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王申宇 文档编号:335625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材料所反映的思想主张中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A “令者所以教民也,法者所以督奸也。令严而民慎,法设而奸禁。 ” B “法能刑人而不能使人廉,能杀人而不能使人仁。 ” C “法令者治恶之具也,而非至治之风也。 ” D “古者明王茂其德教,而缓其刑罚也。 ”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项的大意是法令严苛可以使人民谨言慎行,杜绝奸邪之事, B项大意是法令能使人受到惩罚但不能使人懂得仁义廉耻, C项大意是法令是惩治恶行的工具,但不是达到和平昌盛的手段, D项大意是贤明之王倡导德教而放宽刑罚,所以只有 A项是在倡导

2、严刑峻法。答案:为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科技文化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古文材料和比较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读懂古文材料,抓住主旨。 “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 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 ”与这句话理念一致的是 A “信仰即可得救 ” B “要有勇气运用你的理智 ” C “人是万物的尺度 ” D “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实际上主张通过验证一步一步证明真理,这是一种非常理性的坚持,而且坚信最终能发现真理,这又是一种自信,选项中只有 B项符合题干理

3、念,所以答案:为 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准确把握题干所阐明的理念,再把选项和题干主旨对照,选出正确答案:。 萧功秦在儒家文化的困境中说:把古代中国、环地中海诸文明古国与岛国日本的文化传播模式进行横向比较颇有意义的。其中,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文化形成和传播模式是 A 单向性辐射 B由内向外辐射 C由外向内选择吸附型 D多向交汇型 答案: D 试题分析:与农耕文明的封闭性相比海洋文明应该是开放性的,古希腊罗马文明是典型的海洋文明,并且其形成受到西亚和埃及文明的影响,形成后很快向四周扩散,尤其对欧洲影响巨大,是西方近代人文精神和民主制度的起源,所以说其模式

4、是多向交汇型,答案:为 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点评:此题难度很大,解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每种文明的形成过程和之后传播的具体情况,再从中总结出特点,主要考查学生的辨析和概括能力。 “地理大发现并不是一个孤立 的事件,与它同时或前后发生的,在西方还有两大运动,一是文艺复兴运动,另一是宗教改革运动。 ”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三者的共同作用是 A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C促进了近代科学的产生 D破除了宗教观念的束缚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项是地理大发现的影响, C是文艺复兴的影响, D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共同影响,而地理大发现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并且引

5、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从意识形态领域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推动资本主义发展,所以 A是它们的共同作用,答案:为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解题关键是要理解题干提到的三大运动的影响并进行比较,找出共同点,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 红楼梦与两部文学作品的共同之处是 A反映新经济因素的产生和发展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C促进了艺术的改革与创新 D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红楼梦揭示了专制王朝和封建社会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历史必然性,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尖锐的阶级矛盾和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产生,十日谈是文艺复兴中

6、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讽刺了教会的虚伪和腐败,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同时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所以答案:为 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解题关键是要把两部作品放到其所产生的环境中分析,都是产生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所以不可避免的反映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产生。 “礼拜堂日趋没落,实验室欣欣向荣。 ”这一 现象的出现是在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 B达尔文进化论观点提出后 C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后 D工业革命兴起后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干中的礼拜堂指的是教会,实验室指的是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近代自然科学,又叫实验科学,人们在科学研

7、究中注重实验,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项重要成果,是人类科学史上的一次革命。是在中世纪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文艺复兴思想解放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此题答案:为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条件的掌握,要求学生整体把握思想解放和科学发展的协调一致。 科学一旦发挥作用,就会使生产力发生革命性变化。 19世纪下半叶,引发生产力发生革命性变化的科学成果是 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B达尔文进化论 C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 D爱因斯坦相对论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科学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尤其是题干给出了时间提示: 19世纪下半叶,牛顿经典力学产生

8、于 17世纪末,达尔文进化论虽然产生于 19世纪下半叶,但它是一部生物学著作,没有引发生产力革命性 变化,爱因斯坦相对论产生于 20世纪初,只有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提出后, 19世纪下半叶,发电机和电动机相继发明,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答案:为 C。 考点: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各个选项所涉及史实的掌握和对其影响的理解,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1931年 10月 18日凌晨,爱迪生走完了 84年的人生旅程。下葬时,为纪念他的突出贡献,美国各地 A熄灭电灯一分钟 B轮船鸣笛三分钟 C教堂敲钟 84响 D齐奏英雄交响曲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

9、联系所学史实 ,爱迪生是伟大的发明家,尤其是在电气应用领域硕果累累,如电话、电灯、电影等,而影响最大的是电灯。所以答案:为 A。 考点: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点评:此题很简单,实际是在考查学生对爱迪生其人的认识和了解,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 最近一项关于 “如果离开互联网 ”的调查显示,有 35.8%的人认为自己将 “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 ”,调查中有 30.5%的人承认自己 “沉迷网络,有严重的互联网依赖 ”。根据调查,目前聊天、看新闻、查询搜索资料、玩游戏、收发邮件依然是网民主要的网络活动。离开网络的日子已不可想象,上述材料反映了现代信息技术 A推动了生

10、产方式的转变 B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更新换代 C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D没有任何影响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其主旨是在阐述互联网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聊天、看新闻、查询搜索资料、玩游戏、收发邮件等是网民主要的网络活动,离开网络的日子已不可想象,而没有涉及是否推动了生产方式的转变和促进了传统产 业的更新换代, D项明显错误,所以此题答案:为 C。 考点: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要抓住题干主旨,密切结合选项,分析它们之间有无关系。 马克思这样评价 “它消耗煤和水而自行产生动力,它的能力完全受人控制 这种原动机是在城市使用的,

11、不像水车那样是在农村使用的 它的应用是普遍的,在地址选择上不太受地点条件的限制。 ”这种原动机的改进者是 A爱迪生 B富尔顿 C史蒂芬孙 D瓦特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干给出有效信息,即消耗煤和水,应用普遍,不受地点限制,就这些信息分析,应该是蒸汽机,改进者是瓦特,爱迪生主要是在电气应用领域的发明硕果累累,而富尔顿的汽船和史蒂芬孙发明的蒸汽机车都是以蒸汽机为原动力的,所以答案:为 D。 考点: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要读懂材料,能提取有效信息,同时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 19世纪早期欧洲工人运动的爆发,表明了人们对于现存社会秩序的失望与不满。这一变化反映在文学艺

12、术领域的突出表现为 A浪漫主义兴起 B印象主义兴起 C现实主义兴起 D现代主义兴起 答案: A 试题分析:浪漫主义兴起的背景是工业革命的兴起,面对启蒙理想的幻灭和法国大革命后欧洲动荡的社会现实,社会各阶层都产生了深刻的不满情绪。文学家们力图从自己的想象中寻找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浪漫主义的文艺思潮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答案:为 A。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解题关键是要认识和了解各个文学艺术风格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社会背景密切联系,同时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恩格斯说这部作品 “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如革命以后动 产和不动产的重新

13、分配)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 ”。这部作品的作者是 A拜伦 B巴尔扎克 C雨果 D列夫 托尔斯泰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描述,这是一部反映法国的作品,首先排除 A和 D,拜伦是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而列夫 托尔斯泰是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而根据题干阐述,这应该是一部反映现实的作品,判断其为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答案:为 B。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解题 关键是学生要理解题干所提示信息,即是法国现实主义作品,这样一一排除不符合的选项。 19世纪末,严复翻译天

14、演论,将进化论引入中国,在当时的知识界广为流 传,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冲击波。这是由于进化论的思想适应了以下哪些社会思潮 中体西用 维新变法 救亡图存 民主与科学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进化论的中心含义是 “优胜略汰、适者生存 ”,以此主旨分析各个小项,维新变法体现了适时而变,即适者生存,救亡图存体现了强者生存,弱者淘汰,即优胜略汰,所以 都对,而 中体西用是一种保守的做法,和适者生存相悖, 民主与科学体现不出 “优胜略汰、适者生存 ”,答案:为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解题关键是抓住进化论的中心含义是 “优胜略汰、适者生存 ”,和各个小项相比照,考

15、查的是学生的分析能力。 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 “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 ”。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 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恩格斯这句话的强调的重点是新学说必须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 A项表达的是经济与新思想的关系,而不是新思想和已有思想的关系,排除。 B项人文主义所保留的 “神学色彩 ”是旧东西,体现不出 “新 ”来,排除, D项 “人民主权说 ”是法国启蒙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体现不出 “旧 ”和 “新 ”的关系

16、,所以答案:为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要抓住几个要素:即 “旧 ”和 “新 ”的关系、“旧思想 ”和 “新思想 ”之间的关系。 史学家指出 ,在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 “有极关重要者四事 ”: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聚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儒学被奉为正统。“某一时期 ”应是指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和选项,首先排除 A,那时还没有儒学,题干 “中国版图之确立和中国民族之聚成 ”指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 “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 ”指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创立,而儒学是在汉武帝时期 “

17、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被奉为正统思想的,综合以上情况,应该是秦汉时期,答案:为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科技文化 点评:此题较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每个历史时期的阶段性特征的掌握和认识,同时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史实,解释、观点等。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的是 A商朝甲骨文主要出土于殷墟 B公元前 221年秦统一六国 C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 D古代中国的历史证明,国家合则利,分则弊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和选项, A项和 B项属于史实, C项属于解释,而 D项给出了一种结论或者说观点,即 “国家合则利,分则弊 ”,此项属于观点,答案:为 D。 考点:

18、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科技文化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要理解史实、解释、观点三个概念。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与此文观点相符的是 A孟子的 “仁政 ” B黄宗羲的 “人民为主 ” C朱熹的 “道学 ” D顾炎武的 “经世致用 ”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作者认为学习的目的是要 “明道 ”、 “救世 ”,主张只是做些诗文,弄些雕虫小计,有什么大的好处呢?所以排除了 AD,而题干中没有“人民为主 ”这样的含义,答案:为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科技文化 点评:此题难度

19、较大,解题的关键是要理解题干古文含义,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需具备一定的古文水平。 董仲舒曰: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当时其进步性在于 A君权神授 B天人感应 C限制君权 D独尊儒术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干主旨是在阐述天人感应,灾异谴告,被认为是天对君主的爱护和关心,通过天谴这种形式,实际上是对君主专制权力的一种限制,防止君主任意妄为,所以其进步性是 C,答案:为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科技文化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要注意题干要求选择进步性。 古代中

20、国 “无论士农工商,立论,言必称三代(夏、商、周);著文,开篇必是子曰诗云 ”。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 “言必称三代 ”说明秦朝和两汉开创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B “子曰诗云 ”强调诸子百家和唐朝诗歌对中国文化影响绵长 C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 D古代文学呈现古典与高雅的趋势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选项, A项不对,题干三代指夏商周,而不是 A项中所指。 “子曰诗云 ”中的子是指孔子,诗是指诗经,其实是泛指儒家思想, B项解释错误,题干中没有提到古代文学特点, D项和题干没有关系。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科技文化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

21、题关键是要理解 “子曰诗云 ”的真正含义。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 ”这表明 “礼 ”是 A习俗 B道德 C法律 D规范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题干意思看, “礼 ” 使国家变得长久,使社稷变得安定,使人民变得有序,使后代得到好处,所以它是一种规范,此题答案:为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科技文化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解题关键是要理解题干主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古文阐释能力。 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答案: D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

22、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实际上就是王阳明的 “良知 ”思想, “致良知 ”,就是讲通过发掘自身的善,成就圣贤之道,因此选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科技文化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需要学生辨析清楚选项中每个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体系和特点,并且熟练掌握史实。 王国维先生曾说: “诗在我们国度,一出世,它就是宗教,是政治,是教育,是社交,它是最全面的生活。 ”以下各项中,能体现王国维这一观点的是 诗是五经之一 唐代科举以诗赋取士 明清士人互赠诗文绘画作 品 学者根据诗经研究春秋早期的状况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提现其教育功能, 所述体现其政治功能, 体现其社交功能,

23、所阐述的状况体现其 “全面的生活 ”这一特点。答案:为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科技文化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解题关键是把题干所阐述的诗的功能和各个小项对应,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一位研究中国古代绘画史学者在其著作中写到: “若论佛道人物仕女牛马,则近不及古;若论山水林石花鸟禽鱼,则古不及近。 ”这里所说的 “近 ”,应指 A晋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答案: C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史实,以佛道人物和仕女等为主要绘画对象和内容的是唐代,而以山水花鸟为主要表现对象和内容的是宋代,所以题干所指 “近 ”是指宋代,答案:为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

24、国科技文化 点评:此题实际考查的是宋代绘画的特点,依据史实作答即可,考查学生对史实的掌握程度。 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A “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 B “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 C “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 D “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是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内容, C项是民生主义内容, D项仍然是民族主义,意思是推翻满洲贵族统治,而 B项阐明必须废除君主,即废除以君主为代表的专制制度,所以答案:为 B。 考点: 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

25、成果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要理解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各项含义,考查学生对三民主义的认识和掌握。 旗袍源于满族妇女服装。 20世纪 20年代初,流行于上海等地社会上层妇女。当时有人撰文指出: “近来上海女界旗袍盛行 惟旗袍之名,若有宗社党(满清贵族组成的秘密组织)之臭味 故我以为袍可以,惟不可以以旗名。无以,其改称为暖袍乎! ”对以上言论理解有误的是 A新旧观念激烈碰撞 B民主共和观念传播 C文明开化之风流行 D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其主张是把旗袍改成暖袍,对传统的旗袍名称提出了异议或者说是挑战,所以 AC两项都正确,而题干旗袍改成暖袍理由是旗袍代表了满清

26、贵族组成的秘密组织,这是狭隘排满的做法, D正 确,题干主旨没有涉及民主内容,所以答案:为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解题关键是要理解题干含义,和各选项密切结合,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综合题 ( 21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传教士们告诉我们,那个幅员广漠的中华帝国的政体是可称赞的,它的政体原则是畏惧、荣誉和品德兼而有之。 但是我不晓得,一个国家只有使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还能有什么荣誉可说呢。 加之,我们的商人从没有告诉我们教士们所谈的这种品德;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商人们所说的关于那里的官吏 们的掠夺行为。 在那个地方的一切历史里

27、,是连一段表现自由精神的记录都不可能找到的。那里,除了极端的奴役而外,我们将永远看不见任何其他东西。 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旅行者们,尤其是传教士们,都认为到处看到的是专制制度。这些人从表面现象判断一切:看到一些人跪拜,便认为他们是奴隶,而接受跪拜的那个人必定是 1、 5亿人生命财产的绝对主宰,他一人的旨意便是法律。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在帝国(指中国)最早时代,便允许人们在皇宫中一张长桌上写下他们认为朝政 中应该受谴责之事,这个规定在公元前 2世纪汉文帝时已经实行 这一重要事实推翻了论法的精神中对世界上这个最古老的国家提出的笼统含混的责难。

28、他(中国皇帝)可能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哲学家,最有权威的预言者;皇帝的御旨几乎从来都是关于道德的指示和圣训。 人类智慧不能想出比这个政治还要优良的政治组织。 伏尔泰风俗论 材料三 伏尔泰和他的启蒙思想家视中国为开明君主制的榜样,因为中国皇帝运用儒家的理性价值观来治理国家。对一个被启蒙思想鼓舞过的理想的开明君主来说,与士绅阶层一起商议国事是一个本质特征。伏尔 泰相信中国儒家士大夫的文化精神可以作为欧洲社会伦理和政治的榜样。 通过伏尔泰和其他启蒙思想家的努力,中国的道德和政治取代语言和历史,开始对欧洲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美)孟德卫 15001800 ,中西方的伟大相遇 材料四 参考书目 书名 作者

29、出版社 辛亥革命史 章开沅等 人民出版社 近代自然科学史概论(上册)(注:该册收录了 1517 世纪的世界近代自然科学的主要成就) 张瑞琨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文艺复兴史纲 陈小川 人民大学出版社 法国革命史 马迪厄 商务印书馆 ( 1)根据以上材料,分别概括孟德斯鸠、伏尔泰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认识。( 4分) ( 2)根据材料指出孟德斯鸠和伏尔泰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来源。( 4分) ( 3)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两人思想共同之处。他们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评价不同,但其用意相同,请指出其相同的用意是什么?( 6分) ( 4)综合材料一、二、三,从两人对中国的不同看法中可得出什么结论。( 4分)

30、 ( 5)如果要对启蒙思想作进一步的研究,材料四所列书目中,你选择哪项作为素材?并简要陈述你选择的理由。( 3分) 答案:( 1)孟德斯鸠: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 2分)伏尔泰:中国是开明君主制国家。( 2分) ( 2)来源:传教士、商人、旅行者在中国的见闻传人欧洲;( 2分) 中国的经学、史书的译著在欧洲的传播。( 2分) ( 3)思想相同:反对君主专制,主张民主、自由、平等、理性。( 4分) 用意相同:以批判或褒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为自己的理论服务。( 2分) ( 4)结论:历史评价具有主观性,反映了评价者的立场;对中国政治制度的批判或褒扬反映了其政治理论的不同;应通过实地考察与综合分析才

31、能接近客观实际。( 4分) ( 5)选 1:启蒙思想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理论来源。( 3分) 选 2: 17世纪牛顿等人取得的自然科学成就,为启蒙思想奠定了科学基础。 选 3: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 选 4: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 试题分析:问题一:根据材料 1“一个国家只有使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 ”、“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 ”可知孟德斯鸠认为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据材料 3中 “伏尔泰和他的启蒙思想视中国为开明君主制的榜样 ”可知他认为中国是开明君主制国家。问题二:比较材料 1、 2、 3可知,其来源都是传教士、商人等的见闻。问题三:分析以上材料,不管是孟德

32、斯鸠还是伏尔泰,都是反对君主专制两人都是启 蒙思想家,都为自己的理论服务。问题四:对同一种制度,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说明历史评价有很大主观性,应理论联系实际还历史真面目。问题五:材料 4中每本书都可选,关键是要答出它们各自和启蒙思想的联系,如辛亥革命史,其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来源于启蒙思想。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点评:此题以启蒙思想为核心,联系其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评价,分别要求学生答出不同启蒙思想家对同一种历史现象不同的认知,说明历史评价的主观性,并且通过表格考查启蒙思想产生的背景和影响,综合性很强。 (13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3年 7月清政府命

33、张百熙、荣禄、张之洞拟订学堂章程,于 1904年 1月公布,即奏定学堂章程,是年为旧历癸卯年,故称 “癸卯学制 ”。该学制规定学堂的立学宗旨是: “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渝(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才,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 摘编自徐惟诚著中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二 1922 年 11 月,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以大总统令颁布的学校系统改革案中规定的学制系统。称新学制,因为该年是壬戌 年,又称 “壬戌学制 ”。此改革案由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提出。学校系统改革案列有七条标准: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发挥平民教育精神;谋个

34、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力;注意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 摘编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 1)根据材料一,概述 “癸卯学制 ”的特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壬戌学制 ”颁布的背景。( 8分) (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 “壬戌学制 ”的进步性。(不得摘抄原文)( 5分) 答案:( 1)特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分) 背景: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五四爱国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 2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分)北洋军阀政府的重视;( 2分)受西学的影响。( 1分) ( 2)进步性:重视教育的普及;重视学生的

35、个性发展;注意培养经济人才;教育更加贴近生活;关注地方教育的差异。( 5分) 试题分析:问题一:从材料 1中可得出特点, “癸卯学制 ”以中国封建道德礼教为基础,辅以西方先进技术教育。其背景要联系中国社会的巨变,如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问题二:从材料 2中 “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 ”可知其教育适应了当时社会需要, “发挥平民教育精神 ”说明其重视教育普及, “谋个性之发展 ”说明重视对人格的培养, “注意国民经济力;注意生活教育; ”说明其把经济和教育联系到了一起。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点评:此题以中国近代两次教育改革为中心,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认识和了解,以形成近代史观。

36、 (16分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范仲淹 )国家专以词赋取进士, 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 南宋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十三 材料二 (苏轼 )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 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 (王安石 )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 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 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 (司马光 )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但

37、安石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及科场程式,同己者取,异己者黜。 元 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十一 材料三 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进 非,致忠直疏远,谗佞辐辏,败坏百度,以至于此。 司马光司马温公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4分 )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司马光所说 “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 ”指的是什么 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4分 )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4分 )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司马光的观点。( 4分) 答

38、案: (1)范仲淹:主张考经邦济国之术;( 1分)苏轼:主张考诗赋;( 1分) 王安石:主张考经义 (时务策 );( 1 分)司马光:主张考经义,论、策。( 1 分) (2)统一编纂以儒家经典为内容的教科书 (主持编纂三经新义作为统一的教科书和考试依据 );( 2分) 禁锢了思想自由;( 1分)进一步强化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1分) (3)统一思想;为改革培养人才。( 4分) (4)司马光认为王安石在文学上成就很高,但在变法过程中不采纳忠言,重用小人,有一定的道理。 但司马光作为变法的反对派,他的观点有一定的片面性。 试题分析:问题一:分析材料 1,范仲淹主张考试要根据国家需要考治理国家的

39、内容,材料 2中苏轼认为以诗赋考取功名而成的栋梁之才不可胜数,主张不要废除诗赋。从材料 2中 “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 ”可认识到王安石主张考经义及实事。从 “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 ”可知司马光主张考经、义、论、策等。问题二:联系教材,王安石曾编纂三经新义为教科书。使科举考试内容发生了巨大变化。问题三:联系所学,王安石是北宋著名改革家,其在科举考试方面的改革是为其政治改革服务的。问题四:首先要认识到司马光对王安石的评价是什么,再联系史实,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 辩证地评价司马光的观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以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为中心,列举了宋代对科举考试内容的改革和争议,考查学生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