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eastlab115 文档编号:33555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北京广安门桥北有根蓟城柱。礼记载: “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 ”封黄帝之后于蓟 ”可知是指西周分封制 ;禅让制是指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井田制 是西周的土地制度;郡县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雏形形成,秦朝全面推广,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因此 ABD都与题干不符 考点:分封制 点评:分封制 1背景:公元前 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2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3内容 (1)周武王把土地和人民

2、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3)权利: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实行再分封,层层分封形成了森严等级 “天子一诸侯卿大夫一士 ”。 4作用 (1)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2)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3)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5遭到破 坏 (1)原因: 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王权衰弱。 1971 年,为扭转外贸逆差,尼克松政府宣布了 “新经济政策 ”,决定征收 10%的进口

3、附加税和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的强烈反对,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税。 西欧共同市场国家还采取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上述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 B西欧、日本经济崛起,抵制美国的经济控制 C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D日本、西欧、美国的市场竞争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C不对,题干论及的是美国与西欧、日本的关系,这两项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D不对,没有把握题干的有效信息 “采取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 ”,结合所学可知此时随着西欧、日本经济崛起,美国与西欧、日本之间形成控制与反控制的关系。 考点:西欧、日本崛起

4、点评: 20 世纪 70 年代,随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严重动摇。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这种经济格局的多极化是对美国霸权的挑战,也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中国近代史上有人提出: “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 ” 。 “昏暴之君无所施其暴 ”。此人的主张是 A加强君主专制 B建立皇族内阁 C实行君主立宪 D倡导民主共和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 “昏暴之君无所施其暴 ”可知 A不对,作者反对君主专制;“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 ” 可知 B不对,作者主张设立议院;综合信息, D不对,作者主张限制君权而非否定君主制度。因此

5、C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点评: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三派主要力量在反封建和学习西方问题上的特点 ( 1)各有侧重点 维新派: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学习西方,兴民权,设议院,走君主立宪道路。 革命派:反对封建统治,主张实行西方民主共和国方案。 激进派:矛头指向封建正统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科学。 ( 2)各自实践方式和结果 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依靠光绪帝实行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但君主立宪制问题在变法诏令中并未涉及到,且由于不发动群众,没有武装力量,最终失败。 革命派,通过暴力斗争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君主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民主共和国方

6、案也未能真正实践,中国半殖民地半 封建性质并未改变。 激进派,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革命,掀起新文化运动,在社会上产生重要影响,促使人民追求民主和科学,并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在近代 “西学东渐 ”的过程中,中国的政治思想经历了下列哪一演变过程 A英日式 美法式 俄国式 B英日式 俄国式 美法式 C美法式 英日式 俄国式 D俄国式 美法式 英日式 答案: A 试题分析:英日式指维新变法仿效英日,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美法式是辛亥革命,主张效法美法,通过暴力革命实行民主共和;俄国式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效法俄国,走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结合所学, A符合题意。

7、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点评:排序型选择题此类题目是要求考生能根据题目要求,把历史事实或历史现象按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如时间先后等,其形式有序号式或非序号式两种。 解题方法:巧解此类题可以获得事半功倍之效。采用首尾结合法,首先找出打头的历史事件的序号,找出备选项的代码 ;再找出结束事件的序号,结合首尾序号,选择备选项符合顺序排列的那一个。若存在相同的备选项,则要比较他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孙中山先生说: “惟民生主义之意义为何 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 ”由此,我们可认为

8、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是 A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平等 B致力劳资和谐以求社会安合 C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 D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均富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 “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 ”,排除 A、 C两项。根据 “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 ”的信息与 C选项相符,故选 C。民生主要出于经济目的,不是政治目的,排除 B。 考点:三民主义 点评:民生主义即 “平均地权 ”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补充发展)。 孙中山认为,在民族、民权革命成功之后,实行民生主义,消除贫富不均,就可以 “思患预防 ”西方社会的弊端。但它没有提

9、出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斗争自然也就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都是 “人 ”被发现和 重视的时代。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A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体现了新兴阶级的要求 B都是反封建的思想武器 C都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的必然结果 D都是教会神学长期统治的结果 答案: A 试题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处于中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百家争鸣出现,文艺复兴时期处于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借古典文化弘扬人文主义,抨击宗教神学,因此 A符合题意; BCD都是只符合文艺复兴而不符合春秋战国时期。 考点:春秋战国、文

10、艺复兴 点评:比较型选择题此类题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或把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放在一起,通过分析、归纳、比较,找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解题方法: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找出两者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判断 1949年 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 A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 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 C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 D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 答案: B 试题分析: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时解放战争已经胜利在望,因此提出的 “工作重心 ”是从乡村转移到城市,也即从 “包围城市 ”转 变到 “夺取城市 ”、 “管理城市和

11、发展城市 ” 。 A项要到 1952年底新中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C项的 “认识 ”未变(工 人阶级领导,农民阶级配合) D项是从新中国成立时开始的。 考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点评:因果型选择题此类题目,旨在考查综合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泪的或结果等。考查的角度有两方面: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 为果,备选项为因。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解题方法:此类题目主要着眼于历史现象的背景、条件、结果、影响等方面的考查。要审清题意,明

12、确因果关系,搞清命题意图。 哥白尼说虽被后来的科学发展所扬弃,但人们仍然视其为一场 “革命 ”。这是因为它 A撼动了中世纪神学基础,显示了挑战权威的态度 B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提出了研究自然的新方法 C概括了宇宙运动规律,指引了人类认识自然的方向 D开辟了天文学新领域,标志着近代自 然科学的形成 答案: A 试题分析: B不对,这是对应伽利略; CD不对,这是对应牛顿经典力学; A符合题意,提出 “日心说 ”,动摇教会支持的 “地心说 ”,把自然科学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考点:哥白尼 点评:因果型选择题要审清题意,明确因果关系,搞清命题意图。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

13、观原因、内外因等要求。切忌因果颠倒,互相混淆,不分主次等。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答案: 试题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日益出现平民化的趋势,主要是因为城市和商业的发展,市民阶层兴起,适应市民阶层的精神文化需要。因此 B正确。 A不对,这是在近代中国; C不对,这到后来不利于文化的发展; D不对,与题干无直接关系。 考点:中国古代文学 点评:思想文化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的反映,又影响这一个时代政治、经济的发展。思想文化的兴盛,促进经济的

14、繁荣和政治的发展。相反,政治经济的发展有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使其更加丰富,更加多彩 1954年,美国一 个城市管理自来水的专员发现,该市自来水耗费量在某些三分钟的时段内会奇怪地突然增加。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当时汽车开始在美国普及,这三分钟刚好是车主集中洗车的时间 B黑客通过互联网攻击自来水公司的电脑系统,导致数据显示错误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企业管理水平普遍下降,统计数据计算错误 D当时电视开始在美国普及,这三分钟是广告时间,大家上厕所集中用水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普及时间应比 1954年稍早一些;互联网问世的时间

15、是在 1969年;二战之后资本主义各国发生了 “经营者革命 ”,美国企业管理水平普遍上升,统计数据计算错误不可能性出现;只有 D项最有可能发生。 考点:近现代科技革命 点评:概念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其在题干中多提出一个基本概念,选项则多是对这一概念的阐释或解释。选项多是立足于对历史概念内在规律和本质的把握。解题方法:解答此类题目,主要从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等方面进行把握,通过对历史概念的定量、定性分析,正确地界定历史概念。同时,在平时要加强对历史概念的学习,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 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 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 “圣经就像

16、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 ”。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答案: D 试题分析:马丁 路德宣扬 “因信称义 ”,主张信仰圣经和上帝即可得救。而罗马教皇宣扬 “因行称义 ”,认为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此,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信徒是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选 D。 ABC 在材料中都无从体现。 考点:宗教改革 点评:马丁 路德在研 读圣经中,提出了关于灵魂得救及救赎的新观点:人的灵魂只要依靠个人虔诚的信仰就可得救,不需要教会神职人员的干预;信仰的唯一依据就是圣经,而不是天主教制定的神学。 “很显然,当钱币

17、扔在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利得心和贪欲心。 ”反对购买赎罪券。这实际上否认了教皇的权威。 理学家王守仁提出 “致良知 ”说。这里的 “良知 ”是指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答案: A 试题分析:王守仁所说的 “良知 ”,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故 A项符合题意。 C项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属于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的观点,排除。 B、 D两项表述错误。故选 A项。 考点:宋明理学 点评: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共同点:( 1)内容相同:都

18、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 “仁 ”“礼 ”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 “理 ”。( 2)影响相同: 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都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 不同点:(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 ”,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 “心 ”,认为本心是 “理 ”。( 2)把握 “理 ”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 “格物致知 ”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 “理 ”,陆王心学提出,求 “理 ”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中国最早的民办机器企业上海发昌机

19、器厂由于资本微薄,又始终没有自己的船坞,在价格上也难以与外商匹敌,故无力竞争,步履艰难。甲午战争后,在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竞争下,发昌厂迅速衰落。这一史实说 明 A近代民族工业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B近代民族工业经营不善,致使亏本 C民族资产阶级非常软弱 D近代民族工业先天不足,产生后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排挤、压迫 答案: D 试题分析: “资本微薄,又始终没有自己的船坞 ”说明近代民族工业先天不足,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 ”在英商开办的的耶松船厂竞争下,发昌厂迅速衰落 ”说明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排挤、压迫。因此 D符合题意。 ABC三项在题干中都无从体现。 考点:近代民族工业 点评:解答材

20、料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它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第二,读通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 列宁指出: “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 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上遭到了严重的失败。 ”下列对本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列宁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 列宁否定了战 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妨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能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21、 A B C D 答案: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答案: 试题分析: “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可知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A不对,唐代谏官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可见君主的权力受到一定的制约; B 不对,唐代以谏官制约君主的权力;C不对,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应是向皇帝负责。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两对基本矛盾及趋势 (1)矛

22、盾: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 (2)趋势:皇权加强,相权削弱;中央权力加强,地方势力削弱;日益加强对人们思想的控制。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 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 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 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 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 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不对,是在汉朝察举制时期; BD不对,采用八股考试方式、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是在明清八股取士时期; 隋文帝 开始采用 分科 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隋炀帝 时设立 进士科 ,科举制形成。,唐朝沿用并发展, C符合题意。 考点:科举制 点评:科举制的创立 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

23、进步,有利于打破 特权 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 文化素质 。 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 ,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 答案: C 试题分析: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成文法的起点,也属于公民法。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法用来调整罗马 公民 之间的关系,所以被称为公民法。在公民法下,罗马公民受到 法律 保护,并享受 法律 赋予的权利。因此 B正确。 A不对,并非所有罗马居民都是公民, BD不对,这是万民法。 考点:

24、罗马法 点评:学习罗马法要注意区分和全面掌握好习惯法、成文法、公民法和万民法等概念。解答此题要注意理解公民法、万民法,自然法等法律概念的内涵。公民法适用于罗马公民;万民法是适应于帝国境内的一切自由民的的法律。 慈禧曾说: “我本来是执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时期,因洋人欺负的太狠了,也不免有些动气。虽是没阻拦他们,始终总没教他们十分尽意的胡闹。 我若由他们尽意的闹,难道一个使馆有攻不下来的道理 ”慈禧所称的“他们 ”是 A太平军 B清朝士兵 C义和团 D北洋新军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献的 释读能力。从慈禧的话中可以得知有进攻外国使馆的情节,主角自然是义和团。义和团打着 “扶清灭

25、洋 ”的旗号, l900年春夏间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期间围攻各国在华使馆。 l900 年 6 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联合发动侵华战争。 D符合题意。 考点:义和团运动 点评:比较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性质 反封建反侵略运动 反帝爱国运动 - 原因及背景 阶级矛盾激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处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 资本主义处于帝国主义阶段: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严重 革命纲领和组织方式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有统一中心和军事制度 没有革命纲领,没有统一的领导和措施,基本处于自发、分散状态 斗争规模 坚持 l4 年、转战 l8

26、省 活动于山东、河北、京津,时间约一两年 宗教特色 汲取基督教的成分而创立拜上帝教 利用中国宗教及封建迷信思想来发动群众 对外关系 在平等的基础上同各国自由通商、进行文化交流 盲目排外 影响 加速清王朝和封建制度的衰落;打破列强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相关试题 2012-2013学年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深峰路 3号启航商务大厦 5楼 邮编: 518000 2004-2016 21世纪教育网 粤 ICP备 09188801号 粤教信息 (2013)2号 工作时间 : AM9:00-PM6:00 服务电话 : 400637

27、9991 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 “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 ”为此,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成立共产党情报局 B成立经互会 C成立华约组织 D支持民主德国成立 答案: B 试题分析:考查的是对二战后美苏冷战过程的理解。根据提示美国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指的应该是美国在经济上的冷战措施:马歇尔计划。苏联的反击措施是经济上组织经互会。 AD属于政治方面; C属于军事方面。 考点:美苏冷战 点评:用列表法对比美苏冷战的措施,可分为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 斗

28、争领域 美国的措施 苏联的应对 政治 杜鲁门主义 发展共产党组织,形成社会主义阵营 经济 马歇尔计划 经互会 军事 建立北约 成立华约 2001 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坚持 “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 ”的 “上海精神 ”。它与欧盟的主要区别在于 A促进了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 B构建了一个地区国家安全共同体 C加强了区域性经济合作 D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上海合作组织与欧盟的不同点,是 2010年安徽高考题。本人认为答案:值得商榷,设问应该为 “ 欧盟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区别是 ”,否则语言逻辑不通,因为上海合作组织没有实现促进地区政治一体

29、化,而欧盟促进了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在 A项前面加 “没有 ”或 “是否 ”亦可)另外,提倡政治 “互信、协作 ”有促进政治一体化的倾向。 BCD都是共同点。 考点:上海合作组织 点评:比较型选择题。此类题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或把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放在一起,通过分析、归纳、比较,找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解答比较型选择题,一是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注意题干考查的角度,看题干是考查两者的区别,还是考查两者的联系,或是二者兼有;二是把题支和题干进行比较,看题支本身是否表述错误,题支是否满足题干考查的要求,只有本身是正确的且符合题干要求的题支,才能当 选。 登州府志记载, “纺织

30、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 z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 y,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 ”。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自然经济解体 家庭手工业发展 商品经济发展 出现经济区域分工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表明,登州乡村中织布首先自给自足,有余布再少量卖到乡市,再转卖 到城市。依据题中材料得出 两项结论, 不对,自然经济解体的主要表现是家庭手工纺织业遭到破坏; 不对,出现经济区域分工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故排除。 考点:古代商业、手工业 点评:组合式选择题要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解题方法,作出正确的答案:。组合式选择题的解题常见方法有肯定法、排

31、除法、求同存异法、选基顺藤摸瓜法等。 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 “庄园 ”一词,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 “庄园 ”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 A井田制得以恢复 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庄园由中央集中管理 答案: C 试题分析: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程度相当高的经济、政治、文化单位。 唐代均田制实行后, “庄园 ”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地主依旧圈占的成片土地,存在土地集中现象。后来由于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也无法实施。因此 C正确。 A不对,是西周时期的土地国有制; B说法绝对化; D不对,庄园主要是地主、官僚管理。 考点:土地

32、兼并 点评:均田制,即封建王朝将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小农耕作,土地为国有制,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地主阶级的土地并不属于均田范围。 均田令虽然限制土地买卖、占田过限,但均田农民土地不足,经济力量脆弱,赋役负担沉重,稍遇天灾人祸,就被迫出卖土地,破产逃亡。地主兼并土地是必然要发生的。正因为如此,均田制在北魏实施以后不久即被破坏。经过北魏末年的战乱,无主土地和荒地增多。继起的东西魏、北齐、北周、隋,施行之后又破坏。隋末农民起义后,人口大减,土地荒芜,新建立起来的唐王朝重新推行均田令,成效显著。唐高宗以后,均田制又逐渐被破坏。随着大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国有土地通过各种方式不断转化为私有土地。到唐

33、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土地还授实际上已不能实行。德 宗建中元年实行两税法后,均田制终于瓦解。 1617 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 256%,工资上涨了 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工业革命 殖民掠夺 奴隶贸易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时间 “1617 世纪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 16-17世纪英国进行了广泛的殖民扩张和掠夺,进行罪恶的黑奴贸易,掠夺了大量贵金属,大量黄金白银的流入,造成了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由于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工人工资开始大幅上升。 英国成为 海上霸主是在 17世纪后期打败荷兰后; 工业革命兴起于 18世纪

34、60年代,时间不符。 考点:英国殖民扩张 点评:本题可归结为时间型选择题:有以时间推断其阶段性或阶段特征的,也有以时间为背景推导事件的,还有通过时间和事件来考查对事件意义的把握的。 1815年,法国与英国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地位的失败,标志着伦敦对巴黎的胜利,标志着伦敦将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而巴黎则不再可能。也许是从l789年大革命的爆发到 1815年拿破仑战争的结束这 26年的动荡折腾了法国,此后,法国就再也未能重现其往日作为 “超级 ”大国的辉煌,她已经沦为二流强国。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说明法国往日曾经非常辉煌 B分析法国在 19世纪初落后于英国的原因 C介绍从 1789到 1815年法国经

35、历了 26年的动荡 D陈述 19世纪初英、法两国势力的此消彼长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B、 C三项只反映了法国情况 根据题干 “法国与英国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地位的失败,标志着伦敦对巴黎的胜利,标志着伦敦将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 ”,材料除涉及法国势力变化外 还涉及了英国势力的消长选项 D比较完 整地反映了文字的主旨。 考点:近代国际关系 点评:先根据题干要求,确定好题目的逻辑思维关系,即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确定住 “最佳 ”标准,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佳答案:。谨防以偏概全的错误,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西安,在史记中被誉为 “金

36、城千里,天府之国 ”,是中华民族的发祥之地。下列关于西汉都城长安的说法,正确的有 是当时著名的商业中心 城里设有专门的贸易区域 早市、夜市昼夜相接 官府设有专职的官员管理市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宋朝以前: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市四周有围墙与民居严格分开;官府进行严格管理;按时开市闭市,因此 都符合题意。 不对,宋代放松对商品交易的地域和时间限制,打破市、坊界限,有早市、夜市。 考点:古代商业 点评:组合式选择题此类题目是将同类选项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通常在题于中列出三组或四组以上的历史事物,并冠之以数字序号 ;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构成否

37、定形式,可据题意从选项中选出符合题于的应该否定的一个组合选项。解答时可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 ;然后,依此顺藤摸瓜,选出答案:。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妇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仪礼 又问: “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 ”曰: “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 二程全书 元丰(宋神宗年号)以前犹少裹足,宋末遂以大足为耻。 辍耕录 材料二 中国近代,受到欧风美雨的影响 妇女解放运动开 始于维新变法时期,戊戌维新运动倡导并一度引发了戒缠足和兴女学运动;辛亥革命兴起了以实现男女平权、争取女子参政为主要目标的女权运动;五四运动时

38、期,妇女解放运动的最直接成果是大学女禁的开放、一定程度上的男女社交公开和婚姻自主的起步。 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特点 材料三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占全体代表 10 4%的 69名妇女出席了会议。 1992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为进一步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保障妇女的基本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 1993年,国 家机关工作人员中妇女已占 32 44%。 1994年国务院各部委有女正副部长 16名,全国有女省长、副省长 18名。在全国 517个城市中,有 300多名女性当选为正副市长。 中国妇女的状况 请回答: 【小题 1】据材料一,提取妇

39、女在古代社会受到种种压迫的具体信息。( 3分) 【小题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妇女解放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突出表现( 3分),并概括指出发生变化的原因( 2分)。 【小题 3】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妇女地位进一步提高的表现。( 2分) 答案:( 1)男尊女卑,妇女的依附性;提倡从一而终,剥夺了女子的婚姻幸福;缠足陋习,残害妇女身心健康。( 3分)( 2)维新变法时期,废陋习,兴女学;辛亥革命时期,男女平权、女子参政;五四时期,开放大学,社交公开,婚姻自主。( 3 分)原因:自由民主思想的影响,政治运动的推动。( 2 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给分) ( 3)政治地位显著提高(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广泛参与

40、国家管理);基本权益受到法律保障。( 2分) 试题分析:( 1) “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 可以得出男尊女卑,妇女的依附性; “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可以得出 提倡从 一而终; “宋末遂以大足为耻 ” 可以得出缠足陋习流行。 ( 2)注意题干信息 “开始于维新变法时期,戊戌维新运动倡导并一度引发了戒缠足和兴女学运动 ”可以得出维新变法时期,废陋习,兴女学; “辛亥革命兴起了以实现男女平权、争取女子参政为主要目标的女权运动 ” 可以得出辛亥革命时期,男女平权、女子参政; “五四运动时期,妇女解放运动的最直接成果是大学女禁的开放、一定程度上的男女社交公开和婚姻自主的起步 ”可以得出五

41、四时期,开放大学,社交公开,婚姻自主。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应从多角度概括,如经济上近代经济的发展;政治上 政治运动或政治变革的推动;思想上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 3)注意题干信息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占全体代表 10 4%的 69名妇女 ”“1993年,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妇女已占 32 44%”“1994年国务院各部委有女正副部长 16名 ”说明妇女政治地位显著提高(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广泛参与国家管理)。 “1992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为进一步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保障妇女的基本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 ”说明基本权益受到法律保障。 考点:古代至

42、近现代社会生活、妇女地位 点评:历史材 料题的解答,总体上可分为两大步骤:一是读懂材料;二是审清题目。 读懂材料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弄清材料的含义和观点。 仔细阅读每一则材料,真正理清材料在说什么、说了几层含义,或材料对什么历史事件发表了见解,并归纳出有几种见解。这是解题的基础。其次,深挖材料,还原历史背景。这是解题的关键,它决定了答案:的来源。( 1)还原历史背景要抓住材料提供的各种有效信息。如:材料的含义、出处(包括材料出自文献的名称、作者及文献创作或发表的时间等);( 2)确定材料的历史背景后要注意联系相关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分门别类, 作出系统的归纳。比如:材料是对某一历史事件

43、发表的观点,就要弄清观点发表者的阶级立场、政治立场、观点的正误及其历史进步性和落后性,等等。审清题目,就是抓住关键词弄清题目在问什么,弄清题目的考查意图。如: ( 1)弄清题目是要求根据材料作答,还是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2)若针对观点提问,要注意问的是题目的观点、答题者的观点、还是历史上已成定论的观点;( 3)若考查原因,就要抓住根本、直接、历史、现实、主观、客观、政治、经济等关键性词语。 总之,审清题目对于正确答题至关重要,它决定了答题的方向和范围。 为实现中华民族独 立与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艰难的探索。 A组:李鸿章和曾国藩 B组:梁启超和孙中山 C组:李大钊和陈独秀 D组:毛

44、泽东和邓小平 请回答: 【小题 1】指出 A、 B两组人物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 4分) 【小题 2】促使 C组人物由向西方学习转变为向苏俄学习的因素有哪些?( 6分) 【小题 3】 D组人物在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过程中做出了哪些巨大的理论贡献,试各举一列。( 4分) 答案:( 1)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分); B资产阶级思想(或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2分) ( 2)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及经济危机的反思;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推动。 6分(答对 3点即可) ( 3)毛泽东开辟了 “农村包围城市 ”的道路(或 “工农武装割据 ”的道路);邓小平

45、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4分) 试题分析:( 1)结合所学知识,李鸿章和曾国藩属于近代洋务派的代表,梁启超和孙中山属于维新派、革命派的代表,前者主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后者主张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 2)李大钊和陈独秀属于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后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其原因有: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及经济危机的反思;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推动。 ( 3)毛泽东和邓小平属于中国共产党的两代领导人,前者提出了毛泽东思想,开辟了 “农村包围城市 ”的道路;后者提出了邓小平理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考点:近现代思想解放潮流 点评:本题难

46、度不大,但是属于大跨度、高概括 ”问答题形式。此类题型是以某一历史问题为求答对象,考查与之横向、纵向相关的知识。它要求考生将散布在历史课本各处有关知识点都回忆起来,加以归纳,并作宏观概括,理出一条清晰的线索来。它是从宏观的角度或从全局的高度对某一专题、某一知识点进行大跨度的概括归 纳总结,考查的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能力和理论素养水平。 答案:( 1)工业革命进一步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分) ( 2)材料二反映了英国进口的工业原料和食品多,出口的工业制成品多( 2 分) 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工厂制度在英国广泛确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2分)。英国拥有世界上最广阔的殖民地,大

47、肆对外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2分) ( 3)中国参展的多是农产品及手工业品,基本没有工业产品( 2分)。原因:封建制度下自然经济发达( 2分);遭受列强入侵,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2分) 试题分析: (1)对比材 料一和材料三,前者反映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者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前者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后者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因此后者是对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发展。 ( 2)根据图表可以得出材料二反映了英国进口的工业原料和食品多,出口的工业制成品多,结合所学知识, 1854 1856年间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再展开概括,经济上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工厂制度在英国广泛确立;对外关系上英国拥有世界上最广阔的殖民地,大肆对外扩张。 ( 3)根据材料四信息 “中国馆的展品是中国传统的农产品、手工业品和工艺品 ”可以得出与西方的工业产品相比,中 国参展的多是农产品及手工业品,基本没有工业产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工业化相对落后;遭受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