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eastlab115 文档编号:335555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2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2-2013学年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2-2013学年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2-2013学年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2-2013学年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秦朝开始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王位世袭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中国古代早期(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包括宗法制、分封制、王位世袭制,故 A、 B、 D不正确。郡县制是秦朝在地方实行的政治制度,故答案:选择 C项。 考点:本题考查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点评: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要注意其基本内容: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地方政治制度。 标志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是( ) A十二铜表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民法大全 答案: D 试题分析:罗马法早期就是习惯法(即法律由

2、贵族随意确定的法律),后来随着平民们越来越希望得到一些权利,所以由习惯法发展到了成文法(即用法律条文来确定律法),由习惯法到成文法的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随着侵略扩张,罗马法由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公民法(范围是罗马统治境内的公民,不包括外来人民及奴隶)发展到了罗马帝国时期的万民法(范围是罗马统治境内的一切自由民,包括被罗马侵略后被罗马帝国统治的受侵略国家人民)而民法大全,又称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它的颁布,就标志着罗马体系的最终确立和完善。故答案:选择 D项。 考点:本题考查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完善。 点评:关于罗马法,高考更多是用新情境、新材料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调动、

3、运用知识的能力。如:( 2012全国新课标, 34)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 “葡萄树 ”说成了 “葡萄 ”,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 “树木 ”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审判结果取决于法律的解释 两极格局解体的标志是 ( ) A北约和华约的 B雅尔塔体系的 C苏联的解体 D德国的分裂 建立 形成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1955,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从此欧洲出

4、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极成。故A项不正确; 1991年底,俄罗斯等 11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这样,苏联不复存在,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故答案:选择 C 项。 考点:本题考查两极格局解体的标志。 点评:关于两极格局,除了考查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忆外,更多是更多是用新情境、新材料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如( 2012全国大纲卷, 23)冷战期间,美苏两大阵营不断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6 年后,华沙条约组织于 1955 年宣告成立。促使华约成立的直接原因是 A第一次柏林危机 B两个德

5、国分立 C联邦德国加入北约 D共产党情报局成立 考查二战后美苏冷战的影响。 1954年 10月 23日,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签订了巴黎协 定,吸收联邦德国加入西欧联盟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政府曾照会 23个欧洲国家和美国政府,要求他们不要批准巴黎协定,并建议召开欧洲集体安全会议,讨论 “防止德国军国主义再起 ”等问题,并缔结欧洲集体安全条约,但遭西方国家的拒绝。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建立。故答案:选择 C项。 华约和北约的相似之处在于( ) A大国控制的政治军事集团 B帝国主义侵略集团 C地区性军事集团 D地区性经济集团 答案: A 试题分析: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大国控制的军事政

6、治集团 ,北约是由美国控制 ,华约则是苏联控制的,故答案:选择 A项。 考点:本题考查华约和北约的相同点。关于华约和北约,学生熟悉其不同,对于其相同学生较为陌生,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 点评:关于华约和北约,除了考查其基本性质相似外,还要注意 “北约 ”的新发展。 以下事件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A共产党宣言发表 B巴黎公社成立 C十月革命成功 D第一国际成立 答案: A 试题分析: 1848 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答案:选择 A项;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故 B项不 正确;十月革命的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故

7、 C项不正确;第一国际即国际工人协会。 1864年建立,马克思是创始人之一和实际上的领袖,它的任务是在国际范围内组织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在工人运动的各种不同表现形式之间建立联系并把它们联合起来,保卫工人阶级的利益,为工人阶级的解放而斗争,故 D项也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旨在考查学生再现知识的能力。 点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除了掌握其诞生的标志外,还其注意其诞生的背景、影响。另外,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比较也是命题的重点之一 。 下列是同学在网上搜到的一个历史事件的关键词 “列宁 ”、 “四月提纲 ”、 “攻打冬宫 ”,这个历史事件应该是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

8、B巴黎公社革命 C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 D俄国十月革命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提供一组有关历史事件的关键词,意在考查学生对俄国 1917年十月革命基本史实的掌握。 “列宁 ”是十月革命的领导人, “四月提纲 ”是十月革命具有指导意义的纳性文件; “冬宫 ”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最后据点, “攻打冬宫 ”是十月革命中重大的历史事件。故答案:选择 D项。解答本题关键在于抓住十月革命的突出特点 考点:本题主要对俄国十月革命中相关重大历史事件的考查。 点评:关于社会主义运动,除了把握重大历史事件外,还要注意每一历史事件的特点 ,如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建

9、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从性质上看,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考往往用新情境、新材料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调动、运动知识的能力。 西欧国家在 1967年成立的经济组织是( ) A欧洲联盟 B欧洲共同体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石油输出国组织 答案: B 试题分析:欧洲联盟于 1993年正式成立,是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故 A项不正确;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 “北约 ”,成立于 1949年,是军事政治组织,故 C项不正确;石油输出国组织成立于 1960年的国际经济组织,故 D项不正确;欧洲共同体是成立于 1967年由西欧参加组成的经济组织,故答案:选择

10、B项。 考点:本题考查西欧走向联合的进程。 点评:欧洲共同体的成立是西欧走向联合的重要步骤。对于西欧走向联合,往往考查西欧走向联合是对两极格局的冲击。 英国格言 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 ,体现了民主宪政的特点。意思是让两个魔鬼友好 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 A全民参与 B分权制衡 C君主立宪 D人民主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的意思看, “两个魔鬼 ”之所以能胜过 “一个圣人 ”的关键在于 “相互制约 ”,才能 “友好相处 ”,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在于权力的制约和平衡。 考点:本题考查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 点评:资产阶级

11、代议制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除了从整体把握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外,还要注意英、美、德、法四国确立政体的不同点。高考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命题。 下面是 反映中西方政治体制的图示,对其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 1所示体制兴起于隋唐,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 B图 2所示体制由 1787年宪法确立,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 C图 l反映的是君主专制,图 2反映的是民主制 D图 1图 2都充分体现了权力的制衡 答案: D 试题分析:三省六部制兴起于隋唐,分工明确,职责专一,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故 A项正确; 1787年宪法宣布美国是个了联邦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故B项正确;三省六部制是维护君主专制的,美国

12、三权分立的政府机构是以三权分立为原则建立起来政府,是 “主权在民 ”的,故 C项正确;三省六部制目的是为了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没有充分体现权力的制衡,而美国的三权分立充分体现了权力的制衡,故 D项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三省六部制和西方近代的三权分立制区别与联系。 点评:关于中国古代政治与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的对比,重点把握其本质的不同。 1872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 24周年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宣言原理的实际运用 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下列史实中无法体现出这一观点的是 ( ) A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B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C中国共产党开辟井冈山道路 D中国提出

13、一国两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践相结合。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故 A项不正确; B、 C、 D都是结合本国国情作出的决策,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考点: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践相结合的成果,旨在考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调动、运动知识的能力。 点评:关于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成果,除从整体上把握这些重要成果外,还要注意每一成果的特殊性,往往用新情境、新材料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 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 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规定

14、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于 1954年,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是在 1956年底,故排除 ,答案:选择 B项。 考点:本题考查新中国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的时间和内容。 点评:关于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除了考查其内容、特点和影响外,还要注意中国近现代史颁布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文件,区分其性质的不同,这也是命题的重点内容。 为庆祝建国 60周年某导演筹拍一部电视片建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下列题材可以入选该片的有 ( ) 历史新纪元 -开国大典 以和平代替武力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不结盟 -新中

15、国外交工作的开端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以和平代替武力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于 1979年,是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而提出的;故 项不正确; 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 1992年中国成为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的观察员国,故 项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 点评:关于建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主要指的是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命题多以材料题的形式与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对比进行考查。 2005年 12月 24日汪道涵先生去世,新党主席郁慕明在哀悼电文中说: 九二会谈,虽成绝响,两岸

16、新局,已然展开。先生之行,开两岸和平大门;先生之德,受全球华人景仰。 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 A 九二会谈 实现了海峡两岸的真正停火 B 汪辜会谈 推动了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C 汪辜会谈 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D 九二会谈 达成了 一国两制 的共识 答案: C 试题分析:九二会谈是 1992年。海峡两岸的真正停火、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是在 1979年,故 A、 B项不正确; “九二会谈 ”达成了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的共识,故 D项不正确; “九二会谈 ”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故答案:选择 C项。 考点:本题考查 “九二会谈 ”所达成的 “九二共识 ”

17、,即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 点评:关于台海关系,除了 “九二共识 ”外, 2008年台海实现直接 “三通 ”和 “一国两制 ”解决台海问题也是常考的知识点。 下列内容能够反映出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有 ( ) 中国赴海地维和部队 APEC上海峰会 上海合作组织会议 中国部队索马里护航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要求是 “以联合国为中心 ”,因此符合题意的只有 D项。 考点: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 点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主要外交活动:第一,我国积极参加了联合国及及其专门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开展

18、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第二,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第三,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除了考查对基本史实的记忆外,还注意区分不同的国际组织。 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 1947 1948年国际局势的专稿,需要一组能体现当时概况的 关键词 ,请依据相关 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 ( ) A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朝鲜战争 B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柏林危机 C雅尔塔体制 八千字电文 铁幕演说 D雅尔塔体制 戴维营会谈 古巴导弹危机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47年 3月 12日 ,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 ,提出了以 “遏制共产主义 ”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

19、态和对外政策指导思想。这个咨文被称为 “杜鲁门主义 ”; 马歇尔计划是 1947年 6月 1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有关欧洲复兴方案的名称。这个计划是当时美国对外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因由马歇尔系 统提出而得名;朝鲜战争( 1950年 -1953年)原是朝鲜半岛上的朝鲜与韩国之间的民族内战,后美国、中国等分别支持朝韩双方的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这场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冷战中的一场 “热战 ”; 柏林危机是 ”1948年 ,美苏在柏林发生了一场争斗 ,历时 11个月 ,最后以双方互相妥协而告终;雅尔塔体制是指 1943年,美、英、苏三国通过德黑兰会议( 1943年)、雅尔塔会议(

20、1945年)、波茨坦会议( 1945年)达成有关对德、日作战,处置德国,波兰和远东问题,建立联合国等一系列协议,形成了以雅尔塔协定为主体 的国际关系体系;八千字电文是 1946年 2月 22日 ,美国驻苏代办乔治 凯南向美国务院发回了一封长达八千字的电文,该电对苏联的内部社会和其对外政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提出了对付苏联的一项长期战略;铁幕演说是指 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的反苏、反共演说;戴维营会谈是指 1959年 9赫鲁晓夫访问美国,同美国总统德怀特 d 艾森豪威尔在离华盛顿 100公里的美国总统别墅戴维营举行了三天会谈,并发表了会谈公报;古巴导弹危机,又称加勒比海导弹危

21、机,是 1962年冷战时期在美国、苏联与古巴之间爆发的一场极其严重的政 治、军事危机。故答案:选择 B项。 考点:本题考查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过程中的一系列重大事历史件。 点评:关于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过程中的一系列重大事历史件,不仅准确记忆其发生的时间,还要重点了解这些历史事件所产生的影响。 从二战结束后初期到六七十年代,日本的对外关系逐渐发生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美日关系:控制、不平衡的伙伴关系 -竞争、要求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 B英日关系:军事政治同盟建立 -军事政治同盟破裂 C中日关系:以民促官实现邦交正常化 -为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D外交政策:向美国一边倒 -以与亚洲邻国关系为轴心的全方

22、位外交 答案: A 试题分析:日本是战败国,英国是战胜国,二战后英日不可能建立军事政治同盟。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是在七十年代,不是二战结束后初期。日本以与亚洲邻国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是在冷战结束后,故 B、 C、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 20世纪 60、 70年代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 日本的崛起。 点评:关于 20世纪 60、 70年代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表现在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的振兴。命题的基本思想是这种多极化趋势是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往往用学者的评价 创设新情境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命题。 “历史学家的第一先决条件就是没有发明能力。 ”此观点强调的是历

23、史学家 A研究的历史素材都应该是真实可信的 B在研究历史时不能有自己的观点 C研究历史不可借助假设推论 D在进行历史研究时所作的推论应是对历史的发现而非发明 答案: D 试题分析:发明是 “无中生有 ”,发现则是从不知到知,认识对象客观上早已存在。历史研究就是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能无中生有。司汤达强调的是历史学家要实事求是,历史研究不能脱离历史材料,按照主观意志随意去发明、创造、捏造。所以 D正确。基于历 史发现,历史学家可以有自己的不同观点、见解,故 B错误。题干涉及的是历史学家的第一条件,而 D项强调的则是历史素材,与题干不符。历史研究可以借助假设推论,这是研究历史的方法之一,不过史料需要辨

24、真伪,故 C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史学研究方法。 点评:关于史学研究方法:( 1)多学科交叉研究法:即跨学科综合研究法(计量史学、社会史观、生态史观); ( 2)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 3)二重证据法:即文献与考古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4) “读史征信 ”:阅读相关史料,发现历史的真实。 希腊民主政治的 “黄金时代 ”是在哪位人物当政期间 ( ) A梭伦 B克利斯提尼 C伯利克里 D查士丁尼 答案: C 试题分析:梭伦改革动摇了旧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故 A项不正确;克利斯提尼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

25、,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故 B 项不正确;伯里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雅典民主的 “黄金时代 ”,故 C项正确;查士丁尼是 6世纪东罗马帝国的皇帝,其组织编纂民治大全,使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故 D项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伯利克里改革的影响。 点评:雅典民主政治形成历程中三个关键性改革家的改革措施应该通过对比的方式进行记忆,避免混淆。 尼克松与周恩来相见时说: “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其准确含义是 A中美两国的矛盾开始消失 B中国的国际地位开始提高 C中国的国际环境得到改善 D中美关系由敌对走向正常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当时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

26、,对中国构成主要威胁,中国的国际环境并没有得到改善,排除 C项;美国并没有放弃支持台湾,中美矛盾不可能消失,排除 A项; B项是美国要改善 中美关系的原因,排除;由此选 D。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20 世纪 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 - 点评:中美关系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对外关系的重点内容。除把握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逐渐由对抗走向正常化的原因、进程及影响外,还注意在近代史上,中美关系的演变历程。 西汉时期削弱相权的主要措施是 ( ) A设尚书令、侍中 B废除丞相 C设立中书省 D实行科举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 “汉承秦制 ”,汉初,沿有秦朝的 “三公九卿制 ”,丞相位高权重。为了加强

27、皇权,汉武帝建立中外朝制度,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故答案:选择 A。明太祖废除丞相,故排除 B项;三国时,魏文帝设立中书省,故排除 C项;隋文帝时下令全国用考试选官,隋炀帝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开始形成,故排除 D 项。 考点:本题考查西汉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依据选择题题干的时间限定词。判断西汉时期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另外,西汉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也可以放在从汉至 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一个进程来考查。 以下是中国某时期的一幅历史地图。此图所反映的历史是 ( ) A西汉时期监察区的划分 B汉初采取了郡县制与封国制 C西周

28、初年分封诸侯的情况 D唐朝时在边境设置军镇的情况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地图中, “北海郡 ”“济南郡 ”等可知当时实行的是郡县制;同时,“胶东国 ”“高密国 ”说明当时也实行封国制,从而判断这是汉初采取了郡国并行制,故答案:选择 B项。 考点:本题考查汉初的地方政治制度 郡国并行制(或郡国双轨制)。 点评:以地图作为历史信息的载体,也是近几 年高考命题的方向。做此类题目要注意:( 1)地图的标题 ;(2)地图的图例;( 3)关于地图的文字注释。 中国开始实行行省制度的朝代是 ( ) A西汉 B东汉 C宋朝 D元朝 答案: D 试题分析:元朝实现了空前的大统一,为了有效地控制广阔的领土,朝廷

29、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个大区,除大都(今北京)周围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理,西藏地区由中央的宣政院管辖外,其他区域均设置行中书省进行管理,简称行省。故答案:选择 D项。 考点:本题考查元朝的行省制。 点评:注意从汉至元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同时也会以材料题的形式考察中央加强对方式控制的方式。 我国历史上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是在 ( ) A西汉 B唐朝 C元 D明清 答案: D 试题分析:明朝废除丞相、设内阁,清设军机处,使君主专制得以空前强化。故答案:选择 D。 考点: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点评:关于明清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更多的是以材料型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材料多出自学者的对明清君主专制强化措施和

30、影响的评价,以此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下列文件属于太平天国 ( ) 天朝田亩制度 海国图志 资政新篇 权利法案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海国图志是 1843年魏源的著作;权利法案是 1689年英国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最终确立。天朝田亩制度颁布于 1853年,是太平天国运动前期的施政纲领,资政新篇是 1859年洪仁 总理朝政后,颁布的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施政纲领。故答案:选择 C。 考点: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施政纲领。 点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施政纲领,还要注意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基本内容,理解其进步性和局限性及没有实施的原因。这也是命题

31、的重点。 下图是鸦片战争失败后, 1842年 8月 29日,耆英代表清王朝和英国的代表璞鼎查在 “康华利 ”号上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A 试题分析: 1842 年 8 月,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故答案:选择 A项。 1860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美四国签订了北京条约,故 B项不正确; 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故 C项不正确;1901年清政府与英、美、俄、日、法、意、奥、西、比、荷、德签订了辛丑条约 ,故 D项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南京条约的答订。 点评:图片与文字相结合也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方向。解

32、题的关键不仅要从文字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还要注意把握图片中蕴含的信息。 文献记录片走进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头发,毛打趣的说: “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这三个战役是 百团大战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 辽沈战役 (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题干中的 “西柏坡 ”“三个战役 ”等材料知道,这时正是解放军打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后,战略性大决战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故答案:选择 D项。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华北发动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考点:本题考查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 点评: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这

33、也是高考历史考察的四项能力之一。关于三大战役,要注意把握各自的特点,以新情境、新材料的形式侧重考查其不同点,如( 2010年北京文综 18. 图 7是拍摄于山海关的历史照片,图中的解放军主力即将参加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937年国共两党建立的统一战线是 (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革命统一战线 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D爱国统一战线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时间限定上看, 1937年 -194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故答案:选择 A项。 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故 B项不正确;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推翻蒋介石反动政权,建立新中国,中共领导建立起了包

34、括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广大华侨、各界民主人士及其他爱国分子和国民党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地方实力派在内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故 C项不正确;爱国统一战线是社会主义新时期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1982年中共进一步提出爱国统一战线的方针和各民主党派实行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的方针,这更加密切了中共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进一步完善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以来,中共倡 议并建立的四次统一战线。 点评: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近代以来 ,中国共产党共倡议和建立了四次统一战线。 1、革命统一战

35、线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4、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对于这四次统一战线,要准确其包括范围、性质、作用方面,这也是命题的重点。 1912年颁布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民国宪法 答案: B 试题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 1954年颁布的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故 A项不正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 1949年颁布的新中国的施政纲领,起代宪法的作用,故 C项不正确;中华民国宪法1946年 12月国民大会通过, 1947 年 1月 1日由中国南京国民党政府颁布,故D项不正确;

36、 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故答案:选择 B。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时间和性质。 点评: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除了考查其颁布时间和性质外,还注意其颁布的背景和其主要 内容,这也是命题的重点。 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开罗会议 1972年 答案: A 试题分析: 1954年日内瓦会议,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故答案:选择 A项; 1955年万隆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关系,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故

37、 B项排除:雅尔塔会议是 1945年 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雅尔塔举行的会议,又称克里米亚会议,雅尔塔会议对于缓和盟国之间的矛盾、加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协调对德日的作战行动、加速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进程以及战后惩处战争罪犯、消除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势力影响等起了重要作用,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故 C项排除; D项从时间 1972年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 点评: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对外关系,除考查其重要活动外,还注意基本政策、背景及影响。 由中国倡 导建立的区域合作组织是 ( ) A亚太经济

38、合作组织 B东南亚国家联盟 C东盟 D上海合作组织 答案: D 试题分析: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 APEC)是当前规模最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大的多边区域经济集团化组织 ,是非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1989年 11月5日至 7日,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西兰和东盟 6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会议的成立, 1993年 6月改名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991年 11月,中国以主权国家身份,中华台北和香港( 1997年 7月 1日起改为 “中国香港 ”)以地区经济体名义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故 A项不正确; 1967年 8月 8日

39、,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五国外长在曼谷召开会议,发表曼谷宣言,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故 B、 C项不正确;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于 2001 年 6 月 15 日在上海宣布成立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故答案:选择 D 项。 考点: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 点评:关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除了准确 记忆所涉及的国际组织成立时间、主要成员国、影响外,还要注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及其内容。 下列暴行,属于日本侵略者制造的是 火烧圆明园 旅顺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

40、 潘家峪惨案(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火烧圆明园是 1860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的罪行,故排除 ;旅顺大屠杀是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军于 1894年 11月 21日攻陷旅顺,对城内进行了 4天 3夜的抢劫、屠杀和强奸,估计死难者约 2万人,只有埋尸的 36人幸免。南京大屠杀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侵华日军于 1937年 12月 13日攻陷中华民国首都南京之后,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的长达 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强奸等战争罪行。潘家峪是河北省丰润县(今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腰带山中的一个山村, 1941年初的一个黎明,一队日伪军把潘家峪团团围住,将全村男

41、女老少赶到一个大坑里,逼问八路军的去向。潘家峪人宁有死不屈,拒不回答。日军就用机枪、手榴弹进行残酷屠杀,全村 1500多人中 1200多人被杀害。故答案:选择 B项。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在中国制造的 大规模屠杀事件。 点评:本题考查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此类题目的考查还可以从史学研究方法的角度进行考查。 与辛亥革命相比,五四运动主要新在 促进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得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故排除 ;1921年中国共产党

42、在上海成立,故排除 ,所以答案:选择 B项。 考点:本题考查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不同。 点评:五四 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而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此,对于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不同,也就是区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另外,由于钓鱼岛问题,爱国主义又一次成为全民族的共识,因此,对于五四运动更要注意从此角度进行命题。 辛丑条约作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标志,主要是因为该条约的签定导致( ) A清政府在财政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 B清政府在军事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 C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形成帝国主义共同支配中国的局

43、面 答案: C 试题分析: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要帮助列强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这就标志着清政府在反抗外来侵略方面已经完全走到了人民的对立面,成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同时也意味着两大矛盾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开始汇流,要打倒帝国主义首先得推翻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清政府。故答案:选择 C项。 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故 D项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点评:关于辛丑条约,除了考查其影响外,还注意中国近代以来与西方所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44、危害及其影响往往以材料题的形式进行命题。 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 271票对 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B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D议会主权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 答 案: C 试题分析: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国王是 “统而不治 ”的虚君,是礼仪性的国家元首,议会掌权,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故 A、 B、 D项正确;英王虽是国家元首,但议会

45、不对英王负责,故 C项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点评:关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除了考查这种政体的特点外,还要注意君主立宪制确立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当然,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还经常与美国(民主共和政体)、德国的(二元制君主立宪政体)政体比较进行命题。 下列人物中,促使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发生第 一次历史巨变的是( ) A洪秀全 B陈独秀 C孙中山 D毛泽东 答案: C 试题分析: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 1853年定都天京,建立与清政府相对的政权,故 A不正确;陈独秀是 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之一,故 B项不正确;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

46、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实现中国社会第一交历史性巨变,故答案:选择 C项;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中国社会第二次历史性巨变,故 D项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孙中山的主要历史贡献。 点评: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先驱,其一生革命活动很多,除把握辛亥革命外,还重要掌握新旧三民主义、国民党改组、国共第一次合作,这也是命题的重点。 简答题 结合下图,简述长征的简要经过,并概述长征精神的内涵。 (12分 ) 答案:简要经过: 1934年江西瑞金出发,突破四道封锁线;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强度大渡河;过雪山、草地; 1935年吴起镇会师; 1936年,三大主力红军会宁会师。( 6分) “长征精神 ”:坚定的革命信念、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团结互助的集体主 义等。( 6分) 试题分析:依据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红军长征的经过。从其过程总结 “长征精神 ” 考点:本题以 “红军长征 ”的地图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从图片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点评:关于历史地图型题目答题策略:抓住历史地图中关键性地名、国家和区域分界线等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所掌握的历史知识,与试题的相关信息建立正确的联系,并作出综合性判断,从而总结概括得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