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三角路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ireattitude366 文档编号:33549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7.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三角路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三角路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三角路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三角路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三角路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三角路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董仲舒的新儒学包含了 “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的内容,皇帝的以下行为不能呈现这一思想的是( ) 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 B取消宰相以加强皇权 C发生自然灾害时,皇帝下罪己诏 D “奉天承运 ”是诏书中的常用语 答案: B 试题分析:为了从理论让解决汉代秦的合法性问题,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两个概念。董仲舒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董仲舒把天视为至上的人格神,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

2、。君权神授是天人感应的具体运用和表现,天子是天在人世的代表,借天的权威来强化君权。他提倡恢复郊祭,对传统祭神祭天方式,如求雨、止雨等都积极提倡。 ACD三项内容符合 “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的思想, B项是明太祖朱元璋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根据 题意选择 B项。 考点:董仲舒新儒学 天人感应 点评:本题为逆向选择题,考查学生对董仲舒新儒学核心内容的理解,可以用排除法,首先找出与题目要求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 “天人感应 ”是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考查的角度很多,如, “仁政 ”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 “天人感应 ”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 ( ) A罢黜

3、百家,独尊儒术 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C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 “独上高楼,望尽天 涯路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 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宋词、唐诗、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 答案: C 试题分析: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出自宋代晏殊的蝶恋花,体裁是宋词;第二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蜀道难,题材是唐诗,第三句是屈原的离骚属于楚辞。故正确答案:为 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 文学体裁 点评:还可以考查对

4、中国古代文学流派发展原因的理解: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 诗 词 曲 小说的变化趋势。这种变化反映了( )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城市经济的繁荣 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 A B C D 中国的小说发展史大体说来,经历来了这样的沿革( ) A志怪 传奇 话本 长篇 B传奇 志怪 话本 长篇 C话本 志怪 传奇 长篇 D志怪 话本 长篇 传奇 答案: B 试题分析:按照小说的体裁特点,依次为神话传说(魏晋南北朝以前)、志怪小说(魏晋南北朝)、传奇小说(唐代)、话本(宋代)、演义小说、现实主义小说(明清) 考点:古代中国文学 小说 点评:本题考查的文学专业性比较强,宜侧重于考查

5、中文专业的大学生。 假如你是生活在清康熙年间的北京城,你可以享受到的文明成果有( ) 阅读楷体字印刷的论语 在茶馆听人讲三国演义 带朋友去看京剧 鉴赏徐渭的牡丹蕉石图 A全部都能享受 B C D全部无法享受 答案: C 试题分析:京剧形成于道光年间,到 1840年左右,京剧的唱腔、念白、行当、剧本和表演已经成熟,尤其是出现了以演 “京戏 ”为主的一批演员,他们不再以徽戏、汉戏为名,而以演 “京戏 ”自居。从此,诞生了一个独立的剧种 京剧。故 带朋友去看京剧,不正确。明清时代印刷术完善,各书坊争相刻印文学作品, 正确, 都是明代的作品,在清康熙年间可以看到,所以正确答案:为 C项 考点:古代中国

6、文学艺术成就 点评:本题为情景式选择题,设置时间为清康熙年间,解题关键是排除不符合此时代的事件。这类选择题是以后选择题出题的趋势。例如: 贞观长歌是我国当代著名电视剧,塑造了唐太宗李世民及其开国功臣魏征、房玄龄等杰出人物形像。下列有关虚拟景象,有可能出现在该电视剧中的是 A唐太宗聚精会神阅读西游记 B御书房里悬挂着清明上河图 C宰相房玄龄用楷书撰写政事奏折 D魏征高声吟诵 “大江东去浪淘尽 ” 如图,下列图片中科学家 的理论贡献是( ) A创立经典力学 B创立进化论 C提出相对论 D提出量子假说 答案: B 试题分析: 是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 为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 是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是

7、达尔文 创立进化论,故正确答案:为 B 考点:近现代西方科学技术成就 点评:本题是根据图片判断科学家的成就,相对比较简单。上列图片中的科学家按其研究的主要领域的一致性排列完整而且正确的是 A. B. C. D.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力学和牛顿力学的关系是( ) A前者否定了后者 B前者包容了后者 C前者补充了后者 D前者发展了后者 答案: B 试题分析: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力学和牛顿力学的关系: 相对论打破了牛顿以来传统的绝对时空观。 相对论并非全盘否定牛顿力学。牛顿力学反映的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而狭义相对论反映的是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 牛顿力学是相对论的一种特

8、例(物体低速运动状态),包括在相对论体系中。 考点:近现代西方科学技术成就 经典力学和相对论 点评:还可以从科技发展历程综合考查经典力学和相对论:古代欧洲人一直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当成真理,牛顿力学体系建立后,也一度被看作绝对权威的理论,相对论出现后,解决了经典力学无法解决的难题。这说明 ( ) A.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们会否定更多的真 理 B. 社会不断进步,促进社会发展的自然科学理论也不断进步 C. 人类永远无法找到真理 D. 经典力学体系已经过时,为社会所抛弃 量子论的诞生起始于一个什么问题的思考( ) A物体的质量与运动的关系 B热辐射的能量变化 C物体运动的数学方式 D自然界的变异问

9、题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是相对论思考的问题; C项是牛顿经典力学思考的问题; D项是达尔文进化论思考的问题,故正确答案:为 B项。 考点:近现代西方科学技术成就 量子论 点评:本题设置比较简单,关键是理解量子论的含义。 魏源在 19世纪 50年代介绍西方时写到, “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 夷 ”。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 “夷 ”,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 “洋 ”了。这种变化反映了中国( ) A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已经找到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 C由闭关锁国到主动开放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答案: A 试题分析:中国人称西方人为 “夷 ”

10、体现了天朝上国的心态,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经一步加深了对自己的不足和西方的优势认识,把夷务转称为洋务,正确答案:为 A项。 BCD三项皆不符合题意。 考点:西学东渐 点评:本题以小见大,从对西方称谓的变化体现中国人向西方不断学习的历程。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史学界对他的褒贬不一。有史学家指出,对中国历史发展来说,李鸿章仍有值得肯定之处。最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 A掀起 “向西方学习 ”的新思潮 B缔结马关条约以结束中日战争 C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实践者 D甲午战争中竭力维护北洋舰队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提示语 “对中国历史发展来说,李鸿章仍有值得肯定之处 ”

11、正确答案:为 C项,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A项是林则徐和魏源的事迹;BD两项都是应该否定的李鸿章事迹。 考点:西学东渐 洋务思想 点评:本题通过李鸿章的事例考查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本考点还可以引用李鸿章的话考查洋务思想的核心思想: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即有小风小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 ”与此人相关的思想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变者天下之公理 D、孔教与共和,必废其一 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 “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 窃?转相

12、窃之于民而已。 ”从当时的历史时期来看,严复的这一言论反映了( ) A严复继承了黄宗羲的民主思想 B严复的中体西用观点 C维新派的民权意识 D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主张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 “窃国者,窃于民 ”的信息看,严复的这段言论具有维护人民民主权利的特点。中体西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观点,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所以 B项叙述错误。 D项与材料不符。 考点:西学东渐 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 点评:本题为材料型和分析型选择题,难度比较大。 陈独秀说: “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陈独秀表达的观点是( ) A民主

13、政治没有成功 B执政党和在野党争斗激烈 C国民没有民主政治的觉悟 D革命党人没有发动群众 答案: C 试题分析:首先要读懂陈独秀说的话的意思,他是说我国各种政治主张都是执政党和在野党的政治争斗,而国民对这些漠不关心,熟视无睹。陈独秀重点强调中国国民的性质与行为的堕落,在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必须进行思想革命,改造国民性。所以正确答案:为 C项。 考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点评:题干的材料还可以设置问题: 1、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C.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2、陈独秀在此提到的历史事件不

14、包括( ) A.百日维新 B.辛亥革命 C.袁世凯复辟 D.新文化运动 1922年 4月,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 “近五年来,中国人渐渐的知道自己的不足了。这点觉悟,一方面是学问进步的原因,一面也算是学问进步的结果。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从 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 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改进这些不足,所进行的努力有( )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运动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已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器物、制度层次深入到思想文化层次。鸦片战争后,魏源阐述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思想,引导人们开始从器物层

15、次学习西方。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提出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 ”思想,并且将魏源提出的 “师夷长技 ”的思想,付诸实践。他们学习西方是在肯定封建制度和纲常伦理的前提下进行的。中日甲午战争后,以康、梁、严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反专制、兴民权、变法图强成为一股强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几乎与此同时,资产阶级革命派则主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并开始了革命实践 。 20世纪初期的新文化运动则深入到思想文化领域。所以正确答案:为 D项。 考点:西学东渐 点评:本考点还可以考查对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过程及评价的理解: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可以得出下列的认识和结论,其中符合历史事

16、实的有 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与发展和东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有关 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主要是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政治派别 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历经了器物、制度和思想文化三个阶段 向西方学习呈现了逐步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的特点 A B C D 我国自古农 业发达,与农业密切相关的农学研究,历来备受重视,成果丰硕。下列唐代以后的农学家有( ) 汜胜之 贾思勰 王祯 徐光启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汜胜之是西汉晚期的农学家,著有 锸 椤罚 炙价氖悄媳背 逼诘呐 遥 小镀朊褚 酢罚 蹯跏窃 呐 抑 小杜 椤罚 旃馄羰敲鞔 呐 遥 小杜 椤罚 萏庖庋 项。 考点:古代中国科技成就 农学 点评:本

17、考点还可以结合必修二综合考查:下列中国古代科学家中,对甘薯种植做过研究和介绍的是 A张衡 B 徐光启 C沈括 D贾思 点击 “天文 ”进入网站的相关页面,我们惊喜地发现( ) 中国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记录 中国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齐民要术 中国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的记录 中国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故带 的选项不正确,排除 AC 两项, 中国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的记录,比欧洲早 800多年。,此项正确,所以选择 B项。 考点:古代中国科技成就 天文学 点评:岳麓版教材上没有讲中国留下了

18、世界上最早的月食记录,但是每个选项都有 。关于月食的记录:汉代有人指出: “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 ”这是 A董仲舒的 “天人感应 ”思想 B王充反对 “天人感应 ”的论据 C张仲景注重自然环境对疾病的影响 D张衡对月食作出的科学解释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段论述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段话出自论语孔子说: ”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

19、服之心。 ”前一句是反对刑法政令,后面一句明显看出主张仁政与德政,以及礼的树立,可以判断是儒家思想,所以正确选项是 A项。 学生容易误选为 B项,两句的第一个字 “道 ”不是道家的 “道 ”,而是通假 “导 ”,即引导。 考点:百家争鸣 儒家思想 点评:本考点考查方式一般是结合一些诸子百家的名句格言及事例,区分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解题关键是分析 名句格言的关键词判断,比如设置题支是名句格言的题目: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诸子百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下列各项明显符合法家主张的是 A.人性本恶,仁义教化 B.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孔子曰: “仁者,爱人,

20、爱有差等。 ”墨子曰: “兼相爱,交相利 ”, “爱无差等 ”。造成这种思想差异的根源在于( ) A两人处于不同的时代 B两人代表不同的阶级(阶层)利益 C两人的学术思路不同 D两人讨论的话题不同 答案: B 试题分析: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墨子生活在战国初期,都是在社会大变革时代, “先秦诸子皆为忧世之乱而思有以拯救之 ”,故 AD两项错误;孔子和墨子认为天下大乱的根源是爱的缺失,孔子站在贵族阶层角度提出仁的学说,但是爱是由等级差别的,并非一视同仁;墨子站在小生产阶级的立场,反对有等级的爱,主张真正的博爱,阶级的差别是造成思想差异的根源,思想是为本阶层服务的。 考点:百家争鸣 儒家、墨家思想

21、点评:本题为比较型选择题,儒学和墨家思想在战国是显学,双峰对决,相互驳斥,其它对立的思想是:不敬鬼神与明鬼的对立、厚葬与节葬 的对立、重乐与非乐的对立、天命与非命的对立、罕言利与交相利的对立。 唐宋时期,我国思想界出现复兴儒学的运动,这一运动发生的思想背景主要是( ) A佛教和道教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B佛家传入中国和道教兴起 C佛教、道教和儒学已经相互影响 D汉唐儒学不能容纳佛教、道教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史实,佛教和道教思想只是在魏晋至唐兴盛,一直没成为正统思想, A项错误;佛教在东汉传入中国,道教在东汉末年兴起,故 B项错误;佛教、道教和儒学已经相互影响,。如从唐代起开始风行中国佛教界

22、的禅宗 “是一个典型的儒、释、道三 教结合的派别 ”。甚至从唐时起 “中医药学是儒、道、佛的一种共同语言和联系纽带 ”,D项不符合史实,故正确选项为 C项。 考点:宋明理学的背景 三教合一 点评:了解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更容易理解理学的内涵:宋明理学是儒学的一种历史表态,是继魏晋把儒学玄学改造之后,对儒学的佛(佛教)老(道教)化改造,是佛道化的儒学。考查宋明理学的角度还有: “理 ”的含义、宋明理学两大流派的异同、积极和消极影响。如:儒家思想到两宋时期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即理学阶段。理学的代表人物北宋 “二程 ”、南宋朱熹的共同主张是( ) A人心是世界万物的 本源 B学术研究要为现实服务 C君主专

23、制是天下之大害 D “天理 ”就是 “三纲五常 ”等伦理道德 在日本和朝鲜的中国文化研究领域,有所谓的 “朱子学 ”学派。这表明( ) A朱熹的学术思想传及朝鲜、日本,产生了较大影响 B程朱理学也成了日本和朝鲜的 “国学 ” C四书章句集注是朝鲜和日本的教科书 D朱子学就是阳明学和闽派的代称 答案: A 试题分析:朱子学于 13世纪 20年代就开始传入与中国邻近的日本、朝鲜及越南等国,朱子学在传入后不久便融入了当地文化。 14世纪至 16世纪,日本出现了专门研究朱子学的儒家学派。后来江户时代的德川幕府把朱子学奉为 “官学 ”。明治维新之后, 1890年,日本天皇公布了教育敕语,确立了以儒家道德

24、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国民道德教育方针,这标志着朱子学在日本已逐渐融入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15世纪初至 16世纪中叶是朝鲜李朝时代的鼎盛时期,朝鲜产生了自己的朱子学集大成体系(退溪学),朱子学已成为朝鲜民族自己的文化,并在社会意识形态中占据正统地位。 B项的国学(国家的文学总称包括思想、哲学、科学、技术、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旁及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 诸多方面。)应改为官学,即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学术。 考点:宋明理学的世界影响 点评:一般考查宋明理学对中华民族性格的积极影响。如:文天祥抗元被俘,但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千古绝

25、唱。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 A黄老之学 B佛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传统的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黄宗羲的思想反映了这种变化,下列观点出自黄宗羲的是( ) 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B “宇宙 便是吾心 ” C “工、商皆民生之本 ” D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可以依照题干背景性提示 “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A 项是战国时孟子的民本思想观点, B 项是北宋陆九渊的心学观点,C项是黄宗羲 “工商皆本 ”的观点,符合题意; D项是顾炎武的观点。故正确答案:为 C项。 考点:明清进步

26、思想 黄宗羲的工商皆本观点 点评:本题从经济背景角度考查学生对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主张的理解,本考点还可以设置为: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体现时代发展趋势的是: A经世致用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工商皆本 D天下为主,君为客 智者学派的人文主义倾向表现在( ) 普遍的怀疑神的存在 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 认定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 对人的尊严和人生价值的关注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教材知识智者学派把关注的重点从自然转向人类社会,否定任何权威,重视人的作用和价值,人的感觉是判断是非的的标准,正确答案:是D项。 考点:古希腊先哲(智者学派)的人文精神 点评:本题为组

27、合型和填空式选择题,考查学生对古希腊人文精 神含义的记忆和理解,相对比较简单。还可以设置为否定型选择题:下列观点不属于智者学派的是( )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 B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 C神的力量高于一切 D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的兴废都要以人为尺度 下列思想家的师承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 A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B苏格拉底 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 C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 柏拉图 答案: A 试题分析:苏格拉底(前 469年 前 399年)、柏拉图(约公元前 427年 -前347年)、亚里士多德(前 384年 前 322年

28、3月 7日)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 “希腊三贤 ”。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也是亚里斯多德的老师、亚里斯多德是亚历山大帝的老师。所以正确的选项是 A项。 考点:古希腊先哲 点评:本题很简单,一般考查三人的哲学观点。 “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 ”表明苏格拉底 ( ) A探讨人类社会,开创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B强调生命的伟大意义、决定作用 C追求美德、教化人民、改善人类的灵魂 D主张不断认识自我,追求生命真谛 马克思称苏格拉底为 “哲学的创造者 ”,其主要依据是苏格拉底( ) A反对智者忽视道德的

29、主张 B强调人类理性 ,否认绝对权威 C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 “自我 ” D发现了人类知识的有限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苏格拉底在哲学上的重大贡献是他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 “自我 ”,提出 “认识你自己 ”。 考点:古希腊先哲的人文精神 苏格拉底 点评:还可以考查苏格拉底和孔子的异同:东方圣人孔子和古希腊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有许多相 似的地方,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 469 年,正是孔子死后十年,因此有人将他说成是孔子在西方的再生。两人思想的最大相同之处是 A反对君主制 B主张民主 C强调知识和道德的作用 D维护君主权威 彼特拉克说: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 属于人的那种

30、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以上观点反映了( ) A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B反对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C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 D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特拉克属于文艺复兴文学三杰,被誉为 “人文主义之父 ”,同时该材料强调以人为中心,追求现实的幸福的是文艺复兴运动中的人文主义。 BCD三项与人文主义思想相违背,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A。 考点:文艺复兴核心思想 人文主义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对西方近代思想解放主张的理解,还可以设置为: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 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

31、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人文主义 B启蒙思想 C禁欲主义 D蒙昧主义 西欧启蒙运动兴起 的根本原因是( ) A 17、 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西欧国家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C启蒙思想家对理性的呼唤 D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本原因是指事件从生产力发展和时代要求角度考虑,故 A 项正确;B项是西欧启蒙运动兴起的阶级基础; C项是西欧启蒙运动兴起的主观原因; D项是西欧启蒙运动兴起的思想原因; 考点:启蒙运动的原因 点评:西欧启蒙运动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还可以考查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异同、启蒙思想家政治观点的异同、分析启蒙运动对

32、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中国明清进步思想与启蒙运动思想的异同等知识点。 启蒙运动对改变社会实际状况产生了积极的政治影响,下列表述的正确有( ) 在它的影响下,法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 在它的影响下,美国发生独立战争并且制订了 1787年宪法 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启蒙运动的影响: 1、对欧洲: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 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2、对法国: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3、对世界 ( 1)美国:在美国独立运动中发挥了动员作用,对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也影响深远。( 1787年宪法是启蒙运动的最早实践) (

33、2)对亚洲:法国启蒙运动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思想方面的条件,天赋人权深入人心。所以正确答案:为 B项。 考点:启蒙运动的影响 点评:陈独秀说: “西洋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 ”西洋人在思想领域里拥护德赛两先生的重大事件是指 A文艺复兴运动 B宗教改革运动 C启蒙运动 D新文化运动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

34、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 盖侈用则伤则,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四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 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2分) 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什么主张和目的?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4分) 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

35、期儒学的地位如何?( 4分) 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 了什么主张?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4 分)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从儒学家的努力与儒学地位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4分) 答案: 因素:民心。( 1分)主张:仁政。( 1分) 主张: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 1分) 目的:神化君权;警戒限制君权,巩固统治。( 1分) 地位:成为封建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分) 关键:薄敛节俭。( 2分)地位:南宋以后,逐渐成为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2分)

36、标准:百姓的忧 乐。( 1分)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1分) 影响:批判继承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焕发新的生机。( 2分) 以民为本(或关注民生)。( 2分) 认识:儒学的发展不断适应统治者和时代的需要(或与时俱进)。( 2分) 试题分析:第( 1)问根据关键句 “失其民也;失其心。 得其民,得天下也 ”可以判断孟子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统治者应得民心,提出的政治主张是“仁政 ”。第( 2)问根据材料二董仲舒把天视为至上的人格神,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这是天人感应的 观点。目的是神化皇权,增强君主权威,同时以人格化的

37、“天 ”限制无限膨胀的皇权,实行仁政。董仲舒的主张得到汉武帝的赞赏,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第( 3)问朱熹指出了 “厚敛 ”和 “侈用 ”的危害,可以得出他认为爱民的关键是薄敛和节俭两个方面。第( 4)问根据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可以判断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是百姓的忧乐。为此他提出 “天下为主君为客 ”的主张。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没有脱离儒学的范畴,而是对儒学的批判继承,即批判宋明理学极力维护君主专 制、空谈误国、束缚人性,继承先秦儒学民本思想使儒家思想焕发新的生机。 考点:儒学的民本思想 点评:儒学的民本思想与

38、科学发展观 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的出名主要是由于他的学说,即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 罗素西方哲学史 文中的 “他 ”指的是谁?他的学说在西方思想史上有何地位?( 3分)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 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保罗富尔文艺复兴 以文艺复兴时期的一部文学作品为例,说明文艺复兴 “是一次精神的新生 ”。( 3分) 材料三 欧洲的启蒙时代,是伟大人物辈出的时代。他们是封建制

39、度的批判者,是新的资本主义制度的设计者 他们的著作的确影响了世界许多地区的热爱思考和正义的人们。 摘编自马克思选集 孟德斯鸠和卢梭都是当时启蒙思想家的杰出代表,他们分别为新的资本主义制度提出了怎样的设想?( 6分) 结合近代美国的相关史实,说明近代资产阶级是怎样践行孟德斯鸠和卢梭上述主张的?( 6分) 答案:( 1)普罗泰格拉。( 1分)他的学说强调了人的价值,是西方人文精神起源的重要标志( 2分) ( 2)十日谈体现了作者反对教会禁欲、讴歌人性的思想,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3分) ( 3)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了三权分立(分权制衡)的学说;( 2分)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阐述了 “天

40、赋人权 ”学说,提出了 “人民主权 ”的思想,( 2分)主张建立共和国。( 2分) ( 4)美国资产阶级领导北美人民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通过 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6分) 试题分析:第( 1)问根据 材料一中 “人是万物的尺度 ”可以判断文中的 “他 ”指的是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他的学说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最初体现。第( 2)问的原材料是“文艺复兴时期 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保罗 富尔文艺复兴 ”。指出文艺复

41、兴时期一部文学作品如何反映了人文主义精神即可。第( 3)问根据教材所学知识很容易回答出。第( 4)问美国资产阶级暴力革命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践 行了卢梭的主张;通过 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践行了孟德斯鸠的主张。 考点:人文精神 智者学派、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点评: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既是对西方优秀思想文化的回顾,又可以从中发现对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由重大借鉴意义的史实。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以后士风颓糜,诸多士大夫狂荡不羁、沉溺声色,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迷恋于戏曲。明人陈琬旷园杂记说,嘉靖四年( 1525年)有一位解元周诗,当乡试发

42、榜时,别人都争去省门看榜,他却在戏园里演戏, “门外呼周解元声百沸,周若弗闻,下场始归。 ” 材料二 戏曲通过参与祭祀社火等民俗活动,成为一种与民众的宗教仪式、年节庆典、春祈秋报、红白喜事浑融一体的民俗艺术,成为民间文化娱乐方式的主要承载物。清人焦循说: “郭外各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樵渔夫,聚以为欢,由来久矣。 ”是对当时平民戏曲生活的生动写照。 材料三 乾隆五十五年,三庆徽班进京,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独擅梨园,因此京剧的前身即为徽剧。道光年间汉调进京,于是形成徽、汉合流,促成 湖北的汉调与安徽的徽调融合,京剧逐渐形成。京剧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经过几辈

43、艺术家的长期舞台实践,执着探索,最终成为代表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材料四 京剧被称为 “国剧 ”、 “国粹 ”,逐渐走向世界,被世界所认可。但有人认为,京剧发展到今天,已不适应现代人的欣赏口味,任其衰亡就是了;另一种观点认为,京剧是原汁原味的国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应该原封不动地加以保存。 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明清时期戏曲艺术繁荣的原因。( 4分) 根据材料三,归纳京剧形成并迅速发展的原因。( 4分) 根据材料 四,你认为应该怎样看待当前的京剧艺术?为什么?( 6分) 答案:( 1)士大夫的推动( 2分);戏曲的平民化,通俗化( 2分)。 ( 2)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2分);几代艺术家的

44、不懈努力。( 2分)。 ( 3)这两种观点都是不合适的。( 2分)作为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国家应当对京剧珍惜和保护;( 2分)京剧应当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2分) 试题分析:第( 1)问根据材料一关键句 “明代以后 士大夫 迷恋于戏曲。 ”得出戏曲艺术繁荣的原因之一是士大夫的推动;根据材料二关键句 “戏曲通过参与祭祀社火等民俗活 动,成为一种 民俗艺术,成为民间文化娱乐方式的主要承载物。 ”得出得出戏曲艺术繁荣的原因之一是戏曲的平民化,通俗化。第( 2)问要从两个角度分析:京剧的前身为徽剧,又吸收了京、秦二腔,汉调京剧逐渐形成,体现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成为观众最多的剧种。同时京剧艺术的迅速发展离不开艺术家的努力。 第( 3)问材料四第一种观点彻底抛弃京剧,第二种观点是原封不动地加以保存京剧,一个是民族虚无主义,一个是拿来主义,都不合适。应该珍惜保护的同时不断退陈出新。 考点:古代中国戏曲 京剧 点评:第( 2)问京剧形成并迅速发展的原因 还包括北京作为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关。本考点还可以考查京剧的艺术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