古代中医药方面的知识,于是上网点击 “中医药 ”进行搜 索。下列信息不正确的是 A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B本草纲目被誉为 “东方药物巨典 ” C伤寒杂病论提出了辩证施治的方法 D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汉编订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创造性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本草纲目是对 16世纪

41、以前中医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 “东方药物巨典 ”。 B、 D正确, A项表述错误,故选 A。 考点:中国古代的医学成就。 点评 :中国古代医学,又称中医,自古远的夏商开始问世,一直延续至今,成为神州大地灿烂古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中华民族对世界医学的重要贡献。 诗经中的许多作品真实、深刻的反映了社会生活。下列对诗经的理解正确的是 A “风 ”是东周时的民歌,展现了劳动人民的生产与生活 B体现了浪漫主义情怀,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C以华丽的辞藻,表现了当时恢宏的文化气度和豪迈的时代精神 D以长短句的形式,反映了当时激烈的社会矛盾 答案: A 试题分析: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由孔

42、子整理编定,收 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奠定了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A项正确、 B项错误; C指的是汉赋;D是宋词。故选 A。 考点:中国古代的文学。 点评:中国古代各个时期文学的主流成就: 春秋 诗歌 战国 楚辞 汉代 赋 唐代 诗 宋代 词 元代 元曲 明清 小说 明代小说家许仲琳 (约 1567 1620年 )所著的封神演义,是一部以公元前 11世纪武王伐纣为背景创作的古典神话小说。小说中屡屡出现使用火药武器的描写,如在第九十二回中这样描述: “只听得两边炮响 军士用火箭、火弓、火炮等物,山下抛放 一会儿 地塌山崩,霎时间雷轰电掣 ”。该描写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

43、火器的国家 B火器的使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C神魔小说远远超出当时人的想象力 D明代及以前军事上已广泛使用火器 答案: D 试题分析:明代小说家许仲琳所著的封神演义中屡屡出现使用火药武器的描写,反映明代及以前军事上已广泛使用火器。 A、 B、 C表述与材料不符,故选 D。 考点: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点评:火药同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被誉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宋元时期,四大发明传到欧洲,推动欧洲社会在文化、思想、航海及政治上 的巨大进步,欧洲率先进入近代社会;推动全世界、人类文明的进步。 唐代有一位书法家的作品千变万化,神采飘逸,极有情趣,被人称之为 “变动如鬼神,不可端睨 ”“挥毫落纸如云

44、烟 ”。下列作品最能体现其书法特点的是 A丧乱帖 B肚痛帖 C汉汲黯传 D玄秘塔碑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的描述,该书法家的作品千变万化,神采飘逸,被人称之为 “变动如鬼神,不可端睨 ”“挥毫落纸如云烟 ”,可以判断其作品是草书。四个选项中 A是行书 , C、 D都是楷书作品。 B是草书,符合题干描述的特点。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汉字与书法艺术。 点评:关于中国古代的汉字与书法艺术,主要考查三种主要的书法字体 楷书、草书和行书及其特点:楷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完整,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行书兼具有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具有审美价值,又具有

45、使用价值。 2010年 11月 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 “中医针灸 ”和 “京剧 ”列入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下列有关京剧的表述错误的是 A是商品经济发展和地域文化交融的产物 B比较全面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 C把中国古代戏剧艺术推向了成熟 D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京剧艺术。乾隆末年,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道光年间,又有湖北汉剧进京,形成 “徽汉合流 ”的局面,徽剧和汉剧互相融合,形成了京剧。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出现了 “同光十三绝 ”,民国以来,走向世界。A、 B、 D表述正确;元杂剧是中国古代戏剧艺术成熟的标志,故 C项错误。 考

46、点:京剧艺术。 点评:京剧艺术是中国戏曲的代表。其特点是: 题材以历史故事为主; 伴奏有管弦、打击乐器; 角色分为生、旦、净、丑; 表演歌舞并重; 动作唱、念、做、打结合。 鸦片战争后 “向西方学习 ”的新思想兴起,下列对 “师夷长技以制夷 ”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 其中的 “技 ”重点是指军事技术 要求改革中国的社会政治制度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使林则徐、魏源等清朝爱国官员开始开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科技以抵御西方的侵略,摆脱民族危机。 “师 夷长技 ”主要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夷 ”带有蔑视的意思,反映了当时中国人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 表述正确; “师夷长技以制夷 ”学习西方仅局限于器物这一层次,并没有提出政治变革,排除 。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 “开眼看世界 ”的新思想的萌发。 点评:关于新思想的萌发,还可以考查其影响:以林则徐、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